急性胰腺炎抗生素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胰腺炎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急性胰腺炎吃什么药*二、急性胰腺炎的典籍偏方*三、急性胰腺炎的护理知识急性胰腺炎吃什么药1、应用抗生素一般常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为控制厌氧菌感染,可同时使用甲硝唑。
由于胰腺出血坏死、组织蛋白分解产物常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故在重型病例中尤应尽早使用,可起到预防继发感染及防止并发症等作用。
2、清胰利胆颗粒处方药中成药非医保国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3400822Z2生产企业:吉林省抚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活血止痛,舒肝利胆,解毒通便。
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等症。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
一次10g,一日2~3次。
3、胰胆炎合剂功能主治:清泻肝胆湿热。
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也可用于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药液20ml,冲服药粉1g,一日 2次。
慢性期服药量加倍,症状缓解后,根据大便情况酌减药服量,或遵医嘱。
4、胰胆舒胶囊处方药中成药非医保国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8020Z5058生产企业:吉林益民堂制药有限公司功能主治:散瘀行气,活血止痛。
用于急、慢性胰腺炎或胆囊炎属气滞血瘀,热毒内盛者。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4粒,一日2-3次。
急性胰腺炎的典籍偏方1、各种瓜果汁:如白萝卜、西瓜汁、番茄汁、雪梨汁、荸荠汁、绿豆芽汁等,均可饮服。
有清热解毒功效,并富含维生素,适用于禁食后刚允许低脂流质阶段的急性胰腺炎病人。
2、黄花菜马齿苋饮:黄花菜、马齿苋各30克,将两者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放凉后装入罐内,代茶饮。
有清热解毒消炎功效。
适用于急性胰腺炎刚开始流质的阶段。
3、佛手柑粥:佛手柑15克,煎汁去渣,加粳米50克,加水适量煮成粥,即将熟时加入冰糖,粥成后食之。
有理气止痛、健脾养胃之功效。
4、豆蔻粥:肉蔻豆10克,生姜1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淘净加入煮粥,待煮沸后,加入捣碎的肉豆蔻细末及生姜,继续熬煮成粥后服。
抗生素在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建议抗生素在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建议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见并且难以处理。
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也有很多,其中抗生素的应用在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胰腺炎的诊断一般采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如果患者出现胰腺炎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且有相关的病史(如饮食过重、饮酒过多等),则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 胰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减轻胰腺炎症状、防治并发症等。
抗生素的应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严格选药、合理用药、规范用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治疗胰腺炎,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和扩散。
-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考虑患者的病情、细菌的敏感性、抗生素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等因素。
根据临床指南和医生的建议,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3. 抗生素的种类与选择-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种类有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等,这些药物覆盖了广泛的细菌谱,对大多数感染性病原体有效。
-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考虑具体情况。
如果患者无明确的感染症状并且无发热,一般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而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与疗程- 使用抗生素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用药,包括剂量和用药频次等。
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复诊,评估抗生素疗效,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使用。
- 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7-14天,但具体的疗程需要根据病情、临床指南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决策。
5. 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监测肝肾功能等。
- 此外,预防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将注意力放在预防胰腺炎的发生上,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等。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争议马晶晶;王兴鹏【摘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内外科急症。
近20年来,其总死亡率已经降至5%~20%。
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率仍高达30%。
SAP患者死亡多发生在两个时期:早期,在发病7~14d,10%~20%的患者因为多种炎症介质介导的SIRS而死亡;晚期,80%~90%的患者在发病2周后因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随着重症监护及支持治疗的进展,SAP的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但并发胰腺感染率仍高达40%~70%。
目前,胰腺感染及其并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已成为SAP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高达50%。
由于胰腺感染多发生于AP发病2周后,在感染发生前的这个时间窗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否能减少胰腺感染的发生,并降低SAP死亡率已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近10年来发表的临床试验多数支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降低坏死胰腺组织的感染率,但就其是否能因此减少SAP的死亡率结果不一。
此外,选择何种抗生素,抗生素治疗的维持时间及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菌株耐药和二重感染问题仍然是研究的重点。
【期刊名称】《中华胰腺病杂志》【年(卷),期】2006(006)002【总页数】3页(P126-128)【关键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重症急性胰腺炎;轻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死亡率;胰腺感染;胰腺坏死;SAP;自限性疾病【作者】马晶晶;王兴鹏【作者单位】200080,上海,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200080,上海,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常见的内外科急症。
近20年来,其总死亡率已经降至5%20%[1,2]。
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率仍高达30%。
急性胰腺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急性胰腺炎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迄今仍是一个难题,首先是对治疗方式的选择:非手术治疗抑或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的补充血容量,减少并发症等,手术治疗时机怎样掌握,手术怎样实施方为合理。
关于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已探讨了几十年。
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变理变化的深入了解,迄今对其治疗已有较为明确的意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以姑息治疗为主,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应根据情况予以治疗。
前者在急性胰腺中约占80~90%,后者约占10~20%。
但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之间的界限是不能迥然分开的。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可以转化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据统计约有10%左右可以转化。
因此,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其病程的衍变。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观点已比较一致。
但对胰腺局限性坏死的治疗观点尚有所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应手术引流,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采取姑息治疗。
从一些文献报道和我们治疗中的体会,我们认为对这一类型的胰腺炎亦应手术"清创"。
理由是:一方面坏死是不可逆的,而坏死组织难以吸收,即使可以吸收病程亦很长,长期毒素吸收临床症状如持续腹痛、发烧等经久不退,另一方面在坏死组织中的毒性物质,如血管活性肽、弹力蛋白、磷脂酶A等将引起胰腺进行性自我消化,病变可能继续扩大,则将导致全身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以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而致衰竭。
非手术治疗的一些方法,亦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前准备。
非手术疗法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疗法合理应用则大部分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可以治疗,同时也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做了较好的术前准备,非手术疗法包括: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重症监护的一些措施等。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抗生素治疗策略李兴睿 陈孝平摘要:继发性感染是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sev 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高病死率最重要的因素。
继发感染的微生物多为革兰阴性菌。
选用抗菌药物需兼顾病原菌敏感性及抗菌药物穿透血胰屏障能力,合理选择用药方式;对于CT证实有胰腺坏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氟康唑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抗生素,治疗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6)11-0012-03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LI X ing r i,CH EN X iao p ing.Depar tment of Gener al S ur ger y,T ongj i H osp ital Medical College,H uaz hong U niver sity of Scienceand T echonology,W uhan430030,ChinaAbstract:Secondar y inf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hig h mo rtality in the pat ients w ith severe acute pancr eatitis(SA P).G ram-negative bacter ia ar e the most common microo rganism of secondary infection.Sensitivity o f bacteria to antibio tics and the ability of antibiot ics to g o thr ough blood-pancreas are two impo rtant factors to choose antibiotics.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can be used in the pat ients w ith pancreas necr osis confir med by CT.F luconazole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 choice to treat fung i infection in SAP.Key Words:sever e acute pancreatitis,antibiotics,treatment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
急性胰腺炎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对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是综合性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应用抗生素是无可非议的。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作为预防继发感染,应合理的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
Beger报道138例坏死性胰腺炎作胰腺切除的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坏死越重,时间越长那么阳性率越高。
胰腺坏死并发化脓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最常见的为肠道G-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粪链球菌、产碱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胰腺炎合并感染时死亡率甚高。
因此,在急性胰腺炎时怎样正确的使用抗生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抗生素的血-胰液屏障:将胰液及血清经微生物法、酶免疫法以及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生素的含量,发现抗生素在透入胰液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在胰腺内存在着一种类似血-脑屏障的血-胰屏障。
抗生素在透过血-胰屏障时,首先要透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和基底膜,然后透过胰腺腺泡及导管的细胞膜而进入胰液。
由于细胞膜含有较多量的脂类,故极性小、脂溶性高的抗生素较极性大、水溶性高者更易透过,抗生素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作为载体的结合蛋白分子量大小、抗生素的pH值均可影响其进入胰液。
因此,在急性胰腺炎时,炎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亦影响抗生素向胰液的透入。
既然胰液中含有抗生素、胰组织中也应含有抗生素,但胰液中的抗生素浓度能否代表胰组织中的浓度,经实验证明,胰组织和胰液中抗生素的浓度,两者是平行的。
到目前经研究的30多种抗生素能够进入胰腺且能到达有效浓度的仅1/3。
在血-胰屏障作用下有的抗生素如青霉素G和一些头孢类抗生素不能进入胰组织。
四环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进入胰组织很少,不能形成有效的浓度。
2.急性胰腺炎对抗生素应用的原那么:能透过血-胰屏障;能在胰腺组织内形成有效浓度;能有效的抑制的致病菌。
近些年研究,胰腺感染的菌种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肠球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奇异假单孢菌、链球菌、产气肠杆菌、脆弱类杆菌等。
胰腺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这几个妙方 ,缓解胰腺炎 !提起胰腺炎,相信知道的人并不多。
这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
该病的出现,不仅会对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说到这了,难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如何展开正确的治疗?鉴于大多数了解的并不清楚,接下来本文就胰腺炎的基本概念、危害及最佳治疗方法进行一一介绍,希望能够为大家解惑。
1.胰腺炎到底是种什么疾病?胰腺炎,顾名思义,就是胰腺组织所发生的炎症。
这种疾病,有急性与慢性之分。
先来说急性胰腺炎,也就是疾病发作时间较短,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
再来说,慢性胰腺炎,从字面意思可知道,此类疾病有着缓慢的发病周期,基本上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在发炎期间,患者往往会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种疾病一旦发生,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任由病情发展,将会引发一系列心脏、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很大威胁。
因此,得了胰腺炎的患者,应对自己的疾病予以重视,积极进行治疗。
二、胰腺炎的主要危害有哪些?1、对消化系统的危害胰腺炎一旦发生,无论其是急性胰腺炎,还是慢性胰腺炎,都会对消化系统各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患者身上具体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腹腔脓肿、黄疸等。
1.对血液系统的伤害胰腺炎会造成多种胰外表现,但引起血液系统发生变化的情况比较少。
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系统变化有以下几点:凝血功能异常、皮肤瘀斑、白细胞数量急剧增多等。
1.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呼吸系统并发症以急性胰腺炎较为多见,大概有70%的急性胰腺炎病人都存在呼吸功能不全的现象。
往往由急性胰腺炎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病变会对其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这是导致胰腺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一些急性胰腺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其肺部病理通常表现为微小肺不张、肺泡及间质水肿等变化。
急性胰腺炎(外科)【概述】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
由于它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
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
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
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这种分类法固然可以说明其病理状况,但胰腺炎的病情发展不是静止的,随着胰管的梗阻程度,以及胰腺间质血管(动、静脉及淋巴管)的改变,其病理变化是在动态发展着。
因此,以急性轻型胰腺炎和重型胰腺炎分类的方法,较适合于临床的应用。
重型胰腺炎(如出血坏死型)临床医生往往十分重视,但轻型胰腺炎(如水肿型)亦不能忽视,它可以发展为重型胰腺炎。
【诊断】急性胰腺炎分为轻型及重型两类。
前者胰腺的损害轻微为单纯性水肿,少有渗出,CT上几无阳性发现,后者胰腺的损害十分严重,为广泛的出血、坏死。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发病率约占90%,死亡者较少。
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死亡率甚高可达20~50%。
多年来人们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其早期诊断以及全身生理的扰乱,提出了一些指标,拟求将死亡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由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病理生理改变的轻重程度不一,当前几乎找不到某一个单项指标:如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影像检查等,能够作为确定诊断的依据,更不可能用某一指标能阐明其病理变化的严重性和预后的变化。
自从1974年Ranson提出对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用几个指标来衡量其病变程度、手术指征和/或预后的估计以来,相继有许多学者提出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判断,以及对其预后的评估,各有其代表性。
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标准简介于下:1.Ranson标准:Ranson于1974年提出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指标11项(表一)。
表一 Ranson标准此标准已应用了20年,目前仍用于临床。
在这11项中,阳性指标越多越能肯定病变的严重性,而且预后越差。
6年报一(1980年)Ranson总结了一些重型胰腺炎的病理与临床后,提出:具备11项指标中的1~2项为轻型,可采取姑息疗法治疗,死亡率为0.9%;若上述11项指标中具备3项以上者为重型胰腺炎,应予以手术治疗,死亡率很高,可达50~60%。
抗生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原则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其病情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抗生素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循应用原则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讨论抗生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原则,以帮助医生正确地使用该类药物。
1. 根据感染指征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合理的抗生素使用需要依据感染指征。
常见的感染指征包括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腹痛持续加重、胃肠道功能衰竭等。
当患者表现出这些症状时,医生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或治疗感染。
2.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来源和感染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通常,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和氧氟沙星是常见的选择。
而对于严重感染或存在多种病原菌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广谱的抗生素。
3. 合理控制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剂量为了避免抗生素耐药性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医生需要合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来决定停药时间。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来调整抗生素的剂量,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注意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特别是那些与抗生素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
同时,医生还应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5. 多学科协作治疗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应该采取多学科协作治疗的方式,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生需要与其他专科医生(如重症医学科医生、外科医生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及时沟通治疗进展和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6. 积极预防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为了减缓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医生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并严格按照治疗指南进行抗生素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及健康宣教胰腺——位于我们人体胃的后面,呈扁长条状,相信有很多人都对胰腺不太了解,但它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之一,胰腺的功能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有消化功能,胰腺每天都会分泌大约1.5升的胰液,胰液中含有十余种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来帮助我们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是具有内分泌功能,由胰岛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中的糖分,而与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来共同调节血糖的水平。
所谓的急性胰腺炎是属于一种急腹症,与胰腺的消化功能有关,胰腺每天分泌的胰液含有各种消化酶,但这些消化酶都是缺乏活性的,这些含有消化酶的胰液通过胰管进入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内才能被激活,从而发挥出它的消化功能。
而急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道感染,胆石症,肿瘤,大量酗洒,暴饮暴食等诱发引起,这些因素往往强烈刺激胰腺过度分泌胰液,同时又是造成胰管梗阻,内压增高,胰泡破裂,胰液外漏,被激化成具有高度活性的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主要原因。
激活后的胰酶对胰腺自身组织和血管发生溶解和消化作用,使之迅速发生身体的一系列病变。
急性胰腺炎症状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继而会出现出血、坏死、以及继发感染和腹膜炎,严重的会引起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有哪些1.饮食护理急性胰腺炎在饮食上需要禁烟禁酒,饮食要有规律,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每餐以七八分饱为宜,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吃太多油腻的食物。
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导致自身消化功能减弱,影响身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和消化,导致很多患者都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因此在饮食上要注意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来保证身体所需,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食物的摄取,如蔬菜水果、豆制品、鱼肉、瘦肉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来保证营养全面,在饮食上也应注意卫生,防止因饮食不洁出现肠道感染。
2.运动护理每天也应做适当的身体锻炼,合理科学的锻炼可以起到调节血糖、较低血压、疏通血脂的功效,可以在饭后进行慢走10-30分钟。
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有些人由于平时饮食不注意或者是其他疾病导致,一下子检查出来了急性胰腺炎,要马上进行急性胰腺炎治疗,由于急性胰腺炎病情有轻重,所以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到底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急性胰腺炎和其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治疗1.非手术治疗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重症监护的一些措施等。
(1)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应积极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的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
(2)抑制胰腺分泌①H2受体阻断剂;②抑肽酶;③5-氟尿嘧啶;④禁食和胃肠减压。
抗生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指南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当急性胰腺炎发生时,抗生素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工具。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1. 确定感染的证据在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证据。
急性胰腺炎的发展可能导致胰腺组织坏死和感染的风险增加。
通常,感染的征象包括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加和临床症状持续恶化等。
如果存在明确的感染证据,抗生素治疗可以考虑。
2.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该考虑病原体的敏感性、抗生素的药动力学特性和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
目前,常见的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感染的抗生素包括第一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3.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抗性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A. 根据患者的感染状况和临床反应,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如有需要可进行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B. 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如足量足疗,按时按量使用,不滥用和乱用抗生素,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C. 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使用高毒性和肾毒性抗生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
4. 治疗期间的监测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
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好转或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还应该注意监测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以确保抗生素在治疗期间保持合适的血药浓度。
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种类。
5. 结束治疗的时机在胰腺炎感染的治疗过程中,结束抗生素治疗的时机也很重要。
通常情况下,治疗期间为7-14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治疗时间。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其治疗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入我队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禁食和胃肠减压、补充体液以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药物,以抑制胰酶活性。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有效治疗率和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乌司他丁等抑制胰酶活性药物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急性胰腺炎多数是由胆道疾病、酗酒。
药物应用、感染、手术创伤和高血脂症等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导致胰腺内胰酶激活,造成自身胰腺组织消化、水肿等炎症反应[1],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水肿等。
临床中,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有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2],因此需要认真对待,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对病情发展进行控制。
本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入年我队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0.4±3.2)岁,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
观察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51.3±2.9)岁,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组成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主要包括:(1)改善微循环防治休克:急性胰腺炎发作后,由于腹腔内和腹腔周围大量炎性介质的渗出,使体液丢失严重,体液的丢失进一步造成电解质的丢失,并导致了酸碱平衡,因此要扩充血容量以减少炎性的渗出,同时要根据生化检测电解质的变化,及时补充钾、钙离子等纠正酸碱失衡。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重点:急性胰腺炎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重点:急性胰腺炎导语:在正常情况下,胰液中的酶原在十二指肠内被激活方有消化功能。
那么急性胰腺炎的相关考试内容是什么你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前者病情轻,预后好;而后者则病情险恶,死亡率高,不仅表现为胰腺的局部炎症,而且常常涉及全身的多个脏器。
致病危险因素急性胰腺炎有多种致病危险因素,国内以胆道疾病为主,占50%以上,称胆源性胰腺炎。
西方主要与过量饮酒有关,约占60000I.胆道疾病胆道结石向下移动可阻塞胆总管末端,此时胆汁可经“共同通道”反流人胰管,其中经细菌作用将结合胆汁酸还原成的游离胆汁酸可损伤胰腺,并能将胰液中的磷脂酶原A激活成为磷脂酶A,从而引起胰腺组织坏死,产生急性胰腺炎。
造成胆总管末端阻塞的原因还有胆道蛔虫以及因炎症或手术器械引起的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狭窄、Oddi括约肌痉挛等。
2.过量饮酒在美国过量饮酒是其主要致病危险因素。
酒精除了能直接损伤胰腺,霎尚能刺激胰液分泌,并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其结果造成胰管内l压力增高,细小胰管破裂,胰液进人腺泡周围组织。
此时胰蛋白酶原被胶原酶激活成胰蛋白酶,后者又激活磷脂酶A、弹力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胰舒血管素等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凳化”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3.十二指肠液反流当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十二指肠液可向胰管内反流,其中的〕肠激酶可激活胰液中各种分解蛋白的酶和磷月旨酶A,从而导致急J吐胰腺炎的发生。
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有:穿透性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憩室、环状胰腺、十二指肠炎性狭窄、胰腺钩突部肿瘤、胃大部切除术后输人拌梗阻以及其他梗阻因素。
4.创伤因素上腹部钝器伤、穿通伤、手术操作,特别是经Vater壶腹的操作,如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经Vater壶腹胆管取石术等。
急性胰腺炎抗生素的应用
抗生素对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是综合性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应用抗生素是无可非议的。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作为预防继发感染,应合理的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
Beger报道138例坏死性胰腺炎作胰腺切除的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坏死越重,时间越长则阳性率越高。
胰腺坏死并发化脓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最常见的为肠道G-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粪链球菌、产碱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胰腺炎合并感染时死亡率甚高。
因此,在急性胰腺炎时怎样正确的使用抗生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抗生素的血-胰液屏障:将胰液及血清经微生物法、酶免疫法以及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生素的含量,发现抗生素在透入胰液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在胰腺内存在着一种类似血-脑屏障的血-胰屏障。
抗生素在透过血-胰屏障时,首先要透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和基底膜,然后透过胰腺腺泡及导管的细胞膜而进入胰液。
由于细胞膜含有较多量的脂类,故极性小、脂溶性高的抗生素较极性大、水溶性高者更易透过,抗生素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作为载体的结合蛋白分子量大小、抗生素的pH值均可影响其进入胰液。
因此,在急性胰腺炎时,炎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亦影响抗生素向胰液的透入。
既然胰液中含有抗生素、胰组织中也应含有抗生素,但胰液中的抗生素浓度能否代表胰组织中的浓度,经实验证明,胰组织和胰液中抗生素的浓度,两者是平行的。
到目前经研究的30多种抗生素能够进入胰腺且能达到有效浓度的仅1/3。
在血-胰屏障作用下有的抗生素如青霉素G和一些头孢类抗生素不能进入胰组织。
四环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进入胰组织很少,不能形成有效的浓度。
2.急性胰腺炎对抗生素应用的原则:能透过血-胰屏障;能在胰腺组织内形成有效浓度;能有效的抑制已知的致病菌。
近些年研究,胰腺感染的菌种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肠球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奇异假单孢菌、链球菌、产气肠杆菌、脆弱类杆菌等。
近年来真菌(念珠菌感染有所增加。
经研究发现超广谱的抗菌素,亚胺配已能
(泰宁以及环丙氟哌酸能够抑制以上的细菌(脆弱杆菌除外;头孢他唑(复达欣、头孢噻肟、西梭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能够抑制上述9种中的5种菌,氯林可霉素能抑制3种菌,而甲硝唑只能抑制脆弱菌。
急性胰腺炎1周内的感染发生率为5%左右,第2~3周的感染率为50%。
因此,抗菌素使用的种类?何时开始使用?使用多长时间?以上可供参考。
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不断的进行修正。
3.急性胰腺炎时细菌的来源多由于下列两方面:①因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肠道菌谱失衡则某些致病菌生长繁殖从而发生肠道细菌易位;②TPN的因素,在TPN时感染甚易发生,特别是因导管的护理不当尤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