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科技发明列表

  • 格式:txt
  • 大小:21.55 KB
  • 文档页数:11

日本近代科技发明列表(维基百科)

下面为日本近代发明列表,其列表并不完整。

前提

这里只列出发明,对于某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提升没有必要列出。如2013年LG推出的世界上最薄液晶面板、华为推出全球最薄手机Ascend P6等,所谓最薄只是因不同时代而定,除非外观设计的不同发展至另一个新层面技术或产品如超极本(笔记本的缩小版)、平板手机(平板电脑的缩小版)等等。第二种情况是功能,如全球首款Tegra 4手机中兴U988S,同样的定义能有全球首款Tegra 3、Tegra 2、Tegra智能手机等等,所谓首款或第一款只是不同时代的CPU提升。还有如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同样的定义能有当年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K computer、Titan等等,所谓最强只是因不同时代而定。正如同古巴比伦人和埃及人于公元前2千年发现了圆周率(π),而祖冲之将之计算到3.1415926,其后印度人马德哈瓦又将之计算到3.14159265359一样,后者都不能算发明或发现。

对于一些将已有的技术加以改良或优化也没有必要列出,因为不能视为发明或创新,如2011年推出的基于安卓系统和iOS外观的MIUI,即不能称作独立OS,也不能视为第一款基于安卓的ROM如“Android ROM之父”CyanogenMod。

战前

自动织布机:最早的自动织布机是1924年丰田自动织机制造的Type G。

海上发起的空中攻击:1914年9月5日若宫丸在青岛战役首实现了世界历史上从海上发起的空中攻击。若宫丸原来是海军运输船,后改装成了一艘水上飞机母舰(航母的前身),载有四架法国制法尔曼水上飞机。在青岛攻防战中,出动了49次,向德军阵地的通信和指挥中心投弹190颗,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从海上实行的空中攻击,一直到11月7日德军投降。

航空母舰: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为最早完工并服役的航母,于1919年12月16日动工,1921年11月13日下水,并在1922年12月22日完工服役,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动工比凤翔早,于1918年1月15日动工,1919年9月11日下水,1923年7月才完工,另一种说法是1924年2月18日同时完工并服役。日本于1918年3月12日批准八六舰队完成计划开始建造航母,其中计划建造的包括翔鹤型,还有另外一艘未定舰名的姊妹舰,翔鹤型于1922年中止建造计划。

日文打字机:杉本京太于1929年发明了日文打字机。

50、60、70年代

8英寸软盘:1952年中松义郎发明8英寸软盘,但是IBM公司并不认可这项发明是由中松博士独立完成的这个说法,IBM坚称是自己公司的工程师团队于1969年开发了最初的软盘。

全电动计算器:卡西欧公司于1957年6月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全电动式计算器14-A,是当时最轻小的电子计算

器。

盒式录像带:索尼在1969年10月展示了一种盒式录像带的原型,并在1970年3月与其它七家合作制造商一起开发了一个工业标准。1971年9月在日本展示的索尼U-matic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盒式录像带格式。U-matic的盒式录像带使用3/4英寸(19毫米)磁带,有60分钟的播放时间。索尼还推出了录像带的播放机VP-1100和录像机VO-1700。

VHS:日本JVC公司在1971年发明了VHS录像带格式,VHS录像带使用1/2英寸(12.7毫米)磁带。在成为领导格式之后,接下来的30年JVC以VHS、Super VHS及VHS-C、D-VHS等占据了家用录像市场并获得钜额收益。

VHS录像机:JVC公司于1976年9月9日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VHS录像机HR-3300,并于10月31日在日本上市。

Beta:索尼公司于1975年5月10日发布了Beta录像带格式,和JVC的VHS录像带一样Beta录像带使用1/2英寸(12.7毫米)磁带。其后索尼的Betamax录像带与JVC的VHS录像带发生了录像带格式战,最终Beta的销量滑落使得VHS赢得格式战;至1981年,美国的Beta销售量下滑至25%,在英国,Beta有25%市占率,但到了1986年下滑至7.5%并持续下滑。索尼也开始在1988年销售VHS录像机。

Beta录像机:索尼于1975年11月在美国发布了Beta电视录像系统LV-1901,1976又推出Beta录像机SL-7200。

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与双腿有膝机器人、手臂机器不同;英文词里Robot不仅能指机器“人”,也能指工业机械手臂。人形机器人目前没有完善的定义,不过据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 (INL),必须具备感知能力、沟通、学习与适应能力、移动的双腿、手臂的控制与灵巧的操作。日本机器人占据世界比列40%,其次32%为欧洲,和16%为北美。1973年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人形机器人Waseda Robot-1,简称Wabot-1。Wabot-1的身高2米,体重160公斤,在胸部有人工眼睛、耳朵和嘴巴,手上还装有触觉传感器,共26个自由度关节,能进行预先规定范围内的对话,根据语言命令巡视周围,找到物体,并测出与物体的距离,然后走到目标前,抓住目标再返回原地。1984年又计出专用音乐人形机器人Wabot-2,四肢有50个关节自由度,胳膊和手的自由度要丰富一些,机器人能与人对话,用眼睛读乐谱并可在Yamaha FX-1键盘上演奏相当难度的曲子,曾在1985年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展出。

80年代

上半叶

快速成型:1981年日本名古屋市工业研究所的儿玉秀雄是第一个提出了快速成型的技术设想,以多层叠加并固化来产生实体。3D打印亦称快速成型,是快速成型技术之一。

CD:1976年索尼公司成功研制出第一张激光读出型数码音频光盘 (Digital Audio Disc)。1979年索尼与飞利浦公司合作,共同研

制C型DAD,即相对于直径12英寸的LaserDisc或DAD唱片而言的小型数码光盘,CD由此得名。1980年6月索尼和飞利浦公司将标准命名为红皮书,其中定义了光盘的直径。1985年黄皮书被制定,使得CD能够适应各种二进制数据,CD-ROM诞生,1988年6月13日日本太阳诱电公司,由于成功开发了CD-R,推出首批CD-R光盘,1990年橙皮书第二部份被制定,1996年10月索尼、理光、飞利浦和惠普公司增补橙皮书,定名第三部份,并推出CD-RW,世界上第一台CD-RW刻录机为日本理光公司推出的MP6200S,并在1997年3月13日CeBit展会上展出,售价620美元,Yamaha也于6月推出CD-RW刻录机CRW4001。1998年8月15日苹果电脑推出第一代iMac系列G3,是第一台采用CD光驱动器的电脑,包括G3软件也是CD光盘,1999年6月21日推出的iBook G3是第一台采用CD光驱动器的苹果笔记本。

CD播放机:1982年10月1日,索尼在日本市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CD播放机CDP-101。[67]世界上首张CD专辑Billy Joel的《52nd Street》也同时发布。

电子单反相机:电子相机或静态视频相机可以说是完全数码化相机的前身。1981年8月25日索尼公司发售了世界上第一款不用胶片的单反相机、世界上第一款电子单反相机Magnetic Video Camera,简称Mavica,采用2英寸的磁盘作为存储媒介。此后电子单反相机,如索尼ProMavica MVC-5000(1989年)、[74]MVC-7000(1992年)、佳能RC-701和RC-760(1987年)、美能达Maxxum 7000和9000(1985年)、启能CP9-AF(1988年)、尼康SVC(1986年)、QV-1000C(1988年),都以2英寸的磁盘作为存储媒介,省去了在更换胶卷时导致底片彻底曝光的不方便麻烦。

笔记本电脑:爱普生公司于1981年11月发布了一款采用液晶显示器及带有内置蓄电池的笔记本电脑HX-20。HX-20是广泛承认的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笔记本电脑,其重量仅有1.6公斤,而且内建可续航50小时的镍镉电池。同年4月3日美国Osborne计算机公司也推出了Osborne 1,不过该计算机使用CRT显示器,没有内置电池,其体积庞大,重达10.7公斤,不容易携带。第一台翻盖型笔记本是1982年美国Grid Systems公司推出的GRiD Compass 1101。东芝也遂在1985年11月推出了9英寸液晶单色显示屏T1100笔记本电脑,T1100被认为是世界首台广泛销售于市场的笔记本电脑。

3.5英寸软盘:1981年索尼首次发布3.5英寸软盘,1982年世界上第一台使用3.5英寸软驱的电脑是索尼SMC 70,[95]苹果公司1984年1月24日推出的Macintosh 128K也首次使用3.5英寸软驱。3.5英寸软盘随后成为主流和最影响力的软盘格式,取代了市场上主流的5.25.英寸软盘及2英寸、2.5英寸、3英寸软盘。软盘标志甚至成为许多软件如Office的储存图表。

2英寸软盘:2英寸软盘俗称Video Floppy,

简称VF,第一批最早的2英寸软盘是索尼为了配合单反相机Mavica在1981年推出的存储媒介Mavipack,随后又陆续推出2.0版本Hi-VF。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各厂牌都为自己的摄像机、相机、单反相机推出可多次擦写的2英寸软盘作为存储媒介,每片售价6-10美元,美国天顶电子于1989年推出的小型笔记本Minisport也采用日本富士LT-1的2英寸软盘。

D-pad:1982年任天堂的开发部部长横井军平发明了日后被称为“D-Pad”的操控界面的十字键,D-pad最早出现在Game & Watch版携带游戏机DK-52《大金刚》。D-pad随后成为游戏机控制器的主流,包括微软的Xbox在内。

摄像带:JVC公司在1983年开发了小型VHS格式,并推出当时全世界最轻、最小的VHS Compact摄像带,简称VHS-C。作为与VHS-C摄录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索尼在1984年8月推出了8毫米摄像带Video8,简称V8,相对于VHS格式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体积却缩小了。1985年1月索尼还推出了采用V8格式的CCD-V8和Handycam系列摄影机CCD-M8。由于摄录机市场上正在进行着VHS-C与V8的竞争。因此JVC在1987年推出了Super VHS Compact 格式,简称S-VHS-C,即高带型VHS-C摄像带,它将图象的清晰度将250条扫描线提高到400,摄像带的尺寸与VHS-C完全相同,S-VHS-C格式可以向下兼容VHS-C格式摄像带。1989年索尼公布了Hi-Band V8格式,简称Hi8,也就是V8的高带型。将8毫米的图象质量也从270条扫描线提高到400。

摄影机:1983年JVC和索尼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批摄影机,JVC的SF-P3分体式摄影机使用小型VHS格式VHS-C摄像带,带盒尺寸仅为92×59×23毫米,与普通卡式录音带差不多,属于微盒带;索尼推出的Betamovie BMC-100摄影机则使用一般尺寸的Beta格式录像带,BMC-100不具备播放功能。1984年JVC推出采用VHS-C格式的第一款单体式摄影机GR-C1,和SF-P3一样具备播放功能,这台摄影机在1985年美国电影《回到未来》中出现。

闪存:无论是NOR型或NAND型闪存都是舛冈富士雄在1981年东芝公司工作时发明的,并于1984年的加州旧金山IEEE国际电子组件会议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简称IEDM) 上发表了这项发明。闪存储器是一种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内存的形式,允许在操作中被多次擦或写的存储器。这种科术主要用于一般性数据存储,以及在电脑与其他数字产品间交换传输数据,如储存卡与USB盘。

下半叶

JEIDA储存卡: 1985年日本电子工业发展协会(Japan Electron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简称JEIDA)开始研制储存卡。1988年美国个人电脑机内存卡国际协会(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简称PCMCIA)成立。JEIDA的一些设计思想被美国的PCMCIA(个人电脑机内存卡国际协会)采纳,如

将68针储存卡接口标准引入到自己的储存卡上,1990年PCMCIA推出1.0版本储存卡,而JEIDA也推出4.0版本储存卡,目的是为了取代现有的软盘软驱。这两个组织都一直致力于推动现在称为PC卡的国际标准,两个版本于1992年11月合并,并发布了该标准最新的版本PCMCIA2.0,亦称JEIDA4.1,成为了首批投入商业生产的存储卡格式。

爽安康氧气健康器:世界上第一台爽安康氧气健康器由日本Skylite Industry公司于1988年推出。

卡片数码相机:富士公司于1988年研发出世界第一款数码相机DS-1P。DS-1P是广泛承认的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数码相机,也是数码相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首次搭载了东芝开发的SRAM存储卡,容量为16MB,是第一款完全数字化的文件格式相机,也是卡片相机的最早原型。东芝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推出卡片数码单反相机MC-200和升级版MC-200A;柯达从1994年8月开始在DCS 400系列数码单反相机搭载了PCMCIA储存卡,从此舍弃硕大无比的外置硬盘。数码摄影首次出现,随后取代了胶片摄影;2006年1月12日,日本尼康宣布,将停止其传统胶片相机生产。同年5月25日,佳能召开记者发布会,明确了今后不研发胶片相机新产品的方针。美国柯达公司工程师史蒂文.赛尚曾设计出一部黑白图像的相机,将影像储存在卡式录音带中,和胶片一样使用塑胶薄膜,不过这款相机相当笨重,且没有销售,在数据存储方面都还没有做到文件格式系统。

光盘游戏机:NEC与Hudson Soft在1987年10月30日于日本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支持光盘的游戏机PC Engine,这台游戏机在1989年8月29日于北美出售,在北美称作TurboGrafx-16 Entertainment SuperSystem,简称TG-16。PC Engine最初使用的是一种名为HuCard的IC卡型卡带,后来NEC在1988年4月12日于日本推出了外接CD-ROM扩充设备PC-Engine CD-ROM2,改为使用光盘作为游戏的存储介质,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光盘媒体的家用游戏机,这台外接扩充设备在1990年8月1日于北美以TurboGrafx-CD的名称发售,拥有大量的光盘游戏支援,不过大部分仅限于日本销售而非北美。1991年9月NEC推出将主机和外接CD-ROM扩充设备一体化的游戏机PC Engine Duo,在北美市场于1992年10月10日以TurboDuo的名称发售,成为第一台内置CD-ROM的游戏机,随后富士通也在1993年2月20日于日本推出内置CD-ROM的游戏机FM Towns Marty。可以说PC Engine决定了此后的第四代到第八代游戏机各种不同光盘如CD(PlayStation和Sega Saturn)、DVD(PlayStation 2)、GD-ROM(Dreamcast)、任天堂光盘(GameCube和Wii)、HD DVD(Xbox 360)、蓝光光盘(PlayStation 3)成为主力游戏媒体的发展方向,取代了ROM卡匣游戏机。

LCD电视:日本卡西欧公司于1983年6月推出了2.7英

寸黑白LCD的携带式电视TV-10,这是世界上第一款LCD电视。1988年6月24日夏普公司研制成功14英寸彩色TFT LCD电视,这顶技术的成功彻底改变了在此之后的家用电视、电脑显示器。

平板电视、电脑显示器:1988年6月24日夏普公司研制成功14英寸彩色TFT LCD电视,在此之前的所谓LCD显示器都仅采用在电子手表、袖珍计算器和其他携带产品的小屏幕上,而作为家用电视、电脑显示器最低需求为14英寸,因此1988年可以说是平板显示器取代家用传统CRT显示屏的年代之始。

90年代

上半叶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在1991年1月由日本筑波NEC实验室的物理学家饭岛澄男使用高分辨率分析电镜从电弧法生产的碳纤维中发现的。它是一种管状的碳分子,管上每个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互之间以碳-碳σ键结合起来,形成由六边形组成的蜂窝状结构作为碳纳米管的骨架。

LCD摄影机:夏普公司在1992年推出了采用V8及Hi8各式摄像带的Viewcam系列摄影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批配有LCD的摄影机。它突破手提摄象机的惯常设计,以彩色LCD取代传统的取景器。在拍摄过程中,拍摄者可即时在LCD上,观看拍摄到的影象,免除一面单眼窥视取景器,一面操作的困难,令摄象更加容易。此后显示屏成为各大厂牌摄影机的主要配件。

显示屏相机、摄影机:自夏普于1992年推出Viewcam系列摄影机后,各厂牌开始自制以显示屏取代传统的小孔取景器、并以视屏提供实时取景的相机(1995年)、单反(2000年)、摄影机,OSD菜单也由此诞生,开创了新的数码时代。

MD:MiniDisc,简称MD。1986年索尼技术人员鹤岛克明研制出可单次写入的光盘 (Write Once Disc,简称WO),又在1988年研制出可多次擦写的磁光盘 (Magneto Optical Disc,简称MO)。索尼在1989年音响展会 (Audio Fair) 上展示了可擦写的CD原型产品,该产品于1987年被研制出,是索尼与KDD(日本国际电信电话)共同开发的技术。鹤岛克明开始在MO技术上研制64毫米直径(面积为光盘的1/4)可录制74分钟(和CD一样)的光盘,并于1991年5月成功,MD由此诞生。MD于1992年9月发布,并在11月的日本,和12月的美国、欧洲出售。

MD随身听:索尼在1992年11月推出MD随身听MZ-1(录放)、MZ-2P(单放)和可单次录制的MD光盘MDW-60,MZ-1售价为750美元。其他厂牌也发布MZ-1的克隆版,如AIWA的AMD-100和在韩国销售的金星(LG)MD-R1。

VCD:1993年索尼、松下、JVC、飞利浦公司商联合于1993年制定VCD标准,将标准命名为白皮书。VCD是第一个采用MPEG-1数据压缩的全数字化的激光视盘系统。VCD可以在任何兼容播放机和电脑CD-ROM上观看,主要畅销于亚洲国家,造成了许多盗版问题。

下半叶


光、绿光、白光LED: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是指发光二极管,196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名究人员尼克.奥隆尼亚克开发出红光LED。1972年孟山都公司究人员乔治.克劳福德制造出黄光LED。1993年日亚化学公司技术员中村修二利用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和铟氮化稼(InGaN)发明了蓝光LED,蓝光LED的发现导致了蓝雷射的出现,具有历史意义和商业使用的价值。在蓝光LED出现之前,由于无法通过RGB系统合成白光,LED的光效、亮度也不高,LED无法应用于照明领域。因此在1995年中村修二采用铟氮化稼又发明了绿光LED,在1998年利用红、绿、蓝三种LED制成白光LED,从此绿光与白光LED研制成功,标志着LED正式进入照明领域,是LED照明发展最关键的里程碑,中村修二被誉为“蓝光、绿光、白光LED之父”,在芬兰赫尔辛基荣获2006年千年技术奖 (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奖。

蓝雷射:90年代初期开始,厂商、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展开了激烈的开发竞争新CD容量技术。1995年中村修二利用蓝光LED发明了蓝雷射技术,这顶技术随后用于蓝光光盘和HD DVD,是继DVD之后的新一代光盘的基础部件。

LCD数码相机:卡西欧公司在1995年3月10日推出了世界上首款LCD数码相机QV-10,内置2MB内存,可以存储96张照片,采用1.8英寸的TFT LCD显示屏,售价833美元,这款数码相机和之前夏普公司推出的Viewcam系列摄影机架构一样以显示屏取代了传统的取景方式,并采纳了ViewCam的另一项创新设计,即270°可垂直转动式镜头,令拍摄者可一面观看LCD,一面调校拍摄角度。高角度与低角度取景,变得更为简易。理光公司于1995年11月在COMDEX展会上发布世界上第一台可拆卸的LCD数码相机、第一台带有视频摄像功能的数码相机RDC-1,并获得COMDEX最佳产品奖,RDC-1在1996年发售,采用2.5英寸的TFT LCD显示屏,随机附赠一张24MB的PCMCIA卡,可拍摄246张标准模式照片或492张经济模式照片,定价1800美元(相当于今天2700美元),QV-10和RDC-1是两款最早以LCD提供实时取景的数码相机。

视频摄像功能的数码相机:理光于1995年11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带有视频摄像功能的数码相机RDC-1。

等离子电视:日本富士通公司于1997年1月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等离子电视P42XHA58,同年12月先锋公司也推出了50英寸的等离子电视PDP-501HD。

DVD:90年代初有两种高容量光盘标准正在研究阶段;一个是Multimedia Compact Disc,简称MMCD,支持者是日本的索尼和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另一个是Super Density,简称SD,支持者分别是日本的东芝、松下、日立、三菱、先锋、JVC,美国的时代华纳和法国的汤姆逊公司。为了以免70、80年代VHS和Beta的

标准之战又再出现,MMCD和SD于是将标准合并成为DVD,并于1995年推出。

DVD播放机:世界上第一批DVD播放机于1996年11月在日本正式面世,后分别在1997年3月的美国,1998年的欧洲和1999年的澳洲正式面世。第一台DVD播放机为1996年9月26日东芝发布的SD-3000,并于11月1日销售,售价77,000日元,随后不同公司也同时推出DVD播放机;松下于同日推出DVD-A300和DVD-A100,并推出TH-28GD1内置DVD播放机电视,先锋于22日推出DVL-9和DVL-7;三洋和日立计划在12月推出DVD播放机。

自主人形机器人:本田公司于1986年开始研发行走机器人,前后制出E系列和P系列。1996年12月发布Prototype 2,简称P2,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自主人形机器人,具备自动调节功能。P2身高1.82米,体重210公斤,共34个自由度关节。由于把主机、32个控制马达、电池、无线通讯等必要的机器全部藏起来,不仅实现了无线遥控,还使它在外观上更像人。机器人可以在普通的路面行走,比如塑料地面、铺设路面、抛光地面等,也能通过850毫米的狭窄通道;可以上200毫米的台阶,可以跨越150毫米高,150毫米长的障碍物;可以以5公斤的力抓持物体。不过由于机器人太重,行走时能耗为3000瓦,机器人只能工作15分钟。为了解决P2存在的这些问题,于是本田公司开发了新型机器人P3。

2000年代

上半叶

智能机器人:2000年10月31日本田公司发布ASIMO,是Advanced Step Innovative Mobility (高级步行创新移动机器人) 的缩写,这是世界上第一个AI或智能机器人。ASIMO身高1.2米,体重43公斤,肩关节的高度为9.1米,大腿的高度为6.1米,肩膀厚度为4.4米,共26个自由度关节。ASIMO的三维处理器为本田独自开发,配备了智能实时自由步行技术 (Intelligent Real-Time Flexible Walking Technology),简称I-Walk。ASIMO第一次在2000年11月24横滨市举办的机器人展览会 (ROBODEX) 上展出,索尼公司生产的智能机器狗AIBO均参加了展出。2005版的ASIMO,除具备了行走功能与各种人类肢体动作之外,还增强了人工智能,可以预先设定动作,还能依据人类的声音、手势等指令,来从事相应动作,此外,他还具备了基本的记忆与辨识能力。2011年版全身自由关节增加至57处,跑步速度由6公里每小时提高为9公里每小时。载至2007年为止,已有46台ASIMO被产出,每年雇用费用为166,000美元。

仿真机器人:仿真机器人指硅橡胶仿真人,一般都有胡须、头发、眉毛、睫毛和硅橡胶皮肤,是艺术和科技创作的结合体。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学实验室的主持人石黑浩和日本Kokoro Dreams公司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个仿真机器人Dramatic Entertainment Robo-01,简称DER1,并在2003年11月19日东京机器人展览会上首

次展出,其后又在2005年6月9日世界博览会上展出。DER1会使用英语、日语、汉语、韩语四种语言。

HD DVD:2002年8月29日东芝和NEC公司向DVD论坛提交了新一代DVD光盘规格,当时的名字为Advanced Optical Disc,简称AOD,2003年11月19日DVD论坛投票通过将光盘改名为HD DVD,HD DVD成为DVD配合高清电视的下一代产品。2004年9月27日东芝、NEC、三洋和Memory-Tech公司组成的HD DVD推广协会负责推广HD DVD。HD DVD与蓝光两种格式的厚度不同,它们互不兼容,统一标准需要某一方放弃自己的格式,而这是一种双方都不愿接受的选择,因此展开类似于70、80年代VHS和Beta的格式之战。2008年1月4日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宣布脱离HD DVD阵营,并且开始停止发布HD-DVD光盘,往后只支持蓝光光盘作为影碟格式。东芝公司终在2008年2月19日正式宣布将终止HD DVD事业。

HD DVD播放机:2004年1月7日东芝和NEC在CES展览会上展出各自为PC开发的HD DVD光驱。2006年3月31日东芝推出世界上第一台HD DVD播放机HD-XA1,并在日本地区发售,定价936美元;HD-A1和HD-XA1美国地区则在同年4月18日发售,价格分别为美金499和799美元。

蓝光光盘:2000年10月11日索尼公司在日本Ceatec展会上拿出了DVR Blue,第一个蓝光光盘原型由此诞生。"Blue Disc"商标于2001年2月9日被注册。11月1日索尼宣布开发Ultra Density Optical,简称UDO,基于蓝色激光技术。2002年5月20日以索尼为首的九间企业分别为日本的松下、先锋、三菱、日立,韩国的三星、LG,荷兰的飞利浦及法国的汤姆逊公司成立蓝光光盘组织,2004年蓝光光盘标准制定完成。

蓝光播放机:2003年4月10日索尼的全球首台蓝光播放机及录像机BDZ-S77在日本上市,当时售价3800美元。

数码旁轴相机:2004年3月11日爱普生在2004年东京Photo Expo摄影综合展上发布了全球首款数码旁轴相机R-D1,这是首款采用Leica M卡口镜头的数码旁轴相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旁轴式的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一般的旁轴数码相机镜头不能更换。

4/3系统:2002年9月24日奥林巴斯与柯达公司共同设计研发出4/3系统,4/3系采用完全数码理念,是真正数码标准,4/3系统被开发成为一种标准相机机身的镜头配置,镜头卡口完全统一,开放给所有的镜头制造厂家予以应用,4/3系统镜头让直接进入图象传感器的光线最大化,提升了图象的质量。2003年6月24日奥林巴斯推出世界上第一款4/3系统机型E-1。

LCD数码单反相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在2000年8月22日发布世界上第一台以LCD提供实时取景的数码单反相机 (DSLR) E-10,采用1.8英寸的TFT LCD显示屏,不过E-10的镜头是固定在机身上不可以更换。世界上第一台以LCD提供实时取景的可交换式镜

头的DSLR是富士公司于2004年2月5日发布的FinePix S3 Pro,采用2英寸的TFT LCD。

拍照手机:夏普于2000年11月在日本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拍照手机J-SH04,手机采用11万像素的CMOS摄像头,256色显示屏,仅重74克。也有认为韩国三星于同年6月发布的SCH-V200才是第一款拍照手机,不过有分析家认为SCH-V200只能算是拍照手机的半成品,所以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真正的拍照手机。

光盘数码摄像机:2003年索尼推出XDCAM系列中的Professional Disc,简称PFD,作为数码摄像机的存储媒介,光盘储存容量和蓝光光盘类似,由此开创了完全数码化的录像时代。2007年索尼推出采纳扩展卡Express Card接口XDCAM系列升级版的SxS储存卡。

卡片数码摄像机:2004年4月18日松下在NAB展会发布了P2储存卡系列中的AJ-SPX800数码摄像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卡片的数码摄像机,P2储存卡采纳PC卡接口,是小型固态存储卡,采用了4片高速SD卡。松下在2012年4月15日NAB展会上再次发布P2储存卡系列升级版,即小型P2卡版本Micro-P2,外观上来看和SD卡的体积大小一样。

下半叶

微4/3系统:2008年8月5日奥林巴斯与松下公司发布了微4/3系统,与4/3系统不同,它取消了传统单反相机中大都会具备的反光镜、五菱镜等结构,使得相机机身变得更加小巧。

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2008年9月12日松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微单相机)Lumix DMC-G1,这是一款被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微型4/3系统机型。

摄像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尼康于2008年8月27日发布全球首款具备HD摄像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D90,能够以每秒24FPS的流畅速度拍摄320x216、640x424或1280x720像素的短片,320x216或640x424像素拍摄时间为20分钟,1280x720像素摄时间为5分钟,短片文件最大可达2GB。

3D映像数码相机:富士于2008年9月23日在Photokina展会上展出3D概念的模型机,当时并未发布真机。2009年7月22日正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3D映像数码相机FinePix REAL 3D 系列W1,以及可显示立体影像的8英寸数码相框FinePix REAL 3D V1。除了可拍摄3D影像外,可以通过机身上的2.8英寸LCD屏幕以用户裸眼观看3D影像,无需配戴3D立体眼镜。

2010年代
OLED取景器单电相机:索尼于2011年8月24日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OLED取景器SLT相机Alpha 77,机身背面92万像素3英寸LCD屏采用了三轴翻转模式,OLED取景器面积为0.5英寸,分辨率为235万点。

触屏数码单反相机:佳能在2012年6月15日推出世界上第一款触屏数码单反相机650D,它在日本被称作EOS Kiss X6i,在北美称作EOS Rebel T4i。


.....这个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常逢,资源、平地难觅

的弹丸之地,能量还是蛮强大的......


转:改变世界的50项日本发明(部分):
味精、方便面、鱼骨天线、股票k线图、数码相机、数码摄影机、液晶面板技术、石英表、电饭煲、航空母舰、等离子电视、电子游戏机、磁带、软盘、笔记本电脑、中性笔、人形机器人、平板电脑、闪存、智能手机、卡拉OK、光盘、录像机、LED发光二极管、三脚插座、数位板、干电池、隐形眼镜、VCD,DVD,BD蓝光、变频空调、彩色电视、自动麻将桌、GSM手机、随身听、折叠伞、植物化妆品、农业改良转基因技术、遥控器、锂电池、抽油烟机、胃镜、燃气灶、微型计算器、磁卡技术、固态硬盘、高速火车、磁悬浮列车、纸巾。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