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前门大街商业改造项目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6
200图1 规划地段区图2 规划总平面图2 整体改造的启动2003年,北京市政府把前门大街商业的改造及规划列入城市发展的重点项目。
经过前期调研、国际竞赛及实施规划,工程进入实际实施阶段。
本人作为部分商业项目的工程设计负责人之一,具体参与了整体商业项目地下工程和东侧6个商业项目的工程设计,就如何在现代工程技术基础上传承历史文化,并与现代商业的要求完美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部分建成项目获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奖。
3 在维系传统街区特点的基础上满足现代交通运行交通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一个商业街区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3.1 前门大街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现代商业项目的运行必须与城市轨道交通紧密相连,如何实现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对于一个商业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北京市整体交通规划,除在现有前门大街地铁路已经运行的地铁2号线以外,还要在大街中间规划建设从北侧奥林匹克公园沿中轴线经钟鼓楼、美术馆、王府井大街穿越前门大街直达永定门的地铁8号线。
地铁的建设必然要求做好建设线路的预留以及与建筑主体的接驳,所以在前门大街中心步行街设计时,在恢复前门大街传统宽度的同时,将铛铛车流线、城市大市政管线、沿街商业的小市政管线及地下的轨道交通进行有机结合,竖向布置。
在大北照图3 现状院落肌理图4 建筑现状图5 交通组织规划的地面交通网络,只是结合旅游恢复设置了铛铛车,成为前门大街的新标志(图6)。
依据2007年5月市规委批复的地下工程方案,各类商业地下工程面积68 522m2,地下二层建筑面积78 040m2,地下三层建筑面积19 960m2,能够满足约2 500辆小客车存放的要求(图7,8)。
严格遵循北京市整体规划和前门大街商业的人文化、传统化、步行化和街区化特点,要求每个街区的商业均围绕几千平方米的街区展开。
一个个商铺形成组团商业,再由组团商业组成整体商业区,其间穿插充满人文内涵的历史文化街区、胡同,并伴有作为文保建筑保留下来的文化会馆及小剧场等文化建筑,形成商业与文化的完图6 地下空间的利用图7 地下空间平面方案图8 地下空间剖面示意202图9 东立面效果前门大街的重要性也吸引了国际建筑大师的关注。
前门外历史街区改造的三种方案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拥有众多历史文化保护片区,每一片保护区、每一个文物单位都是古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其自身的独特品质。
在整体的名城保护中,需要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详细分类,根据它们的特性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方法和措施,使它们在统一的古都文化氛围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一般包含有四种保护对象:保有历史空间尺度和特征的街区结构,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关联的文物建筑,为传统文化内涵提供物证的普通历史建筑群,以及由上述空间及建筑实体共同烘托产生的场所精神。
文化多样性在这个层次已经由概念变成了千差万别的实体,每一个保护对象需要不同的保护与利用策略,而策略的制定需要依据,依据的则是对保护对象价值的判断与取舍。
保护目标制定的正确与否,保护对象利用的恰当与否,都取决于对价值的准确把握,否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将走向失败。
20XX年9月,消失了47年的永定门得以重建,中轴线因恢复了起点而得以完整再现。
20XX年8月7日,依据民国时的街道风貌改造后的前门大街重新开放。
与此同时,前门大街西侧大栅栏片区的几条胡同进行着局部改造,三个保护、改造的历史文化承载体共同构成了北京前门地区的新风貌。
在对上述三个对象的改造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对策,最终呈现在街区中的场所精神自然也就不同,所反映的价值定位值得重新审视。
复原性重建――永定门城楼的重建明嘉靖四十三年,为增加北京外城的防范功能,在城楼外增建瓮城,瓮城墙南面开门洞,与城楼门洞相对应。
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在被迫退出北京城时,放火焚烧了一些宫殿和城楼。
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永定门时增建箭楼,同时将城楼规制提高,使永定门成为外城七门中规格最高、最大的一座城门。
1950年,为打通北京环城铁路,将瓮城拆除。
1957年,为扩充通向永定门外的交通大道,将城楼、箭楼拆除,原本环绕瓮城的护城河被裁弯取直。
从此,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消失,不再完整。
崇文前门特色商业街地产项目规划方案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前门特色商业街项目1.2 项目建设地点前门特色商业街项目四至范畴:北起前门箭楼脚下的月亮湾,南至珠市口,西至前门大街西侧建筑,东至前门东路,路网密布,主路辅路胡同交错相连,人行、车行便利。
项目占地面积共22.4 公顷。
1.3 项目招商主体北京天街置业进展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前门商业街项目打算按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风貌,以真实老照片为依据进行修缮,一律采纳真材实料,精雕细刻,修旧如故,在涉及风貌的修缮建筑施工中,提倡用保守传统的工艺方式:如木刻、石刻、油漆、彩画,差不多差不多上手工。
凡涉及内容功能的提升,都提倡用现代科技工艺、技术、设备,如空调、网络、音响、监控等,确保了修缮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真实感和现代的功能感。
前门地区占地面积共22.4 公顷,大街共有52 个单体,建筑面积约 6 万m2。
前门大街已于2020 年8 月7 日正式对外开街,此次开街只是建筑风貌的展现,12家老字号差不多开门营业,其余商户将会连续进驻装修。
1.5 项目总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00 亿人民币。
1.6 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从2006 年10 月开工,估量2020 年底建设及招商工作完毕。
1.7 报告编制依据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编号为2005 规〔崇〕意字0025 号的规划意见书;2〕项目已取得北京市发改委出具的«关于前门大街及东片爱护整治项目核准的批复»【京发改〔2005〕1809 号】;3〕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前门大街是北京闻名的商业街,是首都北京重要历史街区,也是旧城三大商业区之一,位于京城中轴线,是老北京市井风貌、史迹文物储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同时要紧承担着前门地区南北向社会交通及公共交通,满足〝天街〞沿线商业进展的要求。
前门大街长度约850m,宽度21-25m,随着岁月的变迁,大街道路使用年限较长,虽通过多次整修,仍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繁华的前门地区商业街的要求。
北京前门改造实施方案
北京前门地区是中国首都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前门地区的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该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为了改善前门地区的环境和提升其城市形象,我们制定了一份前门改造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对前门地区的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
通过扩建道路、优化交通流线,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我们还将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人行道,鼓励居民和游客选择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我们将对前门地区的建筑进行整体翻新和修缮。
通过修缮历史建筑、更新老旧建筑,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和城市形象。
同时,我们还将引进更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特色商业,打造前门地区的文化商业中心,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消费。
另外,我们还将加大对前门地区的环境整治力度。
通过清理垃圾、绿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前门地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修复,让前门地区更好地展现其历史文化魅力。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前门地区的管理和服务。
通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前门地区的整体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居民和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前门地区的认知和对其环境的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前门改造实施方案旨在通过道路规划、建筑改造、环境整治和管理服务的综合措施,提升前门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前门地区将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北京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新时代背景下历史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北京前
门大街历史建筑为例
程斌;林贤光
【期刊名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3)1
【摘要】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建设来说,利用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保持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促进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阐述了现代建筑地域化的特点,根据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关联性的国内外理论研究,以城市设计角度审视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特点,结合北京前门大街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案例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进行古建筑传承与发展策略。
我们应当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强化制度的顶层设计,构建一个分类科学、保护力度大且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传承体系。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程斌;林贤光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7
【相关文献】
1.城镇化背景下杭州历史建筑特色传承研究
2.文化传承视角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策略研究\r——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
3.城市文化传承视角下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思考
——以武汉近代历史居住建筑为例4.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路径研究5.文化传承视角下重庆市北碚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门大街回归商业“本色”
黄贞
【期刊名称】《中国商贸》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如果说前门大街在奥运期间更多的是承载着向中外游客展示老北京的文化、再现昔日繁华风貌的功能,那么如今,其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街区的发展前景则应该被更多的关注。
记者在国庆长假走访前门大街后,亲身感受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接踵摩肩,
【总页数】1页(P77-77)
【作者】黄贞
【作者单位】《中国商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传承与创新——前门大街商业改造项目设计 [J], 孔庚
2.北京大栅栏商业街与前门大街景观比较研究 [J], 孟丹
3.中国版香榭丽舍前门大街的商业光芒 [J], 王锐
4.中国版香榭丽舍前门大街的商业光芒 [J], 王锐
5.前门大街:有多少故事可以重新开始——前门大街不完全地图 [J], 阿斗;解飞(摄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盛世天街--北京前门大街环境规划设计
韩炳越;崔杰;赵之枫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06(022)004
【摘要】前门大街环境规划设计从尊重历史文脉出发,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盛世天街"的设计主题.规划设计与前门的历史发展、建筑商业业态和两侧街巷的功能相结合,设计了4个主要景观节点,并以街中街的形式划分横向空间.通过对建筑风貌的控制、地下空间的利用、绿化设计、交通组织,前门大街将成为一条融历史与时代于一体的步行街.
【总页数】7页(P17-23)
【作者】韩炳越;崔杰;赵之枫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传统街区中当代商业元素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重构——以北京东直门内大街(簋街)环境规划设计为例 [J], 戴林琳;盖世杰
2.西安西大街商业街光环境分析 [J], 王菲菲
3.哈尔滨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闲暇环境的开发与完善 [J], 王昕;吕彬江
4.沈阳市青年大街与市府大路景观街环境评价 [J], 罗玲玲;闫伦
5.北京前门600年天街5月复原亮相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商务融合推动街区的复兴与更新——以北京前门大街为例王林生【摘要】街区复兴与更新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前门大街在历史中的繁荣兴盛与文化商务的融合存在密切关系.在街区走向复兴的过程中,文化商务融合仍是重要的支撑性因素,并以以市场为导向的重建或再开发、具有福利色彩的综合整治以及以改变街区核心功能等为融合发展的路径.但由于在街区更新中定位不清晰、商业活动乏力,导致文化与商务的融合出现脱节,制约着街区更新的进程.【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7页(P141-147)【关键词】文化商务融合;前门大街;街区复兴;城市更新【作者】王林生【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城市的发展是一个由新而旧,又由旧而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街区的复兴与更新便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城市在经历了快速扩张的发展期之后,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匮乏、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城市经济中心的转移与填充,均使得老旧城区原有的生产生活功能发生改变。
前门大街是北京城市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街区,在城市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因城市区域功能的转移和调整而带来的变化。
前门大街由繁荣走向沉寂,并再次谋求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与商务融合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文化商业街区,从理论层面来说并没有严格的界定,而且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在认定文化商业街区层面都过于宽泛模糊。
①[1]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文化商业街区应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积淀、能够体现一定历史文化风貌,且聚集着一定规模的商业设施和活动,能显现出鲜明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特质的区域。
前门大街,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商业街,它的繁荣与兴盛源于辛亥革命之后。
近代以来,北京城市开始出现新的中心,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宗法和礼制的束缚,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出现在城市中,且表现出重商的发展趋向。
200
图1 规划地段区图2 规划总平面图
2 整体改造的启动
2003年,北京市政府把前门大街商业的改造及规划列入城市发展的重点项目。
经过前期调研、国际竞赛及实施规划,工程进入实际实施阶段。
本人作为部分商业项目的工程设计负责人之一,具体参与了整体商业项目地下工程和东侧6个商业项目的工程设计,就如何在现代工程技术基础上传承历史文化,并与现代商业的要求完美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部分建成项目获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奖。
3 在维系传统街区特点的基础上满足现代交通运行
交通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一个商业街区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3.1 前门大街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现代商业项目的运行必须与城市轨道交通紧密相连,如何实现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对于一个商业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北京市整体交通规划,除在现有前门大街地铁路已经运行的地铁2号线以外,还要在大街中间规划建设从北侧奥林匹克公园沿中轴线经钟鼓楼、美术馆、王府井大街穿越前门大街直达永定门的地铁8号线。
地铁的建设必然要求做好建设线路的预留以及与建筑主体的接驳,所以在前门大街中心步行街设计时,在恢复前门大街传统宽度的同时,将铛铛车流线、城市大市政管线、沿街商业的小市政管线及地下的轨道交通进行有机结合,竖向布置。
在大北照
图3 现状院落肌理图4 建筑现状图5 交通组织规划
的地面交通网络,只是结合旅游恢复设置了铛铛车,成为前门大街的新标志(图6)。
依据2007年5月市规委批复的地下工程方案,各类商业地下工程面积68 522m2,地下二层建筑面积78 040m2,地下三层建筑面积19 960m2,能够满足约2 500辆小客车存放的要求(图7,8)。
严格遵循北京市整体规划和前门大街商业的人文化、传统化、步行化和街区化特点,要求每个街区的商业均围绕几千平方米的街区展开。
一个个商铺形成组团商业,再由组团商业组成整体商业区,其间穿插充满人文内涵的历史文化街区、胡同,并伴有作为文保建筑保留下来的文化会馆及小剧场等文化建筑,形成商业与文化的完
图6 地下空间的利用
图7 地下空间平面方案图8 地下空间剖面示意
202
图9 东立面效果
前门大街的重要性也吸引了国际建筑大师的关注。
在后期实施方
案的设计中,中国的张永和、韩国的履露斋、英国的BEENWOOD等
均有参与,如韩国的履露斋设计的B7地块的建筑方案,很好地将前门
建筑风貌、建筑文化肌理和现代商业相结合(图10,11)。
5 传统商业与现代工程技术及规范的结合
5.1 消防设计
前门商业的特点导致大部分建筑间距为4m左右。
按照现行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一般建筑间距为6m,但由于工期紧,没有足够的
时间进行商业项目消防论证,因此我们充分运用规范中规定的组与图10 B7地块改造方案效果图
图11 B7地块方案平面图
图12 B3建筑首层平面图
度提高造价的基础上,如何解决节能和构造问题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我们采用保温砌块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基础构件,砌块外侧结合钢丝网勾连灰色小停泥砖,在完美实现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巧妙植入建筑外保温技术。
由于新建建筑多为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的位置附加保温层,并将保温层深入地面800mm,实现全面无冷桥。
建筑外窗均采用断桥铝窗,双层Low-E中空玻璃。
通过节能计算和施工图审查,完全满足北京市2006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要求(图13)。
建成运行几年来,普遍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5.3 建筑构造设计
前门大街以前的建筑多为普通砖混结构,承载力低且抗震性差。
后期随着零星铺面的建筑改造,部分建筑为框架结构。
本次改造工程结合多层建筑的特点均设计为框架结构。
结构的基础在实土上设计为条形基础,在大型地下室上做结构基础预留,由于整体荷载较轻,在大型地下室之上设计一层结构传力的叠合层,将竖向钢筋与结构顶板钢筋做相应铆接。
这样可以将地下汽车库
变为上部商业空间的小型柱网布置,避免了做二次基础,也避免地块的零星柱网导致地下汽车库无法使用。
外立面构造上采用保温连锁砌块外侧用钢丝网连接小停泥砖的构造形式。
既实现了外部仿民国初年传统建筑的特点,又保证了小停泥砖完美实现传统建筑造型和现代建筑构造的统一,屋檐和外侧栏杆等构造均尽量采用铝合金仿木构造,大幅度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和可靠性。
即使对于部分外侧木质栏杆,我们也在其内侧设置钢筋加强强度,以满足国家荷载规范的要求。
商业店铺部分设有大型上人屋面作为室外活动场地。
针对这种屋
图13 小停泥墙身
204
图14 改造后大街整体效果图
图15 改造后大街竣工照片
作者简介
孔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
代表项目: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中国银行信息中心办公楼、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鄂尔多斯
洋公园大门、前门大街及东片保护整治项目、陕西省中银大厦、中国银行西单汇办公大厦装修改造工程、中国银行海鹰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