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像差消除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26
光学像差是指在光学系统中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制造或组装不理想而引起的光学偏差。
它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图像出现模糊、扭曲、色散等问题。
根据频率的不同,可以将光学像差分为低频、中高频和超高频光学像差。
1. 低频光学像差低频光学像差主要包括球面像差、横向色差和像散。
其中,球面像差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表面不是一个完美的球面而产生的。
当光线通过非完美球面时,会导致不同波长的光线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从而产生色差。
横向色差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再次聚焦时位置不重合而产生的。
像散是由于光线在距离光轴较远的位置聚焦而产生的。
2. 中高频光学像差中高频光学像差主要包括像场弯曲、像散和畸变。
像场弯曲是指成像平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从而导致不同位置的物体成像位置不同。
像散是由于光线通过透镜或反射镜时产生的非线性效应而导致的。
畸变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形状不理想而产生的图像形状扭曲。
3. 超高频光学像差超高频光学像差主要包括像散、像散分散场曲率和像散色散场曲率。
像散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曲率不理想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在像差较大的情况下像差不仅与孔径有关,还与观察点位置有关。
像散分散场曲率是指在大视场下,像差与视场位置有关。
像散色散场曲率是指在大视场下,不同波长的光经过同一透镜或反射镜成像时表现出不同的像差。
除了以上提到的光学像差外,还有其他一些特定频率的像差,如非球面像差、星散、焦散等。
光学像差对于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光学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和控制各种像差的影响。
在实际的光学系统中,常常通过多种方法来补偿和消除光学像差,如使用复合透镜、非球面透镜、抛物面镜等。
透过光学系统,改进设备的制造工艺和提高工艺控制的水平也是减小光学像差的重要途径。
光学像差是光学系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通过合适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控制可以有效减小其影响,从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光学像差的控制和消除技术也将不断完善,为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1球差、像散和色差是怎样造成的?如何减小这些像差?哪些是可消除的像差?答:1.球差即球面像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的折射能力能力不符合预定规律而造成的。
一个物点散射的电子束经过具有球差的电磁透镜后并不聚在一点,所以像平面上得到一个弥散圆斑,在某一位置可获得最小的弥散圆斑,成为弥散圆。
还原到物平面上,则半径为r s=1/4 C sα3r s为半径,Cs为透镜的球差系数,α为透镜的孔径半角。
所以见效透镜的孔径半角可减少球差(决定分辨率的像差因素)。
2,色差是由于入射电子的波长(能量)的非单一性所造成的。
一个物点散射的具有不同波长的电子,进入透镜磁场后将沿各自的轨道运动,结果不能聚焦在一个像点上,而分别交在一定的轴向范围内,形成最小色差弥散圆斑,半径为r c=C c α|△E/E|,C c为透镜色差系数,α为透镜孔径半角,△E/E为成像电子束能量变化率。
所以减小△E/E(稳定加速电压)、α 可减小色差。
3,像散是由于透镜磁场的非旋转对称而引起的(极靴内孔不圆、上下极靴不同轴、材质磁性不均及污染)。
消像散器。
3什么是分辨率,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是哪些?答:分辨率:两个物点通过透镜成像,在像平面上形成两个爱里斑,如果两个物点相距较远时,两个Airy 斑也各自分开,当两物点逐渐靠近时,两个Airy斑也相互靠近,直至发生部分重叠。
根据Load Reyleigh 建议分辨两个Airy斑的判据:当两个Airy斑的中心间距等于Airy斑半径时,此时两个Airy斑叠加,在强度曲线上,两个最强峰之间的峰谷强度差为19%,人的肉眼仍能分辨出是两物点的像。
两个Airy斑再相互靠近,人的肉眼就不能分辨出是两物点的像。
通常两Airy斑中心间距等于Airy斑半径时,物平面相应的两物点间距成凸镜能分辨的最小间距即分辨率。
Δr0=0.61λ/Nsinα(N为介质的相对折射系数)影响透射电镜分辨率的因素主要有:1)衍射效应:airy斑,只考虑衍射效应,在照明光源及介质一定时,孔径角越大,分辨率越高。
光学仪器的调节与校准方法光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医疗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了保证光学仪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调节与校准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光学仪器调节与校准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对焦调节对焦是光学仪器调节与校准的第一步。
通过调整物镜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使目标清晰地出现在像差轴上。
对焦调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目视对焦:这是最直观的对焦方法,操作人员通过观察物镜下的像差轴,调整物镜与目标的距离,直到获得清晰的像差轴。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光学仪器,如显微镜和望远镜。
2. 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是一种快速且准确的对焦方法。
利用传感器检测成像平面上的对焦品质,通过反馈机制控制物镜与目标的距离,使成像结果最佳化。
自动对焦被广泛应用于高端相机和显微成像系统。
二、像差校正像差是光学系统的常见问题之一,它由光的折射和散射引起,导致成像结果模糊或失真。
为了校正像差,常用的方法有:1. 弥散像差校正:弥散像差是由于光线通过非理想的透镜而引起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透镜材料和曲率半径,以及利用多个透镜的组合,可以降低或消除弥散像差。
这需要经验和精确的计算。
2. 色差校正:色差是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透镜或棱镜时产生的像差。
色差校正的方法包括选择特定的光学材料,使用复合透镜和棱镜组合,以及使用颜色校正滤波器。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或消除色差,提高成像的色彩保真度。
三、光路校正光路校正是调节光学仪器中光源和成像平面之间光线的传播路径,以确保成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光路校正方法有:1. 光轴调整:光轴调整是指调整光源、物镜和目镜之间的光轴,使其完全重合。
通过利用调节螺丝或细微移动装置,可以实现光轴的精确调整。
2. 平面校正:平面校正是调整光路中的反射镜或棱镜,使光线垂直于成像平面。
通过精确调整平面的位置和倾斜角度,可以确保光线在成像平面上均匀地聚焦,减少畸变。
四、信号校准光学仪器的信号校准是指调整和校准仪器的接收和处理部分,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像差校正的一些常用方法像差校正是一种用于消除光学系统中的像差的方法。
像差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形状和材料引起的,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像差校正方法。
1.使用球面透镜来校正球面像差球面像差是由于光线通过透镜或反射镜时,不同位置的光线聚焦在不同的焦点上引起的。
如果使用球面透镜,则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曲率半径来校正球面像差。
曲率半径较小的透镜会使光线聚焦于近焦点附近,而曲率半径较大的透镜则会使光线聚焦于远焦点附近。
2.使用非球面透镜来校正非球面像差非球面像差是由于光线通过透镜或反射镜时,光线的折射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非球面透镜可以通过非均匀的曲率分布来校正非球面像差。
具体而言,非球面透镜的曲率半径在不同的位置上有所不同,以使光线的折射发生变化,从而校正非球面像差。
3.使用棱镜来校正色差色差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透过透镜或反射镜时,折射/反射的角度不同而引起的。
一种常见的色差校正方法是使用棱镜。
棱镜可以根据光的波长将光线分离成不同的颜色,并使不同颜色的光线以不同的角度通过。
通过适当选择棱镜的形状和材料,可以校正色差。
4.使用多个透镜组合来校正各种像差实际光学系统中常常存在多种像差,这需要采用组合透镜的方法进行校正。
例如,可以使用多种透镜的组合来同时校正球面像差和色差。
通过适当选择组合透镜的参数,可以实现对多种像差的校正。
5.使用涂层来减少反射和折射损失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和折射会导致光线的损失。
为了减少这种损失,常常在光学元件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涂层,称为抗反射涂层。
抗反射涂层可以使光线的反射损失减小,从而提高光学系统的传输效率。
总结起来,像差校正是通过选择合适的透镜形状和材料、使用适当的棱镜和涂层等方法,来消除光学系统中的各种像差。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校正效果。
物体成像中的像差与补偿方法研究在物体成像中,像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像差是指在成像过程中光线经过透镜或其他光学元件时产生的偏差,导致成像结果与实际物体存在一定差异。
像差的存在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和色彩准确性,因此研究和补偿像差是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
一、像差的类型1.球差:球差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曲率不一致而引起的。
当光线从透镜或反射镜的边缘射入时,会聚点与光轴上的聚焦点不重合,导致图像边缘模糊。
2.色差:色差是由于光线的折射率随波长的不同而引起的。
不同波长的光线在透镜中的折射程度不同,导致不同颜色的光线聚焦位置不同,造成色差现象。
3.像散:像散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形状不完全对称而引起的。
当光线从透镜或反射镜的不同位置射入时,会聚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图像的位置偏移。
4.畸变:畸变是由于透镜或反射镜的形状不完全理想而引起的。
畸变可以分为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两种,分别导致图像的形状变形。
二、像差的补偿方法1.光学设计优化:通过对透镜或反射镜的形状和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减小像差的产生。
例如,采用非球面透镜可以减小球差和像散,采用特殊材料可以减小色差。
2.镜头组合设计:将多个透镜或反射镜组合在一起,可以互相抵消像差。
例如,使用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组合可以减小球差和像散。
3.数字图像处理:通过在成像后对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可以补偿一部分像差。
例如,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对图像进行去畸变处理,使图像恢复原来的形状。
4.自适应光学系统:自适应光学系统是一种能够实时检测和补偿像差的系统。
通过在光路中加入传感器和变形镜等元件,可以实时调整光学系统的形状,以补偿像差。
三、像差补偿方法的应用像差补偿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摄影领域,像差补偿可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使照片更加逼真。
在天文学领域,像差补偿可以提高望远镜的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使天文观测结果更加准确。
在医学领域,像差补偿可以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减小球面像差的方法人们通常把球面像差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曲率差异、腔室像差和工作距离像差。
本文将综合性地介绍减小球面像差的六种方法,包括调节曲率差异、调节腔室像差、调节工作距离像差、改变镜片设计、增加镜片数目和借助像差补偿物降低球面像差。
调节曲率差异曲率差异是由于不同点周围有着不同的曲率,使得像差变大。
因此,调节曲率差异是减小球面像差的重要方法。
有两种常见的曲率差异调节方法:一种是将镜片的面积增大,由于面积的增加使得曲率取平均值,从而使得像差变小;另一种是使用调制多普勒系统,调制多普勒系统可以把镜片面积分割成多份,把多份曲率和端点曲率相结合,这样做可以使得曲率差异变小。
调节腔室像差腔室像差是由于镜片中的空气层的紊乱所引起的,这种紊乱会造成光线的断开和反射,从而使得像差增大。
调节腔室像差的方法有一种是使用涂层,涂层能够减小空气层的紊乱,从而使得像差变小;另一种是使用倒角,倒角能够把镜片的边缘磨平,从而减小空气层的紊乱,使得像差减小。
调节工作距离像差工作距离像差是由于在镜头工作距离内外光能量聚焦不到同一焦点所造成的像差,其调节方法为使用变焦镜头,这种镜头可以在镜头工作距离内外自动调整聚焦位置,从而减小像差。
改变镜片设计改变镜片设计也是减小球面像差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可以采用多变形镜片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使得光线能够均匀的透过镜片,从而减小像差。
增加镜片数目增加镜片的数目也是一种有效的减小球面像差的方法,因为通过增加镜片数目,可以使得光线能够更均匀的透过镜片,从而使得像差变小。
借助像差补偿物降低球面像差借助像差补偿物也是减小球面像差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可以使用风镜、凹镜等物体,它们具有调整像差的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球面像差。
综上所述,减小球面像差的六种方法就是调节曲率差异、调节腔室像差、调节工作距离像差、改变镜片设计、增加镜片数目以及借助像差补偿物降低球面像差。
可见,这些方法多样且综合,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便捷,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可以有效的解决球面像差问题,是研究者以及从业人员关注的热门课题。
校正像差的常见方法
校正像差是在光学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成像的不准确性和影像质量的下降。
校正像差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光学设计:在光学元件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光学设计软件来优化光学系统,以减少或消除像差。
光学设计软件可以通过优化光学元件的形状、表面曲率、折射率和相对位置等参数来减少像差。
2.优化光学元件材料:选择合适的光学元件材料也可以减少像差。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和色散特性,选择适当的材料可以减少色差和像散等像差。
3.多片式设计:在一些复杂的光学系统中,可以使用多个光学元件来分散和抵消像差。
例如,分散棱镜可以用来减少色差,组合透镜可以用来减少球差和像散。
4.使用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是一种特殊的光学元件,其表面不是传统的球面,而是根据特定的需求进行设计的。
非球面镜片可以减少球差和像散,提高成像的质量。
5.添加辅助光学元件:为了减少或消除像差,可以在光学系统中添加辅助光学元件,如补偿透镜和带有特殊结构的透镜组。
这些辅助光学元件可以校正主透镜中产生的像差,从而提高成像的质量。
6.使用相机校正:一些现代数字相机和摄影机具有内置的像差校正功能。
这些相机可以在拍摄时自动检测和校正像差,从而提高成像的质量。
7.后期处理:在拍摄完成后,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如去除色差、矫正透视等。
这种方法可能对于无法在拍摄时进行像差校正的情况很有用。
以上是校正像差的一些常见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和因素,以便选择最适合特定系统和应用需求的校正方法。
注:“袁”字和后面的数字指袁旭沧的书《光学设计》的电子版页码,“黄,林”及后面的数字指黄一帆及李林的书《光学设计教程》的书本页码。
萧,安指萧泽新和安连生的《工程光学设计》的书本页码,这三本都是经典书籍,建议新手要看这几本书。
球差
1正负透镜搭配
2透镜在焦距一定的情况下,透镜的折射率越大,球差越小。
3
4
5
慧差
1慧差和光束的口径的平方成比例,由于目镜的光束口径较小,所以慧差也不会太大(望远镜目镜系统
2
3 在双胶合物镜中,合理选择玻璃和弯曲,能校正球差,色差和慧差。
4光阑移动对球差没影响,但对像散和彗差有影响。
但球差为零时,彗差与光阑的位置无关。
场曲
1目镜中场曲一般不进行校正,光学系统要校正场曲,必须在系统中具有相互远离的正透镜和负透镜,二者光焦度相反,数值相近。
如下图:
2 原因(袁184页)
3
4
5 一般的会聚系统,例如目镜、消色差显微物镜和照相物镜,正透镜,产生正场曲。
6
等于负值,广泛应用于需要消场曲的物镜和广角目镜中。
透镜越厚,弯月形厚透镜消场曲的作用越强。
像散:
1
2 改变透镜的厚度(不需要设置像散的权重),但好像不可取.如果使用MNCG MXCG来约束厚度,那像散也不会有大变化,倒是球差和彗差会有稍微所改善
3 袁187页,实际像面在两透镜中间
4可以弯曲场镜减小正像散。
5视场比较小的话,一般像散会比较小6
7
慧差与像散
1 注意:是单透镜的
2
3 实例,这例子还校正了垂轴色差
色差
注意:
加
1由薄透镜的初级色差公式可知,薄透镜的色差只与透镜的光焦度有关,而与透镜的形状无关。
改变透镜的形状,不会影响已校正好的色差(应该是在光焦度不变的情况下,而且是单薄透镜才对吧,如果是双胶合好像就错了啊,而且要注意单透镜不能校正色差)。
注意:双胶合透镜的胶合面半径曲率改变,焦距不变。
另:这里的物高y也指视场
2 在透镜焦距一定的情况下,色散越小,则色差也就越小。
3 在袁207页的无畸变目镜有实例,校正垂轴色差
三胶合透镜中间的负透镜的色散要尽量大,的两边的正透镜色散要尽量小,可校正垂轴色差。
4 之所以正透镜v高,负透镜v低,可能是因为正透镜h大,负透镜h小,无论光线从左还是从右射入。
(安,萧69),校正的应该是轴向色差,但也有可能是垂轴色差,如上面,和(垂轴色差第2点)
依下面的原理。
这里应该错了,对于负光焦度的双胶合组,正透镜应该用低v值,负透镜应该用高v值才对。
而正光焦度的恰恰相反。
好像也有这样的情况,在双高斯胶合透镜里。
原理:袁269页,校正轴向色差,场曲。
注意这里h为轴向光线的投射高度,但h的定义为轴上点近轴光线的投射高度。
(已理解)
5正透镜负色差,负透镜正色差按照公式正透镜应该产生正色差,负透镜应该产生正色差才对,所以下面应该说错了。
6 弯月型7
垂轴色差
1 袁 187页注意:两个正透镜2
3 袁243页当孔径光阑和双胶合透镜重合时,双胶合透镜不产生垂轴色差
高级球差
1 由于折射率差和色散差都比较大,因此有利于减小高级球差
1’
1’’
2
3 高级像差与半径的关系4
5 (黄,林123页)
6 加大高级球差
7 重要
8
场镜
1在有点目镜中,场镜可以调整目镜出瞳(光瞳)的位置,产生正像散,校正慧差和像散(和目镜的负场曲抵消),可以弯曲场镜减小正像散。
2
3
4
光阑
1光阑移动对球差没影响,但对像散和彗差有影响。
但球差为零时,彗差与光阑的位置无关。
2
光阑与透镜重合(应该是双胶合)
离轴像差
1光阑以及它的轴上位置可以用来控制离轴像差。
光圈
光圈增大其像差也会增大.
匹兹伐波像差系数
二级光谱色差
或此公式好像为通用的。
双胶合
1
2 这里是物镜
3
在第3点里,好像背向光阑的ip是减小的啊,与弯向光阑相比
4
望远镜系统的物镜目镜像差补偿
显微镜物镜的像差
平面反射镜
1理论上平面反射镜不会产生任何像差,但由于加工和装配的误差,会产生像散。
平行玻璃板
1
2平板玻璃会产生一定的球差、色差。
3平行玻璃板
球面反射镜
不产生色差,球差也比用同焦距的透镜小很多,
共同点1
杂
分化板1
2 分划板
注意
物镜的工作距离:由物平面至透镜第一面顶点的距离
玻璃的选取
不懂:239页
渐晕
对于大视场光学系统,一般要考虑渐晕现象,有渐晕系数来描述。
ZEMAX提供了4个参数,即VDX、VDY、VCX和VCY来描述渐晕现象,其中VDX、VDY用于定义光瞳中心位置的x,y偏心;VCX、VCY用来定义渐晕因子。
当VDX=VDY=VCX=VCY=0,表示无渐晕现象,对于旋转对称系统,仅使用VDY与VCY即可。
则全视场VCY=,视场VCY=
相对孔径
1后组增加了一个镜片,用于提高双高斯物镜的相对孔径。
?
2不晕镜一般都放置在汇聚光束里,起到进一步的汇聚作用。
一般用来加大相对孔径。
图中第三片透镜为不晕镜。
3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