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17学年高中历史第17_18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9.52 KB
- 文档页数:3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 学年(上)高 16 级历史教课方案模板(教研活动成就载体 )课题中国军民保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 1 课时考点、知识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光复伊犁、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运动1、认识“三元里抗英”和“左宗棠光复新疆”及抗争西方列强侵略史实;学习目标2、理解“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广大人民民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卑不亢斗争的壮丽诗篇;3、经过学习,认识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
重、难点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事迹。
领会中华民族勇敢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环节和内容序言:本专题的框架构造。
新课预习:阅读 29— 34 页(达成练习册的课前预习)新课导入:同学们一同回想上节课我们学到的近代中国发生的五大侵略战争,它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害,面对中国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军民不畏强暴,勇敢斗争,果断保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中国军民保护国家主权》的历史事迹,领会中华民族勇敢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颂扬三元里——三元里抗英问题 1:阅读教材,联合图片和张维屏《三元里》,谈谈图片记录的时什么事件?为何会发生?请学生联合教材概括抗英斗争的经过.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1、可将本课内容提1、学生增强课前预炼出两大主题:民习族主义意识的觉2、讲堂中增强师生醒、海防与塞防互动、生生互动2、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1、原由:( 1)根来源因:列强侵略、清政府卑躬屈漆(2)引火线:英军打劫三元里(3)历史原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经过:(见课本,略。
)问题 2:联合资料,谈谈三元里抗英的意义和特色。
资料一:红鬼,白鬼,黑鬼,俱由内鬼;将军,制军,抚军,老是逃军。
——民间联语资料二:三元里人民民众发出《申喻英夷通告》 , 警示英军 , 若敢再来 , “不用官兵 , 不用国帑 , 自己卖力 , 杀尽尔等猪狗 , 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 ”——人民版教科书3、意义:( 1)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觉的大规模抵挡外国侵略的斗争。
先秦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
③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三、选修内容(选修一)商鞅变法主题一先秦时期的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1.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4)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
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程讲授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教师活动:
向学生介绍中国自成立之初
就在为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而努力,但之前一直没有成
功,主要是因为什么呢?而现
在成功恢复合法席位,原因又
是什么呢?在比较中突出之
前主要是由于美国的阻挠;而
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中国
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才得以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关系的改善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美国: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
败;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
势;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国: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
位;②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
威胁;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祖国统一
2、正常化过程
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
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带来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
尼克松即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并
在上海与中国签订了《中美联
合公报》。
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化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
两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
合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
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实现正
常化。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环节3
学生回
答,
教师点
拨
环节4
学生回
答
教师点
拨。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7周测试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1.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A.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 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 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 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2.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A. 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C.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3.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属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
其意在说明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C.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 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4. 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
132 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 40 岁以上才得举“孝廉”;(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
当时顺帝予以采纳。
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A. 人数太多的问题B. 徒有虚名的问C. 拉帮结派的问题D. 士人难参政的问题5. 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对于国家财富看法是“财富的来源不在于小农而在于豪强,兼并之家是‘为国家守财尔’”。
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宋代A. 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B. 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C. 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D. 租佃经济发展6. 手工业生产: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有这样的描述“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