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松鼠的尾巴》
- 格式:docx
- 大小:36.71 KB
- 文档页数:13
浙教义务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松鼠的尾巴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出熟悉的汉字:松鼠、尾巴、跳跃、叽叽喳喳、欢快等;2.能够听懂、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故事意义;3.能够描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和事件顺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故事意义;2.学生的阅读与听懂能力。
教学难点1.描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和事件顺序;2.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浙教义务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松鼠的尾巴》;2.录音机和教具(如图片);3.课上自备糖果、饼干或小玩具等奖励。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让学生喊出松鼠、尾巴、跳跃等词汇,并问他们在哪里看到过松鼠。
2. 听故事阶段•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松鼠的尾巴》故事;•重点介绍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故事意义。
3. 细节理解阶段•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并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场景及事件顺序;•引导学生探讨故事要传达的意义是什么。
4. 思考表达阶段•分组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将自己的看法分享给其他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与松鼠在自然世界中的相似之处,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5. 拓展阶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动物,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点,并选择其一进行手工制作。
6. 课堂讲评•对学生表现出色的组别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纠正,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思考并写下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话题;•积极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六、板书设计教学重点1.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故事意义;2.学生的阅读与听懂能力。
教学难点1.描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和事件顺序;2.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松鼠的尾巴》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探讨自然世界中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浙教义务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松鼠的尾巴一、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掌握松鼠的害处;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意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意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分发松鼠的图片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谈一谈自己对松鼠的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20分钟)(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图片,询问学生对松鼠的外观和生活习性有哪些了解。
(2)讲解松鼠的特征和习性•松鼠是灰绿色的,身体很小,但尾巴很长;•松鼠爱跳跃,善于攀爬树木;•松鼠主要吃坚果和松子。
(3)讲解松鼠的害处•松鼠频繁攀爬树木,会破坏花草树木;•松鼠咬坚果会产生噪音,影响人们的休息。
3. 练习与巩固(30分钟)(1)配对练习将松鼠的特征和习性与对应的图片进行配对,加深学生对松鼠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松鼠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和作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小组展示。
4. 拓展延伸(15分钟)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校园里的松树,了解松鼠生活的地方,并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生活是否有冲突。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小组成员撰写关于松鼠的文章;2.观察周围的校园环境,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
五、板书设计浙教义务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松鼠的尾巴教学目标:1. 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 掌握松鼠的害处;3.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意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征;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意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2. 学习新知(20分钟)- 师生互动- 讲解松鼠的特征和习性- 讲解松鼠的害处3. 练习与巩固(30分钟)- 配对练习- 小组讨论4. 拓展延伸(15分钟)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课后作业:1. 小组成员撰写关于松鼠的文章;2. 观察周围的校园环境,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
松鼠的尾巴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课《松鼠》。
本课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活泼可爱的性格。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敏捷”、“乖巧”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松鼠的特点和性格,以及如何运用词语描绘动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松鼠的外形特点。
(2)学生分享松鼠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5. 讨论与展示(1)小组讨论:松鼠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2)小组展示:通过图片、文字、表演等形式,展示松鼠的特点和性格。
6. 拓展延伸(1)学生课后观察其他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松鼠外形特点:敏捷、乖巧生活习性:善于跳跃、生活在森林性格特点:活泼可爱、温柔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松鼠的尾巴(),能帮助它们()和()。
2. 课后观察一种动物,了解它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松鼠》,让学生了解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松鼠的尾巴》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和多种用处,初步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观看动物特点的兴趣爱好及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老师指导下练习查字典,从字典中给词语中的词素选取合适的义项,并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重点查检以下4个词语:收拢、跳跃、无影无踪、顶用。
3、进行句子比较,初步懂得句子有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区别。
会用“安全”造句。
用“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句式练习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小节。
教学重点:抓住对词语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照样子查检“课堂练习”-2中指定的4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突破口:通过阅读二、三、四小节,分别概括出松鼠尾巴的三个特点和作用。
教具预备:课文朗读录音、松鼠标本等。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扫除字词障碍,熟悉课文。
2、学习理解词语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启发谈话小朋友,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小壁虎借尾巴》,还记得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吗?小壁虎后来借到尾巴了吗?它为什么没借到尾巴?2、出示松鼠标本,启发说说这是什么?松鼠的尾巴怎么样?板书:毛茸茸(解释意思:毛细软,又多又密的样子)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思考松鼠尾巴有哪些用处?2、自习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读准音、认清形(2)划出课文中的新词,读一读,然后按“课堂练习”-2的要求,照样子查字典理解下面4个词语的意思收拢跳跃无影无踪顶用(3)自由读通课文(4)想一想读了课文,自己有哪些疑问?三、检查自习效果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2、组织交流自学生字新词情况,随机指导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注意借助于“课堂练习“例题)3、组织交流“课堂练习”4、组织提出自习中遇到的疑问四、导读课文第一节1、指名朗读,启发思考并说说小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毛茸茸、大)板书去掉“毛茸茸”,读读句子,与原句有什么不同?(注意引导通过比较句子,初步认识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区别)2、齐读第一节,要突出“毛茸茸”这个特点。
3、小结过渡小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非常惹人喜爱,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其实它的尾巴的作用可大哩!只要读读下面的课文就能知道了。
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课堂练习“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要点:学习课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尾巴的几种用途。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字词2、分小节指名读课文3、指名说说课文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二、继续学习1、学习课文第二节(1)指名读第二节,启发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是否已经了解到了松鼠尾巴的用处?板书:当笤帚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事来写松鼠尾巴的这个用处的?(2)结合第一课时自习时提出的一些疑问深入学习课文(注意随机点拨引导)“摊开”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笤帚就在你身上啊”这句话什么意思?松鼠妈妈为什么“说完就出去了”?(3)指导朗读。
(4)继续引导为什么在写小松鼠寻到尾巴可作笤帚用时,用上“寻遍全身、ZUI后发觉”这些词语?为什么说小松鼠的尾巴是的笤帚?(5)引导归纳第二小节的意思,并齐读第二节。
(6)小结过渡。
2、学习课文第三节(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仿照学习第二下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提示可以采用读读、问问、议议等方法来学习。
(2)组织交流小组学习的情况。
提示:可以围绕“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来交流。
并随机点拨“跳跃”是什么意思?黄鼠狼为什么要爬上树?“紧追不舍”是什么意思?松鼠妈妈是怎么教小松鼠脱险的?“安全”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为什么能安全地落到地上?(注意引导比较下面的句子出示,继续认识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区别)小松鼠落在地上。
小松鼠安全地落在地上。
“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松鼠能逃得无影无踪呢?这一节说明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什么用?板书:当落落伞(3)小结(4)组织朗读(5)背诵课文第三节①指导背诵②自由练习。
③指名背诵。
三、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背熟第三节。
第三课时课时要点:1、学习课文第四节;2、练习用一段话说说松鼠尾巴的作用;3、练习用“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朗读课文2、指名背诵第三节3、指名说说:课文第二、三节分别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什么用?二、继续学习1、学习第四节(1)指名读第四节(2)引导这一节讲了小松鼠的尾巴可以派什么用场?外边寒风呼呼地刮着,为什么小松鼠却感到很温顺?(3)引导归纳第四节节意(略)(4)组织齐读第四节(5)组织背诵第四节(注意指导)。
2、学习第五节(1)范读第五节(2)启发说说“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真顶用”?(3)组织齐读,要求读出感叹的语气。
三、总结全课1、总结谈话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2、组织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拓展训练1、启发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用处?2、组织用“谁的尾巴可以干什么”练习说话。
五、课堂练习1、完成“课堂练习”2、用“安全”造句六、课后作业从课外读物上寻到相关介绍动物尾巴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特点:毛茸茸、大用途:当笤帚、当落落伞、当被子总结:真顶用【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鼠尾巴的用处。
激发学生观看动物的兴趣。
2.学会“能、原、别、身”4个生字,理解“觉得、那样、原来。
别的、用处、身于”等词语的意思。
3.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松、尾、巴、软。
读完后抽4人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书写,评议后每个学生各写1个。
2、做课堂作业本第2题:多音字组词。
二、讲读第1自然段1、出示松鼠的投影片,下面请大家看这幅图,你们看了松鼠的大尾巴后是怎么想的?2、你们是这样想的,那么课文中的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请一个小朋友把第一自然段念一下。
3、谁来说说兔于是怎么想的,兔子心里觉得怎么样,兔子想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念?要念得稍微轻一点,慢一点,读出惊奇的疑问的语气来。
(试读--评议--齐读)4、练习朗读:下面我们把第1自然段连起来读一下,“……大尾巴”的“大”要念得重一点,强调一些。
三、讲读第2、3自然段小松鼠的尾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板书:用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3自然段。
1、请小朋友一边听录音,一边想:松鼠的大尾巴像什么?2、讨论、学句式说话。
a、幻灯片上出示句子:“那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就像一顶落落伞。
”师,这个句子比较长,我们可以在“大尾巴”后面停一会儿再念,大家齐读一遍。
b.“大尾巴”怎么会像“落落伞”呢?小结:“大尾巴”和“落落伞”之间有些相同的地方,所以说松鼠的大尾巴就像落落伞。
c.你能不能用“()就像()。
”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3、小松鼠从什么地方往下跳,落在什么地方?(演示投影片,转动附片,使画面上的松鼠从一棵大树上往下跳,轻轻落在一棵小树上。
)为什么小松鼠从那样高的树上跳下来,是轻轻落在小树上的呢?4、这时候,小白兔会怎么说呢?请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第3自然段。
读后回答。
5、小白兔刚才为什么“觉得很惊奇”呢?现在明白了吗?对,这里的“原来”表示明白了情况,小白兔说的话要读出“哦,现在我明白”的语气来。
(指名读--齐读)6、学习生字:“能、原”。
四、讲读第4、5自然段1、松鼠的尾巴除了可以当落落伞帮它从高处往下跳外,还有别的用处呢。
请小朋友自由轻声朗读第4、5自然段。
2、教学生字“别”。
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3、刚才小朋友都念了课文,谁知道松鼠的尾巴还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松鼠的尾巴可当被子呢?演示投影片:旋转尾巴,尾巴像被子一样盖在松鼠的身上)4、小白兔又明白了什么呢?练习读课文里的ZUI后一句话。
五、总结课文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2、齐读全文。
3、做课堂作业本第5题:读拼音写句子。
六、作业抄写生字。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能、原、别、身”4个生字。
课后习题3、4(谁觉得怎么样?我今天觉得很快乐,为什么觉得这样?今天老师表扬我的字写得好,我觉得很快乐。
)板书设计:32松鼠的尾巴特点用处又轻又软像落落伞的大尾巴又软又暖当作被子<!--右侧开始--><!--右侧中部广告--><!--右侧模块2--><!--右侧底部广告--> <!--右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