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5
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学案第一单元一.词语积累dang di guan gai xun se yang yi zhang yi yu xie fei jian荡涤灌溉逊色洋溢涨溢玉屑飞溅chi zhu dan tong dan qing shou lian mei gui deng zhan o赤朱丹彤丹青收敛玫瑰灯盏哦mei miao jue lun shuo da wu peng qiao ran wu sheng du juan美妙绝伦硕大无朋悄然无声杜鹃shui bo bu jing shi deng wei wei zhuang guan xi xiao qi hei 水波不惊石凳蔚为壮观嬉笑漆黑chong shan jun ling guo lu tian jing ru chi ru zui zhan lan崇山峻岭过滤恬静如痴如醉湛蓝qi shi xiong xiong qian fu hou ji qie er bu she you tong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油桐shui ping ru jing chen dian dian luo dian tun bu shi sun水平如镜沉甸甸罗甸臀部石笋bian hua duo duan yan se ge yi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二.名人卡片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他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著有童话集《稻草人》。
三.课文简析《长江之歌》1.中心课文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作者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赞美之情。
2.分段第一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3.问答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
答: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奔腾不息的气概和永葆青春的活力,她能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她能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所以‚是无穷的源泉‛;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她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所以‚有母亲的情怀‛。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三亚落日》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一、基础题1.按拼音写汉字sān yàyáng yìyǐn mìshōu liǎ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是拼音小能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亚洋溢隐秘收敛3.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炽________(zhìchì)热蝙________(biǎnbiān)蝠崇________(cónɡchónɡ)山峻岭4.多音字组词乐lè________ yuè________传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5.写出近义词发布—________ 发誓—________ 繁殖—________ 妨碍—________6.写出反义词相信—________ 裂开—________ 节省—________亲密—________ 高明—________ 热闹—________7.形近字组词肖________ 虾________ 驴________ 缩________消________ 吓________ 户________ 宿________8.火眼金睛,找出错字,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绚丽多采从天而降灯光闪烁 ________改成________银光闪闪穿流不息金碧辉煌 ________改成________夜幕降临华灯高照换然一新 ________改成________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人不倦气________吁吁绿草如________从容不________ 自________自语滔滔不________10.选字填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梦想追寻一、教学内容简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孩子们对于梦想的追寻与努力,培养了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正确朗读。
2.学生能够了解梦想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并制定个人梦想。
3.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制定个人梦想。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如何激发学生制定自己的梦想,并勇敢追求。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集体讨论图片内容,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
2.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和同伴一起讨论课文的意义,以及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3.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析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并且运用课文内容展开学生间的讨论。
4.梦想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梦想,并找出实现梦想的途径和方法。
5.梦想制定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自己的梦想,并跟同伴分享。
6.开展活动结合学生的梦想,设计相关活动,例如梦想展示、梦想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且为实现梦想做好准备。
七、教学延伸:1.通过讨论名人梦想的实现过程,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动力。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现梦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并引导他们制定自己的梦想。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不够,导致课堂氛围稍显僵硬。
因此,下一次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梦想,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单元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25个生字,认识绿色通道中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进行归类拓展。
2、复习练习1出现的成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板书课题),重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
二、梳理整合(一)读准字音1.蘸骚彤锲惬曳潇醺漉兀(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回忆一下出现在哪篇课文里。
2.综合练习(选择正确的读音)依恋.(liàn niàn)哺.育(pǔbǔ)纯.洁(chún shún)收敛.(liǎn niǎn)湛.蓝(zàn zhàn)悄.然无声(qiǎo qiāo)(1)冬天深褐.(hâkâ)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
(2)船两头都系.(xìjì)着绳子。
(3)小山似的涌浪前赴后继、锲.(qìqiâ)而不舍地扑向堤.(tídī)岸。
(4)在洞里走了一转.(zhuǎn zhuàn),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
(5)这股带着潮气的风……只剩下凉爽和惬.(xiâqiâ)意。
(二)掌握词语荡涤灌溉逊色洋溢收敛玫瑰一盏石凳嬉笑过滤恬静湛蓝罗甸杜鹃油桐臀部石笋磅礴蜿蜒哦悄然无声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呢喃细语突兀森郁玉屑银末如痴如醉蔚为壮观崇山峻岭赤朱丹彤1.自由轻声读,指名读2.选用上面的词语填空。
(1)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纯洁的清流()花的国土,用()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三亚()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
它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它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它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
烟台北面临海,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地扑向堤岸;春天,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像个顽皮的孩子;夏天,海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海边日出让人(),晚上,海浪与堤岸();秋天,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试题一、快乐认识新朋友(看拼音,写词语)。
(10分)ɡ二、多音字组词。
(3分)ɡuān() jì()qiǎo()ɡuàn()xì()qiāo()三、辨字组词(请你比较每一组的形近字,再组词。
看清楚哟!)(5分)磅()敛()俊()碗()漆()榜()剑()竣()蜿()膝()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并完成练习。
(4分)银装素()玉()银末寒冬()月塞外边()风刀霜()风卷()云神清气()狂风()雪五、查字典,填空。
(4分)“灌”字的读音是(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写这个字的时候,左边应写得( )些,右边应写得( )些。
“灌输知识”中的“灌”应选____。
(①浇。
②装进去。
③输送)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空。
(4分)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的看⑥用手平正地拿着2、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
()异: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七、牵线搭桥。
让两岸的两兄弟手牵手。
(4分)冬日的忙碌严格的态度春日的凝重严厉的要求夏日的轻盈严肃的形势秋日的浪漫严峻的目光八、按要求写句子。
(8分)1、小树苗不停地摇摆着,鸟儿叫着。
(改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哺育”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冠悄系3、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
(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节测试题【答题】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àn tiáo diào jiān zā jízhā调配( )间或( )随即( )裹扎( )【答案】tiáo jiàn jízā【分析】本题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
【解答】要想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就得识字量大,做到见到就能拼出拼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
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答题】读下面的句子,与“丘陵地带的山都不很高”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丘陵地带的山都很高。
B. 丘陵地带的山都相当高。
C. 丘陵地带的山都不太高。
【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解答】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语境以及语句本身的特点选择正确的答案。
【答题】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周围的天空像是一整块玉石,发着荧荧的亮光。
A. 拟人B. 比喻C. 排比【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解答】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这句话将“天空”比作了“玉石”。
1.【答题】《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A. 时间B. 空间C. 游览D. 逻辑【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解答】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答题】回忆《记金华的双龙洞》,完成填空。
A.简要介绍了游览外洞的情景B.重点介绍了游内洞的情景C.详细介绍了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课文在叙述双龙洞内部情景时,主要介绍了三处景点:先();接着();最后()。
【答案】A C 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解答】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60分钟100分) 一、拼写我能行、(9分)dàng díxùnsèméigui yáng yìguòlǜtiánﻩjìng chīﻩqíngshōu liǎndùﻩjuān二、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1、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yì yè)。
2。
雨后的地面湿漉.(lùlú)漉的。
3、海滩上的细沙,暖暖地搔.(sāo shāo)着人们的脚板。
4、船上悄.(qiāoqiǎo)然无声,四周一片静谧,死一般沉寂。
三、我会查字典。
(3分)1。
“蔚”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蔚”在字典里的解释:①茂盛;盛大。
②(云气)弥漫。
“云蒸霞蔚”中“蔚”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2、“湛”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画、“湛”在字典里的解释:①深、②清澈。
“湛蓝"中的“湛"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7分)银装素( ) 玉( )银末万籁( )寂风刀霜( )风卷残( ) ( )天飞舞( )然无声( )而不舍1、形容北国风光时,能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2、形容周围的环境特别静时,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
3。
小刚饿坏了,他__________般吃光了盘子里的食物、五、用拟人的手法,把下面的这段话写得生动具体、(5分)无数棵玉米立在田野里,成片的花生随风摆动着叶子、远处的稻田一望无际,稻穗沉甸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按要求写句子。
(5分)1、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一、书法展示台:抄写句子。
(标点占格、书写正确、字迹美观)(3分)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二、按要求完成字词句练习。
(25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xī xiào dùjuān qī hēi2、根据下面汉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4分)1傻,愚笨。
()()2极度迷恋。
()()○1修饰,打扮。
()()○2把东西放进器物内。
()()3、按要求写四字词语或成语。
(4分)描写大海的:、描写日落的:、4、成语填空并写话。
(5分)寒冬()月()天飞舞银()素裹风刀霜()看着这几个成语,你想到了什么季节?请你用其中的三个成语写话。
5、照样子,把下面的事物写“活”。
(4分)例: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春天像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天使来到了人间,小草从地里钻出小脑袋和她打招呼。
(1)秋天到了,稻子熟了,黄灿灿的。
(2)这条马路两旁的树排列得整整齐齐的。
三、课文回放。
(12分)1、你从远古走来,巨浪着尘埃;你向未来,涛声回荡在。
你用纯洁的清流,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
2、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的弹跳,再以一个、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3、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抬起一点儿,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四、口语交际。
(5分)如果有客人来到你的家乡,你最想向他们介绍什么?是迷人的风光,还是名胜古迹?是珍奇的动物、植物,还是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相信你一定是个出色的导游,试试看!五、快乐阅读。
(25分)(一)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10分)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
苏教版六年级语⽂必考知识点打盹会做梦,学习会圆梦。
要想提⾼⾃⾝的学习成绩,则需要实际⾏动起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学习如同逆⽔⾏⾈,不进则退。
下⾯是⼩编给⼤家整理的⼀些六年级语⽂的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语⽂第⼀单元知识点:《古诗三⾸》我会写: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泣qì:哭泣 抽泣 泣不成声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脉mò:脉脉 含情脉脉栖qī:栖息 栖居 栖⾝ 两栖鸦yā:乌鸦 鸦⽚ 鸦雀⽆声 鸦⽚战争多⾳字:处:chù办事处 chǔ处理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脉:mài(⼭脉) (mò(脉脉)纤:xiān(纤维) qiàn(纤夫)形近字:宫(宫廷) 官(官员)侯(王侯) 候(等候)栖(栖息) 柄(把柄)六年级上册语⽂第⼆⼗七课知识点多⾳字:给:gěi给⼒ jǐ给予场:chǎng场地 cháng⼀场雪词语解释:伟⼤:①品格崇⾼;才识卓越。
②⽓势雄伟;规模宏⼤;超出寻常,令⼈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于抽象事物)。
造句:⼈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愿意。
⼫⾸:⼈的⼫体。
下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伟⼤——渺⼩ 情愿——被迫永远——暂时 抬举——贬低近义词:伟⼤——崇⾼ 情愿——⽢愿永远——永久 抬举——器重课⽂主题:本⽂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的对⽐,批判了那些骑在⼈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为⼈民⽆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们做真正有价值的⼈。
课内问题:诗歌的前四⼩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它们的意思相同吗?答:不同。
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他们虽死犹⽣,永远活在⼈民⼼中,赢得⼈民的尊敬和歌颂。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备课六年级语文组【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本单元的4篇课文围绕主题“壮丽山川”来组织。
由《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的“壮丽山川”与前面各册中写台湾的蝴蝶谷、南沙群岛、庐山云雾、沙漠绿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河山长卷图,长城、运河、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更是辉映其间。
虽表达的主题相同,但写作的方法却各有特色。
《长江之歌》以诗歌形式出现,表达强烈的热爱之情。
《三亚落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动态地展现落日美景,可以引导学生如临其境地品读,熟读背诵,积累内化。
《烟台的海》是按季节的顺序描写景色的不同的,教学时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重点。
《记金华的双龙洞》具有按游览顺序写的特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学习、借鉴这种写法。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2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
3、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4、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5、口语交际: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介绍给大家。
6、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情感。
3、读懂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在具体的语言中训练用词的准确性,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设计思路】1、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字词”、“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识字”等策略。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体味中国古代平民百姓的痛苦生活,激发中华儿女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豪情壮志。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5、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6、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单元教学流程】第一模块:预习达标(2课时)预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的26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一、以“壮丽山川”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
古今中外,人们的爱国心是相通的,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存,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让我们走进本单元课文,一边读一边细细品味,聆听作家对祖国母亲的赞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自主预习环节三、预习达标环节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4-6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师指导理解词语本单元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和词语的理解。
第二模块:——精读引领课(1课时)4、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游记,课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
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
因为内洞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教学旨在构建动感课堂,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在学做小导游情境活动中,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思维发展,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感悟与体验相结合,发展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特别注意“臀”的正确读音。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2.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领悟作者移步换景写游记的方法。
3. 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感悟与体验相结合,在学做小导游情境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4.感受旅游情趣,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并能说出其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二、寻觅游踪——整体感悟1.披文入境,概说全文感知。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金华双龙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再读文本,梳理游踪线索。
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
教师根据汇报交流,完成板书: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浏览文本,把文字变成画。
读了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大体情形有没有在你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介绍,在自己本子上用简笔画出金华双龙洞的环境。
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画后给同学们介绍画的理由(从文中找出根据)。
三、导游竞聘——比赛促读,深化感悟1.激趣引入。
刚才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2、金华双龙洞神奇的景观,每天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往观光。
我们凭着对课文的阅读,是否能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欣赏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杰作呢?3、说议“景点”。
要做导游,需要熟悉景点,尤其要把握好景点的特点。
唯有这样,通过你的解说,游客方能领略大自然的可爱之处,才会被大自然的奇妙所吸引。
你能结合图示,说说各景点的特点吗?读议课文,感知景观特点让学生自由选择景点,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作如下追问,引导理解并体验。
——山上景色明艳,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读一读。
——外洞很宽敞,文章是用什么方法讲出这一特点的?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孔隙窄小到什么程度?如果你在那样的孔隙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读一读,演一演。
——内洞黑、大、奇的特点,分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读读说说。
质疑探究,读通文本提示学生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起来解决。
可相机配图释词:石笋、石钟乳。
4、竞聘赛读,表达真我感受。
下面我们将要进行各景点小导游的竞聘,最先读得好的先做小导游。
先练一练,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景点的特点,还有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共议“导游”——调动思维,让“导”“游”出彩1.体验“导游”角色,说法论技。
为了给游客“导”出精彩,让游客满意,并为之神往,导游需具备不寻常的功夫。
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怎样做个好导游。
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予以肯定,归纳说话内容,引导学生体验。
——开头需有开场白,让游客一听就喜欢你(可让学生动笔写一写。
如导游外洞开场白:游客们,带着向往,在欣赏了明艳的山林风光之后,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双龙洞的洞口。
下面将由我为各位导游,我叫XXX。
愿我的导游将各位带进人间仙境,一睹双龙洞神奇的容颜。
……);——(重点段落)背上,不看书;——丰富说的内容,使游客获取更多的人文知识(增加传说、内洞石钟乳的形状等。
教师出示2,丰富阅读,为导游增加积累。
);孔隙介绍进洞,须经蛤蟆嘴逆水而行,洞穴宽约3米,长约12米,水面离穴顶约一尺左右。
游人入内,必须仰天平卧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内,脸面相距穴顶仅数寸。
奇中有趣,趣中寓险。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这正是双龙洞的独特诱人之处。
—(突现特点)把握好语气、做好动作,使解说声情并茂,富有磁性、感染力;——还需预测游客的心理愿望,或发难问题;……2. 体验“游客”角色,问题发难。
做一名游客,观赏着无限风光,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导游吗?对提出来的问题,引导解疑或存疑。
——山上哪来的泉水呢?——那石钟乳还有些什么形状,可以取什么名称?——“双龙洞”的名称有什么来历?——我还想知道……3.交流课外资料,拓展视野,丰富“导”“游”内容。
为了使我们的“导游”和“游客”了解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分享一下。
分小组交流,过后把小组里有价值的图片、牒片里的资料等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共同玩赏、阅读。
教师相机出示下面的文3,让学生阅读文字,感受双龙洞的奇、妙、趣。
内洞奇观舟至洞内豁然开朗,内洞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洞底崎岖不平,洞顶高低起伏,石壁上的钟乳石、地面上的石笋、纵横交错,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似人似物,各具风采,故取名有“黄龙吐水”、“青蛙盗仙草”、“单峰骆驼”、“龟蛇共生”、“寿星仙桃”、“彩云遮月”、“倒挂蝙蝠”、“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金鸡展翅”、“龙台龙帐”、“龙麟龙爪”等。
妙趣横生的景观,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灯光映照下,宛似置身于水晶龙宫之中。
明代大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游此洞时,在游记中写道:“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3.择段演练说话。
五、设境导游——体验角色,内化文本,创生语言1.“导”“游”互动。
景点: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等。
教师:提醒两方角色动作、语言、神情表演逼真,并配合学生表演,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文字等营造情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