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维度浅析_张博 (1)
- 格式:pdf
- 大小:224.91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三型一体”的党的建设新目标,充分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和新部署,是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什么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这是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
我们认为,所谓学习型执政党,主要是指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拥有不断更新知识以及获取这种知识能力,能够把知识转换成为执政能力的政党;所谓服务型执政党,主要是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执政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通过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能力和水平,来提高党的领导力、管理力和凝聚力的政党;所谓创新型执政党,主要是指能够适应国际国内客观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整、更新,以适应社会进步要求和时代发展潮流的政党。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相互关系。
第一,学习型政党是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前提和基础。
建设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前提是要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
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
只有搞好学习型政党建设,才能为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必备的能力和持久的动力。
从时代条件看,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群众对执政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一、服务型政党含义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这个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的定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执政为民。
理解“服务型政党”,首先要理解服务的概念。
根据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服务”指的是“为集体(或别人)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
这个解释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一方面即服务的方式取决于服务对象,而不是由服务执行者所决定的。
另一个方面指的是服务的目的是满足他人或者集体的需求,而不是自身需求,是一种非利己主义的行为。
把服务引入政党建设理论,建设服务型政党,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为群众服务的执政党,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建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政治上具有导向性,我们建设的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在于鲜明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把党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把讲政治、有党性作为培育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员干部的修养。
二是服务的自觉性,服务自觉是服务型政党的必要要求,要认识到服务为先,服务自觉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先决条件。
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自觉把服务群众牢记在心。
三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自觉地为群众服务,心怀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想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
做事要首先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虚心接受批评,做好人民的公仆。
四是学会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要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做时代的先锋,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做不同的工作路线的调整,根据形势不断调整策略。
“三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作者:穆娟来源:《党史文苑》2013年第18期[摘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目标,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
这一新表述,把执政党建设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为党的建设目标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体现了党对自身角色的新定位。
[关键词]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目标一、“三型政党”:把执政党建设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新的理念总是由新的实践奠基和催生并以此指导新的实践的。
党的十八大指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相适应,更加突出了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更加突出了改革创新意识,反映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学习型特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9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特别是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把加强学习作为战胜艰难曲折、夺取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继承和发扬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积极借鉴国际上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等理念和做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服务型特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类谋利益的独特性质。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利益分化、社会分层和经济社会的多元化,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党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试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及其内在联系作者:朱乐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1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进行了明确和设计。
主要论述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时代内涵及其重大意义,认为建设“三型”政党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关键词:“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内在联系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139-02党的十八大报告谈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不仅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政党,而且提出了要建设服务型、创新型的政党,并首次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党的建设整体目标要求。
这对于以改革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时代内涵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二是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目标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把“三型”综合成一个整体提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定位,又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意味着党的发展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形象的重大改变,这更切合国情党情,更具有时代特色。
(一)“学习型”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目标“学习型”在“三型”中最早提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最基本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就将“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反复强调。
建设学习型社会,首先要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国内发展新阶段的复杂情况,党迫切要求通过自身学习来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防止骄傲、保守、僵化、停滞现象出现,否则就会出现“本领恐慌”。
建设学习型政党,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自我审视意识,把学习和学习基础上的时间作为迎接挑战、应对风险的基本方式,表明党不断超越自我、开拓进取的科学态度。
谈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首先提出的就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强调“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任务的提出,标志着党的建设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创造性发展。
一、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四项基本要求的理解一是“科学理论武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武装是思想统一的前提。
为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十分重视理论武装工作。
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使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从而更好地凝聚人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具有世界眼光”。
世界眼光是一种看问题想办法的胸怀、视野和境界。
具备科学的世界眼光,是正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前提,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因此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当今世界,深刻把握经济格局发生的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的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呈现的新特点。
只有具有世界眼光,才能实现加快发展和创新超越。
三是“善于把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一个人只有认识和把握了规律,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规律呢?工作中就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各种事物和知识,尤其是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此,才能从我国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不断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普遍规律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政党现代化与“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作者:刘朋来源:《理论导刊》 2014年第4期刘朋(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党建研究所,广州 510053)摘要:提出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自我调适与优化的结果,体现了政党现代化的现实诉求。
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要注重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学习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党现代化;政党适应性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4-0054-04作为政治组织,任何政党自诞生之日起,都必须应对和解决政党体制发展中的组织适应和嬗变问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党不断作出自我调适和优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的任务,就是新形势下执政党自我调适与优化的产物,体现了政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现实诉求。
一、政党现代化与政党适应性政党与现代化密切相关,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现代化的推进也不开政党。
政党置身于现代化,同时也在现代化的影响下改变着自己。
这种改变和调整对政党政治而言意味着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政党自身的现代化问题。
政党现代化是政党组织应对世界性变革和经济全球化浪潮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体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
”[2]政党现代化不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无论一个政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如果机制、运作、活动方式不科学,缺乏适应性,它就很难获得成功,要么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被淘汰,要么给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延缓乃至阻碍其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