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战术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却成为了消防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研究和掌握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战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做好火灾扑救前的准备工作在接到高层建筑火灾报警后,消防部门应迅速出动,并在途中了解火灾的基本情况,包括火灾的位置、规模、燃烧物质、人员被困情况等。
同时,要通知相关单位和部门,如电力、供水、医疗等,做好协同作战的准备。
到达火灾现场后,要迅速进行火情侦察。
可以通过询问知情人、观察外部火焰和烟雾情况、利用消防无人机等手段,了解火灾的发展态势、蔓延方向、被困人员的位置等重要信息。
根据侦察情况,制定合理的灭火作战方案。
此外,要做好现场的警戒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通道的畅通。
同时,要迅速组织力量疏散周边群众,避免火灾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合理利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高层建筑通常配备了较为完善的消防设施,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在火灾扑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发挥其最大的灭火效能。
对于初期火灾,可以利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灭火。
该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喷水,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
消防队员要及时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消火栓系统也是灭火的重要手段之一。
消防队员可以通过连接消火栓,使用水枪进行灭火。
在使用消火栓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水源,确保灭火的重点部位得到充足的供水。
防烟排烟系统对于保障人员疏散和灭火行动的安全至关重要。
要及时启动防烟排烟系统,排除烟雾,提高现场的能见度,为灭火和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三、选择合适的进攻路线和登高方式进攻路线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灭火行动的成败。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楼梯、消防电梯等作为进攻路线。
楼梯是最为安全可靠的进攻路线,但在火灾中,楼梯可能会受到烟雾和火势的影响,给消防队员的进攻带来困难。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方法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超高层建筑在一些大型城市中不断地涌现,已经成为所在城市重要的标志。
那么,你知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我们该怎么疏散吗?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方法,欢迎大家阅读!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人员如何疏散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3)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4)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5)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6)利用房间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1)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着火的楼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
(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它通道。
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通道疏散。
(3)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
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
如在楼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也不要躲藏到顶楼或壁橱等地方,应选择别人易发现的地方,向消防队员求救。
(4)当某一防火区着火,如楼房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门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困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再从相邻未着火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
(5)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当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用手电筒往下照等。
(6)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时,由于烟和热气上升的道理,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点,呼吸可少吸些烟。
高层建筑火灾中烟雾的危害及控制高层建筑火灾中烟雾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它对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损毁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高层建筑火灾中烟雾的危害和控制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烟雾危害的角度来分析高层建筑火灾中烟雾的危害,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
烟雾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烟雾会严重影响人员的逃生。
高层建筑火灾中烟雾的产生往往非常迅速,并且密度较大。
这使得烟雾会很快弥漫整个建筑物,导致人员视线模糊,甚至完全看不见东西。
这给人员逃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更容易迷失方向,导致无法及时逃生。
其次,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和颗粒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
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导致中毒、窒息等严重后果。
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会残留在人体内,对健康长期影响。
再次,烟雾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造成损坏。
烟雾中的高温烟气会导致建筑物的材料熔化、变形,进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同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也会腐蚀建筑物的设备和设施,加剧火灾的损失。
针对高层建筑火灾中烟雾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控制措施:首先,选用防烟设施。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防烟玻璃、防烟门窗、防烟隔断等设施,有效隔离烟雾的扩散。
其次,加强疏散系统。
高层建筑应设有足够数量和规格的疏散通道,并配备疏散标识、疏散指示灯等设施,以便人员在烟雾中迅速找到逃生的方向。
此外,应设有烟感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等设备,及时发现并报警火灾。
再次,提高消防设备的效能。
高层建筑应配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设备,以确保火灾能够迅速得到控制。
此外,在高层建筑中设置适当的防火门、防火墙等设施,有效隔离火势,减少烟雾产生的数量。
最后,加强灭火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
提高人员的消防意识和灭火技能,能够增加人员在火灾中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减少烟雾对人员的危害。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火灾中烟雾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对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损毁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烟气对建筑火灾中人员逃生的影响及其防治摘要:从古至今发生过很多火灾,而这些火灾都验证了同一个问题,就是在火灾中有大部分的人不是因为火的燃烧致死,而是因为火灾中产生的烟气致死。
时至今日,烟气已经成为了阻碍人们逃生和灭火行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内发生火灾后造成的危害,本文从建筑物火灾中烟气性质、危害、蔓延规律等出发,研究烟气给火灾中人员逃生造成的影响,再结合建筑物内防排烟的设施和目前采用的方法,提出对火灾烟气的防治方法。
关键字:烟气火灾建筑物随着和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与未来越复杂,设备众多,人员密集。
所以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产生的烟雾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对人们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实验证明,100m2的普通办公室发生火灾所产生的烟气可以将面积1500m2、高37m的中庭充满2/3。
火灾中,大部分人员伤亡均因烟气所致。
现代化的建筑物,规模大,人员集中,功能复杂,设备众多,还有相当一部分高层建筑使用了大量的可燃装饰材料,如塑胶板、化纤地毯等,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
一、烟气的产生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气相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烟或烟粒子,含有烟粒子的气体称为烟气。
火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成分非常复杂,主要由三种类型的物质组成:(1)气相燃烧产物;(2)未燃烧的气态可燃物;(3)未完全燃烧的液、固相分解物和冷凝物微小颗粒。
火灾烟气中含有众多的有毒、有害成分、腐蚀性成分以及颗粒等物,加之火灾环境高温缺氧,必然对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很大的灾害。
二、火灾中烟气对人员逃生的影响2.1烟气的恐怖性烟气中的烟粒子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蔽作用,当烟气弥漫时,可见光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并且烟气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刺激作用,使人睁不开眼,对本来很熟悉的环境也会变得无法辨认其疏散路线和出口,熟悉周围环境的人在烟雾环境中能正确判断方向脱离险境的能见度最低为5米,更不要说对环境不熟悉的人了。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详解在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结构和复杂环境,火灾扑救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相关问题。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1、火势蔓延迅速高层建筑内部通常有大量的垂直通道,如楼梯间、电梯井、通风管等。
这些通道在火灾发生时,会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火势的向上蔓延。
此外,高层建筑中的易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火势很容易迅速扩大。
2、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疏散通道有限。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容易惊慌失措,导致疏散秩序混乱。
同时,烟雾和高温会影响人员的视线和呼吸,增加疏散的难度。
3、灭火救援难度大高层建筑高度较高,消防车辆和设备的举升高度有限,难以直接到达火灾部位。
消防员需要通过内部楼梯进行登高灭火,体力消耗大,救援时间长。
而且,高层建筑外部的风力较大,会影响灭火效果。
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难点1、登高作业困难目前,消防云梯车的举升高度有限,对于一些超高层建筑,往往无法直接到达火灾楼层。
消防员需要携带沉重的装备,通过楼梯进行登高,这不仅耗费时间和体力,还增加了救援的风险。
2、供水难度大高层建筑火灾需要大量的水来灭火,但由于高度的原因,水压不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供水问题,灭火工作将难以进行。
3、通信联络不畅在高层建筑内部,由于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电磁干扰,通信联络往往会受到影响。
消防员之间、消防员与指挥中心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会影响指挥决策和灭火行动的协同。
4、排烟困难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在高层建筑中难以排出,不仅影响人员疏散,也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策略1、做好火灾预防工作预防是减少高层建筑火灾损失的关键。
要加强建筑的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
同时,要加强对居民和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方法高层民用建筑是指十层和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是指二层及二层以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厂房或库房。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一、烟、火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一)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强烈的“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蔓延快。
主要的竖向管井有: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
(二)烟、火易沿吊顶、门、窗、走道向水平方面扩散。
(三)火势沿外墙窗口向上升腾、卷曲,甚至“跳跃”式向上层蔓延。
(四)外部风力作用也会加剧火势蔓延。
热辐射和热对流的作用,会引起邻近建筑物燃烧。
(五)易发生爆燃。
二、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一)人员密集。
发生火灾时往往人员惊慌、拥挤,造成踩伤踩死,甚至出现人员跳楼事故。
(二)高温。
烟气充满建筑物内,能见度降低,易造成被困人员恐慌心理,增大了安全疏散的难度。
(三)烟气、毒气等燃烧产物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
三、玻璃幕墙碎裂下落,影响战斗行动,破坏水带等器材,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措施一、调查研究内容(一)外部情况1、建筑层数、高度。
2、消防通道及净空情况。
3,室外消火栓数量、位置、压力、流量,地下供水管网形式、口径。
4、附近天然水源情况。
5、水泵接合器位置、数量以及供给区域(高区还是低区),供给系统(自动喷水系统还是室内消火栓系统)。
6、周围交通道路状况。
7、与毗邻高层建筑或单位的距离,以及毗邻建筑物使用性质和消防水源情况。
(二)内部情况1、各楼层的使用情况。
2、各种竖向管井的情况。
3、防火、防烟分区情况;安全出口和避难层(间)的位置、数量以及疏散通道的情况。
4、消防电梯、疏散楼梯的分布情况。
5、防烟、排烟方式及功能情况。
6、室内消火栓位置、数量。
7、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配电房的位置以及联动功能的情况。
8、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工作状况。
二、灭火基本要求立足自救,坚持“以固定灭火设施为主,固定灭火设施与移动消防装备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抢救疏散人员,有效地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措施发布时间:2022-08-25T10:32:38.068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期作者:谭余[导读] 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谭余秀山县消防救援大队重庆 409900摘要:高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相关消防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探索的问题仍然有很多,消防救援人员同时也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思维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技术手段创新,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努力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的发生。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灭火救援技术;伴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高层建筑类型的工程项目在大型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尽管髙层建筑物本身具有很多优势,不过此种类型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方面仍存在大量潜在安全隐患。
假如不配合相应的防火措施、固定消防设施以及相关的灭火救援技术、战术,则会严重威胁高层建筑物内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因此怎样做好火灾险情的防范工作以及采用安全可靠的灭火救援相关技术现已成为广大民众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难点国内外一些高层建筑火灾案例表明,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是蔓延迅速,烟囱效应强,极易向上迅速蔓延,形成立体火灾,而且热烟毒气危害严重,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高层建筑火灾一旦失控,就会酿成冲天大火。
(一)烟、火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1)烟、火易沿吊顶门、窗、走道向水平方向扩散。
在发展阶段,其水平蔓延速度为0.5-0.8m/s。
(2)垂直蔓延:高层建筑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易产生“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蔓延迅速。
在发展阶段,其垂直蔓延速度为3-4m/s。
火势沿外墙窗口向上升腾、卷曲,甚至跳跃式向上层蔓延。
外部风力作用,会引起邻近建筑物燃烧。
高层建筑消防应急预案为了保证住户的平安,高层建筑制定相关的消防应急预案是格外有必要的。
下面是小编推举给大家的高层建筑消防应急预案,期望大家有所收获。
高层建筑消防应急预案一为建立健全高新区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机制,提高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力量,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做好有效处置高新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充分预备,最大限度的削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轻火灾造成的社会影响,结合我区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高层民用建筑是指10层和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住宅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是指2层及2层以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厂房或库房。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各类高层建筑,发生重、特大火灾,扑救难度较大,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易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状况。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原则。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特殊是重、特大火灾事故,必需在高新区管委会、稽山派出所、越城区消防大队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灭火救援行动,保证灭火救援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
加强第一出动原则。
扑救高层建筑的火灾应调集足够的消防警力,才能有效地把握火势和抢救人命,从而把握火场的主动权。
同时更要加强举高消防车和专勤消防车的调集,以充分发挥装备的优势,提高灭火救援效能。
坚持“救人第一”原则。
开展灭火救援行动,必需坚持以人为本,以乐观抢救人命为首要任务。
正确处理救人和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
一般状况下,救人应与灭火同步实施,即接受水枪射流扑灭被困人员四周及疏散通道上的火势,驱散烟雾,打通救人疏散通道。
坚持“以固为主,固移结合”原则。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充分利用固定灭火设施,立足自救,适应立体作战,加强第一出动,坚持“以固定灭火设施为主,固定灭火设施和移动消防装备相结合”的原则,乐观疏散抢救人员、有效把握火势,毁灭火灾。
协同作战、统一行动原则。
整个灭火救援现场一盘棋,各种参战力气都要依据指挥部的指令,依据各自的任务分工统一行动,相互之间要亲密协作、协调全都。
高层建筑火灾中的人员疏散高层建筑火灾中的人员疏散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我为大家解答。
1 前言火灾中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较多,简单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如图1所示:2 环境因素2.1 安全出口一般民用高层建筑至少要有两个安全出口,足够数量的安全逃生出口能够有效地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
但是,人们常常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路线逃生,人有习惯于走老路的“归巢”本能,疏散时首先奔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或楼梯。
如原路被烟火切断,则不得已而另寻其它出路因此进行建筑疏散设计时,尽量将安全疏散通道设为人员日常行走通道。
2.2 楼内人数高层建筑通常是多功能建筑,楼内设施较多,人员较密集,疏散较难,正所谓高层建筑的“三多一大、二快二难”。
而且,人员在建筑物内的分布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使得安全疏散较为复杂。
另外,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在撤离疏散时不能仅仅按照传统向下疏散的方案进行。
如果一律向下疏散,由于人员众多,会造成楼梯交通的堵塞,反而会延长疏散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应当在着火层的邻近区域采取上、下同时疏散的方案,向下疏散到高层建筑的外部,向上疏散到高层建筑内部的“火灾安全区”,这样才能使疏散工作更迅速更有效。
所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疏散应是既向下也向上,既往内也往外的“双向疏散”。
加拿大有关研究部门对高层建筑中人员使用一座宽1.10米的楼梯的疏散时间进行了测验,其具体数值见表1所示。
表中的数据说明,在火灾条件下,使用疏散楼梯疏散高层建筑的全部人员是不可能的。
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各层人员起火时所处的具体位置,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近疏散。
2.3 烟和毒气据统计分析,火灾中人员伤亡有70%~80%是因吸入烟气而不是因为燃烧造成的。
烟和毒气对疏散的影响是: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充满通道,使得能见度很低,人员辨不清方向,行走缓慢,甚至无法行走;高温烟气有较强的刺激性,刺激人的眼、鼻和上呼吸道,对人的安全直接构成威胁;烟中携带的毒气本身就能致人死亡。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
小编希望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和人员疏散营救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现代化的高层民用建筑使用了大量可燃材料装饰,配有大量家电和家具,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和热量。
这些烟气是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表明,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他有毒烟气熏死者一般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而被烧死的人当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的。
因此,了解和掌握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流动规律,控制烟气扩散,有效的组织营救和人员疏散是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首要问题。
一、烟气流动规律
建筑物内烟气流动的形成,是由于风和各种通风系统造成的压力差,以及由于温度差造成气体密度差而形成的烟囱效应,其中温差和温度变化是烟气流动最为重要的因素。
1、建筑物内通风、空调系统对建筑物内压力的影响,取决于送风和排风的平衡状况。
如果各处的送风和排风是相同的,那么该系统对建筑物内的压力不会产生影响,如果某部位的送风超过排风,那里便出现增压,空气就从那里流向其他部分。
反之,在排风超过供风的部位,则出现相反的现象。
因此,建筑物内通风、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