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第十章财务报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73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的基础,对于企业经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本文将从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实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财务报表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编制的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文件。
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企业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表。
其中,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利润表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状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展示了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水平分析、垂直分析、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
1. 水平分析水平分析又称为动态分析,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来分析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
水平分析主要关注企业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趋势,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发展变化情况。
2. 垂直分析垂直分析又称为静态分析,通过对财务报表内部各项指标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来了解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结构和运营状况。
垂直分析通常采用百分比形式,将各项指标与某一基准指标进行比较,比如将各项成本费用与收入进行比较,帮助企业了解经营成本和费用的构成及占比情况。
3. 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项指标进行运算和比较,来得出一系列关键的财务指标。
比率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资本结构和股东权益收益等重要方面的情况。
常见的比率分析指标包括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倍数比率等。
4. 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主要关注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情况。
财务报表分析课件总结损益表1.收入分析与预测步骤(1)收入构成分析: 业务构成、地域构成(2)各个主要产品所在行业的前景分析(3)行业内企业竞争力分析(定价优势, 成本优势)(4)公司内部策略分析(各个产品的关系是互补、扰乱还是没有关系)(5)其他信息(已签订的订单, 已预收的收入, 宏观政策)(6)确定未来的发展空间(成长空间, 产能约束, 产能约束放松—提高生产效率或融资增加产能)(7)在上述基础上预测未来收入2.由收入导出利润收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收-其他投资者分去的收益(公允价值损益、投资损益、汇兑损益)=利润3.成本(费用)收入比体现了股东、或代表股东的管理层, 和其他各色人等的“讨价还价”能力。
4.分析成本费用损益重点关注(1)区分性质: 经营or财务(2)可持续性如何5.稳定性如何: 靠人吃饭or靠天吃饭6.影响损益表的重要会计原则(1)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损益表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应计利润)7.配比原则: 当期的成本费用只是为了当期收入产生做出贡献的支出, 该原则是利用企业过去成本费用率预测未来成本费用率的理论基础, 增加了成本费用科目的可持续性8.稳健性原则:一些支出是为了本期及未来期间的收入做出贡献, 但是量和时不能可靠估计, 稳健起见, 尽早进入费用, 避免高报资产和利润。
该原则降低了成本费用科目的可持续性, 影响配比原则的使用。
9.成本费用科目与收入的配比性产品成本、管理费用与收入: 配比性高坏账费用、折旧费用与收入: 高研发费用、广告与收入: 低(因为常常当期全部费用化)10.营业外收支: 低11.市盈率P/E负的利润不能用于计算PE, 包含临时性的或一次性项目的利润会使得PE短期波动较大, 只有来源于正常和可重复性的利润计算的PE才有意义。
资产负债表1.隐性资产某些事项可能产生未来的现金流, 但不能再账面确认为资产(管理天赋, 员工才能, 政治联系等)(1)重点关注:(2)隐性资产的影响与收入和利润的持续性(隐性资产是否已体现在过去的业绩中)(3)隐性资产和业务的成长性(这个影响还能持续多久)2.冗余资产3.对于未来业绩没有贡献, 账面价值往往高估其可变现净值, 扭曲盈利率、周转率、市净率等指标。
《财务报表分析》各章节重点总结(本站推荐)第一篇:《财务报表分析》各章节重点总结(本站推荐)财务报表分析各章节重点总结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财务分析的概念P1;财务分析的内容P2(多选);会计报表解读P2(多选);评估企业价值的基础是盈利能力P3(单选);财务综合分析采用的具体方法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P5;财务分析评价基准的种类P5-7(多选、简答);可以说明一个企业在本行业内所处的低位的基准是行业基准、与自身历史状况相比,所以可比性很强的基准是历史基准、一般使用财务预算作为目标基准、目标基准一般是企业内部分析人员用于评价考核P5-7(单选);财务信息的需求主体P9(多选);财务信息的内容P11-13(单选、多选、判断)(哪些属于会计信息、哪些属于非会计信息、哪些属于外部信息、哪些属于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一般而言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信息都是公开信息,如市场信息、宏观经济信息等,任何分析主体都可以无成本或低成本地获得和利用。
P13(判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P15;谨慎性原则(判断)P16;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多选)P19;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使用最普遍的分析方法P23;相关比率分析的概念P25;因素分析法P26(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出综合题)。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解读资产负债表的概念P29;企业货币资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多选、简答)P30;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及计价(单选)P30;存货的质量分析应该关注的内容(多选)P32;分析企业存货周转速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P33-34(简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一段:举例;第二段: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即资本公积)(单选、判断)P37;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商誉结合P42(单选、判断);流动负债包括的内容P43(多选);流动负债的分类P43(单选);股利支付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不涉及应付职工薪酬,不产生企业负债。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公司会计部门编制的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的重要文件,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部分。
财务报表普遍被视为反映公司价值的基础,分析财务报表也成为了投资者、分析师、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分析财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一份反映公司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状况的报表。
它的结构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包括股本、留存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及少数股东权益等。
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是累计值,反映了公司截止到报告期末的财务状况。
分析资产负债表要考虑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股东权益状况。
盈利能力一般用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等指标反映。
偿债能力可以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来评估。
股东权益状况可以用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比率等指标来反映。
二、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收入和支出的报表,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指标。
利润表上的数字是在一定时间内的损益情况。
分析利润表应该重点关注营业收入、毛利率和净利润等指标。
营业收入反映了公司的销售收入,毛利率反映了公司在销售中的盈利情况,净利润则是最终的盈利情况。
同时,也需要关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情况,以及比较同行业中其他公司的表现。
三、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动情况,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三个部分。
现金流量表可以同时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
分析现金流量表时,需要关注净现金流量、现金等价物和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
净现金流量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的净现金流入或流出情况,现金等价物则反映了公司的流动性,自由现金流量则反映了公司可以用于投资和分配股息的现金余额。
总之,分析财务报表是判断一个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第1篇课件目标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应能够:1. 理解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财务报表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 学会运用财务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进行财务报告分析。
4. 能够识别和分析财务报告中的风险和机会。
课件内容一、引言1. 财务报告分析的定义- 财务报告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系统分析,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 财务报告分析的重要性- 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
- 提供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 识别企业的风险和机会。
二、财务报表概述1. 资产负债表- 结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主要内容: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分析要点:资产质量、负债结构、所有者权益稳定性。
2. 利润表- 结构: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
- 主要内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 分析要点:盈利能力、成本控制、收入结构。
3. 现金流量表- 结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主要内容: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
- 分析要点:现金流量稳定性、现金使用效率。
三、财务比率分析1. 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短期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更强指标。
-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长期偿债能力。
2. 运营能力分析-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反映存货管理效率。
-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反映应收账款回收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反映资产使用效率。
3. 盈利能力分析- 毛利率:毛利润/营业收入,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
- 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反映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反映股东权益的回报率。
四、趋势分析1. 比较分析- 将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