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和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65.04 KB
- 文档页数:27
柳州市柳城县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7题;共7分)1. (1分) (2016八上·泰山期中) 下列哪个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A . 利用B超检查患者的病变B .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 .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 . 汽车上安装倒车雷达帮助司机停车2. (1分)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去,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如图中现象相似的是()A . 平面镜成像B . 小孔成镜C . 分解太阳光D . 视力矫正3. (1分) (2017八上·南江期中) 在下面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 .B .C .D .4. (1分)(2016·红桥模拟) 如图所示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 . 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C . 放大镜把字放大D . 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5. (1分)(2017·蒙阴模拟)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其成因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 墙上的手影B . 杯中“折断的筷子”C . 水中桥的倒影D . 露珠下被放大的草叶6. (1分)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A . 倒立的B . 放大的C . 等大的D . 缩小的7. (1分)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而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
以下刻度尺,你认为不能使用的是()A . 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B . 比被测长度短的尺C . 分度值不是毫米的尺D . 刻度不均匀的尺二、填空题 (共12题;共13分)8. (1分)(2016八上·高密期中)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0.5h=________s 2m/s=________km/h.9. (1分) (2019八下·射阳期中) 在下列空格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泉州市南安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9八上·镇江月考) 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人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 .2. (2分)(2016·桂林) 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像是实像B . 像是虚像C . 像比物体小D . 像是倒立的3. (2分) (2017八上·长清期中) 关于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 都必须要有介质才能传播C .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相同D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4. (2分) (2019八上·九龙坡期中)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B .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的C . 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D . 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大地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5. (2分)同学们对“电闪雷鸣”肯定不陌生,科学研究表明“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你平常观察到的现象又是怎样的呢()A .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B . 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C . 看到闪电的同时听到雷声D .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6. (2分) (2017九上·新吴期中) 高邮市南海中学八年级15班王仁君同学通过本学期上半学期的学习,总结出如下知识:①早上起床后一打开窗帘,房间立刻就亮了,可见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②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传播速度要小;③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④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教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身高约1.5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0m/s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的座舱内,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3.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4.甲、乙两小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两车的速度关系是()A.甲快 B.乙快 C.甲、乙一样快 D.无法判断5.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A.7.7m/s B.8.5m/s C.10m/s D.11m/s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把“神七“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7.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以下是关于被困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拨打放在真空中的手机,手机显示呼叫号,却听不到铃声;③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音调 B.改变响度 C.改变音色 D.改变频率10.我国的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盛已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6号”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11.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都不对1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D.以上都不对13.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使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14.“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15.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面时,则()A.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B.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16.一束光线以入射角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100°B.120°C.140°D.160°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B. C. D.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折射现象的是()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阳光下,立竿见影D.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19.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A.凿壁偷光 B.一叶障目 C.镜花水月 D.形影相随20.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 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二、填空作图题(共10分)21.太阳光照在白纸上,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他看到白纸是色.2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是的,而相对于太阳是的.23.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24.把绚丽的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在一起可以组成光.电视机艳丽的画面是由、绿、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25.如图所示.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26.根据光的折射特点,画出光线从玻璃到空气的折射光线.三.简答题(共4分)27.在学校学习中你遇到哪些噪音?你能提出哪些方法来减弱噪声吗?(分别写出两种)四、实验、探究题(共28分)28.(1)如图1,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的长度为cm.(2)如图2机械停表的读数是.29.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事实是:.30.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停止,发声也停止.(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说明.3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和.(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3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i,说明反射角总是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反射光线,(填“看得到”或“看不到”),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3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的关系;(4)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5)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34.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硬纸片、小锤.你任选器材(一种或几种器材),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列要求填写.(1)写出你所选用的实验器材:;(2)实验过程和现象:;(3)实验结论:.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35.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36.如图所示,数值40的意思是什么?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从此地到达泉州至少要多长时间?37.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Ⅰ所示.求:(1)在苏州的停车时间有多长?(2)动车由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有多长?(3)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教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身高约1.5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0m/s【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答】解: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所以A符合实际情况;B、中学生身高约1.5m,所以B符合实际情况;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8m/s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的座舱内,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所以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航天员相对于飞船是静止的.故正确.B、航天员随飞船一起运动,航天员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错误.C、D、火箭和飞船,以及航天员,它们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此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都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是静止的.故C、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测量.【专题】应用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①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③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④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⑥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B、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错误.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起始点没从零刻线开始.所以错误;D、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求刻度尺沿着被测的长度,并使刻度尺带刻度的一面尽量与物体紧贴,这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4.甲、乙两小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两车的速度关系是()A.甲快 B.乙快 C.甲、乙一样快 D.无法判断【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比较思想;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由题知,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象上,取某一时间t1,得出在时间t1内甲乙各走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哪个速度大.【解答】解:如图,取某一时间t1,由图可知,s甲>s乙,根据v=可知,v甲>v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好控制变量法(取相同时间)、根据s﹣t图象得出s甲、s乙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5.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A.7.7m/s B.8.5m/s C.10m/s D.11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解答此题.【解答】解:已知:s=110m,t=12.91s,那么根据速度公式v==≈8.5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路程与时间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考题.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把“神七“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本题考查对光速大小的理解.【解答】解:光速是人们认为最快的速度,它在真空中是3×108m/s,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记住光速是最快的.7.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以下是关于被困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地震之后,人埋在废墟里,注意保存体力,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传递自己的信息.【解答】解:A、大声呼救会耗尽自己的体力,并且呼声容易分散,不容易被人发现.不符合题意.B、静等着营救人员前来营救,这是很被动的方法,如果没有人发现有被困人员,会让自己失去获救的机会.不符合题意.C、见缝就钻,可能把自己挤在缝隙中,或导致墙壁倒塌,不可取,不符合题意.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固体传声效果比较好,减小声音的分散,容易让营救人员发现有被困人员.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这是一道考查生活常识的题,平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救能力.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拨打放在真空中的手机,手机显示呼叫号,却听不到铃声;③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①由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所以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只能看到指示灯在闪烁,但是不能听见铃声;③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②④.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9.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音调 B.改变响度 C.改变音色 D.改变频率【考点】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扩音机可以使声音增强,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会变化;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0.我国的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盛已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6号”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11.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都不对【考点】音色.【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音色;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D.以上都不对【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解答】解: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故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1、物体的振动会使物体发出声音;2、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13.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使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对照“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分析每个选项,就可正确作出选择.公路两旁的“隔声板”(或公路两旁的树等)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答】解:公路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板墙,可以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减小噪声污染;故选B.【点评】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应该了解一些生活中减弱噪声的常识,并且知道在什么途径中减弱的噪声.14.“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而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B超”机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此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人能够区分声音频率范围进行解答.15.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面时,则()A.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B.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解答】解: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所以无论怎样走动,像的大小不变;当人走近镜子时,他距镜子的距离减小,所以他的像与镜子距离也减小,因此像与人的距离变小;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此题比较简单,属于比较基本的题目.16.一束光线以入射角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100°B.120°C.140°D.16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专题】计算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解答】解:一束光线以入射角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5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即夹角为50°+50°=10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定义,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B. C. D.【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遵循三种规律: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分析各个例子属于那种规律,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竹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水面折枝属于光的折射,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镜中花属于光的反射.故选C.【点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反射面上会形成与物体关于反射面对称的虚像,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一般要发生折射而形成虚像.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折射现象的是()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阳光下,立竿见影D.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事例有日食、月食及影子等;(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3)平面镜成像时是光的反射现象.【解答】解: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D、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都是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都象属于光的折射,因此这些选项都不符合题意;C、阳光下,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熟悉掌握光学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知道其对应的生活中的光学现象.19.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A.凿壁偷光 B.一叶障目 C.镜花水月 D.形影相随【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分析.【解答】解:凿壁偷光、一叶障目、形影相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解释现象.影子是指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后方形成的部分,影子的形成正好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20.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 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考点】镜面反射.【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实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镜面反射是将光朝同一方向反射,漫反射是将光朝各个方向反射.【解答】解:室内的石灰墙壁、白色的衣服、以及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都是粗糙的表面,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而平静的水面光滑的,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C、D错误.故选B.。
柳州市柳城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30分)1. (2分)百米赛场上,如果计时员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他所测到的运动员成绩比实际成绩要()A . 完全一样B . 好一些C . 差一些D . 无法判断2. (2分)(2018·福田模拟) 2018年以来,我国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 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B . 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C . 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D . 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3. (2分)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常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巨大危害,这种波的特点是()A . 频率低,人耳听不到B . 频率低,人耳能听到C . 频率高,人耳听不到D . 频率高,人耳能听到4. (2分)如下图所示,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 .5. (2分) (2017八上·岱岳期末) 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 . 地面B . 上升的电梯C . 商场内的收银员D . 货架上的商品6. (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6s内通过30m路程,则第2s的速度是()A . 15m/B . 5m/C . 10m/D . 无法确定7.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太阳、月亮都是光源B .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C . 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 . 在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8. (2分) (2015八上·莒县月考) 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 . 30°B . 45°C . 60°D . 90°9. (3分) (2016八上·柘城期中)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选项是()A .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 .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 .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 . 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10. (2分)家用电冰箱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门的四周装有掺入磁粉的橡胶封条,可以使冰箱门关闭得更严密②是利用熔化吸热、液化放热原理实现制冷的③冷藏室中的灯泡跟压缩机用的电动机是并联的④在密闭的房间里打开冰箱能使室内温度下降.A . ①③④B . ①②C . ①②③④D . ①③11. (2分)(2016·连云港)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12. (3分)通过声音能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以下行为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A .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 .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 . 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D . 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13. (2分) (2018九上·东源期中) 如图,水煎包是东蕾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
泉州市南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填空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2017·青羊模拟) 飞机起飞时,座位上的乘客相对于飞机是________的,飞机产生的巨大轰鸣声是通过________向四周传播形成影响机场周围居民生活的噪声.2. (2分)(2017·松北模拟) 用槌击鼓,鼓声隆隆,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舞蹈演员随着鼓声翩翩起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3. (2分)(2018·西宁) 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_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________不同。
4. (2分)(2017·泰安模拟)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5. (2分)当卡车速度计指针如图所示时,车速为________ km/h;按此速度匀速行驶360km,所需时间为________。
6. (2分) (2016八·丹阳月考)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米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________比________传声效果好.二、选择题 (共8题;共18分)7. (2分) (2016八上·乌海期中)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当时全世界电视观众均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A . 相对太阳静止B . 相对地球静止C . 相对月球静止D . 相对火星静止8. (2分)(2017·广州模拟)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的距离大于2m,则()A . 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B . 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bC . 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cD . 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9. (2分) (2019八上·大连月考)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绝,这是因为()A .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 . 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大C . 雷声经过地面、山峦、云层的多次反射D . 双耳效应10. (2分) (2016八上·江夏期中) 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B . 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及声呐都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C . 借助超声波医生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象信息,工业上可给产品内部探伤D . 超声清洗机、超声碎石仪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11. (2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升华B .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华C . 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 . 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12. (2分)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 草地上的露B . 山谷白雾弥漫C . 夏天吃雪糕凉爽D . 瓦片上的霜13. (3分) (2019八上·莱城期末) 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 .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 老师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D .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14. (3分) (2019八上·本溪月考)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 .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 . 在第8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 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 .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三、连线题 (共1题;共3分)15. (3分) (2016八·酒泉月考) 上物理课,赵老师写下一幅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此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反映了一个共性是________.四、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25分)16. (5分) (2019八上·东莞月考) 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指出该同学操作的两项错误之处。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2016·道外模拟) 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研究方法.在探究“空气能传声”时,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根据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探究结论.以下物理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相同的是()A .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B . 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C . 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D . 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之间的关系2. (2分)(2020·抚顺) 以下所给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 . 普通医用外科口罩的长度约为B . 人体口腔内的正常温度约为37℃C . 水银体温计的质量约为D . 手持测温仪电池的电压约为3. (2分) (2020八上·防城港期中) 家庭智能机器人可以辨别家庭成员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 音色B . 响度C . 音调D . 频率4. (2分) (2020八上·永定月考) 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形成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 海市蜃楼——光的反射B . 日食和月食现象——光的反射C . 杯弓蛇影——光的折射D . 一叶障目——光的直线传播5. (2分)一座大桥,全长4343.5m,桥面宽31.5m,双向六车道。
如果一辆大车通过该桥的速度是60km/h,则所用的时间是(保留整数位)()A . 4minB . 6minC . 8minD . 10min6. (2分)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用玻璃三棱镜可以使太阳光发生色散B .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C . 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大于入射角D . 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7. (2分)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 12.45cmB . 12.34cmC . 12.35cmD . 12.36cm8. (2分)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
福建省泉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共8题;共24分)1. (3分) (2016九上·嵊州期中) 小明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了以下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A .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B . 一支圆珠笔质量约为10mgC . 一个凳子的质量约为2kgD . 普通初三学生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10 m/s2. (3分)(2018·枣阳模拟) 2017 年 4 月 27 日,我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
如图是它们成功对接时的情形,此时若认为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 . 太阳B . 月亮C . 地球D . 天舟一号3. (3分) (2017八上·乳山期中) 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 .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 .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C . 猴子捞月﹣﹣光的直线传播D . 杯弓蛇影﹣﹣光的折射4. (3分)(2017·河池)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B . “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C .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D . 敲锣时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5. (3分) (2018八上·汉滨期中) 使各种色光几乎都反射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A . 白色B . 黑色C . 紫色D . 无色6. (3分) (2019八下·岳麓开学考)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A . 透过露珠看叶脉B . 镜子中狗狗的像C . 日食D .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7. (3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发现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于是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2)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投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3)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 . (1)(3)B . (2)(4)C . (1)(4)D . (2)(3)8. (3分)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A .B .C .D .二、填空题与作图(每空1分,共12分) (共6题;共11分)9. (3分) (2016八上·丹江口期中) 如图甲所示,小汽车靠超声波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________;如图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________的标志.10. (2分) (2016八上·博爱期中) 某同学从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时钟显示为11:01,则实际时间是________.11. (3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_∠i,说明________(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E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12. (1分)(2018·镇江模拟) 五∙一假期,小明乘坐动车从镇江到武汉旅游,途中他想测量动车的实际速度。
一、选择题1.下列记录结果中,正确的是:()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B. 小明的身高约为168cmC.教室的宽度约为60cm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cm【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故A错;小明的身高约为168cm,故B正确;教室的宽度约为600cm,故C错;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1mm,故D错;应选B。
考点:常见数据的估计2.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如下表。
则物理课本的宽度为:A.21.267cmB.21.27cmC.22.266cmD.22.267cm【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测量结果应是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其中赵泉所测的数据是错误,应当去掉,所以结果为(21.25cm+21.28cm+21.27cm)/3=21.27cm,故应选B。
考点:长度的测量3.如图1所示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方法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图中刻线没有与被测长度贴紧;B图中的刻度尺放斜了;C图中的刻度尺没有从0开始量起;D图中的刻度尺的放法完全正确;应选D。
考点:刻度尺的用法4.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坐在动车的乘客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D.泉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小强坐在动车上,他与动车及动车上的乘客之间都没有相对位置的变化,他相对于泉州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他选的参照物是泉州,他才是运动的,故应选D。
考点:机械运动;参照物5.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A.红外线B.紫外线C.超声波D.次声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电视遥控器是用光波来工作的,电视遥控器发射的用于控制视机的光线是红外线,紫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故应选A。
考点:红外线和紫外线6.如图2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现象,其成像的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像的大小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故应选D。
南安柳城义务教育小片区2015-2016学年度春季期中考八年级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题g 取10N/kg ) 命题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
A .千克B .牛顿粉C .帕斯卡D .米 2.下列实例中,属于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 .抖落雨具上的雨水B .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上安全带C .跳远时,先助跑再起跳D .锤子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石头上撞击几下 3.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缝衣针做得很尖B .书包带做得较宽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D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4.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字宙飞船将( ) A .立即静止 B .减速飞行C .加速飞行D .匀速飞行 5.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A .离弦的箭继续飞行B .手指压笔尖,手指觉得痛C.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后仰 D .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落下6.重100牛顿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20牛顿,要使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 )A.100牛顿B.120牛顿C.80牛顿D.20牛顿7.农忙季节小强帮助爸爸干农活,爸爸用600N 的水平拉力拉车,小强用200N 的水平力推车,他们合力的大小是( )。
A .200NB .400NC .600ND .800N8.如图1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物体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BCD图1图39.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下列几种情况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地球的吸引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D.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10.如图2所示的现象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图2 11.一只铁球在空气中称时,重4.5N ,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5N ,则( )。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用不同的力量击打鼓面,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2.小红和小丽同驾一辆车游玩,若说小红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路标B. 小丽C. 路边的行人D. 路边的树3.伟大物理学家牛顿最早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它属于()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平面镜成像4.蝙蝠飞行时的定向是利用的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频率很低B.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蝙蝠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D. 超声波可以被人耳听见5.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 声音在墙壁上的反射B. 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D. 利用回声增强原声6.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 B.C. D.7.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 讲台的长度约cmB. 人脉搏1s跳动约70次C. 人步行的速度约D. 100m跑步用时4s8.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可以达到探究目的是()A. 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被弹开B. 改变薄片划梳子的速度C.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D.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同一根尺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D. 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运动越快10.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 手影游戏B. 错位的铅笔C. 镜中的像D. 雨后的彩虹11.教室里的黑板“反光”,使一部分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A. 黑板油漆不够B. 黑板的油漆太多C. 发生了漫反射D. 发生了镜面反射12.有经验的渔民使用钢叉捕鱼时,钢叉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因为实际的鱼在看到的“鱼”的下方.如下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渔民看到“鱼”的光路图是()A. B.C. D.13.下列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踢出去的足球B. 手表上的秒针C. 从树上掉下的苹果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快慢不变地行驶1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B.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 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15.如图所示,甲、乙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 在〜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 在〜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6.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车的速度为,乙车的速度为C. 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D. 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0分)17.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 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 为参照物.18.“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0分)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教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身高约1.5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0m/s 2.(2.00分)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的座舱内,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3.(2.00分)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A.B.C.D.4.(2.00分)甲、乙两小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则两车的速度关系是()A.甲快B.乙快C.甲、乙一样快D.无法判断5.(2.00分)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
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A.7.7m/s B.8.5m/s C.10m/s D.11m/s6.(2.00分)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把“神七“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7.(2.00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的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以下是关于被困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8.(2.00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拨打放在真空中的手机,手机显示呼叫号,却听不到铃声;③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2.00分)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10.(2.00分)我国的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盛已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6号”邀游太空。
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11.(2.00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都不对12.(2.00分)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以上都不对13.(2.00分)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A.保护车辆行使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14.(2.00分)“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15.(2.00分)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面时,则()A.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B.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16.(2.00分)一束光线以入射角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100°B.120°C.140° D.160°17.(2.00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B.C.D.18.(2.00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折射现象的是()A.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阳光下,立竿见影D.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和水草19.(2.00分)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A.凿壁偷光B.一叶障目C.镜花水月D.形影相随20.(2.00分)光照射到下列物体的表面,发生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的是()A.室内的石灰墙壁上B.平静的水面C.白色衣服上D.教室投影仪的显示屏二、填空作图题(共10分)21.(1.00分)太阳光照在白纸上,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白纸,他看到白纸是色。
22.(2.00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是的,而相对于太阳是的。
23.(2.00分)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
24.(3.00分)把绚丽的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混合在一起可以组成光。
电视机艳丽的画面是由、绿、三种基本色光组成的。
25.(1.00分)如图所示。
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6.(1.00分)根据光的折射特点,画出光线从玻璃到空气的折射光线。
三.简答题(共4分)27.(4.00分)在学校学习中你遇到哪些噪音?你能提出哪些方法来减弱噪声吗?(分别写出两种)四、实验、探究题(共28分)28.(4.00分)(1)如图1,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的长度为cm。
(2)如图2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29.(2.00分)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你能找出一个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吗?事实是:。
30.(5.00分)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停止,发声也停止。
(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说明。
31.(5.00分)(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是和。
(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m/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
32.(3.00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
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 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i,说明反射角总是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反射光线,(填“看得到”或“看不到”),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同一平面内(填“在”或“不在”)。
33.(6.00分)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的关系;(4)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5)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34.(3.00分)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硬纸片、小锤。
你任选器材(一种或几种器材),设计一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列要求填写。
(1)写出你所选用的实验器材:;(2)实验过程和现象:;(3)实验结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35.(6.00分)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
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
36.(6.00分)如图所示,数值40的意思是什么?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从此地到达泉州至少要多长时间?37.(6.00分)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Ⅰ所示。
表Ⅰ:D412次动车组求:(1)在苏州的停车时间有多长?(2)动车由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有多长?(3)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0分)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教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B.中学生身高约1.5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0m/s【解答】解: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所以A符合实际情况;B、中学生身高约1.5m,所以B符合实际情况;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8m/s左右,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D。
2.(2.00分)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飞船的座舱内,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解答】解:A、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所以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航天员相对于飞船是静止的。
故正确。
B、航天员随飞船一起运动,航天员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故错误。
C、D、火箭和飞船,以及航天员,它们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此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都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是静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