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民俗志
- 格式:ppt
- 大小:404.50 KB
- 文档页数:26
1. E.霍布斯鲍姆、T.兰杰:《传统的发明》,顾杭、庞冠群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
2.V. 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贾放译,中华书局,2006年。
3.埃文斯-普里查德:《努尔人》,褚建芳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
4.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6.陈高华、徐吉军:《中国风俗通史》(分卷本,共11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2005年。
7.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8.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9.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1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弗雷泽:《金枝》,徐育新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14.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进入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15.顾颉刚:《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16.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7.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
18.柯文:《历史三调:作为历史、事件和经历的义和团》,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9.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
20.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海龙、张家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21.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2009年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项目目录一、社会学系URP项目1、北京地区民间花会组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孙庆忠2、京郊生态保护区农民生计问题研究张蓉3、北京民间手工艺人社会生活史调查赵旭东4、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变迁研究候玉峰5、八家村的拾荒者熊春文二、外语系URP项目1、以大学英语为核心的中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构建王智杰2、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李争鸣3、中英大学生作文特征的对比与分析姜红、郅红、王智杰等三、法学系URP项目181、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研究高瑞琴2、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杨述兴3、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胡震4、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研究肖鹏5、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葛敏6、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研究李玉梅7、刑事审前程序研究瓮怡洁8、乡村产权房的解决路径研究徐学英9、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研究于华江10、隐私权的刑法保护研究张雅11、国际贸易食品安全壁垒法律问题研究周超四、传播学系URP项目1、刻画艺术家生平的传记类电影的创新性研究徐晓村2、农民工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安文军3、科技电视传播理论分析旷宗仁五、农村区域发展系URP项目1、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变化对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陆继霞2、中国农村婚姻行为变迁——以河北省易县碾子沟村为例唐丽霞3、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研究——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徐秀丽4、农村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研究于乐荣5、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案例研究董强6、关于农村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调查——以北京地区溪翁庄镇为例刘启明一、社会学系URP项目3、北京民间手工艺人社会生活史调查赵旭东4、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变迁研究候玉峰二、外语系URP项目2、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杨述兴3、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胡震6、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制度研究李玉梅四、传播学系URP项目2、农民工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为例安文军五、农村区域发展系URP项目5、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状况案例研究董强。
阅读书目选择标准:1.尽量选择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等知名出版社出的书。
2.尽量选择行家名家所著、所译及所编著作。
3.发行量大,深受欢迎的著作(可上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网店搜索)听其名。
4.并阅读书目内容介绍,看是否做到名实相符。
观其实。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中国地方志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续修四库全书》《十通》(浙江古籍出版社)《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二十五史》(中华书局)宋四大类书:《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抄》和《白孔六帖》。
《大唐创业起居注》《大唐西域记》《唐六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城志》读史方舆纪要(全12册)《舆地纪胜》《贞观政要》《挥麈录》《东东京梦华录》会要类丛书:朱铭盘《西晋会要》、《三国会要》《宋会要》、《齐会要》、《梁会要》、《汉会要》、《唐会要》、《宋会要辑稿》(8本)、《明会要》、《清史稿》牟钟鉴:中国宗教通史(修订版)(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铭铭:【走在乡土上:历史人类学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代人类学》(美)威廉·A·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裂缝间的桥-王铭铭解读摩尔根《古代社会》,王铭铭山东人民出版社朱海滨.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朱海滨.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2.00岭南文库系列丛书:《岭南文化》、《岭南历代诗选》、《排瑶历史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等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黎族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壮族简史,苗族简史,瑶族简史,侗族简史等《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省歌谣卷、谚语卷、故事卷)《中国民间音乐三套集成》(各省民歌卷、曲艺卷、戏曲卷)《广东通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014|儒学高等研究院(盖章) 制表日期:2019-05-29考生编号考 生姓 名考试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最终成绩是否拟录取录取专业导师姓名录取类别备注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研究方向导师ID104229101101135何刚刚公开招考59.090.783.52是(010102)中国哲学黄玉顺非定向83.087.0(03)儒学与西方哲学、伦理学比较研究104229101101137杨谦公开招考67.089.883.4是(010102)中国哲学颜炳罡非定向85.079.0(05)宋明理学104229101101153肖艳歌公开招考65.092.685.3是(010102)中国哲学颜炳罡非定向78.091.0(01)儒家哲学104229101101157姚莺歌公开招考75.094.490.37是(010102)中国哲学翟奎凤非定向90.094.0(05)宋明理学104229101101162秦超公开招考61.088.681.47是(010102)中国哲学姚中秋定向84.078.0(07)经学104229519900309李伟申请考核71.087.881.15是(010102)中国哲学曾振宇非定向90.062.0(01)儒家哲学2019-104229519900314刘飞飞申请考核79.089.286.9是(010102)中国哲学许嘉璐非定向91.083.0(01)儒家哲学2019-104229519900328曲斌申请考核66.085.877.13是(010102)中国哲学陈来非定向70.069.0(05)宋明理学2019-104229519900331曾燚申请考核64.088.682.43是(010102)中国哲学沈顺福非定向92.071.0(01)儒家哲学2019-104229101101173韩雪春公开招考73.096.487.87是(030304)民俗学王加华非定向85.080.0(03)田野民俗志104229519900312杨来来申请考核72.090.085.2是(050101)文艺学戚良德非定向76.092.0(01)《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2019-104229101101182刘尚公开招考75.090.284.93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非定向77.087.0(05)版本目录与文献整理104229101101184曹景年公开招考88.084.883.73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定向77.083.0(05)版本目录与文献整理104229101101189陈伟公开招考57.084.277.93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非定向73.085.0(05)版本目录与文献整理104229101101198葛恒新公开招考60.086.277.77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刘心明非定向77.071.0(06)中国古代石刻文献研究104229101101205靳亚萍公开招考67.087.680.8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王承略非定向83.072.0(02)文史文献研究(先秦两汉文献与文学)104229101101217宋恩来公开招考70.088.484.03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郑杰文非定向78.091.0(02)文史文献研究(先秦两汉文献与文学)104229519900333宋雅娴申请考核67.091.287.15是(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刘心明非定向90.090.0(03)汉籍与汉学研究104229519900334裴苏皖申请考核76.089.085.83是(050105)中国古代文学赵睿才非定向88.083.0(01)唐宋文学2019-104229519900480张其秀申请考核79.090.887.35是(050105)中国古代文学孙微非定向88.084.0(01)唐宋文学2019-104229101101220荀朋星公开招考70.095.486.2是(0501Z1)中国民间文学刘宗迪非定向83.078.0(01)中国民间文学史论104229101101225倪慧丽公开招考71.079.6779.67是(060200)中国史陈峰非定向86.082.0(01)史学理论104229101101226王超群公开招考82.085.6784.17是(060200)中国史陈峰非定向86.080.0(01)史学理论学院复试领导小组组长签名:014|儒学高等研究院(盖章) 制表日期:2019-05-29考生编号考 生姓 名考试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最终成绩是否拟录取录取专业导师姓名录取类别备注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研究方向导师ID104229101101229刘艳公开招考69.073.6775.5是(060200)中国史王学典定向75.088.0(01)史学理论学院复试领导小组组长签名:。
民俗学硕士研究生重点阅读书目周星主编.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段宝林:中国民间文艺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过伟等主编.台湾民间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本尼迪克特著,王炜等译.文化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英】弗雷泽:金枝(上下册).汪培基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美】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晏可佳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张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刘其伟:文化人类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黄淑娉等.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过伟:中华民间文学民俗学二十六名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美)布鲁范德著,李扬译:美国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美)理查德•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曲彦斌.民俗语言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黄涛: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陈建宪等:民俗文化与创意产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林继富:民间叙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江帆:民间口承叙事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陈建宪:文学人类学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重要期刊:《民俗研究》(季刊),山东大学。
《人类学研究方法》参考书目肖峰:《从哲学看符号》,中国人民大学1989年。
杨堃:《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文物出版社1996年。
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知识出版社1985年。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
费孝通:《行行复行行》,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
费孝通:《从实求知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林耀华:《从书斋到田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
李亦园:《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
郝时远主编:《田野调查实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江帆:《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黄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
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瞿铁鹏:《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美)福勤著、周济等译:《科学方法发展史略》,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英)奈杰尔·巴西著,何颖怡译:《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出版社1988年。
洪彦林:《论调查研究》,求实出版社1984年。
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0年。
费孝通:《云南三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美)黄树民著:《林村的故事》,素兰等译,三联书店2002年。
(美)郝瑞著,巴莫阿依等译:《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间文学概论》是对民间口承文学的范围、特征、价值、体裁及各种具体形态作品进行综合性研究和专题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理论学科。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及其与人文学科和作家文学的关系,掌握民间文学的范围、基本特征、体裁分类方法等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搜集整理、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综合理论、专题分析和作品阅读三部分组成。
综合理论,主要讲授民间文学的源流论、创作论、类型论、特征论、关系论、功能论、价值论、传承论、鉴赏论及史学理论等。
专题分析,主要讲授民间文学类型中的散体类型(神话、传说、故事)、韵体类型(民间歌谣、史诗、谜语、谚语等)、散韵合体类型(评话类、相声类、快板类、鼓曲类及少数民族曲种)等各种体裁的具体研究。
作品阅读,主要结合田野调查和文化语境分析一些代表性民间文学作品的内涵特质、产生流播与价值意义等。
(四)教学时数总授课54学时。
其中:综合理论与作品阅读:26学时;专题分析:28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导向,以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田野作业为辅助,将课堂教学与文化现实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对口头传承文学的认知研究能力和文化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通过田野作业或视频形式观摩分析民间文学传承状况,通过课程作1.你认为分析语境构成体系的七大元素对研究民间文学有何重大意义?2.鲍曼的表演理论主要有哪些观点?阅读参考书:1.户晓辉著:《现代性与民间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吕微、安德明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3.(美)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教学要点:讲授田野作业的原则要领,掌握田野作业的形式技巧与文本写定的科学方法,适当进行田野作业和文本写定训练。
引言概述: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反映了其历史、风俗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进行第二次民俗文化田野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发展现状。
本次调查将涵盖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庆典、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仪式以及传统生活方式。
正文内容:一、节日庆典1.春节的传统习俗: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我们将调查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拜年、吃年夜饭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和变迁。
2.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我们将研究一些典型的端午节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探讨其起源和意义,并探究它们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演变。
3.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我们将了解月饼、赏月、故事传说等传统习俗,并分析中秋节在当代社会中的推广和变化。
二、传统习俗1.婚礼习俗: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婚礼习俗,包括迎亲、过大门、敬茶、拜堂等,以及对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诠释和现代婚礼的融合。
2.葬礼习俗:我们将调查中国不同地区的葬礼习俗,包括丧葬守制、行礼顺序、丧葬音乐等,探讨葬礼习俗的文化背景和变迁。
3.祭祀习俗:我们将研究中国人对神灵和祖先的祭祀习俗,如祭祀仪式、祭祀用具、祭祀寺庙等,探讨这些习俗的宗教和历史意义。
三、民间艺术1.传统音乐:我们将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如京剧、评剧、山歌等,分析其音乐特点、表演形式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2.民间舞蹈:我们将调查中国不同地区的民间舞蹈,如广场舞、串场舞、杂技等,研究这些舞蹈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对身体健康和社交活动的影响。
3.民间绘画: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的民间绘画形式,如民间年画、剪纸等,了解其艺术特点和传承现状。
四、宗教仪式1.佛教仪式:我们将研究佛教的典型仪式,如诵经、念珠、供养等,探讨佛教仪式在现代中国的传承和演变。
2.道教仪式:我们将了解道教的典型仪式,如祈福、炼丹、法术等,研究这些仪式的宗教内涵和对信众生活的影响。
蒙古族宫廷器乐曲阿斯尔艺术的研究.密级分类号编号??论文题目研究生: 围匾壹指导教师:俭墓业:专苎丕堂研究方向:三匕友匿筮茎盔班究学院:级:年年月四眦四咖叭Ⅲ姒,、川Ⅲ四四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凼墓直太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围酥日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
作者今后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峨指导教师签名:日期:蒙古族宫廷器乐曲阿斯尔艺术研究摘要“阿斯尔”是察哈尔蒙古部特有的丝竹乐,是蒙古族的宫廷器乐曲,现今流传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和锡林郭勒盟中南部地区。
本文以“阿斯尔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内蒙古察哈尔草原进行细致地田野调查,对“阿斯尔艺术的产生、发展、保护和传承,利用多学科对比研究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提出了自己具有创新意味的新见解。
希望通过对“阿斯尔”这一古老曲种的研究,以点带面,对民族艺术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本文以察哈尔蒙古部特殊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对“阿斯尔艺术的产生脉络做了梳理,使“阿斯尔”有了较为准确的定位。
通过实例对“阿斯尔”的音乐特征和演奏艺术进行分析,总结出“阿斯尔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审美特色。
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研究趋向的新观察——从两个语境和一个意识切入庞建春2012-1-18 14:53:39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内容摘要:从时代语境、学术语境和学者问题意识的角度,考察近年来中国民俗学的研究趋向,提出当代中国民俗学正经历从学科身份确立到学术品质更新的过程,包含了传承经典和知识创新两大主题。
首先评述中国民俗学界建立和发展社会科学性质的民俗学的主张;其次评述中国民俗学界有关田野民俗志的新学说;最后讨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等领域的新动向。
关键词:民俗学;社会科学;当代中国;田野民俗志;历史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简介:庞建春,弘益大学教养外国语学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
中图分类号:C9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555(2011)03-0049-13一、关于“两个语境”和“一个意识”题目中的“两个语境”具体指时代语境和学术语境,“一个意识”是学者的问题意识。
这一切入点的选取在方法论上借鉴了吕微提出的一种审视学科理论史的新视角,即,从研究主体的角度,通过考察研究主体如何借由个案将问题意识转化为带有普遍性的学术理论来考察学科理论史,从中发掘学科的生命力所在[1]。
正如吕微所言,当前民间文学界寻找学科出路的一个途径仍然是讨论研究对象“民间文学”本身的定性问题而不是“研究”本身[1]。
也就是说,用讨论“什么是民间文学”代替讨论“什么是民间文学研究”,希望借助民间文学自身的生命力来证明民间文学研究的阐释力。
从索绪尔命题的角度来看,很多论述和研究企图排除所谓干扰“内在”的“外在”以挖掘出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将研究的理论建立在这一规律之上。
但是吕微借助解释学同时通过分析中国民间文学学科中的新研究趋势提出,纯粹的内在性研究是不存在的,即使那些看上去尽量泛化或者边缘化研究对象主体性的研究,实际上也不可逃避研究主体本身主体性的介入[1]。
关于中国民俗的书籍一、初阶入门书单1、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陶立璠《民俗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3、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4、陈勤建《中国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苑利、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6、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邢莉等著《民俗学概论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8、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导论》,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10、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林继富、王丹《解释民俗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董晓萍《现代民俗学讲演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周星《乡土生活的逻辑——人类学视野中民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5、施爱东《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6、顾希佳《社会民俗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徐华龙《泛民俗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陈勤建《文艺民俗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19、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21、董晓萍《全球化与民俗保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2、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民俗理论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周星主编《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上、下),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24、中国民俗学会编《民俗春秋》,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25、朝戈金等主编《民俗学与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民俗文化学主要参考书目:钟敬文:1.《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话说民间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3.《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中华书局,1996年版。
4.《建立中国民俗学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5.《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6.《中国民俗学史》,巴蜀书社,1995年版。
7.《中国民俗学论文选》,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乌丙安:1.《民俗学丛话》,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3年版。
2.《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3.《新版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4.《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5.《民俗文化新论》,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高丙中:1.《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2.《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3.《居住在文化空间里》,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其他著作:1.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曲金良:《中国民俗文化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王献忠:《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书店,1991年版。
4.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史》巴蜀书社,1995年版。
6.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请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年版。
7.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出版社,1985年版。
译著:1.[英]詹·乔·弗雷泽著,徐育新等译《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美]阿兰•邓迪斯著,户晓辉编译:《民俗解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 为弄清楚⼀个事件或⼀个情况,我们有必要弄明⽩问题情况,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民俗⽂化⽥野调查研究报告1 ⼀、前⾔ 我于20xx年2⽉27⽇⾄3⽉12⽇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
再研究,通常是对他⼈的调研点进⾏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原先的调研点做⽥野⼯作,以期与先⾏研究进⾏学术对话。
简单⽽⾔,所谓⼈类学再研究就是⼀位⼈类学者对另⼀位⼈类学者先前的⽥野⼯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
⽬前,中国著名的⼈类学/社会学⽥野⼯作点,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乎都已经有⼈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
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野⼯作点的学术⽣命,对滇西少数民族⽂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搜集到⼤量的第⼀⼿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原北部,传说为“⽊转省腊崩”(今青海省⽇⽉⼭⼀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黎贡⼈”见诸于汉⽂史籍,⾃元、明、清⾄新中国成⽴前,⼜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等名称。
新中国成⽴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有四个⽀系,即:景颇、载⽡、勒期、浪峨,景颇⽀系的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
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治州境内。
其余的景颇族⼈⼝散居于怒江傈僳族⾃治州的⽚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译,“德”为下⾯,“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
“有⼀个美丽的地⽅,傣族⼈民在这⾥⽣长。
密密的寨⼦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啊碧波荡漾……”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治州。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303一级学科名称:社会学一、学科简介与培养方向21世纪转型时期,社会学作为一门既注重理论又注重方法,既注重学术又注重实践的综合性基础学科,为我们理解社会运行机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供了系统思路。
1950年建校以来,我校在长期开展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学术研究并从事相关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社会文化教学研究的特色与优势。
早在1990年,我校就获准了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准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批人类学硕士点,2011年获批社会学一级学科授权点。
2014年社会学一级学科获批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目前,本学科共有教授11人,副教授9人,16人具有博士学位。
导师组承担国家、省部级、国外合作项目多项,在社会文化变迁、流动人口、生态移民、城乡民族社会文化、宗教、非遗、民俗研究、医学人类学等领域成果丰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社会学一级学科设有社会学、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民俗学四个学科专业方向。
社会学专业下设民族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两个研究方向。
民族社会学立足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实践,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问题与族际关系,以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
应用社会学是将社会学理论的原理、原则、观点及方法运用于对具体社会现象的研究,从而获得对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人类学专业下设宗教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两个方向。
宗教人类学立足于大西北独特的多元民族和族群的宗教现实,研究宗教的起源、结构、功能、变迁、仪式、巫术、禁忌、象征;宗教信仰者的精神生活;宗教与人类群体的互动关系;不同文化群体中宗教事项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社会人类学立足于中国西北地区,重点关注社会类型、社会制度、社会关系以及当地人的行为方式、认知特点、价值取向和信仰等问题。
医学人类学研究健康、疾病与文化的关系,是医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
土家族舍巴日仪式的田野民俗志-----以古丈田家洞为中心王庆{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民族民俗研究摘要:土家族能歌善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舍巴日仪式是其代表之一。
舍巴日仪式反映出土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透过舍巴日仪式中的程式与舞蹈,不仅可以看到土家族生境状况,而且可以概观其历史长河中的生产生活演变历程。
舍巴日仪式扎根于土家族人的文化土壤里,展现出土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样态,电显出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从中可以感悟出真正意义上的土家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土家族;田家洞;舍巴日仪式;田野民俗志中图分类号:C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9)06-0120-07“舍巴”是土家语,即摆手的意思;“日”是个动词,就是做或举行的意思。
“舍巴日”就是举行摆手活动的意思。
“舍巴日”是土家族祖辈流传下来举行祭祀的一种仪武。
整个仪武过程分为“请神”“敬神”“送神”几个部分;仪武中主要表演的舞蹈有梯玛舞、扫把舞、毛古斯和舍巴舞。
①每个仪武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对祖先的敬仰,祈求祖先神灵,消灾辟邪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⑴。
虽然都是土家族的舍巴活动,但各地从内容到形武,及举行时间都有所不同。
例如永顺、龙山祭祀的是八部大王,而田家洞②祭祀的是祖先;田家洞是“五戊逢社”,永顺、龙山多半是正月举行;田家洞是在社场坪举行,龙山和永顺是在摆手堂举行;而仪武中的厄巴舞、扫把舞、板凳龙这些舞蹈只在田家洞的“舍巴日”仪武中出现过,永顺和龙山等地的舍巴节中是没有的。
可见,田家洞的“舍巴日”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本人在田家洞做过40余天的田野调査,对田家洞的舍巴日仪武有过深刻的体验,特以田野民俗志方武记载。
一、关于舍巴日仪式的历史沿革土家族“舍巴日”活动由来已久。
清代光绪年间永顺土家族文人向晓甫就有一首竹枝词“社场”专门描写舍巴活动的场景:“田家洞里社场开,姊妹双双赴会来;最爱云鞋花满口,也装莲步上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