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甘蔗收获机械化现状及对策0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建议梁永威发布时间:2021-09-08T01:23:03.98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梁永威[导读] 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扶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广西崇左 532199摘要: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受阻,国际白糖的价格连续下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得国内糖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此局势下,通过机械化收获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成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处。
本文中,笔者以广西省扶绥县为例,对甘蔗机械收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种植;机械收获;问题;对策前言扶绥县地处广西省崇左市,其作为甘蔗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全县内甘蔗种植产业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县区内劳动力减少,甘蔗收获季收割与运输都面临着聘请工人困难的问题。
因此,有关部门对进一步提升甘蔗机械收获普及率非常重视,可以说今年是人工收获与机械化收获的分水岭。
而在此关键时期,有必要从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对甘蔗机械收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推进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切实降低种植户收获的难度,提升生产效益。
1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甘蔗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环节:耕地、种植、培土、收获。
从目前的机械化发展水平来看,在耕地阶段我国机械化生产发展最为成熟,相关设备、技术与政策都最为完善。
而在种植与培土阶段,也已经有很多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相继被推出,各项政策和技术也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
而发展相对滞后的是收获阶段的机械化发展,我国对相关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有所欠缺,一方面依赖于设备进口并进行本地改良,另一方面依赖于国外相关制造技术。
2024年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甘蔗联合收割机是一种在农业领域广泛使用的机械设备,用于快速、高效地收割甘蔗。
本文将对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技术发展趋势等。
市场规模甘蔗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种植和消费需求。
甘蔗联合收割机作为提高收割效率的关键设备,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全球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增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主要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
竞争格局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供应商包括国际知名品牌和本地制造商。
其中,国际品牌主要以其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而本地制造商则凭借价格竞争和本土化服务获得一定竞争优势。
在市场细分方面,大型甘蔗种植园和农场通常更倾向于购买高端的联合收割机,而小型农户则更注重价格和维护成本的控制。
因此,市场上同时存在着高端、中端和低端产品的竞争。
此外,售后服务也是竞争的重要方面。
供应商需要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发展趋势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收割效率和降低能耗。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技术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智能化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技术将能够准确地检测和识别成熟的甘蔗,并自动调整收割机的操作,以提高收割效率。
2.精准农业:借助GPS和传感器技术,甘蔗联合收割机可以实现精准定位和操作。
这种精准农业技术将大大减少浪费和损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能源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对能源环保型甘蔗联合收割机的需求也在增长。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减少能耗、降低废气排放和优化能源利用。
结论甘蔗联合收割机市场正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
江州区加快甘蔗种植过程机械化创新发展的措施-农业机械化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江州区是崇左市的甘蔗主产区,每年甘蔗种植面积在6.6 万hm2以上,产原料蔗500 万t 左右,可以说蔗糖业是拉动江州区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是江州区几十年来可持续发发展的优势产业。
但是,长期以来,江州区的甘蔗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低,近年来,随着大中型拖拉机的普及,机械整地、开行耕作水平大幅提高,但在甘蔗种、管、收生产环节还大都是靠人畜力耕作,机械化水平低,用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甘蔗种植效益空间逐年下降,农户种植积极性呈下降趋势,直接威胁到江州区蔗糖产业的兴衰与存亡。
怎样提高甘蔗单产,减少用工,提高种蔗效益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针对如何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发展课题,结合江州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江州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成效2011 年以来,江州区通过大力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及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流转整合工程,采取五个注重措施,使甘蔗生产机械化得到长足发展。
(一)注重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2011~2012 年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江州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 万元,补贴购置农机具5622 台套,受益农户4249 户。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惠农强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了江州区的农机装备水平,江州区的农业机械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到2012 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43 万kW,比2003年末的17.21 万kW 增加16.22万kW,增长94.24%,年均递增9.24% ;农机原值达到3.07 亿元,比2003 年的1. 亿元增加1.43 亿元,增长87.19% ,年均递增8.72%;各类农用拖拉机达到16166 台,比2003 年增加7578台,年均递增8.82%.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总量的增长,还突出表现在大型动力机械及高科技含量复式农业机械快速增加,使农机装备结构得以持续优化。
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思考摘要: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是现代甘蔗种植产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机械化发展将为甘蔗收获工作带来更高效的生产力。
所以,甘蔗收获机械化推进工作也成为甘蔗种植产业区域的重点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是甘蔗种植产业基地,为尽快发展现代化甘蔗种植产业,正在大力推广甘蔗收获机械及相关技术,并且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的目是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以研究龙州县的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为方法,分析甘蔗收获机械化的优良经验,同时也总结发展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未日后的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字;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是甘蔗种植链条的最后一环,完成收获机械化生产,就可以实现甘蔗种植、培育、管理、收获一体机械化种植,继而促成甘蔗现代化生产模式。
另外,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也是现代甘蔗产业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将整个机械化生产链条引入到甘蔗产业化当中,也能够尽快完成甘蔗产业经济模式构建,实现甘蔗农业资源整合,提升各个生产链条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生产商、销售商同时增收。
基于上述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甘蔗种植区,需要更加重视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增加资金、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扶持,实现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快速推广。
1.甘蔗种植现状及其机械化发展现状—以龙州县为例1.1甘蔗种植现状分析龙州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地区,总面积为2311 km2。
龙州县地理气候条件良好,平均海拔为500-700m、气候为热带季风性气候,全面降水量丰富、光照充足,同时全面无霜期,达到了350-355天左右,区域地表年径流量达到4.4亿m3。
龙州县具有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地区内的农业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020年,龙州县生产总值为89.8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99亿元,同比增长5.1%。
而在龙州县农业发展中,甘蔗种植一直都备受关注,不仅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甘蔗机械化的主要矛盾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甘蔗机械化的蓬勃发展,更多的制糖公司也参与到了推动机械化农业发展的队伍之中。
同时甘蔗机械性收获量和收割机等装置的数量也有了显著的增长,但随着甘蔗机械化的进展,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
关键词:甘蔗机械化;主要矛盾;解决对策引言:随着机械收割量超过规定的数量级后,其主要参与者进行自身防护的举措,但这种举措必定会危害到另一方当事人及其他各方的权益。
本文通过剖析问题的源头,从制糖公司服务团、蔗农等多方面角度剖析成因和处理措施,针对当前问题进一步优化相关设备,完善提高管理,为甘蔗机械性有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借鉴。
一、蔗农对机收损失承受度和当前收割机实际工作质量之间的问题蔗茅的整株作为目标收割物,与一般稻米、小麦、包谷、棉花等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磨碎部分至蔗茅尾梢处,整株高达3~4m,因此机械收获对土地的宜机化整治程度、机械的特性、机收的操作技能、与田间设备的协同作业能力等方面要求都更高,而对宿根花卉蔗的芽殖的影响则需要减至最低,这就大大提高了机械收获的难度。
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可把机械收割经济损失分成三大类,即:①土地条件变化导致的田间直接影响经济损失;②地头路面及障碍物直接影响经济损失;③设备间的合作经济损失。
虽然由于机器设备自身的因素导致蔗茅损失的因素极小,但直接影响损失程度的关键还是在于作业用地条件,以及车辆司机的作业技术水平。
在现实的生产作业流程中,很难使蔗农去承认造成损失的真实原因,又或是他真的承认了,只是他所见到的后果都是由"机收"引起的。
所以,我们必须利用各种的技术设备或软件系统来将各因素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定量,在田间或地头让农民信服,并且解释明白,哪一方的问题就由哪一方来处理,又或是由谁来承受所带来的后果。
将责任分清,促使双方各自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当前区别与国外机收体系的主要发展方针。
二、糖厂对机收含杂物接受度与当前收割机实际作业质量之间的关系矛盾因为当前全国的机械化收割比例相对较低,还没哪个制糖公司做到将整个压榨线上全部压榨机化收蔗。
甘蔗收获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甘蔗收获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甘蔗收获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甘蔗收获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人工收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农田的生产需求,而机械化收割可以提高收割效率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利用率。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甘蔗收获机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新一代的甘蔗收获机结构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完善,可以适应不同种植环境和生长周期的要求。
例如,一些甘蔗收获机能够根据不同甘蔗的高度和生长状态进行智能调整,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收割。
此外,随着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要求日益提高,甘蔗收获机的节能环保性能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一些新型甘蔗收获机采用了电动或混合动力的方式,以减少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还采用了一些先进的节能技术,如智能化控制系统、低能耗传动装置等,进一步提高了甘蔗收获机的能效。
另外,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推动了甘蔗收获机的发展。
传统的人工收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并且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导致许多农民选择采用机械化收割。
甘蔗收获机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机械化收割的甘蔗更加整齐洁净,质量更稳定,有利于提高甘蔗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甘蔗收获机的发展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收入密切相关。
然而,甘蔗收获机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甘蔗种植区域的多样性和环境差异性使得甘蔗收获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面临挑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甘蔗收获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其次,甘蔗收获机的价格相对较高,且维修和保养成本也较高,给一些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因此,需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降低甘蔗收获机的价格,并加强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提高农民的使用体验。
浅析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在现代化种植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种植也逐渐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甘蔗收获过程中也加大了对机械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
不过目前我国对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尚未成熟,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大对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的力度,不断提升我国甘蔗收获的机械化水平。
本文主要针对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优化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对策引言:我国甘蔗种植业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人工的方式来收获甘蔗,这不仅增加了甘蔗收获的劳动强度,而且还降低了甘蔗的利润。
目前随着现代化种植业的不断发展,甘蔗收获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成熟广泛的应用还需要加大对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推广的力度,全面提升甘蔗收获的机械化水平,进而为我国甘蔗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其一,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是提升甘蔗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
大部分地区都是采用人力的方式来收获甘蔗。
因为甘蔗的重量大,收割困难,农户的工作量大,这就降低了甘蔗收获的效率。
而在先进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支持下,降低了甘蔗收获的人力成本,提高了甘蔗收获的效率和质量。
再加上最近几年很多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甘蔗收获的劳动力十分短缺,人工收获成本就会得到相应的增加,这就增加了甘蔗收获的成本,而机械化收获方式的应用能够改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满足现代化种植业的发展需求,增加农民的收益。
因此在甘蔗种植业发展过程中甘蔗收获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二,甘蔗收获机械化推广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现代化种植业发展的需求了[1]。
目前甘蔗种植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实现甘蔗收获的机械化发展。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122XIANGCUN KEJI 2020年3月(中)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黄斯文(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崇左532206)[摘要]甘蔗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其种植作业劳动强度较高,而机械化应用是改善现状的一项突破性举措。
本文结合“中国第一甜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种植现状,分析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中图分类号]F326.12;S23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8-122-2甘蔗是一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经济作物,在我国主要种植于两广和西南地区。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生产国,从2010年开始连续10年产量突破1亿t (见表1)。
甘蔗作为我国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材料,是促进我国“三农”经济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向工业加工转型升级的重要经济作物,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经济收入的增加。
表12010—2018年我国甘蔗产量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甘蔗产量/万t 10598.2310867.3511574.6111926.3511578.8210706.4310321.5410440.4310809.71目前,我国大多数甘蔗种植地区还停留在人工作业效率低、粗放管理成本高的生产状态,其中机械设备普及与应用滞后是造成甘蔗生产劳动强度大、综合效益低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甘蔗生产制造企业的配合以及种植户机械化应用技能的培训,使我国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是实现我国甘蔗种植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我国甘蔗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北部湾城市群,其辖区江州区是重要的甘蔗产区,蔗糖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贡献了全区70%的财政收入,江州区2018/2019榨季糖料蔗种植面积7.47万hm 2,甘蔗入榨量532万t ,辖区有5家大型制糖厂,人均产蔗量、产糖量均位居全国榜首,素有“中国第一甜区”之称[1]。
浅谈甘蔗收获机械化除杂装置使用现状及问题分析梁玉华发布时间:2021-08-10T07:23:59.71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梁玉华[导读]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甘蔗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的综合机械化率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主要制约因素为地形地貌、机械化与生产工艺不适应等问题。
2015年规划广西、云南两省的糖料生产区,建立甘蔗生产“双高”基地和生产保护区,至2020年广西综合机械化率达69.8%;制糖生产工艺则在预处理工段进行工艺改善,增加除泥除杂装置,提高糖厂对机械化收获甘蔗的处理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观察,国内甘蔗除杂系统形式多样,除杂效果和设备缺陷各异,生产线对机收甘蔗的整体处理能力不高,本文针对目前糖厂除杂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
梁玉华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11摘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甘蔗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的综合机械化率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主要制约因素为地形地貌、机械化与生产工艺不适应等问题。
2015年规划广西、云南两省的糖料生产区,建立甘蔗生产“双高”基地和生产保护区,至2020年广西综合机械化率达69.8%;制糖生产工艺则在预处理工段进行工艺改善,增加除泥除杂装置,提高糖厂对机械化收获甘蔗的处理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观察,国内甘蔗除杂系统形式多样,除杂效果和设备缺陷各异,生产线对机收甘蔗的整体处理能力不高,本文针对目前糖厂除杂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
关键词:甘蔗收获;预处理;除杂装置1. 甘蔗收获机械化实施概况蔗糖是我国食糖的主要来源,占据全国食糖产量80%以上,主要产区分布在广西、云南。
主产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不理想,甘蔗主要种植在旱坡地、丘陵地和部分山地,蔗田坡度大、石头多,缺少灌溉基础设施,甘蔗种植和收割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低,广西、云南两地的机播率仅为27.1%和7.6%,机收率仅为4.3%和0.3%,糖料种收等关键环节基本靠人工,劳动效率不高。
甘蔗机械化面临问题分析与措施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甘蔗产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了重视。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为了满足国内国际的食糖生产需求,我国一直在加快甘蔗产业化生产进程。
关键词:甘蔗;机械化;问题分析;措施建议引言甘蔗机械化是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相关人员应深度剖析甘蔗机械化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提出发展策略,这对实现甘蔗机械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的重要性1.1推广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与收获机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当前甘蔗种植、收获的整体形势,传统的甘蔗种植方式和传统的甘蔗收获技术处于逐渐被淘汰的趋势,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刻不容缓。
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此制订了相应的保障性政策,旨在大力支持甘蔗收获机械推广和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落到实处。
其次,为了大力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高效落实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与收获机械推广,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制订有效的措施,加强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市场运作模式,从多方面全力支持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1]。
1.2填补劳动力缺口、提升蔗农整体经济收益首先,国内大部分甘蔗种植地区进行甘蔗收获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人工方式,造成蔗农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必须通过先进的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才能解决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传统收获方式问题,提升甘蔗收获效率。
其次,在甘蔗种植地区进行收获的过程中,劳动力严重缺乏,亟需先进的机械化收获技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推广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与收获机械不仅能够有效填补劳动力缺口,还可以帮助蔗农较好适应甘蔗种植产业现代化发展形式。
最后,从生产成本来看,因为劳动力短缺和收获效率低,传统的人工收获甘蔗的成本逐年上涨,利润占比逐年下滑,蔗农整体经济收益连续缩水。
2甘蔗收割技术研究现状2.1扶蔗装置甘蔗收割机是我国重要的农用装备,相关学者对甘蔗收割机的研究从未停止,经过对各部件的不断创新与改进,逐步形成能满足现代生产的基本要求。
崇左市江州区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后补项目实施情况综述中粮崇左江州糖业有限公司 江州区2020年高效机收基地项目实施地址位于罗白乡渠勒村渠勒屯,实施单位为中粮崇左江州糖业有限公司,核心示范面积为33.3 hm2,全部按1.5 m等行距种植。
在崇左市、江州区两级农机服务中心指导下,中粮江州公司有序开展项目各项工作,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效果。
一、项目实施进展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一)示范基地建设截至2020年8月,46.7 hm2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已建设完成,其中核心示范面积为33.3 hm2。
示范基地可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达到80%以上。
(二)配套机具购置情况截至2020年8月,已经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新购置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械(设备)14台(套),其中包括:约翰迪尔3204型拖拉机1台、约翰迪尔2204型拖拉机1台、多功能整地机(巴西)2台、预切段式种植机(澳大利亚)1台、中耕除草培土机2台、大疆无人机1台、粉碎机2台、95型春源甘蔗装载机1台、大疆打药机1套、背负式打药机1套、重力耙1套,完成项目农机具采购任务。
(二)粉垄对比试验已于5月11日开展中粮大农机模式整地技术与粉垄机械化耕作技术对比试验,试验面积共计0.67 hm2。
(四)培训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中粮糖业甘蔗糖部甘蔗学院为依托,通过组织学习交流培训会、协办2020年江州区甘蔗高效机收基地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现场演示会,向种植大户和农业种植公司介绍中粮大农机模式,累计培训96人次。
(五)项目宣传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农聚通、微信公众号等传播途径向专业种植公司、种植大户进行宣传。
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等37家主办单位组织的“融合、创新、赋能—甘蔗机械化线上交流”活动中,应主办单位邀请于2020年4月22日,在网络平台上做《扎实开展全程机械化工作,实现制糖产业高质量发展》汇报,向线上495位领导、专家介绍中粮大农机种植模式,通过网上交流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得到领导和专家的认可。
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摘要: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糖料蔗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食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达到1600万亩。
甘蔗是广西农民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蔗糖业产值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10%-11%,一直以来甘蔗种植都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文立足广西这个特定区域,对阻碍广西甘蔗机械化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甘蔗;全程机械化;问题;改进建议1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糖料蔗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食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达到1600万亩,涉及蔗农2000多万人。
截至2021年底,全区甘蔗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2300多台,甘蔗割铺机、剥叶机、提升机、装载机等“分步式”收获机械3.6万台,大中型拖拉机1.2万台套,2021/2022榨季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6.57%,机收率仅为23.49%。
1.1蔗地机械化深耕。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广西就开展推广拖拉机深耕浅种,2000年以后广西农机管理部门在全区建立了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以多种形式推广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技术已相对成熟。
1.2甘蔗机械化种植。
甘蔗机械化种植高效省工,很受农户好评,目前大部分种植大户已经通过机械化种植甘蔗,散户仍然需要人工摆种。
1.3甘蔗机械化中耕施肥陪土。
近年来,小型中耕除草培土机械在广西发展很快,大中型中耕施肥培土技术应用示范推广也比较成功,目前广西甘蔗机械化中耕施肥陪土技术已相对成熟。
1.4甘蔗机械化收获。
广西地区大部分的甘蔗种植在旱地以及坡地,农民往往不得不选择在坡度较高、地势不平坦进行种植,很多种植甘蔗地块无法适应农业机械需求。
糖厂需要技术改造才能利用机械化收获的甘蔗,且扣杂率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广西甘蔗机收率还很低。
1.5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
崇左市甘蔗收获机械化现状及对策
摘要:甘蔗产业在我国糖料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蔗生产过程复杂,耗人力多,必将降低甘蔗生产的效益,大大削减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因此,提升甘蔗收获过程机械化成为稳固蔗糖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崇左市身为“中国糖都”,拥有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和加工基地,并以蔗糖业作为支柱产业,更是财政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甘蔗收获机械化却是甘蔗机械化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崇左地区人民的致富、经济发展和财政税收。
本文根据崇左市甘蔗收获机械化的现状,从农艺因素、农机因素、加工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5 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甘蔗收获机械化给出了一些建议性的对策。
1、崇左市机械作业现状
2012年甘蔗机耕面积176.8万亩,机械深耕深松面积155.1万亩,甘蔗机械种植面积1.6万亩,2012年仅有国产“科利亚”甘蔗联合收割机到我市进行对比收获试验,共收获甘蔗面积0.13万亩;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4.8%,其中甘蔗生产机耕水平94.95%。
2013年甘蔗种植面积428.21万亩,甘蔗深耕深松面积132.1万亩,机械种植面积7.5万亩,2013年美国“迪尔”、国产“科利亚”等甘蔗联合收割机到我市进行对比试验,共收获甘蔗面积0.3万亩,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不足0.1%。
2 甘蔗收获机械化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影响甘蔗收获机械化农艺因素
甘蔗种植行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甘蔗收获机的收获质量和适应性。
目前,我市我市机械种植甘蔗面积偏少,种植规格杂乱,甘蔗种植行距多数在60—90CM之间,蔗农普遍担心行距过宽会浪费土地,空闲地块会杂草丛生,难管理,影响甘蔗产量等。
而这种传统的种植行距极大程度上制约了机械收获;栽培时间的不统一和栽培技术的参之不齐,长势和熟期不一,难以实现连片收获。
种植的甘蔗品种杂乱,甘蔗的品种特性有待提高,应针对不同地形地貌( 缓坡地、丘陵地和坡耕地) 培育出适应性品种;田间管理、中耕培土环节极大影响甘蔗的产量及长势;灌溉技术的选用不仅影响到是否节约能源,还与后期的机械收获有密切关系,对于甘蔗不同阶段采取合理水分控制,不仅促进甘蔗产量且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例如在甘蔗成熟期,如果水分多大,导致甘蔗生长旺盛青叶多,必将造成含杂率增加,土壤湿度过大,机械收获过程中更易被压实,从而破坏土壤的理化特性,影响来年宿根蔗的生长。
2.2 甘蔗收获机械的性能
目前我国研制并使用的甘蔗收获机型主要为两种型式: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和整秆式甘蔗收获机。
其中,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又分为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机和分段式收获机。
分段式收获机械适应性强,但需要辅助人工多,剥叶效率低,农民接受程度不高;切段式甘蔗收获机械含杂率高,且切段的甘蔗需在24h 内完成开榨,割台和切梢装置可调性差,对长势不齐的甘蔗难以实现有效切梢,收获的甘蔗含杂率高,配套的田间装载和运输机械较少;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械各部件可靠性不足,对倒伏和长势弯曲甘蔗收获适应性不强。
而我市根据美国生产的凯斯、约翰•迪尔等品牌的产品试验,亦发现收获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机械太笨重(收获机械6~12吨)且容易压坏蔗根;二是小地块难以满足大机械收获的要求;三是种植行距和机械收获标准不一等等。
而国产品牌在试验示范使用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技术难题,如切割、传送、抽风等机械性能不稳定、甘蔗倒伏、垄沟不平整等原因而造成收获的甘蔗杂质和尘土多、破损大,且不能连续作业等。
此外,使用大型的联合收割机需要配套大型运输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车满载时重量都超过10吨,两种大型机械同时作业会压实或破坏甘蔗地,这一现象在阴雨天特别明显,对宿根甘蔗生长影响很大;使用小型联合收割机又因为动力小,发动机容易产生过热而不能连续作业等现象,致使机械难以连续作业。
2.3 蔗料加工
目前大部分制糖企业前处理设备只适应整条甘蔗的输送和喂入,对于切段式收获机械收获的蔗段适应性差。
蔗糖生产工艺线单一,对于高效率完成榨糖功能不能满足,难以对同一时段大量供应的切段式蔗段进行榨糖处理。
我市制糖企业由于压榨工艺和成本控制需要,对入厂甘蔗质量要求较为严格,要求甘蔗含杂率低于2%,而现有较为成熟的切段式甘蔗机械收获的甘蔗破损大且杂质和尘土含量普遍高于6%。
糖厂认为甘蔗收获机械性能还不够好,会造成利益受损。
2.4 环境及社会因素
崇左市80%以上的甘蔗都种植在旱地、坡地和丘陵地方,地势高低不平,蔗地不规则,地形复杂,10°以上坡度的甘蔗种植面积比例大、农田基本建设条件差,基本上是望天地,田间机耕路基本没有;土地经
营规模化程度低,甘蔗生产规模以农户为主,千家万户都在种甘蔗,虽然人均达3.3亩,但都是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土地零散、不连片地块小,单块种植面积偏小。
甘蔗联合收获机械还处于少量生产状态,机械成本高,应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促进农民的购买意愿。
目前,能熟练掌握甘蔗收获机械的机手较少,大型的社会服务组织较少,推广示范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收获机械化发展。
3 甘蔗收获机械化建议对策
3.1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相结合研究,推行宽行种植。
3.2引进国外关键技术与设备,进行适应性示范试验。
国外不少国家甘蔗收获机械技术较为成熟,并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
我国蔗区因自然条件、人员及管理水平的限制,若全部依赖引进国外甘蔗收获机械,显然投资大,不切合实际。
有选择地引进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示范试验,做好技术消化吸收,可大大加快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3.3实行阶段性推进,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逐步提高。
实行以分段式中、小型和联合收获机并举,逐渐过渡到以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为主体。
目前,国外应用多数是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
其优点是无论植株弯曲或倒伏,均能较好地完成收获作业。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蔗农收入普遍较低,以分段式中、小型作业和甘蔗联合收获机并举的模式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甘蔗收获机械化未来将会以高效率、适应性强的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为主体,整杆式中、小型分段式收获机为辅。
目前,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攻关重点是:改进与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整秆收获机结构,开发由专用割铺机、剥叶机、小型提升装载机等组成的小型甘蔗收获机体系,发展大中型切段甘蔗联合收获机,重点是开发研究收获倒伏甘蔗的机械化技术。
3.4 改造制糖前处理技术与设备,推行计划收获。
制糖企业现有制糖前处理设备均采用平带输送,只适应整条甘蔗的输送和喂入。
必须改造原料输送系统,并增加水洗除杂设备等,以适应切段式甘蔗收获的需要。
目前,甘蔗到达糖厂后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进行压榨。
若切段式收获,则会造成甘蔗原料变质和含糖量损失。
所以,糖厂多适宜采用整杆收获,且要求甘蔗含杂率要求过高。
国外各类甘蔗收获机械,其损失率和含杂率共为14%,余下作业工序则由糖厂原料前处理系统来完成,这为甘蔗收获机械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5建立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行流动作业方式。
目前我国农户拥有大型甘蔗联合收获机械,太不现实。
可行的方法是提供农机作业报务,可以以农机专业户的形式或互相合作形式推广应用甘蔗收获机械。
如小麦、玉米等收获机具一样,实行流动作业,甚至是跨区作业。
也可以建立制糖企业与农户相结合形式,由制糖企业提供机具服务,达到统一种植与统一收获。
4 结束语
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实现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糖厂和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农艺方面,培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良品种,规范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在农机方面,重点引进成熟的机械,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收获机械各项性能指标;糖厂要适应甘蔗收获季节性的特点,在设备和生产工艺上需与机械收获甘蔗原料相适应;政府部门需扩大扶持政策,建立先进示范区,推行规模化种植。
各方发挥自身优势并积极协作,必将攻坚克难,开创甘蔗机械化收获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宏.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2]彭彦昆,徐杨,汤修映,等.加快甘蔗收获机械关键技术提升与推广示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2):23 -26.
[3]莫建霖,刘庆庭.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探讨[J].农机化研究,2013,35(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