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45.62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建议梁永威发布时间:2021-09-08T01:23:03.98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梁永威[导读] 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扶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广西崇左 532199摘要: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受阻,国际白糖的价格连续下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得国内糖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此局势下,通过机械化收获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成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处。
本文中,笔者以广西省扶绥县为例,对甘蔗机械收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种植;机械收获;问题;对策前言扶绥县地处广西省崇左市,其作为甘蔗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全县内甘蔗种植产业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县区内劳动力减少,甘蔗收获季收割与运输都面临着聘请工人困难的问题。
因此,有关部门对进一步提升甘蔗机械收获普及率非常重视,可以说今年是人工收获与机械化收获的分水岭。
而在此关键时期,有必要从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对甘蔗机械收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推进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切实降低种植户收获的难度,提升生产效益。
1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甘蔗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环节:耕地、种植、培土、收获。
从目前的机械化发展水平来看,在耕地阶段我国机械化生产发展最为成熟,相关设备、技术与政策都最为完善。
而在种植与培土阶段,也已经有很多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相继被推出,各项政策和技术也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
而发展相对滞后的是收获阶段的机械化发展,我国对相关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有所欠缺,一方面依赖于设备进口并进行本地改良,另一方面依赖于国外相关制造技术。
r4很叫知桟仏GUANGXI NONGYE JIXIEHUA1202^推进甘蔗机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与对策罗文武(来宾市农机中心,广西来宾546100)甘蔗生产关乎国家的食糖安全,食糖安全已提高到国家的战略地位。
在甘蔗生产整个过程中,关键环节是甘蔗收获作业,目前人砍运费居高不下已是全区甘蔗生产的痛点和难点,虽然推行甘蔗机械收获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性途径,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根本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下面以来宾市为例进行分析。
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甘蔗人工种植成本逐年攀升,仅砍运环节,来宾市2019/2020年榨季,人工砍运费平均达到150元/t,糖料蔗进厂价平均510元/t,占了糖料蔗进厂价的近三分之一。
如何解决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实施甘蔗耕、种、收等环节全程机械化作业是关键,也是唯一出路。
在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机械化收获(简称“机收”)作业环节,机收作业费平均100元/t,可降低生产成本50元以上,但从这几年实施情况看,推广机收效果仍不理想。
如2019/2020榨季,全市累计榨蔗量736.08万t,其中机收蔗入厂量为13.57万t,仅占总榨蔗量的1.84%。
全市最大的制糖企业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机收蔗进厂&72万t,占总入榨量仅为2.17%0从数据上看,接受的机收糖料蔗也非常少。
造成机收水平低下,除了地形等客观因素外,主要是甘蔗生产体制、制糖工艺和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等存在的三大根本性问题。
一、三大根本性问题分析(-)传统甘蔗生产体制已成为阻碍甘蔗发展的瓶颈问题甘蔗是制糖企业的命脉,直接关乎企业生死存亡,但目前甘蔗种植仍然以家庭单一种植为主,农户是甘蔗种植主体。
这种以单个农户种植甘蔗体制的模式已成为阻碍甘蔗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
来宾市最大甘蔗种植乡镇兴宾区凤凰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韦文震介绍,2020年全镇甘蔗种植面积为1.07万hn?,每家农户种植的甘蔗多则2hm2,少则0.13hn?。
甘蔗机械化面临问题分析与措施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甘蔗产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了重视。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为了满足国内国际的食糖生产需求,我国一直在加快甘蔗产业化生产进程。
关键词:甘蔗;机械化;问题分析;措施建议引言甘蔗机械化是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相关人员应深度剖析甘蔗机械化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提出发展策略,这对实现甘蔗机械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的重要性1.1推广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与收获机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当前甘蔗种植、收获的整体形势,传统的甘蔗种植方式和传统的甘蔗收获技术处于逐渐被淘汰的趋势,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刻不容缓。
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此制订了相应的保障性政策,旨在大力支持甘蔗收获机械推广和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落到实处。
其次,为了大力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高效落实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与收获机械推广,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制订有效的措施,加强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市场运作模式,从多方面全力支持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1]。
1.2填补劳动力缺口、提升蔗农整体经济收益首先,国内大部分甘蔗种植地区进行甘蔗收获的过程中往往采取人工方式,造成蔗农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低,必须通过先进的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才能解决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传统收获方式问题,提升甘蔗收获效率。
其次,在甘蔗种植地区进行收获的过程中,劳动力严重缺乏,亟需先进的机械化收获技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推广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与收获机械不仅能够有效填补劳动力缺口,还可以帮助蔗农较好适应甘蔗种植产业现代化发展形式。
最后,从生产成本来看,因为劳动力短缺和收获效率低,传统的人工收获甘蔗的成本逐年上涨,利润占比逐年下滑,蔗农整体经济收益连续缩水。
2甘蔗收割技术研究现状2.1扶蔗装置甘蔗收割机是我国重要的农用装备,相关学者对甘蔗收割机的研究从未停止,经过对各部件的不断创新与改进,逐步形成能满足现代生产的基本要求。
浅析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摘要:近年来,在甘蔗生产和销售市场上,糖业由于糖价持续下跌和当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而面临巨大困难。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目前甘蔗生产的必要途径。
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有效地解决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过高和生产过程效率低下等重要问题。
基于此,本文章对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难点引言甘蔗整个生产过程较为繁琐,单纯依靠劳动力的生产模式无法实现大面积生产需求。
近年来,多种多样的农业机械在甘蔗生产中逐渐得到应用,进一步提升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甘蔗产业的发展。
一、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必要性鉴于社会经济、科学和技术形势的迅速发展以及甘蔗种植和收获的总体形势,传统的甘蔗种植方法和传统的甘蔗收获技术正在逐步淘汰,甘蔗生产的机械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了政策保障,大力支持推广甘蔗收获机和采用机械化甘蔗收获技术。
为了大力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效落实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了有效措施,建立了完善的市场运作模式,加大了技术投入,从多方面全力支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
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点分析(一)土地零散化不利于机械化开展长期以来,我区甘蔗生产大多数以单家独户、小规模经营方式为主,土地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不利于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推广。
(二)机具有效供给不足当前甘蔗生产过程中,合适的机械设备类型不齐全,因此使用机械设备时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工辅助。
中国虽然发展了一些独立品牌,但仍面临着相对于一些国外先进机械设备的强大竞争压力,主要是机械技术性能还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技术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
比如:甘蔗联合收获机工作性能不稳定,作业效率低,对倒伏严重甘蔗收获效果较差,含杂率高等。
对于目前的山地种植,研发的甘蔗联合收获机应用能力不足,同时现场运输、装卸等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也影响机械化应用。
2017年6月19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通知提出“支持推动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宏伟目标,标志着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
一、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正迈入快速发展新阶段2016/2017榨季是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的一个重要的拐点,甘蔗机械化可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尤其是机收这一重点环节。
据估计,该榨季全国甘蔗机收面积约23万亩,其中广西约15万亩,广东(湛江)约4.5万亩,云南约3万亩。
虽总量仍有限,但已脱离前些年甘蔗机收面积滞涨态势,呈跳跃式增长,并出现了一些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甘蔗生产机械研发取得突破我国从20世纪中期就开始引进国外甘蔗收获机械技术及样机,试验、研发自己的甘蔗收获机械。
2015-2016榨季,广西用于机收作业和试验示范的甘蔗联合收获机数量达394台,同比增长25%。
2016-2017榨季与上个榨季比较,广西全区甘蔗耕种收机械化率提高2.7个百分点,达到了46.1%。
其中机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了8%。
目前,广西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达到了420台,同比增长26台;各种小型割铺机、分段式收获机械800多台套;一体式联合种植机2000多台,同比都有大幅增加。
同时,品种、栽培、农机装备技术加快集成应用,精准作业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推广150套,较上个榨季增加50套。
2016-2017榨季,美国凯斯甘蔗收获机开始大范围成功应用,约翰迪尔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CH570新型收获机。
并且,两家国际巨头企业都找到了相对满意的全程合作伙伴,拟定了糖厂、种植户和机具组合以及农艺模式之间的解决方案,取得了相对较快的进展。
同时,国产甘蔗收获机在适用性、可靠性、作业效率方面也在提高。
2016年,广西柳工集团同我国甘蔗收割机研发制造的资深企业柳州汉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柳工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4GQ-350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最大功率的国际主流机型,经在中南美、东南亚地区进行的疲劳试验和各项测试,技术性能达到并部分超过国际同类机型水平,性价比优越,得到海外客户的认可,已获得多台套的海外订单,代表着甘蔗联合收割机的中国品牌参与同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国际农机巨头的市场竞争。
甘蔗种植机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农业生产的需求不断增长,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在甘蔗种植领域,甘蔗种植机的智能化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趋势和挑战。
智能化趋势一、自动化操作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甘蔗种植机的自动化操作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将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应用于甘蔗种植机上,能够实时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和肥料的分布情况,从而自动调整甘蔗种植机的操作方式,提高种植的效率和质量。
二、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提供精确的控制和监测功能,帮助农民轻松管理田地和作物。
甘蔗种植机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实现精准的播种、施肥和喷灌等操作,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农药使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数据分析与预测通过对甘蔗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生产流程。
甘蔗种植机智能化发展趋势将会集成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土壤和环境条件,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挑战与应对措施一、技术瓶颈目前,甘蔗种植机的智能化发展由于技术瓶颈而受限。
例如,传感器和摄像头的性能需要持续提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此外,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需要解决的挑战之一。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厂商和科研机构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与农民的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更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智能化甘蔗种植机。
二、成本问题智能化甘蔗种植机的研发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普及智能化农机的一大挑战。
农民可能面临负担不起高昂价格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降低农机的购买成本。
此外,农机制造商还可以在研发过程中注重成本控制,提高智能化甘蔗种植机的性价比,使其更加适合农民购买和使用。
三、人工智能道德和法律问题智能化甘蔗种植机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11期浅谈甘蔗机械化收获与发展前景庞承妮,黎向新,农宏亮,莫建霖,邱永兵,陈高峰,杨子增(广西农业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7)摘要: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主要短板在于机械化收获环节,因蔗地宜机化程度低、机收损失与含杂较高、糖厂制糖工艺与机收蔗不匹配等原因,糖厂和蔗农对联合机收接受度不高,机收环节成为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难点。
分步式机收是当前广西力推的甘蔗机械化收获方式之一,是提升甘蔗机械化收获水平的必要补充。
分步式机收采用多个机具相互配合完成甘蔗机收作业,具有成本低、含杂率低、机收损失少、与糖厂制糖工艺匹配等优点,能较好地解决联合式机收推广不开的瓶颈问题。
同时,分步式机收有利于蔗叶和尾稍资源化利用,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甘蔗;分步式机收;除杂;蔗叶资源化利用0 引言广西是我国甘蔗生产的主要主产区,但现代化水平不高,产业竞争力比较弱,造成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农机化基础薄弱,土地自然禀赋差,甘蔗主产区70%以上的蔗田属旱坡地,面积小,连片少,地块细碎化问题突出;其二是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尤其是收获环节,广西近三年榨季联合机收率不足5%。
甘蔗生产要实现节本增效除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平、改进加工工艺外,最有成效的办法是提高机械化程度,特别是提高机械收获程度和质量。
1 甘蔗联合收获机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1.1 蔗区 一是土地自然禀赋差。
蔗区蔗地大都为缓坡旱地,有相当一部分坡度大于13°,部分蔗地依山而建,形状不规整、不连片、高差大,有的蔗区是风化土,石头地多,适宜联合机收面积不足20%。
二是宜机蔗地面积减少。
近年来随着旱改水项目、农村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地改换经营其他作物,蔗地有流失现象,且流失的大都是宜机地块,进一步造成了可联合机收面积的减少的局面。
三是规模化土地经营变少,土地租金占成本的比重大,高额的土地租金制约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蔗区种植面积超33.33 hm2的大户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