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活力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10.41 MB
- 文档页数:19
评价心肌活力的金标准心肌活力的评价是指对心肌功能和心肌代谢进行综合性评估的一种方法。
心肌活力通常用于评估心肌的收缩能力、舒张能力、冠状动脉供血情况等方面的功能。
目前,评价心肌活力的金标准是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下面将针对几种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介绍。
首先,评价心肌活力的一项基本指标是心肌收缩功能。
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方法较为多样,如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LVOT VTI(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velocity-time integral)、TAPSE(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等。
其中,心室射血分数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评估心室功能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室收缩时每搏血胆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心室射血分数应大于55%。
此外,LVOT VTI和TAPSE也可以用于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它们分别反映了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和三尖瓣环的收缩位移。
其次,心肌的舒张功能也是评价心肌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舒张功能可以通过测量心肌的填充速度和填充压力来评估。
正常情况下,心肌舒张功能应该良好,心室的舒张时间和早期舒张速度应适宜。
评价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包括E/A比值、E/e'比值和E终末填充速度等。
其中,E/A比值是收缩期早期峰流速(E波)与舒张期峰流速(A波)之比,用于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E/e'比值则是E波的速度与左心室侧壁e'速度的比值,它可以反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另外,评价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也是评价心肌活力的重要方面。
常用的评估冠状动脉供血的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显像和超声心动图诱发试验等。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最可靠的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位置的方法,但由于其创伤性和侵入性,所以一般仅用于诊断具有冠状动脉疾病高风险的患者。
放射性核素显像和超声心动图诱发试验则是无创、可反复评估冠状动脉供血情况的方法。
超声心功能测定的方法
超声心功能测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心脏超声:通过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来检查心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正常值通常在55%到75%之间,当低于50%时,可考虑心功能不全。
2. 血液心肌标志物检查:利钠肽有助于诊断心力衰竭和评估心功能风险,分为心钠素和脑利钠肽。
心钠素正常值为~/l,脑钠素正常值为<50岁
<450NG/MLl,75岁以上<1800 NG/MLl。
此外,肌钙蛋白也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可以指示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正常值为cTnT<μg/L,
cTnI<μg/L。
3. 多普勒超声:通过观察心脏血流的速度和方向,评估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4. 三维超声:通过获取心脏的三维结构图像,更加准确地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心功能超声测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心梗心肌酶测定检查的项目心梗可以定义为心脏组织受到某种影响而导致的一种缺血病变,它可以是一次性的、持续的或者是重反复的。
心梗一般会伴有心肌缺血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而且会引起人们的心脏功能性障碍。
心肌酶测定检查是检测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它可以检测人体血液中的心肌酶,一旦被检测出,就可以证明确定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
心肌酶测定检查的项目主要有三个:一是心肌酶原活性(CK-MB)、二是肌酐酶(CK-MB)和三是肌酐原活性(LDH)。
心肌酶原活性(CK-MB)是检测心梗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标志。
它是心肌酶(CK)的一个分支,可以检测出心脏细胞的损伤情况。
测定值越大,说明心肌损伤越严重。
肌酐酶(CK-MB)可以用来测定心肌病损伤的程度,是心肌酶(CK)分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可以被用来证明心肌细胞的损伤和缺血,从而为临床诊断心梗提供重要依据。
肌酐原活性(LDH)可以用来测定心肌病损伤的程度,这种指标的测定是基于肌酐的活性变化来检测的,它可以是诊断心梗的一个有力工具,它可以用来识别心肌梗死的病理学改变。
心肌酶测定检查可以更加有效地诊断心梗,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心梗的发生和治疗心脏疾病。
它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可靠及时诊断心梗的方法,可以准确、可靠地识别心梗的存在,并有助于心梗的及时并有效的治疗。
心肌酶测定检查不仅可以用来诊断心梗,还可以用来诊断心肌病的预防和治疗。
在实际的治疗中,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早发现心梗的发生,提前实施治疗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梗发生。
因此,心肌酶测定检查非常重要,它可以用来准确地诊断心梗,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心梗的发生,让患者的生活更加健康。
心功能测定是医学上用于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测试来评估心脏的泵血能力和其他相关功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功能测定方法:
1. 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这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通过高频声波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检测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疾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等。
2. 心电图: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
它可以检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梗死等疾病。
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可以详细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常用于心肌病和心包疾病的诊断。
4. 心导管检查:这是一种有创检查,需要将导管插入心脏血管进行测量。
它能精确测定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输出量、肺动脉压力等。
5. 生物标志物检测:血液中的某些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BNP)或心肌肌钙蛋白,可以用于评估心脏功能。
这些生物标志物在心脏病发作、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疾病时会升高。
6. 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让病人在运动状态下进行心电图监测,评估心脏对体力负荷的反应,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总的来说,以上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限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心功能测定方法。
正常心肌细胞实验报告正常心肌细胞实验报告背景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肌的基本单元,对于心脏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正常心肌细胞的特性对于研究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正常心肌细胞的特性,以期增加对心肌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实验方法1.从实验动物体内提取心肌细胞。
2.制备培养基,提供合适的环境供心肌细胞生长。
3.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4.进行相关实验,如细胞活力检测、基因表达分析等。
实验结果1.观察到正常心肌细胞呈长条状,并具有明显的纵向纹理。
2.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的活力,保持正常的代谢活动。
3.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心肌细胞表达了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的多个基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正常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基因表达等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心肌细胞具有较高的活力,维持着正常的代谢活动,同时表达了多个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并为心脏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1.Smith A, et al. (2019).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f normal cardiac myocytes. Journal of CardiacPhysiology, 45(2), .2.Jones B, et al. (2020).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normal cardiac myocytes. Journal of Molecular Cardiology, 78(4), .讨论与展望本次实验对于研究正常心肌细胞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其基本组成和形态特征。
而通过细胞活力检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实验,我们可以揭示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和分子机制。
然而,本次实验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高中生物实验中的生理指标测定生理指标测定是生物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实验。
它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生理反应、机能和疾病,在医学、药物研发、食品安全和运动康复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中生物实验中常见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并解释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心率的测定心率是指心脏在1分钟内跳动的次数。
测量心率是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而了解心率的基本知识对日常保健也非常有用。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测量心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 使用手指测量心率这种方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测量心率的方法。
首先找到动脉搏动的位置,通常在手腕、脖子或脚踝上。
然后,用两个手指压在动脉上,按照1分钟内搏动的次数计算心率。
2. 使用心电图机测量心率心电图机是一种测量心率的高精度仪器,它能获取心脏电活动的图像。
操作时,将心电图机的电极放在胸部,记录心脏的电活动,然后用软件计算心率。
这种方法也可以检测心脏的其他生理指标,如心率变异性和ST段。
二、血压的测定血压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高血压和低血压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血压的测定可以使用血压计和手动观察两种方法。
1. 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血压计是医学领域中用于测量血压的异于常规量具的一种压力表。
将袖带缠绕在上臂中高位(与心脏平齐)检测的手臂上,按照说明书的步骤操作进行测量。
测量完毕后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2. 手动观察测量血压这种方法不使用任何仪器,但需要一些耐心和练习。
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轻轻按在患者的桡动脉(手侧手腕外侧脉搏点),等待一段时间后会有搏动感觉,然后使用收缩指力慢慢向心脏推进,记录停止搏动时指尖所在位置,这就是收缩压,放松指力直接记录指尖消失时所在位置即是舒张压。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误差较大,不太适用于医学领域。
三、肺活量的测定肺活量是指人在一次深呼吸到最大时输入和输出的空气量之和,它是衡量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肺活量的测定可以使用三种方法:计算法、气体分析法和流量质量仪法。
心肌三项的检测方法
心肌三项检测通常指的是心肌酶三项检测,包括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是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常用指标。
以下是心肌三项的检测方法:
1. 肌红蛋白检测:肌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的蛋白质。
检测肌红蛋白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免疫学检测,使用特异性抗体与样本中的肌红蛋白结合,然后通过比色法、荧光法或化学发光法等技术进行定量检测。
2. 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细胞中的一种酶。
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方法通常也是通过免疫学检测,使用特异性抗体与样本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结合,然后进行定量检测。
3. 心肌肌钙蛋白 I 检测:心肌肌钙蛋白 I 是心肌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对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检测心肌肌钙蛋白 I 的方法通常也是通过免疫学检测,使用特异性抗体与样本中的心肌肌钙蛋白 I 结合,然后进行定量检测。
这些检测方法通常使用血液样本,如血清或血浆。
在检测过程中,样本中的心肌三项指标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通过各种检测技术进行定量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三项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等情况。
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心肌活力的测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铁摘要:当多种原因导致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发生一系变化。
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梗死。
在心肌梗死的病人当中,心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状态:一、常或缺血性心肌,二、瘢痕心肌,三、冬眠心肌。
还有就是心肌顿抑。
所以在进行治疗之前就需要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鉴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医学判定存活心肌的几种显像方法。
关键词:存活心肌18F -FDG葡萄糖代谢显像冬眠心肌PTCA心肌活力测定也就是存活心肌的测定。
关于存活心肌测定的问题,一要明确存活心肌测定的临床意义,二是了解存活心肌测定的方法,三是掌握存活心肌的图像特点,四是掌握存活心肌测定的临床应用。
一、存活心肌的种类当多种原因导致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代谢变化。
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梗死。
短时间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尚未发生坏死之前恢复冠脉血流,可挽救缺血心肌,但可能造成再灌注损伤及暂时性、可复性左室功能异常,称心肌顿抑。
当慢性持续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通过代偿性调节,降低其氧耗量及代谢功能,使心肌细胞保持其存活状态,但部分或全部地丧失心肌收缩功能。
当实现冠脉再通,改善或消除心肌缺血后,这些心肌的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正常,这类心肌称为冬眠心肌。
由于心肌顿抑、心肌缺血与冬眠心肌密切相关,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肌顿抑及冬眠心肌可分别存在,也可混合存在于同一冠心病患者。
在心肌梗死的病人中心肌有四种状态:第一种是正常或缺血性心肌,第二种是瘢痕心肌,第三种是冬眠心肌。
还有就是心肌顿抑。
这就需要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鉴别。
如果是瘢痕心肌,即便进行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肌功能还是不能恢复。
只有对存活的心肌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治疗以后它的心脏功能才能恢复。
所以在进行这些治疗之前,鉴别心肌是否存活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盲目的治疗,既使患者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而且会因为手术造成创伤。
二、核医学中存活心肌的测定方法存活心肌的测定方法有许多种,在核医学的领域里显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T201负荷延迟显像(二)T201再注射显像(三)T201静息和24小时延迟显像,(四)99m Tc-MIBI硝酸甘油介入显像(五)门控断层显像,(六)18F -FDG的葡萄糖代谢显像。
显像设备主要是单光子显像和正电子显像,单光子显像设备有单探头、双探头还有三探头的SPECT,正电子显像设备是PET—CT。
在这些显像方法中,前五种显像都是单光子显像,18F-FDG的葡萄糖代谢显像是正电子显像。
测定存活心肌的金标准是18F -FDG的葡萄糖代谢显像。
三、存活心肌的图像特点单光子显像有运动负荷或者药物负荷后的三小时再分布也叫延迟显像,还有再注射显像。
如果进行了延迟显像可还是没有血流灌注,就要进行再注射,用Tl201的再注射显像来进行对比,以判定病人有没有存活心肌。
图1前壁心肌梗死图1是一个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人,最上面一排是是负荷显像,可以看到在前壁心肌出现了放射性的缺损区,这个地方就是心肌梗死的部位。
在三小时的延迟显像,前壁的梗死部位还是没有填充,这时就需要进行再注射显像,看在梗死部位有没有放射性的填充,底下这一排就是再注射显像。
临床上是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这张图(图2)就是手术后病人的显像。
图2下壁心肌梗死上边这一排是负荷显像(STRESS),是下壁的一个心肌梗死的区域,在延迟显像(DELAY)上可以看到血流灌注还是没有恢复,再注射显像(REINJ)可以看到部分的恢复,24小时(24H)延迟显像可以看到进一步的放射性填充,通过显像可以判定下壁的心肌梗死区里具有存活心肌。
图3前间壁、下壁心肌梗死这个病例(图3)也是一名心肌梗死的病人,从负荷显像和再分布延迟显像可以看出病人是一个前间壁还有下壁的心肌梗死,在前两个显像当中,可以看到在前间壁有少许的存活心肌,进行了再注射显像以后可以看到前间壁的存活心肌是一个完全的存活心肌,而下壁的存活心肌是基本没有,所以根据上面的显像结果可以判断病人是具有部分存活心肌。
图4下壁心肌梗死这是另外一名患者的图像(图4),可以从图象上看到负荷显像、延迟显像、再注射显像还有再注射后24小时显像,他的下壁心肌梗死的区域,始终没有放射性的填充,说明患者没有存活心肌,像这样的患者就不适合于做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因为即便做了手术也是无法恢复心脏功能。
除了前面讲到的Tl201再注射的方法,还有24小时延迟显像的方法判定存活心肌,还有一种就是利用硝酸甘油脂介入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区内有没有存活心肌。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硝酸甘油脂扩张冠状动脉使得血液能够达到心肌细胞,如果心肌细胞是存活状态并且细胞膜完整,它就可以摄取显像剂。
在这种显像中一般利用的是99m Tc标记的MIBI。
有些患者虽然他的心肌细胞是存活的,但是由于冠状动脉的阻塞使得血液无法进入心肌细胞,对于这一类患者就通过硝酸甘油脂来扩张他的血管使得血液能够进入到心肌,这样就能够判定有没有存活心肌。
使用这种方法来判定患者是否有存活心肌,判定的标准就是比较介入之前和介入之后的显像是否匹配。
如果有存活心肌,硝酸甘油脂介入之前它是一个放射性缺损区,在硝酸甘油脂介入之后它的缺损区出现了填充,这是不匹配。
如果没存活心肌它就是匹配的,也就是在介入前后它都没有放射性的填充。
图5下壁靠近心尖部心肌梗死图6下壁靠近心尖部心肌梗死图7下壁靠近心尖部心肌梗死下面用病例来证明这种显像方法判定存活心肌是非常准确,这是一个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静息态显像(图5),可以看到下壁在靠近心尖部有一个放射性的缺损区。
用硝酸甘油脂介入显像以后可以看到缺损区出现了填充(图6),说明患者的心肌梗死的区域里是有存活心肌,于是建议临床来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治疗后可以看到他的下壁靠近心尖部在静息态显像时出现的放射性缺损区在术后恢复了正常(图7),说明术前的测定是正确的。
图8 前壁、心尖部、前间壁心肌梗死这是另外一个用硝酸甘油脂的介入来判断存活心肌的病例(图8)。
可以看到在上面这一排运动显像的时候,他的前壁、心尖部还有前间壁都是放射型的缺损区,在静息态显像这些放射性缺损区还是没有填充,说明他是一个在前壁、心尖部还有前间壁的心肌梗死患者。
用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后可以看到在前间壁的位置有部分的放射性的填充,在心尖部和前壁还是没有放射性的填充,说明他只有部分的存活心肌。
四、心肌代谢显像的原理下面将详细介绍心肌代谢显像,也就是心肌的正电子显像。
这种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
目前最常用的显像剂是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也叫做18F-FDG。
首先简要的介绍一下心肌的能量底物的代谢特点。
心肌的能量底物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利用脂肪酸作为心肌的能量底物,另一来源使用葡萄糖作为心肌的能量底物。
心肌是如何选择脂肪酸作为能量底物或用葡萄糖作能量底物?因为人的大脑的唯一的能量底物就是葡萄糖,所以在人体的血糖降低的时候,会优先满足大脑的葡萄糖的利用,心肌在这个时候就会利用脂肪酸作为能量底物。
只有体内血糖在高水平的时候心肌才利用葡萄糖作能量底物。
可以看到这幅图像(图9)进食空腹图9进食以后血糖在高水平状态下,心肌的显影是非常清楚、非常充分。
而在空腹的时候,体内这些仅有的葡萄糖主要是供给大脑来使用。
而心肌这时会利用脂肪酸作为能量底物,所以这个时候的心肌显像是不清楚的。
利用这种现象就能够进行心肌的葡萄糖代谢显像。
因为葡萄糖是心肌能量代谢底物之一,所以静脉注射葡萄糖的类似物,也就是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通过特殊的显像设备就能够间接的了解葡萄糖在心肌内的摄取和分布情况,以此来判断心肌梗死区域内是否有存活心肌。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心肌对于葡萄糖作为能量底物有一个特点,就是在餐后的时候,是葡萄糖作为能量底物,而空腹的时候它是用脂肪酸作为能量底物。
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对于缺血但是存活的心肌它都是用葡萄糖作为能量底物。
用18F正电子核素来标记,通过正电子的显像设备就能够探测到正电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正电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实际上就是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下面来说明它的显像原理(图10)。
图10 18F –FDG体内代谢过程当葡萄糖中的氢氧根脱去一个氧剩下一个氢离子就成为脱氧葡萄糖,如果再把氢离子脱去用18F取代,由于18F的正电子核素和氢离子的化学特性是非常接近的,所以它可以用于标记。
标记上18F正电子核素的葡萄糖就叫做18F脱氧葡萄糖。
这就是所用的显像剂。
当静脉注射18F 脱氧葡萄糖以后经过心肌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的作用,心肌细胞摄取18F 脱氧葡萄糖,进入到细胞内以后在6-磷酸果糖激酶的作用下,使得18F 脱氧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18F的葡萄糖, 6-磷酸的18F的葡萄糖虽然进入到了心肌细胞里,但它不参与糖原的合成和糖酵解、去磷酸化等这些代谢过程,它就在心肌细胞内滞留,也就是所说的陷落,通过这个原理就可以进行心肌的葡萄糖代谢显像。
用葡萄糖代谢显像的方法判定存活心肌先要看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然后再进行PET的代谢显像,看它们之间是否匹配。
如果血流灌注是缺损区,代谢显像也是缺损区,说明他匹配也就是没有存活心肌。
如果血流灌注显像是缺损区,心肌的葡萄糖代谢显像是放射性的填充,它不匹配说明有存活心肌,这种存活心肌往往都是冬眠心肌,用正电子进行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显像,血流灌注的显像剂就是13N标记的氨水,代谢显像就是18F的脱氧葡萄糖。
myocardium图11 前壁心肌梗死图11就是说明患者的心肌灌注显像和代谢显像他们之间是否匹配。
在正常心肌灌注显像是正常,代谢显像也是正常,说明心肌是正常的。
如果灌注显像是缺损区,代谢显像也是缺损区就说明是瘢痕心肌。
假如灌注显像是缺损区,代谢显像是正常或者是放射性增加,这就是存活心肌。
从图上可以看出血流灌注的时候他的前壁是一个缺损区,在代谢显像同样是缺损区,说明前壁是一个瘢痕心肌,这种患者不适合于动脉搭桥这种治疗方法。
他只有做心脏移植。
而下面的病例,他的前壁和前间壁在血流灌注的时候是一个缺损区,这就是心肌梗死的部位。
而在代谢显像里缺损区出现了完全的填充,说明他的存活心肌是一个完全的存活心肌,这种病人就适合于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
治疗后这种病人的心功能可以恢复的很好。
四、存活心肌测定的临床应用(一)、用于冠脉搭桥术和PTCA术治疗的疗效预测和判定在冠脉搭桥和PTCA术前应该解病变部位的血供情况,看看缺血或梗死区域里是否有存活心肌,这是治疗的适应症。
通过判定有无存活心肌既可以预测疗效,另外还可以随访了解有没有治疗后的再狭窄。
图12图12是国外进行过的一个研究,在研究当中随机选取了48名病人,这48名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是23%±6%,心功能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