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 100分
- 格式:doc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4
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与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政策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本文将对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和当下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实施(1979-2015)1979 年,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延缓劳动力人口占比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福利水平。
计划生育分为早期的单独二孩政策和后期的一孩政策,同时配合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各种措施,如晚婚晚育、节育手术等,以达到生育控制的目的。
经过几十年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明显的成果:抑制了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有效缓解了资源和环境压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女性教育水平;改善了生育和产科医疗条件等。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生育政策导致了基数过低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人口减少,这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带来挑战;二是在实施中出现了强制堕胎、强制绝育等人权问题,一些家庭也出现了“六个有”(有一个孩子,有钱,有退休保障,有房子,有车子,有带孩子的能力)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也出现了不少孤独和畸形家庭。
2015 年,中国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推行全面二孩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取消预示着人口政策开始进行新的调整和创新,突出体现了实现人口健康发展、提高生育意愿等目标。
二、人口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推进(2016-2020)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中国也逐步建立起了人口发展战略,强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全面实施规划》中,提出了未来五年的人口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完善生育政策,促进生育健康和合理生育;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人口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提高应对能力;完善人口政策法治体系,推动人口政策可持续化发展。
这些措施有助于解决人口结构失衡、城市化、老龄化等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标题: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针对国家人口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了人口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建议,旨在引导国家人口发展并提高人口质量。
一、背景人口是国家的基础资源,对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国家人口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
为此,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二、现状分析通过对国家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
同时,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城市化进程加快等问题也需要重视。
这些问题给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三、趋势分析根据对人口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发现人口数量稳定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同时,人口结构将进一步失衡,劳动力缺口将增大。
因此,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四、战略建议基于对人口发展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战略建议:1.加强人口管理和调控,建立科学的人口政策制度。
2.推动爱国家庭价值观念,促进生育率提高。
3.提升生育政策的支持力度,为生育家庭提供各项福利和优惠。
4.加强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构建全面的养老体系。
5.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
五、结论通过制定和实施上述战略建议,国家人口发展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人口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调整策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关键词:人口发展,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人口政策,生育率,劳动力供给,养老体系。
中国人口问题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在世纪的进程中,目前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要想在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中变的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全取决于人口的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人口现状、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人才的培养等等问题,中国必须重视并解决。
关键词:中国人口增长性别人口老龄化人口素质人口政策改革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
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当前人口问题、结构优势,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政治及经济措施来解决问题、树立未来的发展目标很有必要。
一、我国人口现状及问题1、人口增长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56年间,中国人口从54167万人,增加到130756万人,净增加76589万人,增长1.41倍。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出现三次高峰。
第一次是1951年到1958年,七年共增加人口1079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长人口1500多万;第二次是1963年到1976年,十三年新增加人口219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1702万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平均每年增加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第三次是1985年到1991年,六年共新增加人口近1亿,平均每年净增加1600万。
56年间,平均每年净增加人口约1367万人目前,我国现有人口有13亿,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我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2、性别比失调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0.9,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1995年百分之一抽样调查为11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16.9,个别省份高达138。
第七讲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练习题】一、单选题1.当前我国人口的趋势性特征是()A.人口总量增速放缓并开始下降B.人口素质改善幅度不大,人力资本不断提升C.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D.逆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口流动更趋活跃答案:C2.我国人口发展呈现的新趋势()A.人口总量即将达峰,人口正增长为期不远B.人口数量红利进入尾声,人口老龄化逐步降低C.健康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深入实施,人口质量快速提升D.人口数量红利即将达峰,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速答案:C3.依据个税改革新规定,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是()A.每孩每月1500元B.每孩每月800元C.每孩每月1200元D.每孩每月1000元答案:D4.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是()A.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深度转型期B.人口发展战略为计划生育C.总和生育率世界第一D.人口老龄化世界第一答案:B5.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A.河南B.四川C.广东D.山东答案:C6.2010年第六次我国的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亿A.12B.14.1C.12.6D.15.2答案:B7.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总人口的18.1%,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们应该()①陪伴、关爱老年人②占用养老设施来获取商业利益③逐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④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待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8.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晚婚,晚育,少生,优生C.从东南向西北迁移,是人口均衡分布D.控制城市人口向农村发展答案:A9.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一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A.人口老龄化问题B.就业困难问题C.人口分布不均问题D.交通压力增大问题答案:A10.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到“全面开放二孩”的政策,我国生育政策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二孩”,再到“普遍二孩”,人口政策变化表明()A. 我国不需要再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了B. 我国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C. 我国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老龄化严重D. 人口政策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11.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B.人口越多越好C.人口越少越好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答案:D12.我国人口分界线指的是()A.秦岭—淮河B.黑河—腾冲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答案:B13.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结构、素质以及分布都会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并促进人口发展,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人口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口政策对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人口目前已超过70亿,人口爆炸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通过引入计划生育等人口政策来控制人口数量成为各国共同的选择。
例如,中国实施了多项人口控制政策,例如计划生育政策,通过限制每个家庭的生育数目,有效控制了中国庞大人口的增长速度。
这种政策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人口政策对人口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根据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可以满足人口发展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比如,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全球性难题。
许多国家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来提高人口的养老保障和健康照顾水平。
同时,许多国家还鼓励年轻人生育,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扩大年轻人口的比例,以平衡老年人口的增长。
这些政策对于维持人口结构的合理、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人口政策对人口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人口素质是指人口的智力、健康、技能等方面的水平。
人口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德国实施了免费高等教育政策,通过提供免费教育机会来提高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日本则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培训等活动,提高年轻人的专业技能水平。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最后,人口政策对人口分布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人口分布不均衡会导致资源不平衡、区域差距扩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国家制定了人口政策来引导人口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人口发展:趋势、影响与应对策略摘要:本文全面剖析人口发展相关问题,涵盖人口增长趋势、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领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深入理解人口现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视角。
一、引言人口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其发展动态对国家和全球的发展进程有着深远影响。
从古代文明的兴衰到现代社会的繁荣,人口因素始终贯穿其中。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人口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趋势,深入研究人口发展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划社会资源分配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一)人口增长态势全球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趋势。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仍然较高,主要得益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使死亡率下降;而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则较为缓慢,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
例如,非洲部分地区由于高出生率和相对较低的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而欧洲一些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问题。
(二)人口结构变化1.老龄化加剧2.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变化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如日本,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给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3.劳动年龄人口变化4.在一些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和结构也在发生改变。
部分发展中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形成了人口红利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则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这对其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力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人口迁移与流动1.国内迁移2.城市化进程加速促使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流动改变了城乡人口分布格局,同时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住房、就业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行人口政策取得巨大成效: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使我国人口到2004年年初才达到13亿左右,将达到13亿的时间推迟了整整5年;另外一方面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不可或缺的人口优势,到目前为止,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70%强),由此进入了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而又负担最轻的黄金发展时期。
但我们在看到这一优势的同时,也应该居安思危、看到人口形势背后蕴含的、在发展过程中将愈演愈烈的四大问题。
第一,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在逐渐下降。
虽然我国是第一人口大国,但从人口学角度来说,实际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压力在慢慢消退: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生的那代人进入劳动力大军之后,我国每年的新生劳动力将会明显减少。
比如说,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10~14岁人口有1.2亿,5~9岁人口有9000多万,但0~4岁人口只有6800多万———下降速度极其迅速。
南方某些地区出现的所谓民工荒,除其他因素影响外,也受了最近几年新增劳动力不断下降的影响。
第二,我国人口将步入急速老龄化的路途。
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我国于2000年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如果今后的新生人口仍如近几年那样迅速降低,那么老龄化水平的增速就会相应加快,我国将步入急速老龄化的路途。
近期的人口预测发现,2020年之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将呈加速度状,至2050年,在每100个人中,就有30个60岁以上的老人。
届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比世界平均老龄化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
第三,婚龄人口的挤压现象将逐渐凸现。
我国新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中期失衡以来,新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处于上升之中。
考试大网站整理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年0岁人口的性别比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19∶100(男婴与女婴之比)。
2003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又显示,0岁~4岁男女平均性别比为121.22∶100。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出生的人口,在进入婚龄段后,会碰到前所未有的婚姻挤压,从而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一、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导向实现人口发展目标,必须从经济社会全局高度和国家中长期发展层面谋划人口工作,深入实施国家人口均衡发展战略,明确并贯彻以下战略导向。
注重人口内部各要素相均衡。
推动人口发展从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优化结构和提升素质并举转变。
推进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平缓人口总量变动态势,避免人口达到峰值后快速下降,发挥政策最大效应。
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挖掘各年龄段人口潜能,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注重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动。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综合施策缓解经济因素带来的生育率下降等人口发展问题。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技术、产业、公共服务、就业同步扩散,引导人口与经济布局有效对接。
充分发挥人口能动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效人力资本支撑和内需支撑。
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政策,防范和化解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注重人口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着力补齐重点人群发展短板,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实施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尊重个人和家庭在人口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权利义务对等,推动人口工作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
注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健全差别化的人口政策,多措并举引导人口向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适度集聚,支持鼓励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自愿迁出,严格控制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可持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增强人口承载能力。
二、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适度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
要针对人口变动态势,做好超前谋划和政策储备,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保持和发挥人口总量势能优势,促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2.30•【文号】国发〔2016〕87号•【施行日期】2016.12.3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2月30日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为积极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趋势性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旨在阐明规划期内国家人口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战略导向和工作任务,是指导今后15年全国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支撑。
第一章规划背景——人口发展的关键转折期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
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对于谋划好人口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人口现状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40多年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缓解,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基础性支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形势与政策1》21秋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7 分)
1.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维系和平与稳定方面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的是()
A.美国
B.联合国
C.中国
D.英国
本题标准答案是:B
2.作为国际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中国积极推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A.自由贸易港建设
B.自由贸易区建设
C.区域经济同盟
D.综合保税区
本题标准答案是:B
3.中国古代的哪个事件体现了多边主义的思想()
A.檀渊之盟
B.春秋五霸盟会
C.孟子周游列国
D.围魏救赵
本题标准答案是:B
4.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国家的第一次外交会议是()
A.维也纳会议
B.拿破仑会议
C.巴黎会议
D.哥本哈根会议
本题标准答案是:A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进入新发展阶段也有一以贯之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是()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推动高质量发展
D.新发展理念
本题标准答案是:D
6.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其中,协调是()
A.第一动力
B.内生特点。
人口原理
一、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口
数量的增加,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数量按照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等特征分布的情况。
二、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口的增长速度对国家的社
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人口老龄化、青少年人口比例的变化等都会对社会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三、人口政策与发展战略
为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相应
的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包括生育政策、人口迁移政策、人口教育政策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人口原理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原理作为人口学的基础理论,对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人口增长的合理速度、优化人口结构、实现人口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口原理是关于人口数量、结构、增长等现象规律的研究,对于指
导国家的人口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根据科学的人口原理制定出恰当的政策,才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中国的人口政策变迁有何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政策经历了多次变迁,这些变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导向。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需要大量劳动力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因此,当时的人口政策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数量,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这一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
例如,资源短缺、就业压力增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应不足等。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对人口政策进行调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进入 21 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结构变化等新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家逐步调整人口政策,实施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直至“三孩政策”,以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政策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不断提高在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和适应性。
早期的人口政策制定,主要基于对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初步认识和经验判断。
随着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对人口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为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例如,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人口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不断调整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力度,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而在放开二孩、三孩政策的决策过程中,也是基于对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趋势、劳动力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科学评估和预测。
同时,人口政策的调整也充分考虑了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资源环境等存在差异,在政策的实施上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策略,以提高政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三、政策的调整具有渐进性新中国的人口政策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从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再到逐步放开生育限制,每一次政策的调整都是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形势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
《形势与政策1》21秋在线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5 分)
1.多边主义的目的是()
A.和平与发展
B.公平与正义
C.民主与自由
D.公正与法治
本题标准答案是:A
2.20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地区)是()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欧盟
本题标准答案是:B
3.作为国际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中国积极推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A.自由贸易港建设
B.自由贸易区建设
C.区域经济同盟
D.综合保税区
本题标准答案是:B
4.西方的多边主义思想萌芽“伯罗奔尼撒同盟”是一个()同盟。
A.经济
B.社会
C.军事
D.综合
本题标准答案是:C
5.2021年1月至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市场价格特征()
A.总体稳定
B.稳步上升
C.逐渐下降
D.波动较大
本题标准答案是:A
6.2021年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突出问题是()
A.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局部断裂,影响国内经济循环
B.企业成本不断增加
C.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城市规划中的人口数据分析与城市发展策略人口数据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通过对人口数据的深入分析,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人口结构、人口增长趋势以及人口分布情况,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战略定向。
本文将探讨人口数据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城市发展策略。
一、人口结构分析人口结构分析是人口数据分析的基础,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可以直观地揭示出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特点。
比如,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中是否存在老龄化趋势,或者在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上是否存在失衡现象等。
这些数据将对城市规划者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对于老龄化趋势明显的城市,城市规划者可以调整城市的养老设施建设计划,提供更多的养老院、养老社区等服务设施,以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加大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人口增长趋势分析人口增长趋势是城市规划中必须重视的因素之一。
通过对人口增长趋势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的人口数量,进而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划等工作提供依据。
当城市人口增长迅速时,城市规划者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例如修建更多的道路、桥梁,增加公共交通的运力等,以应对未来更多的人口需求。
而当城市人口增长缓慢时,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扩张方向,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城市功能重叠。
三、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主要研究城市内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
通过对人口分布的了解,城市规划者可以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避免人口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带来的问题。
例如,对于人口过于集中的区域,城市规划者可以加大对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该区域的服务能力,从而吸引人口向该区域分布,减轻其他地区的人口压力。
而对于人口过于分散的区域,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生活品质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口前往该区域,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试卷10错,余对1、郭志刚教授指出,我国各地区均有与不同生育政策对应的人口比例。
正确错误2、郭志刚教授指出,只生一个好,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阶段性要求,而不是本质要求。
正确错误3、郭志刚教授指出,文化大革命到1973年,中国深深感受到人口压力之大。
正确错误4、郭志刚教授指出,1973年到1979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早期阶段。
正确错误5、郭志刚教授指出,1980年到1984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阶段。
正确错误6、郭志刚教授指出,1984到1988年,是我国计划生育的震荡阶段。
正确错误7、郭志刚教授指出,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均有与不同生育政策对应的人口比例。
正确错误8、郭志刚教授指出,近年网上有些评论强烈要求要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在计划生育人口学界没有人提出要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只是提出政策要符合当今的形式。
正确错误9、郭志刚教授指出,研究中国现行生育政策的目的是看生育水平到底要达到多高合适。
正确错误10、郭志刚教授指出,经济发展的弹性比人口发展的弹性小。
正确错误11、郭志刚教授指出,1980-1984年,我国对计划生育的执行非常严格,具有强制性。
错误12、郭志刚教授指出,计划生育并不是一直强调低生育率就好。
正确错误13、郭志刚教授指出,“1孩政策”指的是独生子女政策。
正确错误14、郭志刚教授指出,“1.5孩政策”,即在第一孩为女孩条件下可再生育一个孩子。
正确错误15、郭志刚教授指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真正特点是独生子女政策。
正确错误16、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指出: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12亿12.5亿13亿13.5亿17、郭志刚教授指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这是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哪项特点?多样化强制性定额化专一化18、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为保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3.1亿人13.6亿人14.1亿人14.6亿人19、《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