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的人物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活板-沈括》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沈括及其主要著作《梦溪笔谈》、《活字印刷术》。
同时,学生将能够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历史背景、原理及影响,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一、沈括简介沈括(1031-1095),字退之,号西湖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在数学、自然科学、地理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奇才。
二、主要著作1.《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沈括的著作之一,涵盖了数学、自然科学、医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被认为是北宋科学文化的宝库。
该书对于中国科学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活字印刷术》沈括还著有《活字印刷术》,是关于活字印刷术的最早记载。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印刷技术,通过移动和组合活字来印刷文字,实现了大规模印刷。
这项技术对于书籍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活字印刷术的历史背景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在中国宋朝,是由毕升发明的。
这项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传播,使知识更加容易传播。
活字印刷术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四大发明之一。
四、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及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原理是将单个字或词语的铅质或木质字模组合起来,然后涂上墨水,印刷在纸张上。
这种印刷方式快速、便捷、成本低廉,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效率。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书籍的印刷变得更加容易,知识的传播范围也得到了扩大。
这项技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思考题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都有哪些著作?2.活字印刷术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3.你认为活字印刷术对于现代社会还有什么启示?六、拓展阅读如果你对中国科学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他们的贡献及创造。
通过本次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沈括及其著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活字印刷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北宋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朝(960年至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重要的技术和创新在这个时期出现,活字印刷术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谁可能是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革命性的印刷技术,它用可重复使用的活字组成文字和句子,并用墨水涂抹在纸上进行印刷。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大规模生产印刷品,并且相对于传统的木板印刷术,它更加便捷和高效。
因此,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文字传播和知识发展。
在北宋时期,许多作者和学者都参与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
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就是毕昇(990年至1051年)。
毕昇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书法家、藏书家和文化人。
他曾撰写过《博古通义》一书,介绍了他的一些印刷技术。
毕昇使用木质的活字,并使用了一种类似于现代打字机的工具来组合字句。
然而,一些学者对于他是否真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存在疑问。
他所使用的印刷技术尚不完善,而且并没有广泛推广和应用。
因此,有人认为他只是在印刷技术的发展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非真正的发明者。
相比之下,另一位备受关注的人物是王祯(1048年至1100年)。
王祯是一位有着卓越才华的文化人,他在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祯使用铜质的活字,而不是木质的活字,这使得活字印刷的效率更高且更持久。
他发明了活字印刷的很多基本原则,并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制作书籍和印刷品。
他的《增广贤文》是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早期世界知名书籍之一。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王祯是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真正发明者。
然而,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活字印刷术没有一个明确的发明者,而是经过多位学者的努力和贡献逐渐形成的。
他们认为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毕昇和王祯只是其中的两位重要人物。
这个观点认为,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人的努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无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北宋时期对印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毕升是哪个朝代的_毕升简介毕升,出生于约970年,是北宋人,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就是毕生发明的。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毕升是哪个朝代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毕升是哪个朝代的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就是毕生发明的。
什么是活字印刷术呢?就是在胶泥片上刻好字,一个印上只刻一个字,用火烧硬后,就成了活字,可以重复使用,非常方便。
毕生又作毕昇,这样一位给后世做出了极大贡献的人是哪个朝代的呢?毕生是北宋年间的一位布衣,布衣就是用来称呼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用的。
宋代初期,他是一名书肆刻工,到了宋庆历年间,他的经历变多了,经验也累积到了一个地步,所以他动了个脑筋,根据实践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生去世的时候他的发明并未被发扬光大,也没有被推广,但是在生前他把自己的发明毫无保留的告诉他的师弟们,师弟们不禁纷纷赞叹他的鬼斧神工。
毕生是北宋人,在那么岁月的长河中,在那么遥远的古时,他想到了印刷,为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多么的了不起!同时,印刷这项技能在我国北宋时期便被发明出来,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是无比的自豪!毕生生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990年他的墓碑在湖北英山县被发现,为了纪念这位北宋时期的伟人,后人为他修葺了墓葬,也建了一座森林公园,还有一条毕升大道。
若您是湖北人,一定要去看看这样一位伟人的古迹,瞻仰一下北宋年间出现并流传、演变至今的智慧。
毕升简介毕升,出生于约970年,是北宋人,不是高官达人,没有显赫的家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平民,俗称“布衣”。
他只是北宋年间一个平凡的印刷匠,但是他却做了一件让他不再平凡的事情——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他的生平以及事迹只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记载,因为他生前,活字印刷术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流传,也许当时,他只是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小事,仅仅为了提高效率罢了吧!正因为有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中国成为了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他是中国的骄傲!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将字刻在一个个烧好的胶泥小方块上,刻成凸起的反手字,按照韵母摆在小木格里,如果要印刷了,就拿一个铁框,将需要印的字一个个拣出来,摆在铁框里,用火烘烤,上面的粘合剂被烘软化,便可以开始印刷,等到冷却后便可以放回小木格保留至下一次印刷。
作文一<<毕昇与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创举>>在古代,印刷书籍可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儿。
但有一个人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毕昇。
毕昇生活在北宋时期,他整天琢磨着怎么能让印刷变得更简单、更高效。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以前的印刷术,刻板又费力,一旦出错,整块板子都得重新做。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可就厉害多了,把一个个单字刻好,需要印什么就挑出相应的字来排版,印完还能拆下来下次再用。
这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毕昇的发明,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书,学到知识。
他的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作文二<<了不起的毕昇和活字印刷术>>说起毕昇,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年代,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毕昇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进印刷的方法,他看到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存在很多问题,就下定决心要找到更好的办法。
于是,活字印刷术诞生了。
这是多么伟大的创新啊!活字可以灵活组合,重复使用,不再像雕版那样一出错就得全部重来。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材料,还让书籍能够更快地印刷出来,传播到更多人的手中。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应该为毕昇的伟大发明感到骄傲!作文三<<毕昇与活字印刷术>>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想要记录文字,只能靠手写。
这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
直到有一个叫毕昇的人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毕昇生活在北宋时期,他是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人。
毕昇经过反复思考和试验,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把一个个汉字雕刻在小块的胶泥上,制成活字。
需要印刷的时候,就把活字排列组合好,涂上油墨,然后按压在纸上。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以前,一本书的印制可能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而有了活字印刷术,时间大幅缩短。
毕昇的这一伟大发明,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书籍,学到知识。
毕昇(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
毕昇介绍
中文名:毕昇
外文名:BiSheng
别名:毕升
国籍:北宋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宋歙州
职业:印刷铺工人、发明家
主要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
代表作品:活字印刷术
毕昇,北宋布衣。
北宋歙州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我国伟大的古代发明家。
宋初为书肆刻工。
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
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活板》一、背景链接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又发明了活宇印刷术,但他的发明当时未受重视。
他死后,其发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堂兄弟、子侄辈获得,引起沈括重视,将该发明记录下来。
二、作品简介《活板》创作于北宋年间,当时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与活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基本上同时代,且亲眼见过由自己的侄辈珍藏的活字,其记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活板》是一篇介绍活字印刷术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活板。
《活板》中的"活"是活字印刷的主要优点,是活字印刷的特征。
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史料,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像毕昇这样平民出身的创造发明家,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
本文作者独具眼力,为我们保存了这一宝贵史料。
一些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往往是从小人物开始做起的,这种进步和发明,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应该对毕昇这类民间革新家、发明家保持崇高的敬意,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作者介绍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等。
四、字词梳理(一)生难字:书籍.(jí)毕昇.(shēng)蜡和.(huò)纸灰持就火炀.(yáng)之字平如砥.(dǐ)更.(gēng)互用之则以纸帖.(tiè)之燔.(fán)土用讫.(qì)群从.(cóng)宝藏.(cáng)(二)古今异义字:(1)布衣有布衣..毕昇古义:平民。
今义:布衣服。
(2)唇薄如钱唇.古义:边缘。
今义:嘴唇。
(3)冒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古义:覆盖。
今义:向外透,往上升。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作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毕昇的人。
他呀,可不是个一般人物,虽然当时没多少人知道他的大名,但后来他的发明可真是改变了世界。
毕昇生活在一个充满书卷气息但又略显繁琐的时代。
那时候,人们要印书,用的是雕版印刷术。
这雕版印刷术啊,虽说能印出字来,可麻烦得很!要印一本书,就得先在一块大木板上把整本书的字一个一个地刻出来,这得花多少功夫啊!而且只要刻错一个字,整块木板就可能废掉,重新再来。
毕昇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天天跟这些木板和字打交道。
他是个印刷工匠,每天的工作就是刻版、印刷。
可他的心思可不只是停留在完成任务上,他老是琢磨着:“这印刷能不能更简单、更方便、更高效呢?”有一天,毕昇正坐在那里刻版,刻着刻着,不小心刻错了一个字。
他心里那个懊恼啊,“哎呀,又得重新刻一块板子,这多浪费时间和力气呀!”就在这一瞬间,他突然想到:“要是每个字都能单独刻好,需要印的时候再组合起来,那不就方便多了?”想到这里,毕昇兴奋得不行,立刻就开始动手尝试。
他先找来一些小块的木头,试着把一个个字刻在上面。
可这一开始并不顺利,那木头有的软有的硬,刻出来的字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整。
而且,把这些字拼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对不齐,印出来的东西歪歪扭扭的。
“这可不行啊!”毕昇自言自语道,“得换个法子。
”他苦思冥想了好几天,吃饭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也想。
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在玩泥巴,那小孩把泥巴捏成各种形状。
毕昇一下子来了灵感:“对呀,我可以用泥巴来做字嘛!”他兴冲冲地跑回家,弄了些泥巴,试着把字刻在上面。
这泥巴软乎乎的,刻起来倒是容易,可晾干之后,一用就碎了,根本不行。
毕昇又陷入了困境,他在屋子里转来转去,“这该咋办呢?”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看到了妻子正在做饭。
锅里煮着的粥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扑鼻。
他盯着那锅粥,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用胶泥啊!”于是,毕昇马上动手,弄来了一些胶泥。
他把胶泥揉得软软的,然后刻成一个个字。
毕昇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昇是中国宋代时期一位重要的发明家和学者,他以其对印刷术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可移动字模印刷技术,为后世的印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毕昇的生平和背景毕昇生于1021年,是宋仁宗时期的人物。
他来自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他渴望知识,勤奋好学,在成为一位优秀的学者之前,他曾在广州的政府机关任职。
二、毕昇的发明:活字印刷术毕昇的最重要的发明是活字印刷术。
在他的时代,书籍的繁制工作是非常耗时且费力的,因为传统的印刷方式是用木板雕刻字形,然后再沾上墨汁印刷。
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昂贵,对于大规模印刷来说非常不实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毕昇开始思考如何改进印刷技术。
他观察到木板字刻得越来越磨损,并且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于是,他决定寻找一种更加高效的方法。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验,毕昇终于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他用蜡在铁板上刻制字模,并且可以随意组合这些字模来组成不同的单词和句子。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而且使得印刷品的质量更加精确和一致。
三、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和传播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首先,他将自己的发明介绍给了朝廷官员和学者,他们对活字印刷术给予了极高的赞赏。
随后,活字印刷术开始在中国各地的书坊和印刷作坊中使用。
这项创新的技术为书籍的印刷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过去,书籍的印刷数量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但是,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可以大规模生产,快速传播,从而使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平等和普及。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也不仅限于中国。
在13世纪初,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王朝接受了毕昇的印刷技术,并开始在自己的国家中推广使用。
这一技术最终传到了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对这些地区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毕昇的影响和遗产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一项真正的创举,对于世界印刷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书籍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也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
古代活字印刷的作品一、古代活字印刷的起源与发展1.活字印刷的起源活字印刷起源于我国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最早的活字印刷是由唐代的碑刻师发明的,他们将文字刻在木板上,再涂上墨汁,用于印刷。
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却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打下了基础。
2.我国古代活字印刷的发展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技术的成熟。
此后,活字印刷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北宋到明清时期,活字印刷技术不断革新,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古代活字印刷的代表作品1.北宋毕昇的《大藏经》毕昇的《大藏经》是我国第一部采用活字印刷出版的图书,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活字印刷技术的成熟。
这部书的印刷,极大地推动了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
2.元代王祯的《农书》王祯的《农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该书采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质量较高,对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古今小说》是明代著名的小说集,采用金属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这部书的印刷,展示了我国活字印刷技术的高峰。
三、古代活字印刷的技术特点与应用1.泥活字印刷技术泥活字印刷技术是我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代表性技术。
它采用泥制字模,经过烧制、刻字、排版、印刷等工序,完成图书的印刷。
泥活字印刷技术具有制作成本低、印刷速度快、字体清晰等优点。
2.木活字印刷技术木活字印刷技术是在泥活字印刷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木料制作字模,具有质地坚硬、印刷效果好等特点。
木活字印刷技术在我国古代印刷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3.金属活字印刷技术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是明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度发展。
它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字模,印刷质量更高,字体更加精美。
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在我国古代印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古代活字印刷的影响与传承1.对文化传承的贡献古代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传承。
活字印刷使得大量的图书得以复制和传播,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纸的发明仿写活字印刷术作文400字《活字印刷术》篇一:《活字印刷术》嘿,你知道活字印刷术不?那可真是个超酷的发明呢!我就这么跟你说吧,在活字印刷术还没出现之前啊,书那可都是靠手抄的。
你能想象那得多费劲吗?就好比你要把一本超级厚的小说,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下来,那不得抄到天荒地老啊,累得手都要断成好几截了。
活字印刷术呢,就像是一场拯救抄书人的大救星闪亮登场。
我觉得发明这个的毕昇那肯定是个超级聪明的家伙,说不定是个穿越过去的现代人呢,哈哈,开个玩笑啦。
活字印刷术简单来说呢,就是把每个字都单独做成一个小方块,就像小积木一样。
要用的时候就把这些小方块按照需要的内容排列好,然后就可以印出好多好多一样的东西了。
这就好比搭积木,你把不同的小积木搭成你想要的形状,活字印刷术就是把不同的字搭成文章。
我记得我第一次了解活字印刷术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神奇。
那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我就仿佛看到了古代的那些工匠们,在一个小作坊里,精心地摆弄着那些小小的活字块。
他们的手啊,可能因为长时间接触活字块都变得粗糙了。
我就想啊,他们当时有没有想过,这个小小的发明会给整个世界带来这么大的改变呢?也许他们只是想着能让印书变得更快一点,好让更多的人能读到书。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啊,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大石头,激起了千层浪。
以前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能看到的书籍,现在慢慢地开始在普通老百姓中流传了。
这就好比以前只有少数人能吃到的山珍海味,现在大家都有机会尝尝了。
它让知识的传播速度变得像火箭一样快,以前那种靠手抄一本书要好久好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就在想啊,要是没有活字印刷术,我们现在的生活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呢?可能我们还在为找一本书而四处奔波,而且书的数量会少得可怜。
不过呢,活字印刷术在当时可能也面临了不少问题。
比如说那些活字块可能很容易损坏,或者在排版的时候一不小心排错了字,那就麻烦了。
就像我们玩拼图,拼错了一块就感觉整个画面都不对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活字印刷术的功劳那是不可磨灭的。
活字印刷术发展有关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印刷品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北宋庆历间中国的毕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约400年。
由北宋平民毕升发明。
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溶,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间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
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毕升发明的泥活字排印了他自著的《玉堂杂记》。
该书是现知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本。
元代的姚枢(1201~1278)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用活字版印书,印成了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
1718年山东泰安人徐志定制成陶活字,印《周易
说略》。
19世纪安徽泾县的翟金生,1844年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
王祯(1271~1368年)创制了木活字,他留下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农书》,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 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间(约1515~1530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锡活字最早的记载是元代初期王祯的《农书造活字印书法》,书载:“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
此为锡活字在历史文献中的最早记载,比欧洲金属活字创制约早一二百年。
现存铜活字最早的印本是弘治三年(1490)江苏无锡华燧(1439-1513)以铜活字印成的《会通馆印正宋诸臣奏议》50册。
续后有《锦秀万花谷》、《百川学海》等大书。
清代康熙末年内府已有铜活字,印有天文、数学等书籍,雍正六年(1728)用大、小两号铜字印成《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64部,每部5020册。
造铜活字最多的是道光年间福州林春祺。
他耗银20多万两,雇工刻制铜活字40多万个,用21年时间完成,印有清代顾炎武《音论》、《诗本音》等,称“福田书海”本。
铅活字印刷在我国最早见于明朝陆琛的《金台纪闻》记载:
“近日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只是未见铅活字印书实物。
注:百度百科《活字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