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东西 • 4.心理结构和心理性质的关系 • ①自我具有前意识的特征;本我和无意识则是密切相关 • ②自我和超我可以是无意识的
32
• 四、本能(instincts) • 1.前期: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力比多) • 2.后期:生本能(life instinct) 和死本能(death
instinct) • 五、性功能的发展 • 1.幼儿性欲阶段(出生至5岁) • 2.俄狄浦斯情结(Oedipal Complex )与潜伏期
16
• 4.积极的虚无主义:承认生命和世界的无意义,承认持续了两千年的形而上学 和基督教价值信仰的破灭,但它以积极的姿态承受、欣赏这种本无意义的生 活,并勇敢地期待着它的“永恒轮回” ;虚无主义的完成
• 4.医治虚无主义的药方:超人、永恒轮回
17
•
第五章 尼采(二)
•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 1900)
23
• 二、永恒轮回(Eternal Recurrence ) • 1.永恒轮回的发现 • 2.作为宇宙论的永恒轮回 • 3.超人在世的人生态度(the being-in-the-world of an Uebermensch ) • 4.虚无主义轮回吗
24
•
第七章 狄尔泰
• (Wilhelm Dilthey,1833-1911)
15
• 2.反动的虚无主义:看到了“真实的世界”的虚 幻性,因而奋起推翻了这个世界,但“表面的世 界”依然得到了保留;“上帝已死”;用适应、 进化、进步、全人类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利益等取 代上帝;虚无主义的中期
• 3.被动的虚无主义:是“真实的世界”和“上帝” 被推翻以后一种被动的消逝;佛教是被动虚无主 义的宗教;被动虚无主义是通向积极虚无主义的 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