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 第十四章 反应器
- 格式:ppt
- 大小:246.00 K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论绪第二章1-1:分析制药工艺在整个制药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制药工艺学的工程性和实用性较强,加之药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多样,过程复杂。
即使进行通用药物的生产,也必须避开已有专利保护,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
制药工艺作为把药物产品化的一种技术过程是现代医药行业的关键技术领域,在新药的产业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的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包括制配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制药工艺是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 2.提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技术制药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应用的厂品范围是什么?答:提取制药工艺的特点:以化工分离提取单元操作组合为主,直接从天然原料中用分离纯化等技术制配药物;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氨基酸、维生素、酶、血液制品、激素糖类、脂类、生物碱。
化学制药工艺的特点: 生产分子量较小的化学合成药物为主,连续多步化学合成反应,随即分离纯化过程;应用产品范围包括;全合成药物氯霉素,半合成药物多烯紫杉醇,头孢菌素C 等。
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特点:生产生物技术制药、包括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核酸等药物。
化学难以合成的或高成本的小分子量药物。
生物合成反应(反应器,一步)生成产物,随后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应用的产品范围包括:重组蛋白质、单元隆抗体、多肽蛋白质、基因药物、核苷酸、多肽、抗生素等。
1- 3 化学制药产品一定申报化学制药吗?生物技术制药产品一定申报生物制药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化学制药产品和生物制药产品均不一定申报化学药物和生物制药制品:有些药物的生产工艺是由化学只要和生物技术制药相互链接有机组成的。
如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首先是化学合成工艺,之后是发酵工艺,最后是化学合成工艺;有些药物经过化学合成工艺,最后是生物发酵工艺,如氢化可的松。
1- 4 从重磅炸弹药物出发,分析未来制药工艺的趋势。
答:重磅炸弹药物是指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标注,对医药产业具有特殊贡献的一类药物。
制药工程中的技术使用指南药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涉及众多的技术和设备,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制药工程中常用的技术和设备,并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指南。
一、反应器反应器是制药工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用于进行化学反应和合成药物。
在选择反应器时,需要考虑反应类型、温度和压力的要求,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特性。
1. 不锈钢反应器:适用于大多数化学反应,具有耐腐蚀性能,易于清洁和维护。
同时,不锈钢反应器具有较高的耐压能力,适用于高压反应。
2. 玻璃反应器:适用于敏感药物的合成和反应。
玻璃材质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可以观察反应过程。
此外,玻璃反应器对于热的稳定性较差,需要注意温度控制。
使用指南:在使用反应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反应器表面清洁,以防止杂质和污染物对反应的影响。
2. 根据反应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尺寸。
确定反应器的最大可承受压力和温度,并保证操作在安全范围内。
3. 在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实验和试验,以确保反应条件和要求的一致性。
二、过滤器过滤器是制药工程过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除去反应物中的杂质、固体颗粒或细菌,以获得纯净的药物产物。
1. 压力过滤器:适用于需要较高压力进行过滤的情况。
压力过滤器通常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可清洗性。
2. 自由过滤器:适用于反应物中固体颗粒较大、结构较松散的情况。
自由过滤器通常采用纸或纤维素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通量。
使用指南:使用过滤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在使用前,确保过滤器干净和完好,以避免杂质和细菌对药物产物的污染。
2. 根据反应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过滤器类型和尺寸。
3. 在过滤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压力和流量,以提高过滤效率。
三、干燥设备干燥是制药工程中重要的工艺步骤,用于去除药物产物中的水分,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1. 真空干燥箱:适用于需要在低温下进行干燥的情况。
真空干燥箱可以在低压下去除水分,同时防止药物产物的氧化和分解。
制药⼯艺学习题集答案制药⼯艺学⼀.名词解释1. 全合成:由结构较简单的化⼯原料经过⼀系列的化学合成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称为全合成2. 半合成:由具有⼀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结构改造⽽制成化学合成药物,称为半合成。
3. 邻位效应:取代基与苯环结合时,若⼀取代基的分⼦很⼤时,可将其邻位掩蔽,因⽽在进⾏各种化学反应时,邻位处的反应较其他位置困难。
4. 药物的⼯艺路线:具有⼯业⽣产价值的合成路线,称为药物的合成路线。
7.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是由⼀相转移到另⼀相中进⾏反应。
它实质上是促使⼀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型试剂两者之间发⽣反应。
常⽤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环多醚类等三⼤类。
8. 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称⽔不溶性酶,它是将⽔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物。
9.“⼀勺烩”或“⼀锅煮”:对于有些⽣产⼯艺路线长,⼯序繁杂,占⽤设备多的药物⽣产。
若⼀个反应所⽤的溶剂和产⽣的副产物对下⼀步反应影响不⼤时,往往可以将⼏步反应合并,在⼀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需纯化⽽合成复杂分⼦,⽣产上习称为“⼀勺烩”或“⼀锅煮”。
⼆.简答题1、化学制药⼯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产⼯艺;另⼀⽅⾯,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艺,特别是产量⼤、应⽤⾯⼴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产⼯艺。
3.简述鎓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N+Z—结构中含有阳离⼦部分,便于与阴离⼦形成有机离答:这类催化剂R4⼦对或者有与反应物形成复离⼦的能⼒,因⽽溶于有机相,其烃基部分的碳原⼦数⼀般⼤于12,使形成的离⼦对具有亲有机溶剂的能⼒,其作⽤⽅式为:4.简述冠醚催化固液两相的反应机理。
6.简述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化合物,外消旋固体溶液的定义及其理化性质的差异。
如何区分以上三种外消旋体答:外消旋混合物:纯旋光体之间的亲和⼒更⼤,左旋体与右旋体分别形成晶体外消旋化合物:左旋体与右旋体分⼦之间有较⼤亲和⼒,两种分⼦在晶胞中配对,形成计量学上的化合物晶体外消旋固体溶液:纯旋光体之间,与对映体之间的亲和⼒⽐较接近,两种构型分⼦排列混乱三者的理化性质差异:熔点、溶解度不同区分:加⼊纯的对映体1)熔点上升,则为外消旋混合物2)熔点下降,则为外消旋化合物3)熔点没有变化,则为外消旋固体溶液7.⽤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备盐酸普鲁卡因,单元反应有两种排列⽅式。
化学制药工艺学1. 实际生产中,搅拌充分的釜式反应器可视为理想混合反应器,反应器内的温度、组成与位置无关。
2. 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生产过程中,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3. 中试研究中的过渡试验不包括后处理的方法试验。
4. 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C-C。
5. 工艺的后处理过程一般属于物理过程。
6. 从收率的角度看,应该把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后边。
7.基元反应不是复杂反应。
8. 可逆反应属于复杂反应。
9.最理想的工艺路线是汇聚型。
10. 工业生产上可稳定生产,减轻操作劳动强度的反应类型是平顶型。
11. 乙醚不属于质子性溶剂。
12. 化学药物合成路线设计方法不包括直接合成法。
13. 用苯氯化制各一氯苯时,为减少副产物二氯苯的生成量,应控制氯耗以量。
已知每l00mol苯与40 mol 氯反应,反应产物中含38mol氯苯、lmol二氯苯以及38mol、61mol未反应的苯。
反应产物经分离后可回收60mol的苯,损失l mol的苯。
则苯的总转化率为97.5%。
14. 对于含有易形成氢键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的重结晶溶剂是乙醇。
15. 工业上最适合的反应类型是平顶型。
16.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反应为零级反应。
17.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有逐级放大、相似放大和数学放大。
18. 一般情况下,年生产日可按330天来计算。
19. 属于相转移催化剂的是三乙胺。
20. 一个工程项目从计划建设到交付生产期的基本工作程序大致可分为设计前期、设计期和设计后期三个阶段,其中设计期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1. 相转移催化反应的优点有缩短反应时间,使有些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成为可能,避免使用无水的或极性非质子溶剂。
22. 药物的结构剖析原则有分清主环和侧链;找出易拆键部位;考虑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考虑手性中心在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
23. 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药品质量要求严格;生产过程要求高;药品供应时间性强。
1、制药工业:以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以药物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制造业,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
2、先导化合物:即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
它具有确定的药理活性,因存在的某些欠缺,无法直接药用,但却作为线索物质为进一步的优化提供了前提。
3、理想的工艺路线:药物制备途径简易;药物制备需要的原辅料尽量少,而且易得,并有充足的数量供应;中间体能以较纯的形式分离出来;药物制备的条件易于控制;药物制备所需设备要求不太苛刻,操作人员易于掌握;药物制备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最少,并且易于治理;使用该制备工艺制出的药物经分离、纯化能较容易的达到药物标准;采用该制备工艺制出的,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4、药物的工艺路线:一个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路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路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5、全合成: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药物。
6、半合成:有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药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经过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7、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应考虑因素:分清主环和侧链,基本骨架与功能基;找出易拆键部位;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法;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保护与去保护;手性药物中手性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次序。
8药物工艺路线的分类方法及定义:1)类型反应法: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
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和保护等合成方法。
2)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往往可用两个相同分子经化学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位同时构建起来。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4)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的方法。
9、合成工艺路线有“直线方式”和“汇聚方式”两种主要的装配方式。
制药⼯艺学整理(化学制药)第⼀章绪论1.化学合成制药:全合成制药,半合成制药,⼿性制药 p5第⼆章化学制药⼯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化学制药⼯艺路线的基本内容:针对已经上市的药物或临床研究申请的药物,研究如何应⽤有机化学合成的理论和⽅法,设计出适合⼯业⽣产的合成⼯艺路线。
意义:满⾜需要,占住先机,改进⾰新。
p21药物⼯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法:类型反应法,分⼦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拆分法 p222.追溯求源法:益康唑先拆分C-O键(a),后拆分C-N键(b) p253.⼯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且易得,有⾜够数量的供应;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多步反应连续操作;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安全⽆毒;5)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提纯易达到药⽤标准;8)效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p264.化学反应类型的选择:⼯业⽣产倾向采⽤“平顶型”反应5.合成步骤:直线⽅式,汇聚⽅式第三章化学制药的⼯艺研究1.合成⼯艺研究的主要内容:配料⽐,溶剂,温度和压⼒,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其监控,后处理,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p292.化学反应的内因:反应物和反应试剂分⼦中原⼦的结合状态、键的性质、⽴体结构、官能团的活性,各种原⼦核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物化性质等。
化学反应的外因:配料⽐,反应物的浓度与纯度、加料次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与压⼒、溶剂、催化剂、pH值、设备条件、反应重点控制,产物分离精制,质量控制等。
p293.双分⼦反应: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成正⽐ p314.可逆反应:正反应速度随时间逐渐减⼩,逆反应速度随时间逐渐增⼤,直到两个反应速度相等,反应物和⽣成物浓度不再随时间⽽发⽣变化。
5.反应物浓度和配料⽐的确定p321)可逆反应:增加反应物之⼀的浓度,或除去⽣成物之⼀2)⽣成物取决于某⼀反应物:增加该反应物浓度3)⼀反应物不稳定:增加该反应物浓度,保证⾜够量的反应物参与主反应4)主副反应物不同:增加主反应⽤量,抑制副反应5)存在连续反应或副反应:反应的配料⽐⼩于理论配⽐,反应到⼀定程度后停⽌反应6.催化剂活性:催化能⼒,反映催化剂转化反应物能⼒的⼤⼩影响因素:温度,助催化剂,载体,催化毒物 p387.三氯化铝,三氟化硼(Lewis酸催化剂) p398.相转移催化反应影响因素:催化剂,搅拌速度,溶剂,含⽔量 p41第四章⼿性制药技术1.化学法制备⼿性药物:化学拆分,化学合成 p492.⽣成⾮对应异构体后的拆分⽅法:柱⾊谱法,结晶法 p50第五章氯霉素⽣产⼯艺1.氯霉素结构式O2Cl O2.结构性质:2个相连的⼿性中⼼,4个光学异构体,D-苏型有效 p583.合成路线:苯甲基为起始原料: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苯⼄基为起始原料:苯⼄酮,对硝基苯⼄酮,苯⼄烯,对硝基苯⼄烯4.对硝基苯⼄酮制备:对硝基⼄苯在催化剂硬脂酸钴和⼄酸锰作⽤下与氧化剂进⾏的游离基反应。
制药工程中的反应器技术反应器是制药工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是完成药品合成反应的核心部件。
因此,反应器的选择、设计和操作将直接影响药品合成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反应器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一、反应器类型在制药工程中,常见的反应器类型有:搅拌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和微反应器等。
搅拌式反应器是最常见的反应器类型,它通过机械搅拌将反应物混合并维持反应体系中的均相状态。
这种反应器的优点是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的反应条件。
固定床反应器是指在反应模型中装有固定的反应物,反应物流经固体床时发生反应。
这种反应器通常用于催化反应,具有反应效率高、选择性好的特点。
连续流动反应器是用于连续生产的反应器,它通过不断注入反应物和流经反应物来完成反应过程。
连续流动反应器具有高效率、连续性和可控性等优点。
微反应器是一种微型反应器,通常用于微反应和微流动化学领域。
由于反应体系微型化,微反应器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体积小、易于控制等特点。
不同种类的反应器适用于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物质,制药工程师需要根据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
二、反应器设计在反应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反应器体积、搅拌速度、温度和压力等。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混合情况、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的选择性。
反应器的体积通常由反应量和反应速度决定。
反应速度越快,所需的反应器容量就越小,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反应器体积。
搅拌速度是搅拌式反应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搅拌速度过慢会导致反应物不充分混合,反应速率降低;而过快的搅拌速度则会导致反应物快速消耗,反应物质选择性不足等问题。
制药工程师需要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搅拌速度,以实现最佳的反应效果。
温度和压力是反应器设计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参数。
根据反应类型和反应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适当的反应温度和压力可以提高反应物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并保证反应的稳定性和产品纯度。
2014年10月《化学制药工艺学》自考复习资料整理者:李玉龙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反应不是复杂反应的类型【A 】A、基元反应B、可逆反应C、平行反应D、连续反应2、化学药物合成路线设计方法不包括【C 】A、类型反应法B、分子对称法C、直接合成法D、追溯求源法3、下列方法哪项不是化学药物合成工艺的设计方法【C 】A、模拟类推法B、分子对称法C、平台法D、类型反映法4、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有【D 】A、逐级放大法和相似放大法B、逐级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C、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D、逐级放大\相似放大和数学放大5、下列不属于理想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具备的特点的是【D 】A、合成步骤少B、操作简便C、设备要求低D、各步收率低6、在反应系统中,反应消耗掉的反应物的摩尔系数与反应物起始的摩尔系数之比称为【 D 】A、瞬时收率B、总收率C、选择率D、转化率7、用苯氯化制各一氯苯时,为减少副产物二氯苯的生成量,应控制氯耗以量。
已知每l00 mol苯与40 mol氯反应,反应产物中含38 mol氯苯、l mol 二氯苯以及38、61 mol未反应的苯。
反应产物经分离后可回收60mol的苯,损失l mol的苯。
则苯的总转化率为【 D 】A、39%B、62% C 、88% D、97.5%8、以时间“天”为基准进行物料衡算就是根据产品的年产量和年生产日计算出产品的日产量,再根据产品的总收率折算出l天操作所需的投料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物料衡算。
一般情况下,年生产日可按【 C 】天来计算,腐蚀较轻或较重的,年生产日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缩短。
工艺尚未成熟或腐蚀较重的可按照【 D 】天来计算。
A、240B、280C、330D、3009、选择重结晶溶剂的经验规则是相似相溶,那么对于含有易形成氢键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的溶剂是【 A 】A、乙醇B、乙醚C、乙酮D、乙烷10、下面不属于质子性溶剂是的【 A 】A、乙醚B、乙酸C、水D、三氟乙酸11、载体用途不包括【 B 】.A、提高催化活性B、改变选择性C、节约使用量D、增加机械强度12、为了减少溶剂的挥发损失,低沸点溶剂的热过滤不宜采用【B 】A、真空抽滤,出口不设置冷凝冷却器B、加压过滤C、真空抽滤,出口设置冷凝冷却器D、不能确定13、工业区应设在城镇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药厂厂址应设在工业区的【A 】位置。
制药工艺中的反应器设计与优化研究制药工艺中的反应器设计是现代化药物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好的反应器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则直接影响到药物生产的成本和效益。
本文将从反应器的类型、反应器设计方法、反应器优化等角度探讨制药工艺中的反应器设计与优化研究。
反应器的类型生产药物时,反应器的类型多种多样。
目前在制药工艺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反应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批量反应器:批量反应器是一种常用的反应器,适用于小批量药物生产。
其特点是操作简便,能够有效控制反应物的质量和反应程度,但是不利于药物大规模生产。
二、连续式反应器:连续式反应器一般用于大规模药物生产,其输出比批量反应器准确高效,操作难度适中。
三、循环床反应器:循环床反应器主要应用于高密度发酵反应,可达到较高的产量和能量效率。
四、固定床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主要适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催化合成,在大规模生产时操作难度大,但适用于烷基化反应和脱氢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制药。
反应器设计方法反应器设计的方法很多,通常包括反应器材料选择、反应器外形设计、反应器流体力学设计、反应器传热设计等多种因素。
下面分别探讨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反应器材料选择:反应器材料选择是反应器设计中的必要步骤,选错了材料会影响反应器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常用的反应器材料有玻璃钢、不锈钢、塑料等。
其中,玻璃钢价格便宜,但不耐压,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药物生产。
不锈钢质地坚硬,强度高,用于大规模化药物生产较为适用。
塑料材料价格低廉,但其在制药生产中应用较少。
二、反应器外形设计:反应器外形设计包括反应器反应载体和反应器尺寸。
反应器载体的设计通常需要特定形状和表面质量,最好选用流线型和无孔质侵蚀的材质制造。
反应器尺寸则直接影响到反应器生产产量和费用。
一般而言,产品紧缩、温度升高或压力遭受过程,需要特殊炮举的滞后措施,制动反应器直接采取一定超越的容积和面积。
三、反应器流体力学设计:反应器流体力学的设计通常需要制定合适的流速方案,同时避免过度的湍流和不适当的边界层。
生物制药的名词解释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学原理对生物体(如细胞、细菌、真菌等)进行改造和利用,以生产药物和生物制品的过程。
它是现代医药工业中重要的分支之一,通过研发和生产生物技术产品,为人们提供治疗疾病、改善生活质量的药物和制品。
1. 重组蛋白:重组蛋白是生物制药中常用的制剂。
它是通过将人类基因导入具有生产能力的宿主细胞,使其表达和产生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这种技术使得大规模生产某些重要药物变得可能,比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等。
重组蛋白具有高纯度、高效性和低免疫原性等优点。
2.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制药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实现特定蛋白质的高效表达。
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使得人类能够通过将特定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其生产出目标蛋白,而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动物提取和制备方式。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3. 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关键设备之一。
它是用于培养和培育生物体(如细胞、真菌等)的装置,提供适宜的温度、pH值、营养物以及氧气等条件,促进生物体进行正常生长和繁殖。
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生物制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4. 生物合成:生物合成是生物制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是指生物体利用基因编码的酶系统,将底物转化为目标产物的生化反应。
通过调控和优化酶系统的活性和选择性,可以实现对目标产物的高效合成。
生物合成技术在生物制药中广泛应用,可用于合成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药物。
5.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生物制药领域,基因组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的作用靶点。
通过对基因组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发现潜在的靶蛋白和药物模式,加快新药研发的进程。
6. 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生物制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对生物材料和生物制品的安全性评估、生物安全控制、病原体检测等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