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话中国院士
- 格式:docx
- 大小:94.37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院士给孩子的60堂人生课《中国院士给孩子的60堂人生课》哇,一听到“中国院士给孩子的60堂人生课”这个题目,我就觉得特别厉害呢!这就像是有60个超级智慧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我想象着那些院士爷爷和奶奶们,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
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钻研了那么多年,肯定知道好多好多有趣又有用的东西。
这60堂人生课啊,就像是60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扇不同的大门。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院士在讲关于植物的知识。
他说那些植物就像一个个小战士,有的在沙漠里和干旱作斗争,有的在寒冷的地方和冰雪对抗。
他还说我们人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坚强。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一堂很棒的人生课呀。
院士爷爷把植物的生存和我们人类的生活联系起来了。
这就好比我们在游戏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务和挑战,植物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
我还听同学说过,有院士讲太空的知识。
太空啊,那是一个超级神秘的地方,就像一个巨大的魔法世界。
那些星星就像闪闪发光的宝石,而院士们就像知道这个魔法世界秘密的魔法师。
他们给我们讲在太空中怎么生活,怎么探索未知的星球。
这堂课肯定会让很多小朋友都对太空充满向往,就像我们看到一个超级好玩的游乐场,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去玩耍一样。
再说说那些关于科学发明的课吧。
我觉得那些发明就像魔法一样。
比如说电灯,以前没有电灯的时候,人们只能用火把照亮,就像在黑暗里摸索的小老鼠。
而现在呢,有了电灯,整个世界都亮堂堂的。
院士们给我们讲这些发明的过程,就像是在讲述一个个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故事。
他们告诉我们那些发明家遇到了多少困难,就像在游戏里遇到了一个个大怪兽,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最后成功了。
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勇往直前吗?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经常讨论这些院士的课呢。
我的好朋友小明说:“我觉得院士们讲的关于保护环境的课特别重要。
你看现在好多小动物都没有家了,就像我们没有自己的房间一样难受。
”我听了直点头,这确实是很严重的问题。
还有小红说:“那些关于健康的课也很有用呢,就像我们玩游戏的时候要有好的装备才能更好地战斗,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装备,要好好爱护。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10篇)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精选篇1)高斯上小学时,就对数学很感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白尔脱先生有点不高兴,他一走进教室,就扳着面孔对同学们说:“今天的课是你们自己算题,谁先算完,谁就先回家吃饭。
”说着,他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个题目:1+2+3+……+100=?同学们立刻拿出练习本,低头认真地算了起来。
白尔脱则坐在一边,看起小说来。
谁知,他刚刚看完一页,小高斯就举手报告老师说:“老师,这道题我算完了。
”“算完了?”白尔脱没好气地挥挥手,“你算得这么快准会算错,再算算吧!”“不会错。
我检查过,还验算了一遍。
”高斯理直气壮地说。
“白尔脱走到高斯座位前,拿起他的练习本一看,答案是“5050”,显然一点没错。
“你是怎么算的?”白尔脱不无惊奇地问道。
高斯一板一眼地回答说:“我发现,这个题目一头一尾挨次两个数相加,都是101,总共50个101,所以答案应该是:50×101=5050。
”“真妙呀!”白尔脱兴奋地拍一下桌子,接着大声地对全体同学说:“真没想到,你们当中竟会出现数学神童!”自此以后,白尔脱先生完全改变了对农村孩子的看法,尤其对高斯更是喜欢。
后来,在白尔脱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高斯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造诣也越来越深。
在他17岁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数论中的二次互反律。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精选篇2)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
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我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
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我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
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
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
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人物简介杨启业,1932年生,江苏镇江人。
高级工程师,著名炼油工艺专家,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原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7年,他大学毕业来到当时的石油部北京设计院,从此便与石油催化裂化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SEI新工艺技术审定人,他每次都仔细校审每张图纸、每条线、每个点和每个数据,先后设计、审核了·20·中国高新科技 2017年第1卷第3期创新人物Innovative characters的重大创新成果。
习近平同志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科学强国而奋斗》一文再次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吹响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
目前,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需求十分迫切。
现在我们可以称为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虽然我们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过去我们的高速发展靠的是资源消耗和廉价的劳动力。
经过全球经济危机,世界制造业重心正在转移。
过去在美国看到的都是中国产品,现在东南亚国家的产品已经输入到美国。
中国如果不积极创新,想变得强大是不太可能的。
至于说科技创新对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作用,我个人认为,科学是神圣的,作为科研工作者,一是应当求真务实,努力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二是应立足于国家需求来突破自我,最后实现科研价值的最大化。
目前还有不少技术被美国和欧洲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把持着。
比如PC(聚碳酸酯)材料技术,迄今为止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
还有在汽车制造和飞机制造中广泛采用的碳素纤维,这种纤维重量轻,强度比铝还高,我们国家目前只能生产低端的种类,高端产品还需要花很大代价从国外购买。
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研究时,必须面向企业,刻苦钻研,勇挑重担,攻关不懈,百折不挠,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记者:您认为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什么?杨启业:我认为,科技创新除了科技人员要有积极创新的意识以外,还要进一步做好科技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工作。
国家要适度放手,让科研机构、学校有科研自主权,把搞创新的人从复杂繁琐的项目申请和审批手续中解放出来。
我与中科院院士面对面作文《我与中科院院士面对面》
嘿呀,我跟你们说,我呀,有过一次特别神奇的经历,就是和一位中科院院士面对面交流啦!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活动,说有机会和院士近距离接触,我当时就特别兴奋,心想着这可得好好见识见识。
到了那天,我早早地就来到了活动场地,心里那叫一个期待呀。
终于,院士来了,哇,那气场,一下子就镇住了全场。
我坐在下面,眼睛紧紧地盯着他,感觉他身上好像有一种特别的光芒。
院士开始讲话了,他讲的那些科学知识,虽然有些我听不太懂,但我还是听得特别入迷。
后来有个互动环节,我鼓足了勇气举起了手,没想到真的被点到了。
我站起来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腿都有点发抖呢,我结结巴巴地问了一个问题:“院士爷爷,那个……那个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呀?”院士笑了笑,特别和蔼地说:“小朋友,星星发光是因为它们内部发生着核聚变反应呀,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能量工厂一样。
”哇,他这么一解释,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呢。
然后院士还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和院士交流完之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觉得这次经历太宝贵了,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也让我对科学有了更大的兴趣。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说不定以后我也能像那位院士一样厉害呢!
现在每次想到那次和中科院院士面对面的经历,我都还是会特别激动,真希望还有这样的机会呀!
怎么样,我这经历够特别吧!哈哈!。
eople 人物682023 / 11 中国石化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炳权学习和科研没有捷径□ 本刊记者 符 慧 苟澜弋 单 路 张泽骁毛炳权,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分子化工专家。
1933年11月生。
曾任北京化工研究院专题组长等职,现任北京化工研究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名片他是我国聚丙烯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为我国聚丙烯催化剂技术跻身世界强者地位作出卓越贡献。
他始终致力于推进我国聚烯烃工艺和催化剂研发工作,从络合Ⅱ型催化剂到N型催化剂,到聚丙烯球形催化剂,一步一个脚印地求实探索,为我国实现聚丙烯的自主生产和石油化学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炳权。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毛炳权院士。
记者:毛院士,您好。
我看您家里书很多,现在还每天在读书吗?毛炳权:书嘛,以前念书都从读书开始。
现在年纪大了,看得少了。
记者:您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那时候能上学读书还是很不容易的吧?毛炳权:是的,但我爷爷和我爸爸都希望家里的孩子能够读书。
从小的教育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动荡之中。
在我们县城,所有走进县城的人都需要向日本士兵鞠躬,如果你不鞠躬,就给你两个耳光,还不让你进城。
记者:那让人感到非常屈辱。
毛炳权:特别屈辱。
当时为什么我要参军呢?我想好了,当亡国奴挺可怕的,所以我参军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正在读高二的毛炳权毅然投笔从戎。
】记者:您参军的时候多大年纪?毛炳权:17岁。
我在华南军区参军,后来跟着部队到了辽宁丹东。
记者:您17岁时还在读高中吧?还是书生气很足的青年,到部队能适应吗?毛炳权:不适应不行啊。
当年,让我当文化教员。
当时的战士文化程度低,没几个读过书的,一个团里就数我文化程度最高。
行军是最困难的,扛着枪、背着包走八十里地。
老战士还帮着我,不时帮我拿拿东西,但武器是不能给别人扛的,一定得自己扛着,再累也要往前走。
PEOPLE2024.0177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郭旭升只要扎扎实实干,总是可以突破的他提出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新认识,是我国首个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的主要发现者之一。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总地质师、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郭旭升。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郭旭升院士,听他讲述中国石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探索深地“无人区”的故事。
郭旭升:搞勘探的就是先从区域地质调查开始。
早年基本上就是用锤子、罗盘、放大镜这些工具做地质调查。
做完地质调查以后,再来推测这个地区是否有这套地层。
记者:什么是页岩呢?郭旭升:很简单地说,页岩就是很细的黏土和其他矿物沉积在地下,然后压实形成的岩石。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薄的层理,就像咱们书本这样一页一页的,因此叫页岩。
记者:这当中就有油气?郭旭升:实际上我们所有的油气都是从页岩生成的。
一部分油气生成以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移出去,离开页岩到了砂岩或者碳酸盐岩等高孔隙度、高渗透性的地层里边,这就是我们的常规油气田;还有一部分油气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没能从页岩里边跑出去,留在了页岩里,这就是页岩油、页岩气。
记者:页岩气经过这么多年开发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2023年7月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提出了我们要深入推进页岩革命,实现二次跨越。
郭旭升:是的。
我们知道,北美通过开展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实现了能源独立。
现在美国页岩油的产量占了其原油总产量的66%,页岩气也差不多是这个比例,这就推动美国从 本刊记者 符 慧 苟澜弋 通讯员 张泽骁郭旭升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专家。
现任中国石化总地质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扫码收看对话现场】PEOPLE 782024.01能源进口国成为出口国了。
我国的页岩油、页岩气资源虽然从储存的条件上看比北美要复杂一些,但是我们通过反复论证,认为我们的资源也是很丰富的,页岩油、页岩气应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为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
志
符慧;苟澜弋;单路
【期刊名称】《中国石化》
【年(卷),期】2024()5
【摘要】他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工作,为陆相油藏高含水期开发、海相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及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与产业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
记者:您屋里挂着一张很大的地质图。
您能带我看看这张图吗?李阳:没问题。
你看,想要了解在哪些地方、哪些层系去找原油,这张图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
如果跟国外的地质情况作对比,大家普遍认为我国原油开发的难度非常大。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符慧;苟澜弋;单路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他为祖国献“食油”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官春云
2.中国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前程远大——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阳
3.科学无国界,但科技工作者心中要有祖国——对话“80后”中国工
程院院士杜善义4.为祖国的钻井工程事业奋斗——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院钻井工程专家苏义脑5.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科学小院士评选活动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你的名字],我来参加小学科学小院士评选活动啦,今天就想跟大家好好聊聊我自己。
我是一个对科学世界充满无限好奇的小朋友。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探险家,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科学神秘的领域。
我比较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科学书籍,每次翻开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书,就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像《昆虫记》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
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好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原来小小的昆虫世界里有着这么多奇妙的生活习性和独特的生命特征。
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我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小制作比赛。
我做了一个简易的太阳能风扇。
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只要把太阳能板连接上风扇就可以了,但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好多困难。
太阳能板的功率、风扇电机的匹配、线路的连接等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小怪兽,跑出来阻拦我。
不过我可没有放弃哦。
我一次次地去请教科学老师,还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不断改进我的小发明。
通过这次经历,我发现科学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简单,仅仅知道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实践。
对了还想说,这个小制作成功转动起来的那一刻,我真的特别开心,那种满足感就像是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星球一样。
我的另一个特点是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
我发现每次下雨之前,蚂蚁总是会很忙碌地搬家。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就开始自己找资料研究。
原来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增大,蚁巢会变得潮湿,而且下雨可能会淹没蚁巢,所以它们要搬到高处去呢。
这些小发现让我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奥秘。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让我成长的事情。
有一次进行植物的种植实验,我想观察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可是我在记录数据的时候不小心写错了一组,当我后来发现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重新来一遍。
最后我还是决定重新做这个实验,因为我知道科学容不得一点儿马虎。
我知道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我的科学知识还像一颗小树苗一样,但是我非常有热情和动力让它长成参天大树,这就是我,一个热爱科学的小少年。
中国的科学家的故事针对儿童的文章《中国的科学家的故事:钱学森爷爷的报国梦》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厉害的科学家的故事,他叫钱学森。
钱学森爷爷从小就特别聪明,学习成绩特别好。
他去了美国留学,学到了很多很多厉害的知识。
可是呀,当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钱学森爷爷一心想着要回来,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
但是美国不让他回来,还把他关起来。
但是钱学森爷爷没有放弃,在很多人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祖国。
他回来以后,帮助我们国家研究导弹和火箭,让我们国家变得更强大啦!小朋友们,我们要向钱学森爷爷学习,爱我们的国家,努力学习,长大了也为祖国做贡献哟!《中国的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爷爷的稻田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这都要感谢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他天天在稻田里工作,不怕热,不怕累。
经过很多很多次的试验,袁隆平爷爷终于种出了超级厉害的杂交水稻,让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因为袁隆平爷爷的努力,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没饭吃啦。
小朋友们,我们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这也是对袁隆平爷爷的尊重哟!《中国的科学家的故事:屠呦呦奶奶的青蒿梦》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屠呦呦奶奶的故事。
屠呦呦奶奶为了找到能治好疟疾的办法,试了好多好多的药。
她不怕困难,一直坚持。
终于发现了青蒿素,救了好多好多人的命。
屠呦呦奶奶真的好棒呀,我们要向她学习,勇敢面对困难!《中国的科学家的故事:光爷爷的地质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光爷爷吗?光爷爷对石头和土地可感兴趣啦!他到处去考察,研究地质,为我们国家找到了好多好多的宝藏。
光爷爷的工作可辛苦啦,但他从来都不抱怨。
我们要学习光爷爷,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要坚持哟!《中国的科学家的故事:竺可桢爷爷的气象梦》小朋友们,天气的变化是不是很神奇呀?这背后可有竺可桢爷爷的功劳呢!竺可桢爷爷一直观察天气,记录了好多好多的数据。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大太阳,他都不偷懒。
因为他的努力,我们对天气的了解越来越多啦。
科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二年级演讲稿三分钟《篇一:科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二年级演讲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大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华罗庚爷爷呀,他小时候可聪明啦,但他家境不好哦。
华罗庚爷爷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的家庭里。
他的爸爸开了一个小杂货铺,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我听说呀,华罗庚爷爷小时候可调皮啦,像咱们这么大的时候,他对数学就特别感兴趣。
有一次呢,他在自家的小杂货铺里帮忙。
那时候的杂货铺可不像咱们现在的超市那么整齐,东西乱七八糟地放着。
有个顾客来买东西,他爸爸就忙着找东西、算账。
这个顾客买了几样东西,他爸爸算着算着就有点糊涂了。
这时候,小华罗庚在旁边看了一眼,就说:“爸爸,你算错啦。
这个应该是这样算的……”他爸爸还不太相信呢,又仔细地算了一遍,发现真的是自己算错了。
他爸爸就特别惊讶地看着华罗庚,说:“儿子,你这数学学得可真不错啊。
”华罗庚就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我就是在学校里学了点,觉得挺好玩的。
”华罗庚爷爷上学的时候,可认真啦。
他的数学成绩总是特别好。
可是呢,他家里穷呀,读完初中后,家里就没有钱再供他读书了。
但是华罗庚爷爷可没有放弃学习数学哦。
他就自己在家里自学。
他有一本代数书、一本几何书,就这两本书,他翻来覆去地看,看了一遍又一遍。
有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皱着眉头想啊想,饭都顾不上吃。
他的邻居家有个孩子跟他差不多大,叫狗蛋。
狗蛋就不太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这么痴迷数学。
有一天,狗蛋来找华罗庚玩,看到华罗庚又在对着那两本书写写画画。
狗蛋就说:“华子,你咋整天就看这两本书呢?多无聊啊,咱们出去抓蛐蛐儿吧。
”华罗庚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说:“狗蛋,你不懂,这数学可有意思了。
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我每次解开一道题,就像找到了一颗宝石呢。
”狗蛋撇撇嘴说:“我觉得抓蛐蛐儿才好玩呢。
”华罗庚笑着说:“你玩你的,我学我的,等我以后成为大数学家,你就知道数学的厉害了。
”华罗庚爷爷就是这样,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习数学。
与张景中院士对话“数学好玩”撰写时间:2011年8月23日 13:43与张景中院士对话“数学好玩”《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15日第6版从对“数学好玩”开始研究的的那天起,就开始关注张景中、李毓佩等科普专家的学术动向。
终于有一个机会,在中国教育报张景中院士的一个专版上我应邀和院士有了第一次关于“数学好玩”的对话。
很喜欢张景中院士讲的数学故事:一个少年喂猴子,早上给猴子4个梨子,晚上给猴子3个梨子,猴子发现每天晚上少一个梨子,就很不高兴;于是这个少年又改成早上给猴子3个梨子,晚上4个梨子,猴子每天晚上多吃一个梨子,就高兴了。
每每听到这里,孩子们都会哈哈大笑,笑过以后明白:交换加数的位置是不影响结果的,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对于孩子们来说,数学中的性质和概念曾是那么抽象和枯燥,而张院士仅仅用了一个简单的“朝三暮四”的小故事就激起了孩子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理解了、记住了,甚至想忘都忘不掉了。
在笑声中,孩子无论天资如何,都顿觉数学好玩。
笑声中的我更清楚,教师对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面对数学的时候觉得好玩呢?多年的数学教学一直沿袭着这样一个方法:学习一个公式,然后做几十道类似的习题。
从小喜欢数学、但最烦重复做题的我当了教师以后,想努力改变这一切,让我的学生能够觉得数学好玩、有趣。
于是,我在生活中伸长敏锐的触角,寻找、感悟那些隐藏在身边的习焉不察的、类似于“朝三暮四”的小故事,努力让自己“长”出一双数学的眼睛。
记得在我们学校的一次“创新杯课堂教学评比”中,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评委和老师。
眼看上课铃就要响了,我却郑重声明必须先把一张至关重要的证书发下去。
知情的学生们七嘴八舌替我着急:“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李老师怎么还给我们发证书?”“都怪李天意昨天吹牛说他看过一本最厚的书,引得大家特别不服气,我们才告诉老师都把书带来,一定要跟他比一比!”这时上课铃响了,我说:“昨天,大家不是不服气吗?现在我们就来评一评、比一比,看看谁的书最厚,里边装的知识最多,我就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把这张证书颁发给他!”学生们急不可待地搬出从家带来的厚书,寻找着书本最后的页码。
对话中科院院士刘建康对话中科院院士刘建康刘建康院士是鱼类学家、生态学家、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研究奠基人之一。
1917年9月1日生于江苏吴江,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39年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水生所前身,时在重庆北碚)做研究生;1947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2月由美国回到上海任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水生所前身)研究员。
1950年1月中科院设立水生生物研究所,刘被聘为研究员,1954年随所迁至武汉,先后任水生所鱼类学组组长、湖泊水库研究室主任、所长、名誉所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刘建康人生格言重视科学实验,着眼社会实践;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只唯实;独立思考,敢于创新。
核心提示■27岁时,他在全世界首次发现鳝鱼从小到大由母变公,并由此打开了一个新颖的研究领域之门。
■他的研究成果开创了我国大中型水面养鱼的先例,使亿万中国人吃鱼不再难。
■不少人认为东湖应该停止养鱼,可他提醒我们:在截污还未完全处理好之前,东湖不能停止规模养鱼,否则将再度爆发大规模蓝藻水华。
并从市场上买来一批大鳝鱼投进池中。
养了一年,池中的鳝鱼没有生殖;第二年,情况仍然如此。
“为什么这些鳝鱼都不生殖呢?”他将这些大鳝鱼杀掉一看,发现全为雄性。
“怪了,为何是这样呢?”他从市场上买了数百条小鳝鱼,宰杀后发现:小鳝鱼全是雌的。
通过研究,他得出结论:鳝鱼刚生下时全是雌的,长大以后,就逐渐变成雄性了。
1944年,他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受到了国际动物学界的高度关注。
1947年7月5日,英国皇家学会博洛博士在世界顶级的科学杂志《Nature》上写了一篇专题评论。
开头便说:“从1944年一篇描述黄鳝性腺论文的发表,刘提供了新的和有趣的有关低等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证据,并打开了一个新颖研究领域之门。
”这一评价对时年30岁的刘建康是极大的鼓舞。
从那时起,刘建康坚定了一生为鱼、为鱼所栖居的生态环境而潜心研究的信念。
介绍院士开场白-回复题目: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场白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亲爱的学生们,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做一个开场白。
这个题目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大家关于这个话题的问题。
一、院士的定义和职责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从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的分支学科,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组织。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着在各自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卓越贡献。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的主要职责是开展科学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培养后继人才,服务国家发展。
科研是我们最基础的任务,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不断突破自身的学术边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肩负着培养后继人才的责任,传承和发扬科学家的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
二、院士的选拔和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选拔是一个严格而公正的过程。
首先,候选人需要通过自我提名或者其他科学家的推荐,然后经过科学院的专家评审,再由全院士大会进行选举。
最终只有少数的杰出科学家能够成为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享有国家特殊津贴的人员,也是享有一系列荣誉和福利的。
我们荣获这一头衔之后,将得到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此外,还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荣誉和奖励,比如参与国内外重要科研项目,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
三、院士的工作特点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的工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有更多的研究自由。
作为一个院士,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术方向,自由选择研究方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术特长。
其次,我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国际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我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顶级科学家共同研究和交流,从而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路。
同时,作为一个院士,我也有责任推动科技创新。
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在学术界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成果应用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更多贡献。
我是盐城市实验小学少科院小院士,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做美丽的盐城人”系列参观活动,很高兴能在这里遇到你们。
我们能采访你几个问题吗?
1.神州十号成功升空,我们美丽的中国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少先队员心里十分激动,那些航天员叔叔阿姨很棒。
我们心中也有飞天的理想,可是我们还是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方面的准备?
2.您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能告诉我们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吗?
3.您在搞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您又是怎么克服的?
4.科学改变了这个世界,我们也无时不感受到科学的神奇,您能描述一下未来的科学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吗?
5.能说说你成为院士以后的感想吗?
6.我今年在江苏省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想问一下对我们小学生研究科技发明来说,您能给我们一些好的建议吗?
7.我也是该奖项的获得者之一,我就想问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发挥创新意识?
8.最后请您为我们少年儿童在学科学、用科学方面提几点希望!
谢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真诚地邀请你们到我们学校去看看!。
区小学科学小院士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姓名],是一名非常荣幸被评为区小学科学小院士的同学。
我觉得我是一个对周围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的人。
只要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我总会忍不住在心里问“为什么”。
我比较喜欢做各种科学小实验。
记得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了有关彩虹的形成原理,说是由于阳光折射到小水滴上形成的。
我就特别好奇,想亲自验证一下。
于是我找来了一个三棱镜,那时候找三棱镜还费了好大的劲呢。
然后在阳光充足的一天,我拉上窗帘只留一个小缝让阳光射进来,通过三棱镜投射在墙上,哇,真的出现了像彩虹一样的光带,当时那种欣喜和激动的心情到现在我都还记得。
这个小实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之处,也让我明白了通过自己去探索和尝试,就能解开很多自然的奥秘。
我还特别喜欢观察小动物和植物。
我家附近有个小花园,我一有空就会跑到那里去。
我发现有的小蚂蚁总是沿着一条很固定的路线走,这让我特别不解。
于是我就守在那儿观察,有时候一蹲就是半个多小时。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它们是通过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来认路的。
这些小发现就像一个个小宝藏一样,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神秘等着我去挖掘。
我的特点是遇到问题非常执着,不找到答案不会轻易放弃。
就像有一次我在组装一个小小的机械模型,这个模型很复杂,很多零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拼装,但是我就坐在那里,一点一点地试,对照着说明书反复思考,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最终拼装完成。
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当看到模型被组合成功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简直难以形容。
对了还想说,我还常常会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我可以跟其他喜欢科学的小伙伴一起交流和学习。
有一次科技节上,我们要设计一款能够在水面上行走的简易装置。
我跟小组的伙伴们一起想方案,我们试了很多办法,从最开始用泡沫板简单组合,到后面增加一些平衡结构,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最终我们的装置成功地在水面上走了好长一段距离。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思考可能是局限的,但是大家一起想办法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张伯苓爱国三问演讲稿
嘿,大家好呀!有一天我在学校里,正和小伙伴们嘻嘻哈哈地玩着。
突然,老师一脸严肃地走了进来,教室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老师看着我们,缓缓地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张伯苓爷爷吗?”我们都摇摇头。
老师就给我们讲起了张伯苓爷爷的故事。
张伯苓爷爷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呀!他曾经问了三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哇,这三个问题可真厉害啊!
老师说,张伯苓爷爷为了让中国变得更好,付出了好多好多。
他努力办学,就是想让我们这些小朋友以后能有出息,能为国家做贡献呢!
我当时就在心里想,我当然是中国人啦!我也爱中国呀!我当然愿意中国好呀!我看看身边的小伙伴们,他们也都一脸认真的样子,肯定也和我想的一样呢。
然后老师就问我们:“那你们打算怎么做呢?”有个小伙伴马上就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当科学家,发明好多厉害的东西!”另一个小伙伴说:“我要当军人,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也不甘示弱地说:“我要当老师,像您一样教更多的小朋友爱国!”老师听了,欣慰地笑了。
张伯苓爷爷的这三个问题,就像是三把火,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呀!我们虽然还是小孩子,但是我们也可以为中国做很多事情呢!我们可以爱护环境,让我们的国家更美丽;我们可以帮助别人,让我们的社会更温暖;我们可以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我们一定要记住张伯苓爷爷的爱国三问,用我们的行动去回答他呀!让我们一起加油,为了我们最爱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