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成功实践
- 格式:ppt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20
1大秦线运输概况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大秦铁路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1992年底全线通车,2002年运量达到一亿吨设计能力。
为最大限度发挥大秦铁路作用,有效缓解煤炭运输紧张状况,自2004年起,铁道部对大秦铁路实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大量开行一万吨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全线运量逐年大幅度提高,2008年运量突破3.4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线。
2010年12月26日,大秦铁路提前完成年运量4亿吨的目标,为原设计能力的4倍。
大秦线西部通过韩家岭站与北同蒲线太原方向接轨,通过西韩岭线路所与大同枢纽接轨,通过云联线和小站线路所与云冈支线接轨;在湖东站与湖大线、大准线相连;中部通过茶高联络线与京承线相连,通过大段联络线与京秦线相连,在蓟县西站与津蓟线相连;东部通过西疏解与京山线秦皇岛站相连,柳村南站通过港联线与秦皇岛港务局港口相连。
大秦线为山西大同、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提供了一条十分重要的通道,为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证,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实现大秦线运输增量的目标,在线路通过能力已经饱和的条件下,必须依靠大密度、高质量地开行重载列车来缓解通道能力不足的矛盾,大力发展1万t、2万t级重载列车的运输组织技术,最大限度地弥补通过能力的不足。
经过几年来创造性的艰苦探索,太原铁路局逐步开发出单元万吨列车、组合万吨列车、2万t组合列车等重载列车运输新产品,并成功运用到大秦线的运输组织实践中。
截至2006年7月,大秦线湖东站二场开出的重车列车取消了1万t以下编组列车,实现了全部开行1万t和2万t列车的目标,为大秦线持续而稳定的运输增量和施工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大秦铁路重载运输组织技术2005年以来,铁道部党组根据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作出大秦线运量每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增加5 000万t的决定,即2005年实现2亿t、2006年实现2.5亿t、2007年实现3亿t的奋斗目标。
货运铁路的扛把子,铁轨上的印钞机:大秦铁路“穿山越岭,乌龙入海”是大秦铁路线万吨重载列车不分昼夜、来回往返进行煤炭运输的真实写照,是我国最繁忙的能源运输通道之一。
大秦铁路不仅仅是一条铁路线,还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管辖大秦、南北同蒲、侯月、石太等铁路线路,路网纵贯三晋南北,横跨晋冀京津,营业里程3149公里,衔接了我国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和中转枢纽,在国家煤炭运输大格局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秦铁路充分发挥铁路专业性、基础性、网络性、公益性等特征和优势,在努力创造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以“满足客货运输需求”为核心理念,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货运是大秦铁路的主要支撑点,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80%。
作为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战略通道,大秦铁路担负着全国铁路近四分之一的煤炭运量,肩负着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38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近万家企业生产用煤和民用煤、出口煤的运输任务。
除了动力煤,运输的其他货品还包括焦炭、钢铁等大宗货物,以及集装箱、零散批量货物。
2006年8月,大秦铁路登录A股,成为中国铁路首家以路网核心干线为主体的上市公司。
与绝大部分通过上市募集资金,进而进行巨额资本投入的上市公司不同,大秦铁路是自带优质资产上市的,主要资产均处于运营状态。
2010年8月,以328亿元的价格收购控股股东旗下的相关资产,其中包含太原局持有的朔黄铁路41.16%股权,太原局运输主业整体上市。
2015年以来先后收购了太兴公司70%股权、唐港铁路公司19.73%股权以及蒙华公司10%的股权。
蒙华公司是连接蒙西与鄂湘赣三省以煤炭运输为主的浩吉铁路运营公司。
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秦铁路的运力,拓宽了货源渠道。
上市以来,大秦铁路的运输量、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整体保持较快增长,平均年净利润达105亿元,即每个月净利润近8.8亿元,平均每天净利润2920万元,平均每个小时净利润122万元——可谓是铁轨上的印钞机。
大秦铁路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完成中国重载铁路里程碑4月2日下午6点56分,随着满载着3万吨煤炭的55001次试验列车安全驶入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村南站,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大秦铁路组织实施的牵引重量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新的里程碑,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大秦铁路承担着中国铁路近五分之一的煤运量。
除煤炭运输外,大秦线还担当了焦炭、水泥、非金属矿及钢铁、木材、金属矿石等货物的运输,是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线,为缓解我国煤炭等物资运输紧张状况做出了突出贡献。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中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正在‘爬坡’的国家,大力发展铁路特别是重载铁路,将促成物资的大交换、大交流,将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大秦铁路虽然自2004年起铁道部对大秦铁路持续实施扩能技术改造,并大量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全线运量也逐年大幅度提高,但依旧无法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为做好大秦铁路运输增量技术储备并为未来增加运输量做准备,牵引重量3万吨级重载列车的运输试验也随之浮出水面。
重载列车运输有着载重高、自重轻、运输效率高等优点,而且我国已经有了丰富的2万吨级重载列车的运行经验,本次试验的3万吨列车是在2万吨列车基础上试验展开。
但随着列车载重和编组长度的上升和增加,这也对桥梁、铁路线路的承受能力、列车的牵引编组和同步操作方法,以及司机的操作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考验。
由于大秦铁路有两处长达四五十公里的陡峭下坡道,因此这也对列车的制动能力和运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次重载列车的试验也正是以对机车的牵引方式进行探索性试验研究为重点,并对3万吨列车的综合性能进行系统测试,监测试验列车正常运行工况下的安全性,以评估列车运行品质。
试验中的3万吨重载列车据了解,3万吨重载列车实验内容共分为静态试验和运行试验两部分,3月13日至20日,列车在北同蒲线袁树林站成功进行了静态试验。
重载铁路(一)大秦铁路大秦铁路自山西省大同市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53千米,是中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之一。
大秦铁路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1992年底全线通车,2002年运量达到一亿吨设计能力。
为最大限度发挥大秦铁路作用,有效缓解煤炭运输紧张状况,自2004年起,铁道部对大秦铁路实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大量开行一万吨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全线运量逐年大幅度提高,2008年运量突破3.4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线。
2010年12月26日,大秦铁路提前完成年运量4亿吨的目标,为原设计能力的4倍。
线路介绍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运煤专线,主要承担晋北、内蒙西部和陕北的煤炭外运任务。
1992年开通运营,1995年完成1亿吨配套,十几年来,运量逐年增长,2002年实际运量达1.034亿吨,已超过设计1亿吨的运输能力。
技术研发大秦公司通过近几年对运输设备不断的更新改造,大秦运煤专线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其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后,极大提高了运输能力,使煤炭运输达到年运量2.5亿吨,远期目标达到4亿吨。
各专业新技术、新设备简介如下:工务大秦线是全国唯一的一条运煤重载干线,线路钢轨采用重型75kg/mPD3钢轨,重车线已全部铺设为75kg/m无缝线路,共计645公里,与之相匹配的75kg/m固定心砼枕道岔共计170组。
为了消除重载车轮对辙岔有害空间的冲击,减少伤损辙岔的频繁更换,重车线全部改铺为75kg/mSC381可动心砼枕道岔。
现已更换35组,2006年计划更换105组。
电务大秦线GSM-R系统采用了最成熟的GSM系统,与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信息化系统、交换系统、基站系统、列车调度系统、电源系统、终端等组成了具有铁路特色的GSM-R铁路移动交换网。
大秦线传输系统与用户接入系统,用来承载信号系统CTC和集中监测系统、GSM-R 系统、牵引供电和电力远动系统、铁路信息化系统和车辆系统相关业务,为其提供传输通道。
大秦铁路重载范文第一篇:大秦铁路重载范文走近两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全长653公里的线路上,平均不到15分钟,就有一列运煤列车呼啸而过。
这些列车很长,以至于不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从车头都看不见车尾。
这些忙忙碌碌、来去匆匆的“车影”,构成了大秦线特有的风景,也正是这些“主角”,成就了大秦铁路世界煤炭运量最大、运输效率最高的美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大秦铁路的运输任务也越来越重。
大秦铁路公司经济吸引区内已探明煤炭储量近6000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60%,承担着全国四大电网、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工矿企业生产用煤和出口煤炭的运输任务,煤运量占全国铁路总煤炭运量的近1/7(全国铁路2007年完成煤炭运量154374万吨)。
在大秦铁路一步一个台阶的运量增长过程中,两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发挥了重大作用。
两万吨重载列车于2004年12月12日进行了首次试验。
当时,试验列车由四台SS4改进型电力机车分部牵引、204辆C80型煤运专用敞车组成,全长2658米,总重20000余吨。
此次列车试验由湖东电力机务段承办,列车从山西朔州里八庄站出发,经过9小时40分钟(平均旅速67.5公里/小时)的运行,安全抵达位于渤海之滨的柳村南站,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2006年3月28日,两万吨重载列车正式开行。
现在,大秦线两万吨重载列车的编组采用“121”模式(有变化),具体标准是列车头部有一台机车,编组102辆货车,中部有一组由两台机车组成的重联机车,再编组102辆货车(货车数会随实际情况变化),列车尾部还有一台机车。
其中,列车头部的机车为主控机车,中间和尾部的机车为从控机车。
开行两万吨重载列车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实现机车同步操纵技术是关键。
大秦铁路部分线路坡道大、隧道多,有的地方甚至是“桥隧相连”,再加上大秦线上列车开行密度大,这就对两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负责列车牵引的湖东电力机务段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引进了先进的LOCOTROL系统(机车无线同步操纵系统),即列车分布式动力控制系统。
大秦铁路拉开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序幕刘继峰【期刊名称】《世界轨道交通》【年(卷),期】2007(000)002【摘要】大秦铁路2006年提前7天于12月24日实现年煤炭运量2.5亿吨目标,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
2006年最高日均运煤达79.1万吨,全年日均运煤达68.5万吨。
2007年1月13日,大秦铁路发送煤炭83.19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这是大秦线深入推进内涵扩大再生产,向年运量3亿吨迈进的新起点。
那么,大秦铁路从开通运营(1992年底)时年运量4000万吨到1亿吨,经历了10年,而从开行万吨重载列车实现年运量1.2亿吨到2.5亿吨,仅用了3年,奇迹的创造主要得益于什么?其在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运用方面以及运输组织的创新方面有何特色之处?创新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奇迹的大秦线,对于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未来发展有何启示?1月21日,多位铁路重载运输领域的专家,就“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与前景”为题展开了相关研讨,座谈会由中国铁道学会、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和《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共同策划组织召开,中国铁道学会重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国维先生主持了会议。
【总页数】7页(P22-28)【作者】刘继峰【作者单位】《世界轨道交通》记者【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41【相关文献】1.大秦铁路重载运输发展对朔黄铁路的启示2.创造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奇迹——大秦铁路实现年运量2.5亿吨3.关于进一步加速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建议——“我国铁路重载运输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4.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再创世界奇迹大秦铁路年运量突破4亿t5.建立完整的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体系——由大秦铁路万吨列车试验得到的启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大秦铁路在我国铁路“八横八纵”货运通道主骨架中,有一条铁路备受关注:这条铁路,连续多年以5000万吨左右的大幅增量,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2010年年运量突破了4亿吨;这条铁路,在拥有120多个成员、具有80多年重载运输历史的世界铁路大家庭中,也堪称典范。
这条铁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无限的震撼,更有无尽的遐思……大秦铁路,这条钢铁巨龙,西出煤都大同,横跨桑干峡谷,穿越燕山山脉,直抵渤海之滨,全长653公里。
这条铁路,担负着我国五大电网、350多家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6000多家企业,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用煤和民用煤的运输任务。
大秦铁路的地位和作用,真的就有这么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我国以东南沿海地区为能源需求带,以中西部地区为能源供应带的经济格局,更加凸显出了铁路运输在“西煤东运”中的“卡脖子”问题。
198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投巨资建设大秦铁路,并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建设成为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列车、年运量1亿吨的现代化铁路。
大秦铁路,1983年底开始勘测设计,1985年1月1日开工建设,1992年底建成通车,有9个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达到1700米,具备了接发万吨列车的能力。
这在当时已是全国之最。
到2002年,大秦铁路用10年时间,运量即突破了1亿吨,能力已经饱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问题愈发突出。
2003年全国煤运需求急剧膨胀,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铁路提高煤炭运量,铁道部党组做出了在大秦线开行两万吨组合列车、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的重大决策。
从此,大秦铁路的建设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是一股什么样的神奇力量?凡到过大秦线的媒体记者,都会从内心深处发出由衷的赞叹,同时也会留下些许遗憾:里八庄集运站——中国铁路第一个2万吨战略装车点,装车线长达3000多米。
为大秦线成功试运行3万吨重载列车喝彩
2014年4月2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大秦铁路组织实施的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大秦线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我国最先进的设备都在大秦线上装备,CTC、C80翻车机、1万吨和2万吨的组合列车,先进的机车等等都可以在全国排到数一数二的地位,大秦线解决了我国煤炭运输紧张的问题,内蒙、陕西、陕西的煤炭基本全要经过大秦铁路进行运输,由此可见这条先进的线路在我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缓解我国煤炭等物资运输紧张状况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秦重载从最初的万吨,到后来的1.5万吨、2万吨,到现在实验成功的2.3万吨、3万吨,大秦重载铁路在不断的刷新着记录。
3万吨重载列车试验成功,给大秦铁路注入了强大动力。
运量上的飙升,使得这条我国专用运煤通道“如虎添翼”。
大秦铁路开通运营以来,运量逐年递增,从2万吨到3万吨的运量增长,势必突破运量局限的“瓶颈”,为大秦铁路营造更高的运量业绩。
此项试验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3万吨列车重载技术,不仅对提高公司运输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推动了我国铁路重载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它是铁路部
门大力挖潜扩能的结果,也是铁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3万吨列车运行实验的成功,全国都为之高兴,因为我们掌握了全新的技术,在全球为数不多的国家中中国占得一席,不仅是铁路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我们翘首企盼铁路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不仅止于此、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3万吨重载列车的成功试运行创造了我国铁路重载列车牵引重量的新纪录,也在世界重载运输史上写下让国人自豪、让世界叹服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一起为大秦喝彩,为中国铁路喝彩。
大秦线开行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系统集成与创新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大秦线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系统集成与创新耿志修: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科学技术司司长,北京,100844摘要:大秦线是我国第一条双线重载电气化运煤专线,承担着全国铁路1 8%的煤炭运量。
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涉及很多技术难题,采用LOCOTROL技术必须解决好“山区铁路通信可靠性、长大下坡道周期制动、长大列车纵向冲动”三大技术难题。
铁道部先后安排60多项科研项目,自2004年起经过三个阶段、上百次试验,实现了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和运输组织创新,在运量和运输收入、装备水平等方面显着提高。
关键词:重载运输技术;重载组合列车;机车无线同步操纵;GSM-R;大秦线2003年,铁道部党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作出了在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大幅度提高大秦线运输能力的重大决策。
通过系统集成与创新,2006年3月28日,大秦线正式开行了2万t重载组合列车,标志着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 需求牵引,科学决策大秦线是中国第一条双线重载电气化运煤专线,西起北同蒲线的韩家岭站,东至秦皇岛地区的柳村南站,全长653 km。
1985年开工建设,一期、二期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底投入运营。
2002年,大秦线达到了年运量1亿t的设计目标。
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大秦线承担着全国铁路18%的煤炭运量,负责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 000多家企业生产用煤和民用煤、出口煤的运输任务。
为从根本上提高大秦线的运输能力,2003年末,铁道部党组作出了加快大秦线重载技术创新和扩能改造、快速提高大秦线运输能力的重大决策。
科学论证表明,开行2万t重载组合列车,提高列车牵引重量,是大幅度提图1 大秦线煤运通道高运输能力的最优选择。
作者: 张云涛[1] 贾传峻[2]
作者机构: [1]北京铁路局运输处,北京100860 [2]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出版物刊名: 铁道运输与经济
页码: 16-18页
主题词: 铁路 大秦线 重载运输 发展
摘要:通过对大秦线运输系统构成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作业过程,说明重载铁路运输系统具有复杂庞大,运转连续性、联动性强,协同性要求高,现代化、自动化程度高等特征。
提出重载运输系统将是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骨干和支架,应逐步向现代先进运输方式的运作模式转变,成为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运输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