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的实践
- 格式:pptx
- 大小:242.70 KB
- 文档页数:34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及对我们的启示20 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绩效评估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兴起,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实践证明,加强政府绩效科学评估管理,对推动政府行政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无疑对我们有一定启示作用。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做法美国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包括美国政府机构的绩效评估和美国政府公务员的绩效考评。
美国政府机构绩效评估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定绩效评估计划。
美国政府机构绩效评估计划包括5年“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
战略规划主要包括:(1)陈述政府机构的主要职能;(2)提出政府机构履行职责的总目标和分目标;(3)对政府机构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金、信息和其它资源等作出说明;(4)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作出申述等。
在“战略规划”的框架下,政府机构还要制定一个年度“绩效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年度项目和活动所要达到的绩效水准;(2)用客观、可数以及可计量的形式表述年度目标;(3)说明实现年度绩效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金、信息或其它资源;(4)说明用于年度绩效评估的主要手段和工具等。
被评估的政府机构制定出5年“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后,要及时报送上级机关并由上级机关进行审查。
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后,此规划和计划即作为本部门绩效评估的依据。
二是确定绩效评估指标。
美国政府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财政指标管理。
包括政府举债能力管理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规定;退休金管理是否得当;现金管理是否妥当,有无风险投资;政府采购各环节设计和管理是否合理;项目管理是否合理合法;《美国政府财会通则》对账目建立和管理的规定是否得到严格执行等。
(2)领导目标管理。
主要包括领导者制定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是否科学可行、完成计划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恰当等。
(3)基础设施管理。
(4)人事管理。
主要包括政府雇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和执行纪律是否公平公正等。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绩效评估在公共部门的应用日益广泛。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和执行力,也能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以及思考。
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1.绩效评估概念绩效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对某个组织、系统或个体所实现的效果进行评价、比较和控制的过程,旨在促使实现预期目标。
2.公共绩效评估的特点公共绩效评估相较于私营企业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如(1)政策目标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政策目标和实践常常不完全吻合,因此绩效评估的目标可能缺乏明确性,需要强化对政策目标的认识和考虑。
(2)政府通常需要平衡多重目标,通过精心平衡,才能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度。
因此,公共绩效评估需要结合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3)政府任务通常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考虑战略和长期目标;但同时也需要考虑日常的执行和短期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交付,所以公共绩效评估要区分出系统和动态环境下的评估。
3.绩效评估的理论模型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绩效评估常用的理论模型有两种:结果链模型和逻辑框架模型。
(1)结果链模型认为制定政策时需要思考预期结果,并且在实施政策时也需要关注实际结果。
该模型是通过评估政策达到预期目标的结果来评估工作的。
(2)逻辑框架模型是一种描述项目的理论框架,该模型将各个环节分为原始输入、中间过程、终极结果和输出四个领域统筹。
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实践案例1.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绩效评估相关政策,包括创立一个绩效评估办公室,满足绩效评估所需的数据和管理流程的优化等。
美国国会也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定期报告业绩和计划,而行政部门需要向国会报告执行计划并披露每个政策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
这些数据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的责任感和绩效评估的有效性。
2.新加坡国会条例新加坡国会条例对于绩效评估还颁布了一套国家标准。
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演变1)20世纪70年代:背景:州和政府对公共部门生产力的测评相当热衷,而联邦政府层次上的关注则相当冷漠;1970年有一项针对联邦政府的评估实践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制定政策与预算的整个联邦机器,由于存在严重缺陷而蒙受损害,联邦政府缺少一个测量项目有效性的综合体系;其他因素。
做法:尼克松时期成立国家生产力委员会→国家生产力与工作生活质量中心→1978年被精简,成为生产力公共管理中心→研究各级政府生产力状况的全国情报交流中心;1973年尼克松政府颁布《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正规化、系统化、规范化;1976年美国的科罗拉多州通过第一部《日落法》→法制化;2)20世纪80年代:问题:传统的官僚政治体制,政府管理组织架构臃肿、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率低下管理者思想僵化封闭、规制繁杂、私欲自我膨胀、公权异化等,出现严重的政府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
做法:民营化运动兴起,强调公共服务通过合同外包等形式由私人部门来承包和提供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节约大量的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其动因是减少赋税、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联邦政府的规模和权力。
特征:联邦政府对于绩效评估的积极性大有提高,甚至大有赶超各州和地方政府之势;由单一追求效率,控制成本向效率与效益共求的方向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背景:政府再造运动——政府与外界关系的变革和政府自身管理变革。
其关键在于政府自身管理变革的成功。
政府自身管理的改革集中在政府绩效管理上,政府绩效管理是通过缩小政府管理人员的规模、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改革行政管理系统(公务员系统、政府采购系统、、预算系统)、改革政府机构文化、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政府机关实际工作的效率(再造基本工作程序,以更低成本获得更高政府生产力)等途径来实现政府管理的经济目标、效率目标和效益目标的全新政府管理模式。
发展历程:a、1993年,戈尔《国家绩效评估报告》(即戈尔报告)——克林顿政府行政改革的蓝图,强调对公共服务结果和效果的测量。
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实践与我国企业绩效测评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实践与我国企业绩效测评引言:企业绩效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管理领域,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国外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理论,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实践,对比分析我国企业绩效测评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实践1. 美国企业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引领者,其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体系广泛被应用于全球范围。
其中,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理论成为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指导。
该理论通过将企业绩效划分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强调绩效评估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2. 日本企业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早提出“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国家,其企业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对比于西方国家注重整体绩效的理论,日本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参与与持续改进。
其著名的“丰田模式”和“KZEN”概念,体现了企业绩效管理中注重员工积极性与创新的核心思想。
二、我国企业绩效测评的现状1. 理论研究不足相对于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理论的丰富性,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绩效测评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忽视了其他关键绩效方面的评估。
此外,对于绩效考核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
2. 实践应用有待提升我国企业绩效测评的实践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许多企业在绩效测评中过于单一地关注短期财务数据,而忽视了经营战略的执行、员工积极性等与企业长期发展相关的因素。
此外,现有的绩效考核方式普遍存在指标不清晰、操作性差等问题。
三、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的借鉴与启示1. 引进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理论我国企业应加大对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借鉴,特别是平衡计分卡、丰田模式和KZEN等经典理论。
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整合与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
美国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美国1993年颁布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以下简称GPRA),是各国政府的绩效改革浪潮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代表性立法。
GPRA的颁布标志着美国政府的绩效改革步入了成熟阶段,同时代表了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绩效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决心与努力。
本文将对GPRA的立法背景、基本内容、突出特点及其实施效果等做一简要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政府绩效改革多提供一份可供思考与借鉴的材料。
一、GPRA与美国的政府绩效管理绩效(performance)一词在英文中意为"履行"、"执行"、"表现"、"行为"、"完成",在管理学中被引申为"成绩"、"成果"、"效益",最早用于投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后来又被运用到公共管理当中。
政府绩效(government performance)指的是运用"绩效"概念衡量而得出的政府活动的效果,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的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对于政府绩效管理,美国国家绩效衡量小组将其定义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则定义为"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探索政府绩效管理的国家之一。
早在19世纪末,由于许多城市政府腐化无能的事件被陆续曝光,通过财政预算控制地方政府绩效的呼声便开始出现,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国家市政评论》上已经可以见到这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