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生物的进化精练新版北师大版20180227540
- 格式:doc
- 大小:654.01 KB
- 文档页数:6
生物的进化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A. 在缺乏食物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因经常使用而变长B. 竞争中,颈长者的生存机会大C. 经过逐代选择,长颈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形成D. 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2.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和生命的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球形成之初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的主要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构成了地球的原始大气B. 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体是在海洋中诞生的C. 地球上出现裸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才逐渐增多D. 现代出土的两栖类动物化石形成年代早于恐龙化石形成年代3.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C. 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 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4.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叙述错误的是()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低等到高等 C. 从水生到陆生 D. 从素食到肉食5.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①鱼类②无脊椎动物③两栖类④鸟类⑤爬行类⑥哺乳类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①③⑤④⑥C. ②③①⑤④⑥D. ④⑥②①③⑤6.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证据是()A. 地层B. 化石 C. 火山喷发 D. 岩浆7.下列属于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是A. 恐龙化石B. 始祖鸟化石 C. 恐龙蛋化石 D. 恐龙足迹化石8.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A. 现在生存的动物B. 现在生存的植物 C. 生物的个体发育 D. 化石9.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达尔文的观点,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 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B. 繁衍后代的需要C. 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的结果D. 代代经常作用的结果10.原鸡进化成了不同品种的鸡是()A. 鸡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B. 鸡内部斗争的结果C. 自然选择的结果D. 人工选择的结果二、填空题(共5题;共28分)11.搭乘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的神州6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随之返回的还有不少植物种子,这些种子受到太空射线的照射,使基因发生改变,从而培养出新作物品种,由此可见,________ 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这个过程属于生物进化中的________ 。
第2节生物的进化知识点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1.化石(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2)意义: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1)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
(2)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3.化石与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例如,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和我国发现的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证实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4.生物总进化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二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5.前寒武纪时期依次出现了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原生动物。
6.古生代(约始于5.4亿年前)(1)植物依次出现了裸蕨类、石松类、蕨类;(2)动物依次出现了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
7.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1)陆地上主要的植物是裸子植物;(2)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主要是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哺乳类和鸟类。
8.新生代(始于6 500万年前):陆地上占优势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占优势的植物是被子植物;600万年~400万年前, 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知识点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9.达尔文的环球考察考察发现:动物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是因为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环境的影响和大自然的选择。
10.人工选择的启示(1)实例: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野生原种经过代代的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
(2)启示:自然界中一定存在着与人工选择相似的过程,即自然选择。
11.自然选择(1)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2)内容①过度繁殖: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②生存竞争:后代数量过多,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水和栖息条件等,从而竞争生存空间或有限的自然资源。
③遗传和变异:具有某些适应环境变化的微小变异的生物个体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可能继承了这种有利性状。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单选题1.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证据是A. 地层B. 化石 C. 火山喷发 D. 岩浆2.根据始祖鸟身体结构跟爬行类、鸟类动物都有相同之处,经逻辑推理可得出如下结论()A. 爬行类进化成鸟类B. 鸟类进化成爬行类C. 爬行类与鸟类有亲缘关系 D. 生命起源于无机物3.在地质年代越久远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是()A. 越简单、越低等B. 越简单、越高等 C. 越复杂、越低等 D. 越复杂、越高等4.在地质年代越久远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是()A. 越简单、越低等B. 越简单、越高等 C. 越复杂、越低等 D. 越复杂、越高等5.化石之所以能成为生物进化证据,原因是()A. 化石是保存在底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B. 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C.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D. 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6.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A. 化石证据B. 解剖证据 C. 胚胎发育上的证据 D. 结构方面的证据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趋势.正确的是()A. 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B. 根据郑氏始孔子鸟化石推测鸟类可能由两栖类进化而來C. 最低等的植物是蕨类植物,它可以进化成种子植物D. 生物的进化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8.揭示生物进化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证据是()A. 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 B. 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比较C. 通过对现存各种生物的大量观察和分析D. 通过对生物遗传物质的研究9.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的昆虫特别多?()A. 大风把所有有翅的昆虫刮的海里去了B. 这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C. 这个海岛经常刮大风,有翅的昆虫随风飞到其他地方进行生殖繁衍D. 这个海岛环境相对稳定,昆虫不会发生不利变异,它会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化10.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乙的结构比甲复杂B. 戊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C.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D. 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11.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从原始藻类植物进化到原始种子植物,体现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①由自养到异养②由低等到高等③由简单到复杂④由水生到陆生⑤由细小到粗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②④⑤12.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A.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B. 由简单到复杂、由高等到低等、由水生到陆生C. 由复杂到简单、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D.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13.原鸡是家鸡的祖先,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类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是因为生物有 ( )A. 生长和发育的特征B. 生殖和发育的特征C. 新陈代谢的特征D. 遗传和变异的特征14.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其中不正确的是()A. 米勒的模拟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途径B. 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生物化石C. 生物进化总趋势为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D. 古代的爬行类进化为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15.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A. 遗传学上的证据B. 分类学上的证据C. 胚胎学上的证据D. 地质年代中的化石证据16.在进化上,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从古生物学的角度证明了()A. 爬行类起源于两栖类B. 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C. 哺乳类起源于鸟类 D. 鸟类起源于两栖类17.某地区原为森林时,灰尺蛾约占总数的99%,黑尺蛾仅占1%;建成工业区后,统计结果则是黑尺蛾占99%,灰尺蛾占1%.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工业黑烟使灰尺蛾变黑 B. 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C. 不定向变异的结果D. 外界环境对两种尺蛾的选择18.哺乳动物起源于A. 古代两栖类B. 古代鱼类 C. 古代爬行类 D. 古代鸟类19.去年在我省赣州又发现了一种长鼻子的恐龙化石,恐龙属古代爬行动物,某些古代爬行动物后来又进化成()A. 现代两栖类和爬行类B. 现代爬行类和鸟类C. 现代鸟类和哺乳类D. 古代鱼类和两栖类20.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低等到高等 C. 从水生到陆生 D. 从少数到多数参与21.下列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 大猩猩B. 黑猩猩 C. 猴子 D. 长臂猿22.鱼和鲸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A. 自然界的偶然巧合B. 进化方向相同C. 有共同的祖先D. 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23.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 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A. 太空学B. 化石C. 细胞学D. 比较解剖学2. 始祖鸟化石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A. 古代两栖类动物B. 古代爬行类动物C. 古代总鳍鱼D. 古代哺乳类3. 关于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B. 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C. 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D. 有鱼化石的地层都比两栖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4. 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总趋势的表述是()A. 由水生到陆生B.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C. 由低等到高等D. 由简单到复杂5. 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如右图),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甲、乙D. 乙、丙、甲6.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沉积岩层的顺序如右图所示,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图示可能说明()A. 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B. 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C. 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D. 物种B一定生活在水中7. 若△、□、☆表示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右图所示是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未经变动的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A. △→□→☆B. ☆→□→△C. △→☆→□D. ☆→△→□8. 化石与地层的年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里()A. 植物化石越少,动物化石越多B. 水生生物化石越多,陆生生物化石越少C. 化石种类越丰富D. 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9. 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这个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温暖。
下列有关中生代的叙述错误的是()A. 裸子植物(尤其是苏铁类)是主要的陆地植物B. 被子植物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C. 爬行动物盛行,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D. 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10. 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A.两栖类、蕨类B.鱼类、藻类C.哺乳类、被子植物D.爬行类、裸子植物11. 哺乳动物和鸟类成为占优势的陆地脊椎动物,被子植物成为占优势的陆地植物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2.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B. 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C. 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13. 达尔文的一部巨著,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证明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A.化石B.形态解剖学C.胚胎学D.以上各项都是2.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真核生物C.由简单到复杂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之一D.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3.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30年前闻效降低了,其原因是()A.环境污染严重B.青霉素的产生方式与以前不同C.现在人体普遍健康D.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的变异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之一是由水生到陆生。
下列变化不能体现与该趋势相适应的是()A.体外受精→体内受精B.无卵壳→有卵壳C.鳃呼吸→肺呼吸D.单细胞→多细胞5.下列关于马的进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体型趋大B.四肢趋长C.侧趾退化D.中趾退化6.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古生物都形成化石B.一般而言,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C.生物化石和比较解剖学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D.一般而言,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7.下列关于动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原始的单细胞藻类进化为原始的苔藓B.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D.原始的鸟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8.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合理的是()A.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四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B.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C.原始鸟类是由原始哺乳类进化来的D.生物进化趋势是从体型小到体型大9.下面有关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正确的是()A.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弱B.不同种生物间为获得配偶进行生存斗争C.环境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D.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二、判断题10.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______(判断对错)11.古人类的化石是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______(判断对错).12.达尔文建立了神话论。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1、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 )A、复杂、高等B、简单、低等C、复杂、低等D、简单、高等2、始祖鸟的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 )A、鱼类B、两栖类C、古代爬行类D、哺乳类3、下列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中,错误的是( )。
A、森林古猿是人类的原始祖先B、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自发产生的C、化石是探索生命起源的最重要证据之一D、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4、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有机物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拉马克C、米勒D、巴斯德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
A、古代节肢动物B、古代鱼类C、古代爬行动物D、古代鸟类6、现在长颈鹿的颈部都很长,这是由于( )的结果。
A、常用颈部B、人工选择C、不断变异D、自然选择7、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这种现象是( )。
A、生物具有保护色B、雷鸟随意改变自己的体色C、因为冬天较冷,夏天较热D、夏天阳光较强烈8、从进化观点看,高等生物起源于()A、多细胞动物B、水生藻类C、低等动物D、单细胞生物9、马的脚趾数由四趾逐渐演化为单趾,造成这种进化的外因是()A、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B、人类的育种C、自然选择D、远源杂交10、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C、人工选择的结果D、产生了不遗传的变异参考答案1、B2、C3、B4、D5、B6、D7、A8、C9、C 10、B。
第2节生物的进化
知识点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1.化石
(1)概念: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2)意义: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
2.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
(1)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
(2)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3.化石与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例如,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和我国发现的中华龙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证实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4.生物总进化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二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
5.前寒武纪时期
依次出现了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多细胞生物、原生动物。
6.古生代(约始于5.4亿年前)
(1)植物依次出现了裸蕨类、石松类、蕨类;
(2)动物依次出现了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
7.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
(1)陆地上主要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2)陆地上的脊椎动物主要是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哺乳类和鸟类。
8.新生代(始于6 500万年前):陆地上占优势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占优势的植物是被子植物;600万年~400万年前, 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知识点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9.达尔文的环球考察
考察发现:动物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是因为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环境的影响和大自然的选择。
10.人工选择的启示
(1)实例: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从野生原种经过代代的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
(2)启示:自然界中一定存在着与人工选择相似的过程,即自然选择。
11.自然选择
(1)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2)内容
①过度繁殖: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②生存竞争:后代数量过多,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水和栖息条件等,从而竞争生存空间或有限的自然资源。
③遗传和变异:具有某些适应环境变化的微小变异的生物个体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可能继承了这种有利性状。
④适者生存: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积累起来,形成一个更加适应环境和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
(3)特点
①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选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③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知识点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1.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C)
A.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
B.现存的各种生物
C.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
D.现在生存的古老植物
2.下列对地层中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3.马的进化过程说明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进化的结果主要是使生物(D)
A.运动能力增强
B.取食与避敌能力增强
C.种族延续能力增强
D.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增强
4.“始祖鸟”化石是下列哪项的典型的证据?(C)
A.是两栖动物进化为鸟类的典型证据
B.是鸟类进化为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是古代爬行动物进化为鸟类的典型证据
D.是爬行动物进化为哺乳动物的典型证据
知识点二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
5.在古生代早期,成为相应地层的标志性化石的是(B)
A.寒武纪海洋动物化石
B.三叶虫类无脊椎动物化石
C.始祖鸟化石
D.中华龙鸟化石
6.下列哪组动物是中生代早期开始出现的?(C)
A.鱼类和两栖类
B.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C.哺乳类和鸟类
D.两栖类和爬行类
7.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B)
A.两栖类、蕨类
B.爬行类、裸子植物
C.哺乳类、被子植物
D.鱼类、藻类
知识点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8.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D)
A.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繁殖能力强
B.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
C.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
D.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
9.(2017·甘肃庆阳中考)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体色叫保护色,如枯叶蝶颜色枯黄,竹节虫体表翠绿。
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动物具有保护色的本质原因是(D)
A.主动适应
B.被迫适应
C.变异作用
D.自然选择
10.(2017·山西太原中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B)
A.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
B.生物体的器官越用越发达,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C.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变异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
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
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A)
A.丙、甲、乙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乙、丙、甲
2.对不同地层中化石的研究表明,在古生代早期,海生的藻类植物繁盛,到了古生代中期,原始陆生植物开始出现,到古生代晚期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出现,到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并在中生代晚期出现了被子植物。
上述现象所不能说明的进化事实是(D)
A.进化方向是由水生到陆生
B.藻类植物是原始、低等的类群
C.被子植物是高等的植物类群
D.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是由藻类植物进化来的
3.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D)
A.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B.自然选择在野兔和鹰的进化中没发挥作用
C.一种生物的进化与周围生物没有关系
D.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4.下图为未被破坏的沉积岩石层的次序示意图,图中Ⅱ层中有物种A化石,Ⅰ层中有物种B化石。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物种A与物种B的主要差异。
答案物种A比物种B出现时间晚,结构上物种A比物种B复杂,进化地位上物种A比物种B高等。
(2)在Ⅱ层里能否找到物种B的化石?为什么?
答案有可能。
物种B出现时间早,可能物种B一直适应环境,直到物种A出现,仍然存在。
1.导学号80654003三叶虫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下图为甲、乙、丙、丁四种三叶虫的生存年代,图中黑色长条代表该三叶虫生存的地质年代范围。
若某地层是在寒武纪时沉积形成的,且含有三叶虫化石,则下列对此地层的推论最合理的是(C)
A.只会有甲种的三叶虫化石
B.只会有乙种的三叶虫化石
C.不会有丙种的三叶虫化石
D.不会有丁种的三叶虫化石
2.(2017·江苏宜兴中考)下列关于动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一项是(A)
A.爬行类→两栖类
B.低等→高等
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D.水生→陆生
3.(2017·广东中考)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
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D)
4.导学号80654004(2017·山东东营中考)长期使用克霉唑乳膏治疗足癣,药效会逐渐下降,原因是(C)
A.药物的使用量过少或药效不稳定
B.药物使病原体慢慢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少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病原体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药物的环境
动物的体色往往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将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有同学想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
(一)提出问题:动物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二)作出假设: 动物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或动物的保护色不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
(三)实验过程如下
6人一组,选择一张大彩纸,在上面均匀地撒上100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
其中3个学生从大彩纸上捡起小纸片,不能特意去寻找,注意速度要快,每“猎”一次“猎物”交给后面的同学记录。
另外3个学生记录“猎物”的“体色”、数量和被“猎”的先后顺序,直到大彩纸上只剩下25张小纸片,不再选择为止。
剩下的小纸片作为“幸存者”,各组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量。
假若“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就在每一个“幸存者”的下面各放同样颜色的小纸片3张,将“幸存者”都和它们的后代混合,重复上述实验至少4次,每轮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数量。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一张大彩纸、3个学生分别模拟生活环境、捕食者。
(2)为了保证实验的可信度,该实验要多重复几次。
(3)经过几代的选择,幸存下来的“猎物”的体色与背景相近,由此说明,保护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色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