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干酪素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202.80 KB
- 文档页数:4
奶酪棒产品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GB 25192-2022)。
新标准将于2022年12月30日起实施。
新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利于规范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市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也让我们为孩子选购奶酪棒,有了新的适用“标准”!1标准名称和术语定义在新标准中,标准名称由“再制干酪”改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适用范围也由“再制干酪”改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这是由于新标准对产品的分类进行了调整。
旧标准中只有“再制干酪”一个产品分类,新标准依据干酪含量比例,细分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
GB 25192-2010要求再制干酪中干酪比例需>15%,而近年来行业和消费者普遍认为此比例过低,产品品质需进一步升级。
为保障行业稳定过渡,GB 25192-2022新国标对产品种类进行更细的划分,其中干酪比例为15%~50%的产品被定义为干酪制品,而再制干酪要求其干酪比例需>50%。
2技术要求的调整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来看,致病菌指标将统一管理,而菌落总数、霉菌、酵母等指示菌指标则根据产品特性、监管需求等因素进行适当取舍和调整。
将致病菌指标纳入统一管理。
新标准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限量标准调整至GB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加强与通用标准之间的衔接。
调整菌落总数的限值要求。
再制干酪,不同产品特性差异较大,部分类型的再制干酪产品不能采用过高温度加热杀菌,否则会降低产品使用性能,影响产品风味。
同时再制干酪产品为冷链运输产品,冷链环境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
因此,新标准调整菌落总数的限值要求。
删除酵母的限量要求。
我国GB126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中对再制干酪生产过程中酵母指标已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新标准删除了酵母要求。
3细化标签标识要求新标准要求产品标签应明确标识干酪使用比例,增加“再制干酪,也可称为‘再制奶酪’;干酪制品,也可称为‘奶酪制品’”的表述,以便于消费选购再制干酪及干酪制品。
干酪标准
您所提到的“干酪标准”可能是指干酪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在中国,干酪的国家标准是GB 54202010,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26日发布,适用于全成熟干酪、霉菌成熟干酪和未成熟干酪,自2010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
2021年11月22日,干酪新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酪》(GB 54202021)开始实施,替代了原GB 54202010。
修改了范围、术语和定义、感官要求、微生物限量,增加了硬度和脂肪含量声称等说明。
另外,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制定了国际上通用的干酪定义。
在这种定义下,干酪是以乳、稀奶油、脱脂乳或部分脱脂乳、乳酪或这些产品的混合物为原料,经凝乳酶或其他凝乳剂凝乳,并排除乳清而制得的新鲜或发酵的产品。
干酪素化学品技术说明1. 简介干酪素化学品是一类在化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物质。
干酪素作为一种化学合成的有机物,具有多种特性及应用。
本文档将介绍干酪素化学品的制备方法、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 制备方法干酪素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合成干酪素的有机化学方法。
该方法通过反应原料中含有的特定有机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最终得到干酪素产品。
合成干酪素的反应原料及条件可能会根据具体需要的产品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3. 主要应用领域3.1 化妆品行业:干酪素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的香精调制、着色剂和保湿剂等方面。
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使其成为化妆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3.2 制药工业:干酪素化学品在制药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作为药物的原料或辅料,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合成、稳定性增强以及药效的调节等方面。
3.3 化学工业:干酪素化学品在化学加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作有机溶剂、反应催化剂以及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等。
3.4 其他领域:干酪素化学品还被应用于染料、塑料、涂料等领域,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安全注意事项4.1 操作注意:在干酪素化学品的制备或应用过程中,操作者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4.2 储存要求:干酪素化学品应储存在密封的中,并放置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4.3 避免接触:避免干酪素化学品与皮肤、眼睛或呼吸道接触。
如不慎接触干酪素化学品,请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寻求帮助。
4.4 废弃物处理:干酪素化学品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正确处置,以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以上是干酪素化学品技术说明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的实际操作和使用时,请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安全规范。
煎烤类系列产品企业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煎烤类系列产品的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煎烤类系列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煎饼、烤串、烤鸡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煎烤类产品:以面粉、肉类、蔬菜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煎烤工艺制成的系列产品。
3.2 煎饼:以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水、油、食品添加剂等,经煎烤工艺制成的薄饼类食品。
3.3 烤串:以肉类、蔬菜等为主要原料,穿制成串,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煎烤工艺制成的串类食品。
3.4 烤鸡:以整鸡或鸡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煎烤工艺制成的禽类食品。
4. 产品分类和标记4.1 产品分类煎烤类系列产品按主要原料和工艺特点分为以下四类:a) 煎饼类: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煎烤工艺制成的薄饼类食品;b) 烤串类:以肉类、蔬菜等为主要原料,穿制成串,经煎烤工艺制成的串类食品;c) 烤鸡类:以整鸡或鸡肉为主要原料,经煎烤工艺制成的禽类食品;d) 其他煎烤类:以面粉、肉类、蔬菜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食品添加剂,经煎烤工艺制成的其他煎烤类食品。
4.2 产品标记产品标记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净含量/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奶酪执行标准根据咱们国家的相关规定,正规渠道售卖的合格奶酪,其外包装上,都会标注上执行的产品标准号。
市场上有两种标准,一种标准是“GB5420”,另一种标准是“GB25192”,它们代表的奶酪也是有所不同的。
5420奶酪,属于“干酪”的执行标准,它适用于:成熟或未成熟的软质、半硬质、硬质或特硬质、可有包衣的乳制品,其中乳清蛋白/酪蛋白的比例不超过牛(或其他奶畜)乳中的相应比例(乳清干酪除外)。
25192奶酪,则是“再制干酪”的执行标准,它适用于:以干酪(比例大于15%)为主要原料,加入乳化盐,添加或不添加其它原料,经加热、搅拌、乳化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从这两个奶酪标准的定义和适用范围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5420奶酪属于比较纯正的奶酪,25192奶酪则是在5420奶酪的基础上,还额外加入了其它的一些成分,并且在加工工艺上也有所区别。
“5420”和“25192”有啥本质区别?关于这两个标准下奶酪的区别,主要有下面4点:1、成分不同:5420奶酪的主要成分为牛奶,属于天然的奶制品;25192奶酪则是在5420奶酪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属于加工奶制品,里面会额外添加诸如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成分;2、制法不同:5420奶酪在制作过程中,是在奶液中加入乳酸菌和凝乳酶后,经过一系列天然反应发酵制成;25192奶酪则是对5420奶酪进行了再加工,将其粉碎后,再加入其它原料,经过剪切、乳化、冷却等工艺制成;3、外观不同:5420奶酪看上去比较坚硬,形状也是多种多样,有常见的块状,也有圆柱形或扇形等;25192奶酪看上去则比较软,形状多为切片状,或是碎粒形。
如果大家留意,还会发现,25192奶酪的包装上,都会出现4个字,“再制干酪”,5420奶酪包装上则多标着“原制”字样;4、口感不同:5420奶酪是由新鲜原乳制成,带有非常浓郁的天然奶香味,口感醇厚,根据种类不同,其味道和香气也会有所差异;25192奶酪中则会添加一些香精等添加剂来调整口感,口味相对要温和一些,奶味相对没那么重。
干酪素的检验方法1.水分的测定:用已恒重的称量瓶取2.0~2.5g(精确至0.001g)试样,于100~105℃烘箱中干燥2小时,取出后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重复干燥1小时冷却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值不大于0.002g后停止干燥,取最小的测量值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水分%=[(M-m)÷G]%M为干燥前试样的重量+称量瓶的重量(g)m为干燥后试样的重量+称量瓶的重量(g)G试样重量(g)2. 酸度的测定:称取5g经过粉碎的试样(精确至0.01g)倒入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在45℃恒温水浴中保温30min,搅拌,取出后再加入100m蒸馏水搅拌均匀,待溶液澄清时过滤。
取滤液50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用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微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为滴定终点,做平行实验。
酸度T=(NV/0.1×100)÷(M×50/100)=40×V标准溶液浓度用N表示。
滴定时使用的标准溶液体积用V表示。
试样重量用M表示。
3.油脂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3g样品(准确至0.01g),无损倒入乳脂瓶中,用移液管加入10ml 蒸馏水,不要摇动瓶体;将乳脂瓶放入60℃的水浴中加热1小时后取出,冷却到室温后,使用移液管准确加入10ml浓硫酸,再在60℃水浴中加热1.5小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用移液管准确加入1ml异戊醇摇匀。
将乳脂瓶放在转速为1200转/分的离心机中,离心10分钟,取出后加入80℃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在离心7分钟,取出后在60℃的水浴中保温5分钟后读数,将读数乘以6即得乳脂含量。
4. 按1:5的比例溶解干酪素称取50g干酪素(精确至0.1g),置于三口瓶中,连接电动搅拌器,加入烧开的水(水温在80℃左右)250ml,在75℃水浴中保温,开启搅拌。
待干酪素溶胀后加入氨水,调节Ph=8.0(±0.1),用150目筛网过滤后检测以下项目:①使用NDJ-79型粘度计测其粘度(40℃±1℃)。
干酪素没有特定的标准,但可以从其定义和性质中了解一些基本信息。
干酪素,是酪蛋白的别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31638)中定义酪蛋白是以乳和/或乳制品为原料,经酸法或酶法或膜分离工艺制得的产品,它是由α、β、κ和γ及其亚型组成的混合物。
干酪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常作为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等使用。
在干酪素的提取过程中,其含量和纯度通常会影响其功能和性质。
同时,不同的生产方法和原材料也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干酪素时,需要根据其特性和用途来评估其质量和适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干酪素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产品,其性质和用途会因不同的生产方法和原材料而异。
因此,在使用干酪素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
食品级干酪素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级干酪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标签、贮藏及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奶或曲拉为原料,曲拉添加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溶解,经过滤、脱脂、灭菌、盐酸或乳酸凝乳、洗涤、脱水、造粒、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的食品级干酪素。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盐酸GB 1886.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GB 1886.17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GB 5009.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GB 541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93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 原料和辅料要求3.1.1 原料3.1.1.1 鲜奶:应符合GB 19301的规定。
干酪素(酪蛋白)检测SOP1. 目的为规范干酪素(酪蛋白)检测的操作,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2.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干酪素(酪蛋白)的检测操作。
3. 定义无4. 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
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3.质量总监负责批准本规程。
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 引用标准《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6. 材料见程序。
7.流程图无8. 程序8.1.性状8.1.1.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的颗粒状粉末,无臭。
本品溶于稀碱,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8.1.2.结果判断:应符合规定。
8.2.样品的准备取样品,经仔细混合后,取30~50g在研钵中捣碎,并研成粉末。
过0.5mm孔径的筛子,将筛过的干酪素,贮于带磨口塞的玻璃瓶中待检。
8.3.酸度8.3.1.原理干酪素(酪蛋白)中的有机酸(弱酸)用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
此中和反应用酚酞作指示剂,它在PH约8.2时,就确定了游离酸中的终点。
无色的酚酞与碱作用时,生成酚酞盐,同时失去一分子水,引起醌型重排而呈现红色,反应式如下:RCOOH+NaOH----RCOONa+H2O当滴定到终点(pH8.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消耗的碱滴定液体积,计算出样品总酸的含量。
8.3.2.仪器及设备电子天平(万分之一)、10ml微量滴定管、碘瓶、50ml量筒、恒温水浴锅、干燥滤纸、100ml 烧杯、100ml容量瓶等。
8.3.3.试剂及配制2%酚酞酒精溶液:取酚酞2g,加酒精溶解并稀释至100ml。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见《氢氧化钠滴定液配制及标定SOP》。
8.3.4.操作步骤在250ml碘瓶中,精密称取本品5g,加水50ml浸泡,于室温下(18~20℃)放置4~5小时(或加热到45℃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分钟)。
取出后加50ml蒸馏水,充分混匀后,通过干燥的滤纸过滤。
精密量取50ml滤液,加2%酚酞酒精溶液5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直至微红色在1分钟内不消失为止。
食品级干酪素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级干酪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标签、贮藏及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以鲜奶或曲拉为原料,添加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盐酸),经溶解、脱脂、杀菌、凝乳、洗涤、脱水、造粒、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的食品原料干酪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88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盐酸
GB 1886.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
GB 5009.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26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 193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定义和术语
以下定义和术语仅适用于本标准。
3.1 干酪素:以鲜乳或曲拉制成,又称酪蛋白、酪朊酸。
3.2曲拉:曲拉是藏语译音,汉语俗称奶渣,是牧民将乳脱脂后在自然条件下发酵、风干的乳制品,形态大小不一。
4 技术要求
4.1 原料和辅料要求
4.1.1 原料
4.1.1.1 鲜奶:应符合GB 19301的规定。
4.1.1.2 曲拉:应符合GB 2761、GB 2762中乳制品的规定。
4.1.2 辅料
4.1.2.1 盐酸:应符合GB 1886.9的规定。
4.1.2.2 氢氧化钠:应符合GB 1886.20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4.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4.4 有害物质限量
应符合表3的规定。
4.5 微生物限量
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微生物限量指标
4.6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 1070 规定的方法测定。
5 食品添加剂
5.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5.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盐酸、氢氧化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6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2693规定。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以同一品种的原料、同一次投料、同一工艺所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批。
7.2 抽样
从同一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检验用样品和备用样品,抽样数量为2000g,1000g用于检验,1000g留样。
7.3 出厂检验
7.3.1产品出厂前须经本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或成品放行单)后方可出厂。
7.3.2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净含量、水分、蛋白质、脂肪、酸度、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为每批必检项目。
7.4 型式检验
7.4.1 在正常生产时,每6个月进行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a) 新产品投入生产时;
b) 停产6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c) 生产主要设备或关键工艺发生变化时;
d)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7.4.2型式检验项目为技术要求中4.2~4.6全部项目。
7.5 判定规则
7.5.1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该批产品合格。
7.5.2 检验项目如有不合格项(微生物除外),应加倍抽样复检。
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7.5.3微生物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不得复检。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