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期末复习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7
远程教育学院期末复习大纲
课程名称 财政与税收
教
材
信
息 名称 公共财政学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巫建国
版次 2009年版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
(一)单项选择 (全部来自在线练习题)
1、交换效率要求满足( B )条件
A每一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
2、当社会财富的分配越趋于公平时,吉尼系数( A )
A越趋于0 B越趋于1 C越趋于无穷大 D将等于1
3公共物品容易形成“免费搭车”的现象,是由于公共物品具有( A )
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竞争性
4、非排他性意味着( D )
A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 B任何人都不得不自己消费
C任何人都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D以上都对
5、一般来说,下列属于公共资源型产品的有( B )
A博物馆 B公共池塘 C公共电影院 D公共游泳池
6、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D )
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7、美国“9.11”事件后,国防支出增加,这符合( B )
A瓦格纳法则 B经济替代效应(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C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D凯恩斯干预经济理论
8、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与安置
9、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 A )
A 国家 B 社会 C 企业 D家庭
10、在财政收入形式中,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 C )。
A公产收入 B对外贷款归还收入 C债务收入 D耗费收入
11、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如果实行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则意味着( A )
A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物价上涨率一致,不会有实际增长
B税收收入的增长必然对于物价上涨率,实际负增长
C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物价上涨率一致,实际也增长
D税收收入的增长高于物价上涨率,实际也增长
12、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一致,则( D )
A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上增长
B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上不增不减
C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上负增长
D财政收入名义不变,实际负增长
13、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A )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14、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体现了税收的( C )原则
A中性原则 B效率原则
C横向公平原则 D纵向公平原则
15、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税负 ( D )
A易向前转嫁 B易向后转嫁
C不转嫁 D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16、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 C)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17、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是( B )
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B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C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D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
1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B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课税依据 D税率结构
19、下列属于直接税的税种是( C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 D关税
20、引起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国际双重征税问题的发生的决定性的条件是( C )
A跨国纳税人 B跨国征税对象
C不同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D经济渊源同一
(二)多项选择(全部来自在线练习题)
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D)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2、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BD )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 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关于基尼系数的表述,正确的有( AC )
A系数越接近1表明贫富差距越大
B系数越接近1表明贫富差距越小
C系数越接近0表明贫富差距越小
D系数越接近0表明贫富差距越大
4、公共财政的特征(ACD)
A 弥补性 B 政策性 C 公共性 D 法制性
5、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的特征表现为( BD )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6、一般来说,下列属于公共资源型产品的有( ACD )
A博物馆 B教育 C桥梁 D公共游泳池
7、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特点有( ACD )
A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
B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
C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
D私人出资、定期收费
8、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ABC )
A完全基金制 B现收现付制 C部分基金制 D预收现付制
9、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组成部分有(ABC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0、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有(ABCD)
A公共基本权利 B基本保障 C法制性 D非商业性
11、体现政府重要作用的资金分担方式( BD )
A雇主和雇员分担 B政府、雇主、雇员共同分担
C雇员单独负担 D政府和雇主分担
12、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ACD )
A社会保障税 B资产收益 C社会统筹费 D预算拨付
1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最主要的因素是( ABCD )
A经济发展水平 B生产技术水平
C价格 D收入分配体制
14、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 AC )
A收入效应 B挤出效应 C替代效应 D排挤效应
15、“拉弗曲线”的政策意义是( CD )
A税率越高,税收收入越多 B税率越低,税收收入越多
C提高税率不必然导致增加收入 D降低税率不必然导致减少收
16、下列税收中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有( BCD )
A所得税 B增值税 C营业税 D消费税
17、增值税纳税人是 (ABC )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18、公债的发行价格有( ABC )
A 平价发行 B 溢价发行 C 折价发行 D 贴现价发行 (三)判断(全部来自在线练习题)
1、由于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不足和失效问题,因此可以由财政来替代它分配社会资源。(×)
2、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 )
3、洛伦茨曲线越接近45度线则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 )
4、政府财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一套严格的制度约束(如预、决算程序)和规范监督下有序地进行(√)
5、严格意义上的政府财政活动要求政府,只能在不扭曲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前提下来履行其资源再配置职能(√)
6、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通过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求得。(√)
7、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8、市场适于提供私人物品,对提供纯公共物品也是有效的。(×)
9、一般来说,正的外部性会导致产品供应量的过度,而负的外部性则往往表现为产量供应的不足。( × )
10、在多数票决策机制(集中决策机制)中,如果不能满足单峰形偏好的条件,将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顺序影响投票结果等问题。( × )
11、公共产品是在消费过程中发生外在利益的产品即所有权不能确定的产品,所以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能有效的排除“免费搭车者” (√)
12、只要公共产品增加给社会成员带来的边际正效用大于相应减少的私人产品给社会成员带来的边际负效用,政府就应该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
13、由于社会成员在消费同样数量公共产品之时,未必支付同样的价格,即未必承担相同的政府税收,体现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消费特点( × )
14、像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15、一致同意规则可以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
16、正常情况下,政府财政开支的增长往往要快于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这种情况表示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 × )
17、非义务教育应采用市场提供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筹资方式。(√ )
18、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 )
19、全额累进税率在临界点会出现税额的增长超过收入增长的不合理现象(√)
20、转让定价所产生的转让价格,就会出现等于、低于、高于正常交易价格的三种不同情况,但导致相同的税务结果。( × )
21、在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采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的政策。( × )
22、自动性的财政政策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宏观经济波动超过一定限度该财政政策即趋于失效(√)
23、增税$1对降低国民收入的作用要大于减支$1所产生的同种作用,而增支$1对提高国民收入的作用也要大于减税$1所产生的同种作用(×)
24、“双松”和“双紧”政策,是在结构严重失衡的条件下采取的措施(×)
二、主观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市场经济 参见教材P1
2. 外部效应 参见教材P6
3. 公共品 参见教材P38
4. 科斯定理 参见教材P55
5. 公共选择 参见教材P59
7. 购买性支出 参见教材P112
8. 社会保险 参见教材P163
9. 财政收入 参见教材P192
10. 税收 参见教材P215
11. 税负转嫁 参见教材P215
12. 纳税对象 参见教材P238
13. 国际双重征税 参见教材P282
14. 公债 参见教材P308
15. 财政政策 参见教材P418
16、累进税率 参见教材P239
17、直接税 参见教材P240
18、价外税 参见教材P241
19、复合税制 参见教材P243
20、增值税 参见教材P247
(二)简答
1.简述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 参见教材P6-P8
2.简述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差异 参见教材P60-61
3.简述瓦格纳“政府活动不断扩大法则”的内容 参见教材P92
4.如何进行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见教材P132
5.比较分析社会保障的模式 参见教材P164-165
6.简述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 参见教材P226
7.简述公债的政策功能 参见教材P310
8.简述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参见教材P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