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肾病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3.15 KB
- 文档页数:3
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是目前广泛进行的一项研究,旨在寻找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研究目的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的首要目的在于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根据疗效的评估结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推动研究的进展。
二、实验设计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
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到样本量、实验时间和数据收集等因素。
三、治疗方法在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干预、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
其中,常用的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SGLT-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压、减轻肾小球滤过膜超滤系数和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和预后。
四、实验评估指标在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中,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肌酐等。
这些指标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肾脏功能和疾病进展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临床意义通过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的结果,可以获得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一些实验结果表明,使用ACEI和ARB等药物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风险,减少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这些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六、实验的局限性和展望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实验设计和样本量方面。
一些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和验证。
此外,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仍然缺乏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今后的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总结起来,糖尿病肾病临床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寻找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采用血糖控制、降压和控制蛋白尿的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容易出现药物耐受等问题。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通过对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探究中医在此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一、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理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变化有关。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气机不畅,形成气滞血瘀之邪,进而导致肾脏功能异常,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中医治疗以理气活血、祛痰化痰为主要原则,调节气血,改善肾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种方法。
中药治疗主要运用活血化瘀、理气化湿、祛痰化痰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主要采用温经通络、调节气血的方法,目的是改善肾脏功能,减少蛋白尿和水肿的发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为了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我们选择了一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临床观察。
在此期间,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观察发现,经过6个月的中医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减轻,体重稳定或略有下降,血糖、血压等生化指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一些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肌酐清除率有所提高,肾功能也有所恢复。
在针灸治疗中,部分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镇痛和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生活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
通过以上临床观察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中医能够通过调理气血、改善肾脏功能,减少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的发生,有效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中医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改善睡眠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水宝胶囊+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糖尿病肾病多无明显症状,难以被发现和治疗。
因此,寻找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非常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金水宝胶囊和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方法:我们选取2015年至2019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采用金水宝胶囊和贝那普利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单一的贝那普利治疗。
两组均接受12个月的治疗,其中每3个月进行一次复诊,观察患者的症状、尿常规、肾功能和心血管等变化。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毫无异议,治疗前两组的症状和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尿蛋白定量值下降了更多(P<0.01),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降低程度没有差别(P>0.05)。
治疗组的心血管病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心血管病发生率没有改善(P>0.05)。
结论:金水宝胶囊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降低尿蛋白定量值,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因此,我们认为联合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贝那普利与金水宝胶囊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观察贝那普利与金水宝胶囊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引言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发展到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症状,甚至需要透析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至关重要。
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已被证实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金水宝胶囊则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本文旨在观察贝那普利与金水宝胶囊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材料与方法2.1 受试对象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30-60岁,病程1-5年。
2.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口服治疗,每日一次,10mg/d。
观察组患者在给予贝那普利口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每日三次,6粒/d。
治疗周期为12周。
2.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血压、糖尿病相关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评分表)等。
2.4 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结果3.1 患者肾功能指标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血压3.3 糖尿病相关指标3.4 生活质量评分4.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贝那普利与金水宝胶囊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改善肾功能;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联合治疗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研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成果一直是医学界和患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针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医学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药物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一直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给患者带来了一线希望。
1. 高效降糖药物的应用研究表明,使用高效降糖药物是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降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在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糖,同时还具有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起到了降糖和保护肾脏的双重作用。
这些药物的出现为改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2. 肾脏保护药物的研究除了降糖药物,一些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药物也成为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
ACEI和ARB是目前常用的肾脏保护药物,它们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扩张肾血管和减少肾小球滤过压来保护肾脏功能。
还有一些新型的肾脏保护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受体-内皮素受体拮抗剂(ARNi)和多肽受体拮抗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其在保护肾脏功能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潜力。
二、食疗和运动疗法方面食疗和运动疗法在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减轻肥胖、降低血脂和改善肾功能。
1. 低脂饮食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增加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加重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情。
采用低脂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的负担,降低疾病的发展风险。
糖络通胶囊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而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病情恶化。
糖络通胶囊是
一种中药复方,已被证实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和减轻病情。
因此,本研究旨在
探索糖络通胶囊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应用和疗效。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糖络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参与对象:选择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一组给予糖络通胶囊治疗,另一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差异。
2.治疗方案:糖络通胶囊组每日口服3次,每次2粒,持续6个月。
常规治疗组采用控制血糖、血压、膳食控制等传统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AE)、肌酐(Cr)、尿肌酐(Ucr)等指标,并评估两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4.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
四、预期结果
糖络通胶囊治疗组在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和尿肌酐等指标上的改善程度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糖络通胶囊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比常规治疗组更少。
五、总结
糖络通胶囊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中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评价1. 引言1.1 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最主要的原因。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但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将导致肾脏功能逐渐受损,最终进展至尿毒症。
本文旨在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减轻患者的痛苦,延缓疾病的进展。
1.2 目的引言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质量。
目前,金水宝胶囊和贝那普利被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但二者联合治疗的疗效如何尚未得到充分的评价和总结。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金水宝胶囊和贝那普利的药物特点,以及它们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结合临床研究数据对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评价金水宝胶囊联合贝那普利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效果,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更好地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健康。
2. 正文2.1 糖尿病肾病概述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长期作用于肾脏而导致的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有超过一半会发展出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糖尿病肾病可分为早期病变和晚期病变两个阶段,早期病变通常表现为微量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略有下降,而晚期病变则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终末期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血压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损伤等多个环节。
除了控制血糖和血压之外,及早干预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金水宝胶囊和贝那普利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具有较好的保护肾脏功能和延缓病情恶化的效果。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蛋白尿、减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度,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金水宝胶囊+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金水宝胶囊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金水宝胶囊通过调节血糖、降血脂、改善微循环等机制发挥作用;贝那普利则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有其独特应用。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
金水宝胶囊+贝那普利治疗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建议未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疗效,并探讨更多潜在的治疗机制。
这一研究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金水宝胶囊、贝那普利、早期糖尿病肾病、联合治疗、临床试验、副作用、安全性评估、疗效、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大样本、多中心、验证疗效、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极高且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至末期肾脏病的主要诱因。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等方法。
现有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
寻找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临床医生的研究重点。
金水宝胶囊和贝那普利作为两种常用的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本文旨在对金水宝胶囊+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金水宝胶囊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观察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的肾功能指标、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估金水宝胶囊和贝那普利的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各种器官,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
传统中医药对于糖尿病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效果,在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文献,对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
一、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的肾脏功能损伤所致。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肾主水代谢、气血调畅、脏腑调和等。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与脾肾阳虚、气滞血瘀、痰浊阻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是通过中药治疗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达到改善肾脏功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中药外敷等多种疗法。
中药内服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山药、苦瓜、桑叶、葛根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血糖、保护肾脏功能、改善微循环等,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激活腧穴,起到调理脏腑、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
中药外敷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中药贴敷等,可以直接作用于患部,起到温通络脉、消肿止痛的作用。
1. 病情缓解: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病情得到了缓解,肾功能指标得到了改善。
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阴性转阳性、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出现下降趋势等。
这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2. 减少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发现,接受中医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背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肾脏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阿法骨化醇是一种维生素D活性代谢产物,已经在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阿法骨化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降低肾脏病变的进展速度。
目前关于阿法骨化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还比较有限,其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法骨化醇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阿法骨化醇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其对肾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影响。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比较,分析阿法骨化醇在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指导。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阿法骨化醇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为糖尿病相关肾脏疾病的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包括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确诊患有糖尿病并伴有早期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
参与者需要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60-90ml/min/1.73m²之间;3.无其他严重肾脏疾病或器质性心脏病;4.无严重感染或炎症性疾病;5.能够配合研究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对象的筛选过程严格按照以上标准进行,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与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以确认其符合研究条件。
在研究期间,参与者将接受阿法骨化醇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测。
西格列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王卓平;吴卫国;钱铁镛;陈一丁【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itagliptin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 on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sitagliptin only,however,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sitagliptin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the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the changes of serum inhibin C (CysC),HbA1c, microalbuminuria (24h) and UAER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mAlb)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dverse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CysC,HbA1c,U-mAlb, UAER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however after 1-month treatment,the decrease degree of CysC,HbA1c,U-mAlb, UAER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3-month treatment,the decrease degree of CysC,HbA1c,U-mAlb,UA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1).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sitagliptin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ren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but also can effective protect kidney ofpatients,thus,which is worth using widely in clinical practice.%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的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厄贝沙坦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清抑制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CysC、HbA1c、U-mAlb、UAE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CysC、HbA1c、U-mAlb、UAER指标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CysC、HbA1c、U-mAlb、UAER指标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西格列汀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而且还可对患者的肾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7(039)021【总页数】3页(P3233-3235)【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厄贝沙坦;西格列汀【作者】王卓平;吴卫国;钱铁镛;陈一丁【作者单位】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4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的慢性并发症,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尿蛋白、水肿、贫血、肾功能异常等,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状态;若不尽早进行治疗,则其病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恶化,进而进一步通过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来影响其生命质量,因而对其行早期的治疗可使患者终身受益[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 )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常见而难治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
DM 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终末期肾衰竭,故对于DN 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早期DN 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来自于2003年7月~2007年9月在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组3组。
脱落病例5例,最后综合治疗组28例,中药组28例,西药组29例。
3组的一般资料、病程、体重指数、血压及合并症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诊断标准1.2.1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国际糖尿病诊断标准[1],早期DN 诊断参照Mogensen 标准的标准[2]。
①符合1999年国际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DM ;②24h 尿蛋白定量(UAER )30~300mg ;③血肌酐<150μmol ·L -1;④排除原发性肾病、心衰、泌尿系感染和酮症酸中毒。
1.2.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内“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凡具备下列6项中的4项:①疲乏无力或易感冒;②腰酸腿软;③五心烦热;④口干咽燥;⑤舌质偏红少津,苔薄或花剥;⑥脉细无力或细或弦,并至少合并有下列5项中3项者即可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①胸胁刺痛;②肢体麻木或刺痛;③口唇紫暗,肌肤甲错;④舌质暗红,舌下脉络青紫迂曲;⑤脉弦,或沉而涩。
1.3治疗方法3组病例均给予饮食、运动、心理等基础治疗。
强化降糖治疗:予糖适平30mg ,口服,每天2次;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可逐渐加量至最大剂量每天180mg ;血糖仍未达标则酌情加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
血压控制:3组高血压者均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每天5mg ,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如不达标,氨氯地平增至每天10mg 。
在此基础上,西药组口服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10mg ,每日1次。
综合治疗组口服糖肾平方(太子参20g ,黄芪20g ,山茱萸15g ,生地黄15g ,山药15g ,桑螵蛸12g ,金樱子15g ,玉米须30g ,土茯苓30g ,僵蚕10g ,丹参15g ,鬼箭羽12g ,水蛭6g ),每日1剂,分2次服用,同时加服贝那普利10mg ,每日1次。
中药组口服糖肾平方,每日1剂,分3次服用。
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疗效。
1.4观察指标与方法1.4.1中医证候疗效观察对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易于自汗、口渴欲饮、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身重困倦、大便不实、口中粘腻、肌肤甲错、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苔薄腻,脉细弱,采用半定量级计分评价方法,即按轻、中、重3个等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进行计分,观察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1.4.2实验室检查①UAER ;②空腹血糖(FPG );③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
1.5疗效标准1.5.1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消渴肾病疗效标准评定。
①显效:24h 尿微量白蛋白<30mg ,较治疗前下降>50%。
②有效:尿微量白蛋白下降15%~50%。
③无效:尿微量白蛋白下降<15%。
早期糖尿病肾病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邱英明,李劲松,苏志坚,胡天赤(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厦门市中医院,福建厦门361009)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糖肾平方中图分类号:R259.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627(2009)04-0017-03收稿日期:2009-01-12基金项目:厦门市科委立项资助课题(3502J20024008)作者简介:邱英明(1957—),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August 2009,19(4)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8月第19卷第4期17表13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x ±s )组别综合组中药组西药组n 302830283029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4h UAER /mg 147±2775±291)2)3)148±27102±371)151±3289±321)注:与治疗前比较,1)P <0.01;与中药组比较,2)P <0.01;与西药组比较,3)P <0.01FPG /mmol ·L -111.9±1.66.0±0.71)2)3)11.8±1.78.0±0.51)11.7±1.87.9±0.61)TC /mmol ·L -18.9±1.37.2±0.41)2)3)9.0±1.48.0±0.71)9.2±1.38.6±1.01)TG /mmol ·L -12.4±0.41.9±0.21)2)3)2.3±0.42.1±0.41)2.5±0.42.2±0.31)表23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疗效比较组别综合组中药组西药组n 282829显效17812注:与综合组比较,1)P <0.01有效71010无效4107总有效率(%)85.764.31)75.91)表33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组别综合组中药组西药组n 282829显效885注:与西药组比较,1)P <0.01有效679无效4510临床控制1085总有效率(%)85.71)82.11)65.51.5.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积分比=(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①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比>95%;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比≥70%,<95%;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比≥30%,<70%;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比<30%。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各组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各组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 检验,多组间比较方差齐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 检验,方差不齐时用秩和检验。
2结果3讨论糖尿病肾病(DN )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即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证,是糖尿病特异的肾损害,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索早期糖尿病肾病优化治疗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组在改善实验室指标(UAER 、FBG 、TC 、TG )、尿微量白蛋白方面,均显著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显著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相比无差异;中药组在改善实验室指标等方面与西药组相比无差异,而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显著优于西药组。
可见中药糖肾平方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故发挥中医药特色,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
DM 的病机演变常遵循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这一规律,而气阴两虚是贯穿全病程的根本病机,也是DM 病理转机的关键。
DN 是糖尿病(DM )日久不愈出现的并发症,因此其病因病机及其演变必然离不开上述规律。
从临床覌察所见,早期DN 患者,大多数经过中西医治疗,“三多”症状不明显,或仅存口干咽燥,常见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头晕倦怠、腰膝酸软、视力模糊、肢体麻痛、舌质红或暗红、脉沉细或细弦等证候,这些证候则反映了气阴两虚的病机,病变脏腑重在脾肾。
脾肾亏虚、气阴两虚是早期DN 的基本病机,DN 一旦形成,其瘀浊内阻之机就已经存在。
脾虚水谷精微化生不足致人体气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不能鼓动血液运行,血液停滞成为瘀血;阴津流失,津亏液少,而津血同源,互为滋生,津亏则不能载血畅行而致瘀血;消渴为久病顽疾,久病入络,血脉瘀滞,形成瘀血。
DN 之瘀血作为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
瘀血阻塞肾关,使肾主开阖之职失常,致使精微失摄而下泄,形成DN 的蛋白尿。
再者,由于脾肾气虚,对水液的蒸腾、输布、气化功能失司,以致水湿停聚,湿浊储留,痰浊、湿浊储留是DN 病程中不可忽视的病理环节。
DN 之痰浊、湿浊作为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
痰浊、湿浊壅塞三焦,阻碍气机,影响气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加重;痰浊、湿浊阻塞经络,壅滞气血,又成为引起和加重血瘀证的要素。
瘀血与痰浊、湿浊是DM 和DN 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它们一经形成又交互为患,并可与气阴两虚这一基本病机互为因果,使病情呈恶性循环式加重。
因此,瘀浊内阻福建中医学院学报第19卷18是导致早期DN 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DN 全过程。
因此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瘀、化湿泄浊为组方原则,扶正祛邪,消补兼施,补得消则补而不滞,消得补则泄浊作用益彰,标本兼顾、整体调理。
首先,补脾益肾、益气养阴契合病机,益气健脾以资化源,补肾摄精则精微得固。
常用党参、黄芪、生地黄、山茱萸、枸杞、山药等,补脾滋肾、益气养阴。
其二,瘀浊内阻贯穿于DN 的始终,故又需兼用祛瘀化浊之法。
瘀浊内阻是DN 发生与加重的又一重要因素,它可与气阴两虚这一基本病机互为因果而使病情呈恶性循环式加重,即气虚推动无力、阴津亏损失濡而瘀滞更重;瘀浊不去又使气阴难复。
常用丹参、川芎、水蛭、鬼箭羽、玉米须、土茯苓、僵蚕等,活血祛瘀通络、化湿泄浊。
其三,肾失封藏而精元逸失,故在以上诸治法纠正病机的同时,还需稍佐桑螵蛸、金樱子之品,以敛肾固精。
早期DN 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是脾肾亏虚,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病变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瘀血、痰浊、湿浊等病理产物生成,交互为患而致瘀浊内阻。
瘀浊阻滞贯穿DN 始终,是导致DN 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把握好气阴两虚的治疗十分关键,同时重视活血化瘀、利湿化浊,对于提高早期DN 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钱立荣.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2]施曼珠.糖尿病肾病[J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9(5):297-299.[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6.!!!!!!!!!!!!!!!!!!!!!!!!!!!!!!!!!!!!!!!!!!!!"!!!!!!!!!!!!!!!!!!!!!!!!!!!!!!!!!!!!!"!!!!!!!!!!!!!!!!!!!!!!!!!!!!!!!!!!!!!!!!!!!!"!!!!!!!!!!!!!!!!!!!!!!!!!!!!!!!!!!!!!"为促进福建省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及其相关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发展,交流目前国内外糖尿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普及和提高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知识及认识,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消渴(糖尿病)分会定于2009年11月13-15日举办首届学术年会暨分会委员换届改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