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五首》教学设计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49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
二、解题1.陶渊明及其常识回顾。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第30课《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并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2运用现代文翻译,理解诗意。
2.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2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
2.教学难点2.1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2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
1.2简要介绍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
2.学习第一首诗《登鹳雀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二首诗《望庐山瀑布》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二课时1.学习第三首诗《夜泊牛渚怀古》1.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1.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3学生背诵并默写。
2.学习第四首诗《登岳阳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五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三课时1.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1.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1教师简要介绍五首诗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2.2学生分享对五首诗的理解及感悟。
3.课堂小结3.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五首诗,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