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新景矿排瓦斯窒息死亡事故---文本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34
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10.20”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及《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要求,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所在省份、所属集团煤矿发生较大事故后,开展1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评估,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和科室开展专项辨识。
2020年10月20日凌晨2时许,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我矿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一、事故经过2020年10月20日凌晨2时许,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1208安装工作面回风顺槽端头密闭墙附近发生一起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死者已升井,伤者体征平稳,抢险救援工作已经结束。
左权阜生煤业是山西潞安集团下属整合矿井,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成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针对此次事故由矿长组织,各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及相关业务科队组负责人、现场作业人员参加,开展了针对性的一次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识别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并将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矿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矿长助理)(机电副总)(通风副总)(地测副总)成员:各职能科室及各相关队组负责人(二)领导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审定辨识的危险源,对于评估出重大风险及时组织研究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督查管控工作的开展情况,解决风险管控有关问题,组织召开辨识评估专题会议。
副组长:协助组长统筹安排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成果的收集,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后续落实,进行现场跟进。
《煤矿事故典型案例汇编》前言本书对阳煤集团2003年到2014年发生的顶板、通风、瓦斯、放炮、机电、运输等45起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汇编。
每起事故一般由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教训、防范措施和事故点评五部分组成,参加培训人员应牢记血的教训,珍爱生命。
在工作中,务必强化“红线意识”,牢固树立“三个敬畏”,认真贯彻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责任。
目录前言 (00)第一章顶板事故 (33)第一节新元公司“2.19”顶板事故 (33)第二节长沟公司“11.8”顶板事故 (44)第三节元堡公司“2.15”顶板事故 (55)第四节新景公司“11.4”顶板事故 (66)第五节二矿“5.16”顶板事故 (88)第六节一矿“9.15”顶板事故 (1010)第七节石港公司“3.26”顶板事故 (1010)第八节宏厦一建“1.10”顶板事故 (1212)第九节二矿“7.22”顶板事故 (1313)第二章瓦斯事故 (1414)第一节三矿裕公井“8.14”瓦斯爆炸事故 (1414)第二节寺家庄公司“6.1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616)第三节新景公司“10.26”瓦斯窒息事故 (1717)第四节宏厦一建“5.5”瓦斯窒息事故 (1818)第五节新景公司“6.19”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020)第六节寺家庄公司“1.7”瓦斯爆炸事故 (2121)第七节五矿“5.20”违章放炮事故 (2323)第八节赵家分区“5.1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424)第三章机电事故 (2525)第一节一矿“2.16”机电事故 (2525)第二节新景矿“2.27”电弧伤人事故 (2626)第三节新景矿“12. 7”弧光短路伤人事故 (2727)第四节五矿广场站6KV母线短路事故 (2828)第四章运输事故 (3030)第一节三矿“7.19”运输事故 (3030)第二节新景矿“10.23”运输事故 (3131)第三节三矿“11.11”运输事故 (3131)第四节三矿“3.30”运输事故............................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井通风常见事故案例序号事故简介主要原因备注案例一1983年3月20日l0时,贵州水城木冲沟煤矿某工作面机巷与开切眼贯通时,切眼工作面有2节风筒脱节落地导致瓦斯积聚,因瓦斯爆炸,酿成84人死亡的特大事故。
巷道贯通过程中没能保持正常通风造成的瓦斯爆炸事故详细内容案例二1998年12月24日,沈阳红菱矿-700m水平南石门揭开煤层时,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因风窗设置原因造成28人缺氧窒息死亡。
有突出危险的工作面回风侧设置风窗造成的窒息事故详细内容案例三1961年3月16日16时58分,抚顺胜利矿西部-280 m水泵房高压配电室2号电容爆炸起火,并很快窜出泵房而进入-280 m水平人风大巷、两个采区的入风巷道及其工作面,导致110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矿井无反风措施造成的特大事故详细内容案例四1997年11月13日,淮南潘三矿局部通风机采用“1台供2面、2台供1面’’的通风方式,一个掘进面风量不足,爆破引燃积聚瓦斯,继而又连续发生7次瓦斯煤尘爆炸,酿成了88人死亡的惨剧局部通风机设置不当引起特大爆炸事故详细内容案例五1983年1月29日10时41分,穆棱矿四井五层煤西十腰巷5404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3人,重伤1人,轻伤6人,摧毁巷道1000余米。
巷道贯通时通风工作不当发生瓦斯爆炸详细内容案例六2001年11月15日21时30分,山西省吕梁地区交城县交城桃园煤炭有限公司坡底煤矿西三掘进巷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3人死亡,1人受伤。
由于风流短路,井下风量不足,局部通风机循环风,造成的瓦斯爆炸事故详细内容案例七2002年11月10日13时15分,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太西煤矿东北巷正前工作面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由于局部通风系统不合理造成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详细内容造成37人死亡,3人受伤。
案例八2003年3月22日12时44分,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孟南庄煤矿有限公司北采区213l回采工作面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72人死亡,4人受伤。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新景矿“7.16”起吊事故一、事故经过2010年7月16日零点班,新景矿准备二队在安装采煤机后行走部,6时左右,手拉葫芦下吊钩组件的上销护卡突然崩脱,起重链与下吊钩分离,后行走部失稳侧摆,将违章进入危险区域的丁某挤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1、安装采煤机过程中,吊挂后行走部的落山侧手拉葫芦侧向受力,下吊钩组件的上销护卡崩脱,起重链与下吊钩分离,后行走部失稳侧摆,将违章进入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挤伤,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作业人员未按规定在溜槽上对接采煤机组件,未在起吊物下支垫枕木,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3、现场管理和安全监管不到位,劳动组织不合理,对作业人员正规操作要求不严,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够,作业人员自保互保意识不强,防范能力差,是造成事故的又一原因。
三、事故教训1、采煤机安装过程中,吊具吊挂不合理,吊具受力不均,且未按规定在溜槽上对接采煤机组件,未在起吊物下支垫枕木,安全防护措施严重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2、现场管理混乱,劳动组织不合理,作业人员自保互保意识不强,防范能力差,对违章进入危险区域后果认识不足,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四、防范措施1、起吊大件时应选择顶板完整的地点进行,起吊前要认真检查吊具,只有保护装置齐全,各项承载指标符合标准方可使用。
2、使用吊具必须选用起吊能力大于起吊部件重量的吊具,吊挂要受力均匀可靠,部件要捆绑牢靠,要随时在部件下方用方木等稳固材料支垫牢固。
3、起吊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选择在安全地点并看好退路,不得站在正对导链受力的方向作业,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到起吊物下方及物体可能倾倒的方位。
4、起吊要协调统一,要有专职安检员现场监护,严格正规作业,杜绝违章。
五、事故点评《煤矿建设安全规定》第五百三十七条规定各种起重机械在使用前,应检查并试吊。
起重指挥人员和司机,必须持证上岗熟悉起重机械的性能,信号统一。
司机应严格执行指挥信号,发现特殊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煤矿事故案例大全目录1. 煤矿事故概述 (3)1.1 煤矿事故的概念 (3)1.2 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 (4)1.3 煤矿事故的影响与后果 (5)2. 煤矿事故分类 (6)2.1 按事故类型分类 (8)2.1.1 爆炸事故 (9)2.1.2 火灾事故 (11)2.1.3 透水事故 (11)2.1.4 瓦斯事故 (12)2.1.5 坍塌事故 (13)2.1.6 其他类型事故 (15)2.2 按事故后果分类 (16)2.2.2 中度事故 (19)2.2.3 严重事故 (20)2.3 按事故发生地点分类 (21)2.3.1 井下事故 (22)2.3.2 地面事故 (23)2.3.3 井口及井筒事故 (25)3. 典型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26)3.1 X事故案例 (27)3.1.1 事故简介 (28)3.1.2 事故原因分析 (29)3.1.3 事故处理与救援 (30)3.1.4 教训与防范措施 (31)3.2 Y事故案例 (33)3.2.1 事故简介 (34)3.2.3 事故处理与救援 (35)3.2.4 教训与防范措施 (36)3.3 Z事故案例 (37)3.3.1 事故简介 (38)3.3.2 事故原因分析 (39)3.3.3 事故处理与救援 (40)3.3.4 教训与防范措施 (41)3.4 其他事故案例 (42)4. 煤矿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 (44)4.1 安全生产法规与标准 (45)4.2 安全预防措施 (47)4.2.1 安全管理与监督 (48)4.2.2 安全生产培训 (50)4.2.3 隐患排查与治理 (51)4.2.4 应急预案与演练 (52)4.3 事故预警与应对 (53)5. 国内外煤矿事故案例比较研究 (54)5.1 国外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56)5.2 国内煤矿事故案例研究 (57)5.3 国内外案例对比 (58)6. 煤矿事故案例大全总结 (60)6.1 事故案例的教训 (61)6.2 煤矿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 (62)6.3 未来煤矿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展望 (63)1. 煤矿事故概述煤矿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运输、加工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矿井环境破坏的现象。
酒钢西沟矿火灾事故报告一、事故概况2023年10月12日,酒钢西沟矿发生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在矿井深处,造成了数十名矿工失联,煤矿设施受损严重,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轰动和关注。
此次事故给酒钢集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引起了各界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关注和探讨。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老化事故发生前,酒钢西沟矿的采煤设备已经运行了多年,存在着一定的老化和损坏情况。
随着设备的老化,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也逐渐下降,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2. 作业人员操作不当在事故发生时,矿工们正在进行采煤作业,但因为操作不当,导致了煤层的大面积塌方以及火源的未被熄灭,最终引发了火灾事故。
3. 矿井通风系统故障事故发生时,矿井的通风系统出现了故障,导致矿井深处瓦斯积聚严重,增加了火灾事故的发生几率。
4. 管理层监督不力在事故发生前,管理层没有对矿井安全管理做到位的监督和检查,导致了矿工的安全意识下降,不注意安全生产环境,增加了失事的风险。
三、事故应急处理当事故发生后,酒钢集团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了相关救援队伍,派遣救援人员赶往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同时,酒钢集团还与当地政府协调,调动了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和物资来支援救援工作。
事故发生后,酒钢集团高层也迅速赶往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和应对后续的处置工作。
四、事故后续处置1. 伤员救治事故发生后,酒钢集团立即组织了相关医疗队伍,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同时,集团也与当地医疗机构协调,确保了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和护理。
2.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酒钢集团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组汇报了事故的详细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事故处理建议,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
3. 事故善后酒钢集团对事故的善后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管理,对因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和设施破坏进行了整改和修复工作。
同时,集团也对事故的相关责任进行了细化和确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相应的追责和处罚。
绝密★启用前煤矿典型事故案例考试题库带答案This article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test questions, through the exercise of testquestions, to enhance the goal of academic performance.海量题库模拟真考Huge of Questions, Simulation Test煤矿典型事故案例考试题库带答案温馨提示:该题库汇集大量内部真题、解析,并根据题型进行分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既可以作为考试练习、突击备考使用,也可以在适当整理后当真题试卷使用。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编辑和打印使用。
典型事故案例考试题库一、单选题(共76道题, 按每小题2分抽题组卷)1.按诱发因素的不同, 将煤矿事故分为(A)。
A. 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B. 死亡、重伤和轻伤3类事故C. 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和其他8类事故2. 按事故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程度不同, 将煤矿事故分为(B)。
A. 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B. 死亡、重伤和轻伤3类事故C. 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和其他8类事故3. 按伤亡事故的性质不同, 将煤矿事故分为(C)。
A. 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B. 死亡、重伤和轻伤3类事故C. 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和其他8类事故4.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煤矿事故的等级划分为(C)。
A. 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B. 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和轻伤事故C.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5. 造成30人以上死亡, 或者100人以上重伤, 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属于(A)。
A. 特别重大事故B. 重大事故C. 较大事故6.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属于(B )。
松藻煤矿“9·27”重大火灾“松藻煤矿”9·27重大火灾是中国煤矿史上的一次极其严重的事故,它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夺去了许多工人的生命。
这次火灾事件的发生和漏洞是很多方面的,我们对此应引以为戒,汲取教训,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切实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对此次重大火灾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一、事故发生背景“松藻煤矿”位于中国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松藻乡,是一座以高红砂岩为主要岩性的煤矿,现有职工520人。
9月27日上午10时10分左右,该矿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事故,导致33人遇难,3人失踪,仅有3名矿工侥幸逃生。
据了解,该矿所属的公司存在严重违规生产的问题,例如矿井日产量超标,安全检查不认真,工伤赔偿不到位等等。
而在该次火灾事故发生前,工人们曾经向公司表达过担忧,但公司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加之煤矿采煤有序不到位,煤渣未及时处理及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等举措不到位,都是此次火灾发生的背景。
二、事故原因该次火灾事故的起因是煤矿井下的电缆发生故障,且存在严重的防火漏洞。
煤矿本应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和防火设备来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但当时该矿的消防器材老化,管理体系松散,不仅没有进行系统的防火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而且没有专业的防火救援队伍,只靠井下矿工自己进行扑救。
三、事故影响和教训1.影响该次火灾造成了数十亿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当时中国煤炭行业的重大严重安全事故之一,经过数月的追查和修复,恢复期间的设备修复,通风设施维修等盲方案进行下去了长达一年而多,导致恢复工程时间及人力成本支出很大。
严重的伤亡和货值损失以及精神损失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国际网站和新闻媒体甚至都谴责中国对煤矿安全事故的不正视和东欧地区低价劳动的损害。
2.教训对此次事故的教训是比较深刻的。
我们必须严格要求企业家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意识、积极预防,追究事故权责,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实施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勘探、抽放、通风方案的安全实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和细致的约束支持。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
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
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
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
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
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
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
湖南省资江矿业有限公司“6.8”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析湖南省资江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江矿业公司)于2005年6月8日发生了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2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100.3万元。
事故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媒体上广泛关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作了重要批示。
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虽然不复杂,但事故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很不一般,值得认真分析和深刻吸取教训。
一、事故概况㈠发生事故的时间:2005年6月8日10时56分。
㈡发生事故的地点:-200m水平303采区四石门(以下简称四石门)掘进工作面。
㈢事故类别: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突出煤量900t,涌出瓦斯量约80000m3。
㈣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㈤事故伤亡情况:死亡22人。
㈥经济损失:估计直接经济损失1100.3万元。
二、矿并概况资江矿业有限公司原为娄底市属资江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地处冷水江市境内。
2005年元月26日由娄底市人民政府整体转让给民营企业湖南辉鹏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湖南省资江矿业有限公司。
矿井“四证”齐全,改制后尚未办理有关证照变更手续。
矿井始建于1958年,设计能力15万t/a。
1986年改扩建后,设计能力为30万t/a,2004年实际生产原煤22万t。
矿井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方式,扩建设计为三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标高为-30m,已开采完毕;二水平标高为-200m,为现生产水平,共划分为301、303、305、307四个采区,现有303、305两个生产采区;第三水平标高-400m,尚未开拓。
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有2个进风井、1个回风井。
矿井总进风量为2786m3/min。
总回风量为2814m3/mln。
安装了KJ75安全监测系统,井下设置5个风速传感器,安装了14个低浓度瓦斯传感器(最大量程为4%)。
工作制度为三班作业,早班作业时间为8:00~16:00,中班16:00~24:00,晚班为次日的00:00~8:00。
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十矿瓦斯爆炸事故1996年5月21日18时11分,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平顶山矿务局,以下简称平煤集团公司)十矿己二采区己15—22210回采准备工作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灾害波及整个己二采区,包括己二采区2个回采工作面、2个备用回采工作面、3个掘进工作面、一个巷道维修头以及皮带机巷、轨道运输巷和机电硐室。
事故发生时,该采区有作业人员170人,死亡84人,受伤68人。
直接经济损失984.45万元。
1.矿井概况十矿始建于1958年8月,1964年2月投产,设计能力120万t/a,1986年12月完成改扩建,设计能力180万t/a,1991年核定能力为180万t/a,1995年实际产量250万(含青年矿23万t),1996年计划产量240万t(含青年矿25万t),其中一季度53万t、二季度54.5万t。
该矿井田走向长3.8km,倾斜长5.0km,井田面积19km2。
可采煤层丁、戊、己、庚4组共10层,可采储量1.22亿t。
矿井为立井开拓,分一、二水平开采,一水平标高为—140m,二水平标高为—320m。
目前开采丁、戊、己三组煤,丁组煤为1/3焦煤,戊组煤为肥煤,己组煤为主焦煤。
有戊七、己二、北翼中和北翼东四个采区,共6个回采工作面,15个煤巷掘进工作面,3个开拓工作面。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有4个回风井,总排风量为17159m3/min,其中戊七采区2560m3/min,己二采区5100m3/min;北翼中采区4400m3/min;北翼东采区5099m3/min。
井下采用皮带运输,主井使用9t箕斗提升。
1991年7月22日,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鉴定,戊8-9煤层为突出煤层,十矿为突出矿井;1996年2月13口,经重庆分院鉴定,丁5-6煤层为突出煤层。
瓦斯绝对涌出量为68.87m3/min。
矿井采用KJ4安全监测系统监测瓦斯。
发生事故的己二采区位于该矿二水平南翼,走向长1600m,倾斜长2900m,采用对角抽出式通风方式,安装2台主要通风机(一台运转,一台备用),型号为2K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