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脑血管有偏方
- 格式:docx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5
心脑血管病的管用古方有的人说:如果检查出现这些问题,家里就备一些阿司匹林肠溶片,它可以帮我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阿司匹林肠溶片确实有用,但它对胃的刺激很大,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如果滥服这种药,可能导致像胃出血这样的出血性疾病,那么,患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朋友该怎么办呢?在此向朋友们推荐一种古方,只有两种中药的配伍:丹参和山楂,它们对于促进血液流动,扩张血管,净化血液环境有积极意义,堪称血管的“天然支架”。
◆丹参◆活血化瘀、输通血管一说到丹参,好多心脑血管患者都知道,这是一味活血化瘀、输通血管的药。
的确,丹参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气无力推动,而使血滞于脉中所致。
人到中老年,气虚那是一定的,血瘀也是必然的,所以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本草经疏》有言:“丹参苦能泄,温能散,久服利人益气,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
”意思是说,丹参可以久服,味苦能泄。
“泄”意为“下行为顺”,丹参能引血下行,但不会像当归等其他活血药一样会引血上行到大脑,从而血冲头,引发脑出血。
服用丹参,气机向下走,跟水向低处流动一样,气机顺畅,肠胃就通畅,所以有“肠鸣幽幽如走水”之说。
换言之,对中老年人来说,丹参行血活血的同时,还可以益气、补气,这是它不同于其他中药的地方。
既然丹参有这么大的威力,为什么还要在丹参里再加入山楂呢?这是因为,山楂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可以辅助丹参“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
也就是说,山楂酸涩之性可以健脾胃,助消化,而且其消食导滞之功还可以行气化瘀,所以和丹参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山楂◆扩张血管、降压降脂1防治心血管病研究发现,山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又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输出血量,减慢心率。
因其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所以也扩张冠脉外血管,从而降低血压。
这些作用缓慢而持久,对患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病的老人非常有利。
老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的三味药方(共20方)1.人参、麦冬、五味子(生脉饮)具有补气不燥,滋阴不腻的特点,为心脏病补益方之祖。
若气虚偏重,还可加入保元汤(黄芪、肉桂、炙甘草、人参),名为保元生脉饮,具扶心阳的作用。
若加入四逆汤,为抗休克合剂,用于心衰,有回阳救逆、益气养阴之功。
2.丹参、赤芍、川芎(小冠心2号)此方取自冠心2号方(丹参、赤芍、川芎、降香、红花),为治疗胸痹心痛血瘀证的主方。
3.红景天、茶树根、甘松(红茶松散)三味合用,有活血化瘀、改善缺氧、调整心律的作用。
4.瓜蒌、半夏、薤白(瓜蒌薤白半夏汤)此为治疗胸痹心痛之主方,有宽胸散结、除湿降逆、通阳活络功效。
心胸憋闷者,加重薤白用量;舌苔厚腻者,加重半夏用量;大便不爽者,加重瓜蒌用量。
若与枳实薤白桂枝汤合用更好。
5.檀香、降香、冰片(二香一片散)此三味以芳香透窍为胜,重点是开灵窍,宽胸膈,止心痛。
三味合用,对于血脑血管疾病之神昏、心痛、头痛、胸膈满闷等,其药效快是其特点。
6.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二仁欢心汤)此方专为失眠、烦躁而设。
心阴不足,肝气郁结,心阴失养则失眠,肝气不展则烦躁。
方取“二仁”养心阴,合欢皮舒肝郁,取效要素是剂量,酸枣仁一般用量较大,只有“酸收”才能安神;若烦躁甚者,可加莲子心、焦栀子,以除心烦火郁。
7.石菖蒲、郁金、远志(开窍醒神汤)三味合力,具有开心、解郁、祛痰、醒神之作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之神志不清,语言、思维迟钝者。
8.茯苓、杏仁、甘草(茯苓杏仁甘草汤)主治“胸中气塞,短气”,三味合用,一渗湿,一宣肺,一缓急,对于湿浊痹阻心脉、肺失宣降、浊气上蒙所呈现的胸痹、短气、咳喘、眩晕等,颇为合拍,但要掌握舌象特点,即白滑腻苔为是。
9.元胡、金铃子、九香虫(加味金铃子散)金铃子散为金铃子、元胡,出自宋代《太平圣惠方》,原方主治“热厥心痛”。
但用于心胃之痛,偏苦偏寒,加入一味咸温之九香虫,具有温肾壮阳、行气止痛之效,可防金铃子散之苦寒性;常用此三味治疗心绞痛,以及顽固性胃脘痛,止痛效果快是其特性。
经方论治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在中医理论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经方是中医经典方剂的简称,它们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被认为效果显著的方剂。
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肝阳上亢”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中医经方多从调和气血、化痰开窍、平肝潜阳等方面入手。
常用经方及其应用1. 血府逐瘀汤:此方主要用于治疗因血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脑梗塞等。
其成分包括桃仁、红花、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2. 保元汤:适用于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
其成分如人参、黄芪等,有益气补心、安神定志的作用。
3. 天麻钩藤饮:用于治疗因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其成分如天麻、钩藤等,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安神的功效。
4. 二陈汤:适用于痰湿内阻引起的胸闷、咳嗽等症状。
其成分如半夏、陈皮等,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
治疗原则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经方进行治疗。
同时,还应注重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以辅助药物治疗,促进身体恢复。
预防与调理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预防和日常调理。
建议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同时,应注重精神调养,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结中医经方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调和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和使用经方。
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可以更全面地管理心脑血管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膳疗法中医药膳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食物和药材的搭配来调理身体,促进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中医药膳疗法,帮助患者改善心脑血管健康。
一、枸杞茶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等功效。
制作枸杞茶非常简单,只需要将适量的枸杞用清水浸泡,然后沸水冲泡即可。
枸杞茶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对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二、红枣粥红枣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中草药,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等营养元素。
制作红枣粥,需要将适量的红枣和糯米一起煮熟,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红枣粥具有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食用,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的健康状况。
三、麦冬煲鸽子汤麦冬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滋阴清热、养肺益肾的功效。
鸽子肉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一种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的食物。
制作麦冬煲鸽子汤,可以将麦冬和鸽子肉一起放入煲中,加水适量慢炖数小时。
此汤可以清热养阴、滋补心脑血管系统,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四、三七炖鸽蛋三七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抗凝血等功效。
鸽蛋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制作三七炖鸽蛋,可以将适量的三七和鸽蛋一起放入炖盅中,用文火炖至鸽蛋熟烂即可。
三七炖鸽蛋具有活血化瘀、健脑益智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
五、黄芪蜂蜜水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养阴等功效。
蜂蜜具有滋补、抗氧化等作用。
制作黄芪蜂蜜水,只需要将适量的黄芪切片,加入蜂蜜搅拌均匀,用温水冲泡即可饮用。
黄芪蜂蜜水可以增强心脑血管系统的免疫力,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虚弱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通过中医药膳疗法的应用,我们可以借助食物和药材的力量来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然而,这里所提到的中医药膳疗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患者在选择药膳疗法时,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体质来进行调整。
心脑血管病传承老药方黄芪通脉饮【组成】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防风、炙甘草、当归、川芎、丹参、玉竹、酸枣仁、金银花、连翘、黄芩等药组成。
【功效】养阴益气,化瘀活血,宁心清热。
【方解】病毒性心肌炎主要因为温邪热毒合而为患侵犯心脉,气阴两虚是其发病基础,血脉瘀阻是该病的病理变化。
针对病机,中医提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当以养阴益气,化瘀活血,宁心清热为法。
黄芪通脉饮中黄芪补气升阳,固表益气,为补气要药,是此方之君药;白术益气健脾,助黄芪以加强固表益气之功;防风祛风走表并御风邪。
三药相合即为玉屏风散,功为益气固表。
气旺表实,则邪不易侵。
麦冬、党参、五味子组成生脉散。
生脉散益气养阴生脉,党参、麦冬、五味子与白术互伴为臣。
炙甘草和中养心、复脉;当归主血主行;川芎乃血中之气药,能行气活血,温血通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调心血,祛瘀活血,入心肝两经以安神除烦;玉竹甘平养阴;酸枣仁安神养心;金银花、连翘、黄芩解毒清热,抗病毒。
以上9味同为佐使。
全方组方之严谨,用药之精巧,针对病因病机,用之于临床,每获良效。
【验案】患者,女,40岁,因胸闷心悸,动则尤甚,全身乏力,自汗,夜寐欠佳1周余来就诊。
患者几天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10次/分钟,心音稍低钝,可闻及期前收缩7次/分钟,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舌质淡,舌尖红,苔薄少津,脉促。
辅助检查:十二导联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T波V4~V6低平;谷草转氨酶28U/L,肌酸激酸235U/L,乳酸脱氢酶421U/L。
投以黄芪通脉饮。
服药5剂后二诊,诉胸闷、全身乏力、自汗症除,但仍心悸,尤以工作稍累时为甚,夜寐好转。
上方加牡丹皮。
5剂后三诊,症状悉除。
予其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未见异常心电图;心肌酶均正常。
嘱患者继遵原方再服半月,注意避风寒,适当加强身体锻炼。
后随访,未见复发。
因个人体质不同,具体用药一定要咨询医师。
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心脑血管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脑血栓形成等疾病的统称。
以下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配方及其制
备方法。
配方:
1.桃仁:30克
2.红花:15克
3.当归:15克
4.细辛:10克
5.甘草:10克
6.丹参:30克
7.酒大黄:15克
8.丝瓜络:15克
9.姜黄:15克
10.红花:15克
制备方法:
1.将桃仁、红花、当归、细辛、甘草、丹参、酒大黄、丝瓜络、姜黄、红花按比例准备好,确保所有原料质量良好。
2.将桃仁、红花、当归、细辛、甘草、丹参、酒大黄、丝瓜络、姜黄
放入研磨器中,研磨成细粉状。
3.将研磨好的草药粉末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备用。
4.另外,将红花与适量的酒一起放入小炒锅中,用慢火慢炒30分钟,将酒蒸发掉,使红花变得更加易于吸收。
5.红花炒熟后放在研磨好的草药粉末中,充分混合均匀。
6.将混合好的草药粉末装入适量的胶囊或袋子中,密封好,储存于干燥、阴凉处。
使用方法:
1.在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下,每日服用2次,每次4粒。
2.最好在饭后30分钟内服用,用温水吞服。
注意事项:
1.本配方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辅助草药,不可代替医生的治疗方案。
2.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慎用。
4.储存时要放在阴凉、干燥和避光的地方,以保持药材的新鲜度和有
效性。
打通心脑血管,这则“国医圣方”效果很霸道,三位名老中医
亲自拟定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我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方剂,最早是由我国的岳美中、郭士魁、赵锡武等名老中医专家亲自拟定的。
它虽然只有三味药,但是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化解动脉硬化、血栓带来的风险,功莫大焉。
准备丹参3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在这里,丹参和赤芍能起到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川芎能行血中之气,药理研究发现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血流量。
尤其是川芎和赤芍的搭配,更是绝妙。
因为在有些医家看来,川芎能活心脉,赤芍可以活脑络,所以两者搭配可以对心脑血管进行全面调理。
总之,这个方子,活血而不破血,行气而不破气,对于冠心病所致的胸痛、胸闷、舌质黯淡、动脉硬化、血管狭窄,都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中药佳方】神奇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特效方【中药佳方】神奇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特效方【处方】大黄50%,陈皮6.25%,青皮6.25%,红花25%,蒲公英12.5%。
【药理】?本方中大黄能使心脏的MAP搌幅增高,上升速率增快,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并可使静脉血流速度慢,使胃壁微支脉明显扩张,出现较明显的味之絮流,尤以微静脉为甚,并使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明显降低。
血粘度、红血球积压和全血球痹虚劳,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积垢,有梨庭扫穴之功。
其先用力全,凡如走凡,一过不岗,除邪而不伤正气。
?陈皮可理气调中,燥湿化瘀,缓解大黄苦寒造成的胃部不适。
同时陈皮中含有的橙皮素,具有抗血拴塞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青皮,破滞气,削坚积,气滞则血不行,固用青皮治疗,达到周身气推血行之妙。
?红花,乃血中气药,能泻通补,各有妙义,红花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强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的作用。
可使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减轻,范围减少,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失调。
?选用蒲公英,即可弥补大黄苦寒对胃部造成的不适,又可尽消经之余火,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对败血症,先天性血管有一定疗效。
?以上诸药各组方药具有互补作用,加强药效,达到标本兼治之疗效。
从药理得知,以上各药合用,配方科学,能养血活血,修复破损,消除积垢病邪,调理气血、脏腑及各经络之病复,使各类心脏血管疾病迅速康复根治。
【主治】主治心脑血管疾病。
【功效】本方有效地根治脑血管硬化,静脉扩张,脑溢血后遗症,脑血栓后遗症,心脑血管肿瘤,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低血压,败血症,脑动脉硬化等多种心脏血管疾病。
【制法】?上药按配方量称取,分别筛净去杂后粉碎,过80目筛后混合均匀,装入1号普通胶囊备用。
?【用法】?日服二次,早饭前、晚临睡用温开水冲服。
5岁以下儿童的一天服用两次两粒,6—12岁儿童一天服用二次每次三粒,12岁以上及成年人每天服用两次每次六粒。
10天为一疗程。
连续三个疗程。
治疗心脑血管的中药配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是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有效性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等因素。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中药配方,仅供参考:1.丹参饮片丹参饮片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丹参。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使用方法是将丹参饮片煎煮后口服,每天1-2次,每次2-3片。
1.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等中草药组成。
该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肢体麻木、肌肉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一起煎煮后口服,每天2-3次,每次1-2袋。
1.脑心通胶囊脑心通胶囊是一种中成药,由丹参、三七、红花、赤芍等中草药组成。
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使用方法为口服,每天3次,每次2-4粒。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配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等因素都需要考虑。
在使用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盲目用药。
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注意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饮食清淡等,以辅助药物治疗。
此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预防重于治疗。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控制体重,增加适量的运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如果出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管理。
总之,中药配方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时,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运动,以辅助药物治疗和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
一种治疗心脑血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心脑血疾病是指心脏和脑血管系统发生的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中医认为,心脑血疾病是由于气血不畅、瘀血堵塞所致,因此中药治疗在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一种治疗心脑血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如下:1.桃仁2.丹参3.川芎4.甘草5.山楂6.夏枯草7.五味子8.三七制备方法:1.桃仁、丹参、川芎、甘草、山楂、夏枯草、五味子、三七按照3:3:3:2:2:2:2:2的比例混合。
2.将混合后的药材研磨成粉末。
3. 取出50克药粉,加入500ml水中,煎煮30分钟。
4.将煎煮后的药液过滤,待其冷却至室温。
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1.桃仁:具有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液循环。
2.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祛瘀痛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
3.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疼痛。
4.甘草:具有调和药性、保护胃肠道的作用,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5.山楂:具有行气、活血、降脂的作用,可降低血压、血脂,改善心脑血管病情。
6.夏枯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消肿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水肿。
7.五味子:具有益气养阴、安神、润肺的作用,可增强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
8.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病变导致的出血症状。
注意事项:1.本中药组合物适用于轻度心脑血管病患者,对于重度病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使用本中药组合物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确诊病情。
3.个体差异较大,使用本中药组合物可能有不同的反应,请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总结:上述中药组合物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疾病的中药方剂,其制备方法简便、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的作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治疗心脑血疾病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西医药治疗,综合施治,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方剂您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否久治不愈?试试这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方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让您远离疾病困扰。
1、桑叶菊花汁【配方】:霜桑叶30克,黄菊花10克。
【用法】:桑叶、菊花洗净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去渣取汁。
口服,每日2次。
【功效】:可治高血压、头昏。
2、鬼针草汤【配方】:鬼针草适量。
【用法】:夏秋季采收全草(连根),洗净泥沙杂质,晾干备用或鲜用。
干品每次20-30克,砂罐加水浸泡15-20分钟,文火煎熬,沸后立即离开炉火,冷却,每日午饭前服一大口(50-70毫升)。
鲜品每次50-60克,煎,服法同前。
每日服1次,服至症状消失,血压正常即可停药。
【功效】:主治高血压,症见耳鸣、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等。
【说明】:鬼针草又名盲肠草、脱力草等,性平味苦,无毒,有清热解毒、散淤活血、消痈之功。
3、海松子猪心冬菇方【原料】海松子50克,猪心250克,冬菇300克,精盐1克,味精1克,酱油5克,生姜10克,葱10克,料酒10克,花生油30克。
【制法】将猪心洗净,去杂,切成小长条状,冬菇洗净,去杂,切成块状,姜切片,葱切段。
锅烧热人油,放人姜、葱、料酒,再入猪心翻炒片刻,人酱油、精盐、冬菇、海松子、鲜汤600毫升,煎煮30分钟,加入味精,起锅即成。
【用法】食用,饮汤。
【主治】冠心病、心悸。
4、生脉饮口服液(《内外伤辨惑论》)【方药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临床应用】:用于心肌炎恢复期气阴两虚而见心悸、乏力、少气、自汗、口干、脉细、苔少者。
以上就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方剂”的介绍,了解更多相关问题,可向在线专家免费咨询。
中医养生法宝中药调理心血管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
中医养生法宝中的中药调理方法,成为了许多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首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调理心血管的方法。
1. 大蒜大蒜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降压、降脂和抗血栓的功效。
它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有许多中药处方中的主料就包含了大蒜,比如蒜泥白扬汤和蒜茸草果汤。
大蒜可以生吃、炒食或熬汤,多种食用方式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2. 丹参丹参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血液的循环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减少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常见的服用丹参的方法是制成丹参糖浆和丹参胶囊。
3. 当归当归是中医中常用的补血药材,具有调理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当归可以调节气血平衡,改善心脏功能。
常见的服用当归的方法是煮汤或泡茶。
当归还可以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如川芎一起煮水饮用,具有更好的调理功效。
4. 金钱草金钱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抗炎、抗凝血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一般将金钱草煮水喝,或者将其磨成粉末,每天适量服用。
5. 裙带菜裙带菜是一种富含纤维素和矿物质的海藻类食物,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
中医认为,裙带菜可以软化血管壁,减少血管损伤。
可以将裙带菜做成凉拌菜,或者煮汤食用。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法宝中的中药调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
在选择中药材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
但是需注意,中药调理需要长期坚持,效果也会因个人体质有所差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除了中药调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保持心情愉快也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通汤神方,横扫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三通汤神方,横扫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太多人受益了!神方三通汤组方:丹参12克、川芎10克、葛根20克、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12克、人参6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甘草6克煎汤,一天一剂,七天一个小疗程,建议服用二十一天,建议最好有在当地中医指导使用。
三通汤这个方子思路,首先打通脑血管,然后打通全身的血管,让全身的血脉像高速路一样畅通无阻,一通百通,很多疾病随着血管的打通自己就消失了。
这就是三通汤独到之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克星。
这个方子真的是神来之笔,是上天怜悯众生,忧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痛苦,于是上天把这个方子赐给小叔带给世人,让文小叔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希望帮助更多的众生解除痛苦。
大道至简,大医至简,中医治疗痛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就是行气活血。
世间的痛一半以上都是气滞血瘀导致的,还有一半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打通血脉就是治疗疼痛的最佳办法。
三通汤可以温阳可以补气可以活血可以化瘀,可以搞定很多种疼痛。
如果你的疼痛非常久了,可以大胆用三通汤试试,久病必瘀。
瘀血疼痛特点是刺痛,晚上加重,白天减轻,遇冷加重。
如果你们因三通汤而受益,请一定记得在留言区反馈效果哦,并弘扬中医文化,不要私藏哦!请把这个方子分享给更多的需要的人。
感恩文小叔老师慈悲大爱!服用小叔神方三通汤后的真实反馈效果,总结如下:1:有的人服用三通汤后头不疼了,头不晕了,精神好多了2: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脱发少了3: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脸上的老年斑没有了,惊奇4: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脸色不黄了,也不苍白了,有血色了,白里透红的5:有的人服用三通汤后竟然不耳鸣了,惊讶6:有的人服用三通汤后舌头上的黑斑少了,舌下静脉不那么粗大了7:有的人服用三通汤颈椎病好了8: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肩周炎好了,肩膀灵活了,不痛了,也不怕冷了9:有的人服用三通汤手臂不疼了,以前胳膊伸不直,现在可以活动自如了10:有的人服用三通汤,手脚不麻了11:有的人服用三通汤颈部动脉斑块没了12: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胸不闷了,心不慌了,心不痛了13;有的人服用三通汤不怕冷了,手脚不冰凉了14:有的人服用三通汤脾气好了,不怎么生气了,不怎么急躁了15:有的人服用三通汤后睡眠好了,梦少了16:三通汤,最神奇的功效就是可以调理各种疼痛,只要是瘀血导致的疼痛可以大胆用三通汤。
心脑血管疾病吃什么中药好?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配方方剂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生脉散)关于生脉散的出处,说法不一,有说出于《千金要方》,有说出于《景岳全书》,有说出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该书《暑伤胃气论》中说道:“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
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肺金,名曰生脉散。
”由于暑病多伤及气阴,症见“脉虚、自汗、身先热、背后冷、面垢、烦渴、手足厥冷、体重”,俗称“暑温八症”。
你看,这八大症中多数为心肺气阴两虚之症,如脉虚、自汗、背后冷、烦渴、手足厥冷等,所以后人将它列为治疗心脏气阴两虚之主方,具有补气不燥、滋阴不腻的特点,为心脏病补益方之祖。
若再追溯其源,在元代张元素《医学启源》那里,便看到了生脉散的原貌,书中“麦门冬”下有这样一段文字:“麦门冬…...加五味子、人参二味,为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须用之。
”张元素是李东垣的老师,李氏学说受张元素影响很大。
由此看来,生脉散应当是出自张元素之手。
李氏受其影响,将其列为治暑湿之方。
在具体应用时,若气虚偏重,还可加入保元汤(黄芪、肉桂、炙甘草、人参),名为保元生脉饮,已具扶心阳的作用。
若加入四逆汤,为抗休克合剂,用于心衰,有回阳救逆、益气养阴之功。
我们知道,在经方中有三首方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或者说可以调节阴阳平衡的,即桂枝汤、五苓散、小柴胡汤,这三首方可阴可阳,可表可里,可热可寒。
而在时方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名方是生脉散,益气养阴、温凉互济,可用于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疾患,这是被临床实践所证明了的。
依据计算机辅助分析,在治疗气阴两虚型胸痹的方剂中,丹参、麦冬、五味子、党参、炙黄芪、赤芍等中药使用频率较高,这其中就包括生脉散的药物成分。
丹参3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小冠心2号)此方取自冠心2号方(丹参30克,赤芍、川芎、降香、红花各15克),为治疗胸痹心痛血瘀证的主方。
中医药三通汤、五通汤、通血路神方,改善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孙思邈】中医药三通汤、五通汤、通血路神方,改善十几种心、脑血管疾病國一醫一老偏方一、三通汤:心血管通,脑血管通,全身血管通组方:丹参12克、川芎10克、葛根20克、桂枝9克、甘草6克、人参6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
人参,重用黄芪15克、玉竹25克替代之:野山参力猛,林下参25年以上力足,林下参5年以上凑付用,种植参煲汤用。
凡是被医院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都可以用,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不需要辩证。
一天一剂,七天一个疗程,一般服用三个疗程。
脑溢血不可用,补阳还五汤专治脑溢血的。
①打通心脑血管的通脉饮:川芎丹参葛根丹参活血化瘀又补血,色红入心,打通心血管;加上葛根,打通脑血管,改善脑缺血,葛根升清阳,把气血升到脑部。
川芎血中气药,化瘀又行气,走而不守,在前面披荆斩棘开路,丹参在后面跟着,川芎指哪丹参就打哪,上行头面,下行血海,中开郁结,全身的血脉都会被打通。
②强壮心脏阳气的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身体心阳不足,寒邪会再次卷土重来,瘀血会再次凝聚,心脑血管会再次堵塞。
桂枝阳气旺盛,犹如天空的太阳,可以强壮心阳,驱寒,辛散;甘草守中,补津液,补脾胃,二药合作,辛甘发散为阳,就可以为心脏乃至全身输送源源不断的阳气。
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寒邪落荒而逃。
③大补心气心血的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心脏气血不足,暂时把血管疏通,以后还会堵塞。
人参补心气,五味子麦冬补心血,心脏的气血就足了。
④健脾第一方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术茯苓健脾,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
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好了,就会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气血去支持心脏打动血管。
二药解决痰湿的来源,脾胃运化不好,杜绝痰湿堵在心脑血管。
二、五通汤:通毛孔通血管通七窍通大小便通一身经络排毒妙方!通毛孔通血管通七窍通大小便通一身经络,无毒百病消排毒的方子,一个打通全身经络血脉的方子,通毛孔通血管通七窍通大小便通一身经络,一通百通,通则不痛,无毒百病消!组方:麻黄6克、桂枝10克、苦杏仁6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枳实9克、厚朴9克、火麻仁12克、肉桂6克、泽泻10克、石菖蒲9克、党参6克、白术6克。
横扫18种心脑血管病的“三通汤”配方心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动脉供血不足或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脏和大脑部分功能受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然而,可以喜闻乐见的是,中医药方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三通汤”作为一种经典的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当中。
“三通汤”是由陈以琳医师创制的,它由18种草药组成,具有通络、祛瘀、活血和化瘀的作用,被用于防治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有关的疾病。
它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三通汤”的配方。
“三通汤”的主要成分有川芎、桃仁、红花、菊花、白花蛇舌草、橘红、透骨草、益母草、连翘、桑白皮、丹参、赤芍、红花、大黄、生肉桂、龙胆草、黄芩和三棱等。
这些药材都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共同发挥“通”,“活”,“散”等作用。
川芎和桃仁是“三通汤”的主药,它们具有活血和舒筋通络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的供血状况,缓解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
红花和菊花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舒缓情绪,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白花蛇舌草、橘红和透骨草则是用来祛瘀散结,消肿止痛的。
益母草和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通。
桑白皮、丹参、赤芍则是活血化瘀的良药,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大黄和黄芩则是用来清肝泻火,退热解毒的。
生肉桂有温中祛寒的作用,可以缓解中寒型血栓性疾病。
龙胆草和三棱则是用来清热解毒,整肠通便,调节肠道功能。
这些草药相互配伍,相互协同发挥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脑血管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三通汤”对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总之,“三通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方剂,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配方包含了18种草药,具有通络、祛瘀、活血、清热等多种功能,能够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小验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一、中风不语、半身不遂:①草乌500克,绿豆750克,同煮至豆熟为度,去豆,将草乌去皮,切片,晒干,研细末,每服1―3克,烧酒兑服,每日2次。
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②浮萍30克,煎服,日煎2次,连服半月,治半身不遂。
③水蛭粉,每服3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连服半至1月,治脑出血而未昏迷的瘫痪不能言语者。
④白矾30克,牙皂4个(去皮子、焙)共研极细,每服6克,治中风闭症,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⑤牙皂30克,细辛30克,共研极细,吹少许入鼻中,打出喷嚏,治中风、痰厥、牙关紧闭、昏迷不省。
⑥瓜蒂12克,全虫6克,共研细,每服5―9克,治痰热内闭,中风痰壅(体弱者禁用,孕妇、胃溃疡、高血压患者忌用瓜蒂及藜芦)。
⑦葱白连根7个,捣烂如泥,分敷风府和哑门二穴,放药时,先用生姜片擦去皮肤上的油垢,敷药后纱布盖好,上用热烙铁熨之,令患者汗出。
治中风不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者。
注:必需出大汗,牙关才能松开,随即清醒,然后服汤药或送医院治疗,以防复发。
⑧密陀僧30克研细,每取少许,茶调服,治中风、惊气入心,不能言语。
⑨赤芍18克,甘草3克,空心煎服,治脚弱无力,步行困难。
⑩皂角刺9克煎服,祛痰开窍,治风痰口噤不开。
二、脑出血脑内血肿、脑出血偏瘫:①水蛭粉,每服3克,日服3次,治脑血脑内血肿、脑出血偏瘫。
②水蛭炒黄研细,每服3克,每日3次,连服1―2个月,治脑出血后遗症。
三、血栓、截瘫:同上方②服水蛭粉方。
四、胆固醇上升:①黑豆30―90克,煮熟汤豆齐服,治阴虚阳●之高血压、胆固醇上升。
②生山楂60克煎服,降胆固醇、高血脂、高血压。
五、高血脂症、血液粘稠:①菊花8克,龙井茶3克,每日1剂冲服,连服2个月,治血液粘调。
②生大黄粉,每次3克,每日3次,连用1月,治高血脂症。
③小黑豆500克,泡入9度米醋内,2个月后启用,早晚各服25粒,并饮开水,坚持服用,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脂。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有偏方老人预防要九做到
2013年08月13日家庭医生在线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进入冬季是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是如此,此类疾病严重影响的人们的健康,对于此类患者,常常是通过药物缓解,但是还是无法彻底的治愈,那么中医对心脑血管有哪些治疗方法呢!接下来的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的偏方。
山楂荷叶茶:山楂能活血化瘀,荷叶能扩张血管。
此茶对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非常有益。
每日取山楂30克、荷叶12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15~20分钟后,去渣取汁当茶饮。
菊花乌龙茶:菊花能扩张冠状动脉,茶叶能增强血管的韧性和弹性。
此茶对防治高血脂及动脉硬化症有较好效果。
每日取杭菊10克、乌龙茶(或龙井茶)3克,开水冲泡饮之。
莲心茶:莲心能降血压,经常饮服莲心茶对高血压患者大有裨益。
每次取莲心6克,沸水冲泡饮之,早晚各一次。
柿叶茶:柿叶富含维生素C和路丁、胆碱,对高血压、冠心病及心肌缺血患者有良好的保健和防治作用。
取新鲜柿嫩叶30克(或干柿叶15克),开水冲泡片刻,加少量白糖饮之。
田七丹参茶:二药均能活血化瘀,对心绞痛等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每次将冲剂一包用开水冲泡饮服,每日3次。
决明子茶:决明子能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并有降压作用。
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可将其作为保健药茶长期服用。
取决明子15克,炒至稍鼓起微有香气时,放凉,打碎或研成粗末,用开水冲泡当茶饮。
葛根茶:葛根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症状有缓解作用。
将葛根洗净切薄片,每日30克,煎水当茶饮。
丹参茶: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
此茶适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将丹参研成粗末,加茶叶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每日一剂。
首乌茶:首乌能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
老年人凡疑有冠心病和血脂增高者,常饮此茶效果十分明显。
取制首乌20~3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当茶温饮,一日一剂。
枸杞茶:有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高血压、冠心病出现的头晕、健忘、心悸、气短、失眠、视力减退、耳鸣者,可常饮此茶。
每日20~30克,沸水冲泡饮之。
槐花茶:用于防治高血压、脑溢血。
每日早晚各用槐花6克,开水浸泡后饮之。
桑寄生茶:桑寄生为补肾补血要剂。
用桑寄生煎汤代茶,为降血压的辅助疗法;取桑寄生干晶15克,煎煮5~15分钟后饮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心脑血管病人应注意的饮食六原则
在中老年人当中,心脑血管疾病是非常多见也是对身体健康威胁很大的一类疾病。
经常性保持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饮食调养在防治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如脑溢血、脑栓塞等疾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平时要注意荤素菜的合理搭配,新鲜蔬菜为主,对调养心脑血管疾病会是大有帮助的。
合理化饮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恢复很重要,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你推荐的六大合理饮食注意方案。
1、控制饮食的总热量
病人应适当控制饮食热量一般肥胖人士患脑血管疾病的占多数,再加上平时运动量少,因此在饮食上需要有节制,不宜吃得过多过饱,八九成饱刚刚好,适当保持热量摄入平衡。
2、控制胆固醇与脂肪的摄入量
据调查,患脑血管病的人是多数血脂偏高的,所以对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如动物油脂、肥肉、动物内脏、奶油等必须严格限制摄入量,含胆固醇高的食品不食用为好,以免病情加重。
在使用植物油时,也要注意全日的使用量不宜过多。
食物宜清淡,要便于肠胃消化。
3、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医学研究表明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和食盐的摄入是成正比的,当大量的钠离子进入体内,会影响内分泌激素的调节,让血管抵抗力增强,引起高血压、进一步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在烹饪时放入过多的盐会为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埋下隐患。
4、控制糖类的摄入
比如糕点、蔗糖、巧克力等糖类一定要适量控制不可贪吃。
吃过多的糖会使糖转化为脂肪造成身体肥胖,使身体负担不起造成血脂升高,加重病情。
5、多吃蔬菜水果
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
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这些都对改善脑血管病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维生素类物质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植物纤维素能增加胆醇的排泄,使血胆固醇量降低,减轻或防止动脉硬化,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6、严禁烟酒
烟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酒类是辛味食物,少量饮用可以增加身体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助减少冠心病死亡率。
但要注意,长期饮酒会使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而且与饮酒呈正比,其原因可能与饮酒促使皮激素、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有关。
故此,切忌长期大量饮酒。
要特别提出的是,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血压升高。
看完了饮食注意一起来看看最适合心脑血管病人吃的食物,心脑血管病人适宜吃核桃,花生,芹菜,海带,土豆麦麸这一类食物,饮食的调理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只要经常保持注意,身体就能健康。
老人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也是老人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病症。
心脑血管不好严重影响着老人的身体健康。
老
年疾病预防工作是关键,那么,老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就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1、心脑血管所需要的有益物质:钙、镁、硒、铬、锰等;
2、清新活跃的负氧离子空气;
3、硬水质;
4、多纤维、多矿物质、多碳水化合物;少脂肪、少蛋白、少胆
固醇饮食;
5、精神闲逸适度,不可乐极,不可悲极;
6、一周不能少于三次、一次不能少于一小时的出微汗或热身的
室外锻炼;
7、体重保持在(“身高-105”乘2)左右(上、下浮动10斤亦
算正常);
8、确知自己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家庭遗传;
9、一年至少上医院检查一下:血脂、血压、总胆固醇;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
以上这些,为“心脑”疾病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