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结肠炎中医秘方9则
- 格式:docx
- 大小:15.88 KB
- 文档页数:2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胃气虚,中气郁结。
【治疗】益气止泻。
【菜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脾失功,湿热蕴肠,肝脾气滞。
【治疗】健脾温中,清肠利湿。
【菜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疗】温阳益气,收敛肠胃,止泻。
【菜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药方剂(4)【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肠汤。
【成分】白头翁30g、秦皮20g、黄柏12g、黄连16g、白芍30g、白术30g、白术12g、茯苓30g、猪苓16g、贮片16g、山药30g、木香10g。
【用法】每天一剂,每天两次,在水中服用。
【来源】屠家云秘方慢性结肠炎,名为益气活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50克;炒白术,焦山楂,党参各30克;赤石脂,白芍各20克;乌梅,诃子,补骨脂各15克;煨肉蔻,茯苓,黄连各10克;甘草5克。
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20天为疗程。
配合溃疡速愈散(制象皮,血竭,赤石脂,乳香,龙骨,冰片,没药,孩儿茶,珍珠,青黛,共研细末)保留灌肠,每晚1次,15天为1疗程。
可以用中药调理。
你可以考虑使用9克黄芪、Angelica sinensis、Platycodon grandiflorum、石榴皮和印楝、3克肉桂、3克黄连、6克Paojiang、6克诃子和15克赤霉素脂肪。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引言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在慢性结肠炎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及其相关疗效。
中医药治疗方法在中医药治疗中,针对慢性结肠炎的不同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采用综合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1.中药汤剂:根据慢性结肠炎的病情和症状,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汤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白芍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3.中药灌肠:中药灌肠是一种通过直肠给药的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结肠黏膜,具有清热、消炎的作用,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4.饮食疗法:中医药治疗中非常重视饮食调理,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尤其重要。
中医师会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增加纤维素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中医药治疗的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医药治疗可以缓解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中医药可以减轻疼痛感觉,稳定肠道功能。
减少发作次数慢性结肠炎患者往往会出现周期性的发作,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发作的次数。
中药汤剂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结肠炎的发作风险。
改善生活质量慢性结肠炎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针灸疗法、中药灌肠等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感觉,使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
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时,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1.治疗方案个体化: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有所不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2.配合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应继续配合西医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第一篇: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马齿苋汤治肠炎【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
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
6%),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偏方1、芍草泻心汤[组成]炙甘草、法半夏各12 g,干姜、大枣各10 g,黄连5 g,党参、白芍各20 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一般服用4~6周。
[功效]补气和中,调畅气机,缓急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弱、气结胃肠。
[效验]共治疗124例患者。
其中,男63例,女61例;年龄21~30岁者28例,31~40岁31例,41~50岁35例,50~70岁30例;病程1年以内者38例,1~3年者62例,3年以上者24例。
结果:治愈(大便恢复正常,腹痛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84例,有效(腹痛减轻,泄泻次数减少;或腹痛消失、大便正常,但停药后又复发)24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化)16例,治愈率67.8%,总有效率87.1%。
[解析]本方由《伤寒论》甘草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来。
甘草泻心汤用以治疗脾胃虚弱,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下利频作、水谷不化等症。
本方在甘草泻心汤寒热并用、降辛开、补气和中、调畅气机基础上,新加芍药并重用至20 g,与甘草相配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即《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之意。
药理研究证明,芍药对实验家兔的离体肠管有降低肌张力和抑制运动的作用。
诸多实验研究也证实,芍药甘草汤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无论是中枢性的还是末梢性的均有缓解作用。
因此,芍药甘草相配并重用,对于缓解慢性结肠炎疼痛有重要意义。
2、公鸡蒜茎汤[组成]刚发育黄公鸡1只(交配已久者不宜用),洁白蒜茎1把。
(用法]将公鸡宰杀去毛,掏尽内脏,用凉开水冲洗腹腔后,擦干;将蒜茎填满鸡腹,隔水文火蒸熟。
空腹食用。
6天食用3只鸡为1个疗程。
[功效]补中升阳,行气消积。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弱、清气不升、食积气滞。
[效验]共观察82例患者。
其中,男51例,女31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17岁;最长病程13年,最短1年。
随机分为两组。
食疗组42例,采用上法;西药组40例,采用泼尼松龙静脉滴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
结肠炎偏方有效(转载)一、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二、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
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三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饭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lO-15克,过滤得汁,酌加糖,1日2次。
四白木耳5-20克,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五每晚将250g山药煮而食之。
结肠炎偏方发表时间:2010-05-09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3344)民间中医授我治疗结肠炎偏方,拿出与同道分享,组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清晨起床后,取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洗净后用小刀将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
午、食疗用姜片当菜用。
我爱人患肠炎半年多,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从去年秋天开始,我每天早晨喝绿豆汤泡黄芪,下午吃五颗大红枣,晚上用热水泡脚绿豆汤是清肝火的,可以改善上热,黄芪是养脾的,之所以泡而不是煮,主要是怕上火。
具体做法是:绿豆一大把,加水煮十分钟,倒入容器中加五大片黄芪浸泡,十五分钟后喝光。
早饭尽量喝粥,粥本身也有滋润肠道的功能。
大红枣尽量买好一点的,可当零食。
红枣能健脾开胃,而且是维生素C之王,铁含量也高,补气血。
而泡脚的用意在于改善下寒,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周做一次足疗,多按摩一下脚底穴位和下肢,耐受力强的还可以试试藏式蒸足,让人大汗淋漓,颇能改善血液循环。
三个月之后,我的结肠炎好了一半,除了偶尔喝酒时发作外,基本上康复了。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此法又与睡眠有相关性,睡眠不好则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睡觉前泡泡脚多半睡得好。
下面就讲讲我是如何治好结肠炎的吧。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知道这个病是一个模糊型疾病,没有对症药,病因也不能精确描述,但与饮食不周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流行于白领阶层,多见于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常吃夜宵之人群。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中成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有医家报导:用中成药锡类散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满意疗效。
笔者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切。
现将具体用法简介如下: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
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
早晚各灌1次,15天为1疗程。
疗程之间休息两天,一般2-3个疗程,即可好转,3-5个疗程可基本痊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
在临床上,习惯用汤药方调治。
而口服用药,须经胃、小肠吸收,再下达结肠和直肠,药力由此减弱,难以控制。
故疗效往往欠佳。
本法用直肠给药,药专力宏,直达病所,能更有效地改善局部炎症病灶,使病变部位得到修复,同时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肝、肾的影响。
锡类散,内含牛黄、珍珠粉、青黛等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瘀生新作用,用于治疗黏膜病变,疗效显著。
云南白药,其中含有田七成分,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消肿生肌功能。
两药配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用。
中药肛门滴灌可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6个月而到医院就诊。
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腹泻每天3至4次,呈糊状,混有黏液、脓血;时有低热和恶心呕吐;以上症状每因饮食失调、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后加剧。
患者曾到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均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使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
患者家庭成员中有类似病史。
形体消瘦,脸色苍白。
左下腹压痛(+),可触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大便常规示:可见黏液脓血,红细胞(+++),白细胞(++++),未见巨噬细胞和病原体。
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表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偶见糜烂及溃疡。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克、槟榔6克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克,以清热燥湿消炎;病延日久者,加肉桂3克以厚肠化湿;下腹胀满者,加炒莱菔子15克以下气宽膨。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17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7%。
旱莲当归治肠炎【功能主治】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
证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粘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粘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偏方组成】旱莲草20克,当归、毛姜、阿胶、白术各10克,黄连、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干姜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
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
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病例验证】万某,男,32 岁,工人。
腹痛便泻赤白粘液,时或便血半年余。
多方医治乏效,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8~20厘米处充血、糜烂,有出血点。
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口干唇红,腹痛隐隐,按之不减,大便溏薄夹赤白粘液,日三四次,近几日以赤冻为多,舌淡暗有浅细裂纹,苔白薄微黄,两脉虚濡且细。
证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寒热气血壅遏为害,治当标本兼顾,缓调为要,遂拟本方加地榆10克、鸦胆子30粒(去壳2次吞服)。
一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只后段略稀。
做镜检,患处已无糜烂,仅见出血点。
继服上方去地榆、鸦胆子,加乌梅20克、白芍10克以养阴和营。
又20剂后临床症状痊愈,纳增便调,形体气色恢复正常。
中医治疗结肠炎方法是什么
一般来说,结肠炎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致病原因多样化,而且对肠道的刺激也比较的严重。
往往会造成炎症性溃疡,出血病变等等。
那么中医该怎么治疗呢!
1.湿热型:
治法:清热解毒、清肠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蒲公英、银花各15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水煎服,一日二次,早晚分服。
2.瘀毒型: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桃仁、红花各10克,赤芍、丹参各15克,木香、川连各6克,红藤20克,白头翁30克,,枳实、三棱、莪术各12克,救必应、八月札各15克。
水煎服,一日二次,早晚分服。
3.脾亏肾虚:
治法:健脾固肾,收涩止泻,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北芪、党参各20克,炒白术、云苓各15克,生山药、生薏仁各30克,肉豆蔻、陈皮各10克,罂粟壳、淡吴萸各5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芡实、五倍子各12克。
水煎服,一日二次,早晚分服。
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结肠炎中药方剂1、结肠炎药膳:白芨粥配方用白芨10克,大米100克.将白芨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大米淘洗干净.将大米,白芨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回吃粥100克.此方养胃,止血,消肿.对大肠溃疡便血病人尤佳.2、结肠炎药膳:柴胡桂枝饮取柴胡25克,半夏20克,白糖20克,桂枝15克,人参,黄芩,白芍,生姜,大枣各10克,甘草6克.将以上药物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20分钟.停火,滤去渣,在药液内加入白糖搅匀即成.每日3次,每回用50克.3、结肠炎药膳:粟米粥配方用粟米50克,茯苓20克,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白术各15克,桂枝10克.将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白术,茯苓,桂枝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煮25分钟.停火,滤去渣,留药液.再将粟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入药液,清水适量,煮3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回吃粟米50克。
4、结肠炎的症状便秘:结肠炎、直肠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从全身性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部的细小肛裂均可引起。
肠出血: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主要症状。
腹痛: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侧腹部,多数情况下呈阵发、短暂、轻微的腹痛、腹泻发作时腹痛显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后减轻的规律。
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续性剧烈性疼痛,直肠受累严重多伴有里急后重的症状。
结肠炎饮食保健1、肠炎的初期保健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藕粉、细挂面等。
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还应适当给病人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汁、菜汤、果汁、淡盐开水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2、肠炎的好转期保健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等。
【付济华:慢性结肠炎方】
本方原是上海市某中医院的院内制剂,由于其疗效卓著,方圆百里来此取药的患者络绎不绝。
其发明人是我的至交好友,彼此互相交流学习,传授于我,经过本人临床验证,疗效确切。
本人一直视为珍宝,秘而不传。
皈依佛门,蒙佛祖庇佑,感念恩德,故发愿公开秘方,普救世人!
慢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是脾肾阳虚,大肠不固。
该方由理中汤(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和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两方相合,又加上黄连所制成。
脾主运化,脾阳虚衰,运化失司则成腹泻,理中汤重在温补脾阳,以助运化。
肾阳虚衰则腐熟无权,则完谷不化,每至黎明阳气微弱之时则肠鸣腹泻。
四神丸温补肾阳,固肠止泻。
制方之妙处在于,巧用黄连平调寒热。
诸药合用共凑温补脾肾,固肠止泻之功。
是专门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特制方剂。
治疗肠炎的几个好用祖传秘方偏方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
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
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
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方1:
黄连10克,冬瓜子、炒山药各30克,茯苓、焦山楂、焦白术各20克,生地榆15克,赤石脂、党参各12克,防风6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饭前服。
备注:过敏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瑶医效方选编》
方2:
贯众汤1料、黄荆叶120克。
用法:水煎后,可供15-20人饮用。
备注:用于治疗预防肠炎,贯众汤方组成为贯众90克,苦楝根皮、紫苏、荆芥各15克。
贯众汤1料、黄荆叶120克。
用法:水煎后,可供15-20人饮用。
备注:用于治疗预防肠炎,贯众汤方组成为贯众90克,苦楝根皮、紫苏、荆芥各15克。
来源:湖南省卫生厅《10种常见疾病民间验方》。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第一部分:中草药秘验方治疗急慢性肠炎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以前者为多见。
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1、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剂]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
[验证]病例一:工x,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
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
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
大便镜检红细胞(+++),脓细胞(++),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
9剂诸恙皆除。
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
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
病例二:黄x,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误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4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情无明显好转。
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
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
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
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剂]苦参30克。
[制用法]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
一、慢性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1.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无法运化水谷,导致湿邪内生,湿热蕴结,进而引发慢性肠炎。
2. 湿热内蕴: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品,损伤脾胃,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导致肠道传导失常。
3.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肠道传导不畅,血瘀内生,引发慢性肠炎。
二、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邪内蕴者。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2)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内蕴者。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等。
(3)理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当归、丹参等。
(4)调和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5)温中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腹泻者。
常用药物有干姜、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等。
2. 饮食调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坚硬食物。
(2)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燕麦、蔬菜、水果等。
(3)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 针灸治疗(1)主穴:足三里、天枢、气海、脾俞、胃俞。
(2)配穴:根据病情加减,如湿热内蕴者加曲池、内庭;气滞血瘀者加膻中、血海。
4. 推拿治疗(1)按摩足三里、天枢、气海、脾俞、胃俞等穴位。
(2)按揉腹部,顺时针方向,力度适中。
(3)揉按腰部,放松腰部肌肉。
三、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入不洁食物。
3.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5. 如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总之,慢性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案以调理脾胃、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主。
通过中药、饮食、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注意生活调理,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肠炎集』治疗慢性结肠炎的5个食疗偏方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肠道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
那么,慢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治疗慢性结肠炎的5个食疗偏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治疗慢性结肠炎的5个食疗偏方【偏方一:马齿苋大蒜汁】原料:鲜马齿苋30~60克,大蒜泥10~ 15克。
制法:以鲜马齿苋煎一碗水,冲入捣烂的大蒜泥,过滤取汁,可加入适量的糖。
用法:一日服2次。
功效: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患者调养食用。
【偏方二:姜茶乌梅饮】原料: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绿茶5克。
制法:生姜洗净,切丝;乌梅肉剪碎,绿茶以沸水冲泡,加盖并保温浸入半小时,再加少最红糖。
用法:趁热饮服,每日3次。
功效:适用于虚寒型慢性肠炎。
【偏方三:健脾止泻糕】原料:鲜山药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实30克,白扁豆、茯苓各20克、乌梅4枚,果料及白糖适最。
制法:赤小豆煮成豆沙后,加适量白糖。
茯苓、白扁豆、芡实米共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
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
用法:分餐食用。
功效:有健脾止泻之功。
【偏方四:马齿苋饭】原料:马齿苋100克,粳米250克。
制法:马齿苋洗净切细,和粳米调和。
加水常法煮饭。
用法:可早晚服用,连服15日以上。
功效: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有效。
马齿苋是常用的淸热解毒、痢止泻的中草药,也可作食物用。
有防治胃肠炎、细菌性疾等作用。
【偏方五:银花红薯粥】原料:红薯300克,粳米200克,金银花15~30克,生姜2片。
制法: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视临床症状轻重酌量)、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
用法: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吃,不少于3~ 4个月,方可逐步见效。
功效:腹胀、腹痛症状均可减轻。
以上就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5个食疗偏方”的介绍了,仅供大家参考!偏方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想要治病还是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慢性结肠炎的偏方请继续关注中华秘方网。
慢性结肠炎怎么治疗,中医内治法效果好
慢性结肠炎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会出现左下腹疼痛和腹泻的症状,而且还会出现便秘,便秘和腹泻会交替发作,治疗慢性结肠炎可以选择中医对症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
★1、肝气侮脾型:腹泻与情绪变化后发生,以胸胁胀满痛疼、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不畅为特征,苔薄白,脉弦细。
方用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
重加白芍、炙甘草以缓急止泻,同时加槟榔、焦三仙以消补兼施。
★2、脾虚夹湿型:以神疲乏力、纳呆脘闷、肠鸣腹泻、粪便夹有不消化物为特征,舌淡苔白,脉濡缓。
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偏寒加肉桂、炮姜;偏热加黄连、黄芩与炮姜寒温并用。
★3、脾肾两虚型:是本病的严重和难治阶段,病程较长,以畏寒、面色晄白、腰膝酸冷、肠鸣腹泻多在黎明前,或滑泻、泻下完谷不化之物为特征,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方用四神丸合连理汤加减。
改干姜为炮姜,入乌梅、芡实、乌药等温涩肠道。
★4、湿热下注型:为本病的初起和发作时,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粘冻或脓血为特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热重加金银花、红藤;湿重加厚朴、苍术。
治疗慢性肠炎中医方子治疗慢性肠炎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为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慢性肠炎的方子:1. 健脾益气方:-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厚朴、炒麦芽。
- 功效:健脾益气,调和脾胃。
-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的患者。
2. 清热利湿方:-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泽泻、滑石、薏苡仁。
- 功效:清热燥湿,利水消肿。
-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内蕴,腹痛腹泻,大便臭秽的患者。
3. 疏肝理气方:- 组成: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白芍、甘草。
-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 适应症:适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的患者。
4. 温阳健脾方:- 组成:干姜、附子、肉桂、白术、茯苓、炙甘草。
- 功效:温补脾肾,助阳化湿。
- 适应症:适用于脾肾阳虚,腹痛喜按,四肢不温的患者。
5. 养血润肠方:-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白芍、阿胶、火麻仁、郁李仁。
- 功效:养血润燥,润肠通便。
- 适应症:适用于血虚肠燥,大便干结,面色无华的患者。
6. 清热解毒方:- 组成: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牛蒡子、甘草。
-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热。
-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热,热毒内蕴,腹痛腹泻的患者。
7. 健脾养胃方:- 组成:山药、扁豆、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白术。
-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生津。
-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口干舌燥的患者。
在使用这些中医方子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也是治疗慢性肠炎不可忽视的方面。
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偏方
1、赤石脂、茨实、白芨、黄柏、苦参、石榴皮各1公斤,白头翁2公斤,胃复安300片、痢特灵3000片、甲硝唑6000片。
制法:装成0号胶囊,每粒0.4克.
用法:口服,早晚饭后各5粒,一个月一疗程
2、升麻10g、葛根60 g、土炒白芍60 g、炒甘草9 g、炒车前子15 g、麸炒木香6 g、土炒诃子肉30 g、麸炒黄连12 g、金银花30 g、丹参10 g、白芨10 g、麸炒石榴皮30 g、麸炒乌梅30 g。
制法:装成0号胶囊,每粒0.4克.
用法:口服,每日三次,每次5-8粒,一个月一疗程
慢性胃炎、胃溃疡
白芨2000 g、白芍1000 g、甘草1000 g、鸡内金1000g、法半下1000 g、厚朴1000 g、漂硝2000 g、元胡1000 g、枳壳1000 g、公英3000 g、木香1000 g、香附1000 g、当归1000 g、旋复花1000 g,大黄苏
打、小苏打各7000片。
制法:研成细粉,制成水丸
用法:饭前口服,每日三次,每次7克,一个月一疗程。
治疗慢性结肠炎中医秘方9则
治疗慢性结肠炎中医秘方9则
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多人在患病的时候总会到处寻找所谓的秘方,但多数时候都没用,更甚者对身体伤害更大。
这里提供几种专家总结的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秘方治疗。
方一:熟地15克,山药12克,炒扁豆12克,炮姜9克,吴茱萸6克,炒白术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慢性结肠炎,腹泻久治不愈,进食生冷物则泻,腹部怕冷,饮食不香等。
方二:党参12克,焦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炒防风9克,陈皮9克,白芍15克,焦山楂12克,焦神曲12克,秦皮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慢性结肠炎,大便稀薄,便前腹痛,便后痛减,大便挟有粘液,情绪波动则病情加重。
方三:党参15克,熟附片6克,苦参6克,乌梅10克,焦白术10克,干姜6克,白芍10克,木香6克,焦山楂15克,煅牡蛎15克,茯苓12克,车前子(布包)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慢性结肠炎,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大便挟有粘液脓血,腹痛等症。
方四:柴胡、白芍、白术、防风各10克,木香、甘草各6克,青皮、陈皮各5克,槐花15克,黄连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饭前半小时温服。
治疗:结肠炎,腹痛肠鸣,便下稀薄,挟带粘液或脓血。
方五:淮山药30克,谷芽15克,炮干姜10克,黄连6克,白
芍12克,地榆炭18克,合欢皮20克,乌药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腹痛,腹泻,肠鸣,里急后重,大便挟有粘液,便后腹痛消失等症。
方六: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治疗慢性结肠炎,清热利湿,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
方七: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治疗慢性结肠炎,化瘀解毒,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
方八: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治疗慢性结肠炎,健脾固肾,消症化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
方九:党参15克,焦白术15克,酒军炭2克,炮姜7.5克,苦参10克,秦皮15克,炒山药15克,扁豆15克,乌梅7.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腹痛,腹泻,大便带有红白冻子等症。
温馨提示:
结肠炎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牛奶、瓜果(如:西瓜、香瓜、黄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生梨等)、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