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详汇
- 格式:doc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10
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 在我们平凡⽆奇的学⽣时代,说到知识点,⼤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想要⼀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篇1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序数=核电荷数=质⼦数=核外电⼦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个横⾏——周期; ③把较外层电⼦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族 2、如何准确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层数;主族序数=较外层电⼦数 ⼝诀:三短三长⼀不全;七主七副零⼋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分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属性和⾮⾦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较⾼价氧化物的⽔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成⽓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较⾼价氧化物对应的⽔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定数⽬的质⼦和⼀定数⽬的中⼦的⼀种原⼦。
①质量数==质⼦数+中⼦数:A ==Z + N ②同位素:质⼦数相同⽽中⼦数不同的同⼀元素的不同原⼦,互称同位素。
(同⼀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半径⼤⼩的因素:①电⼦层数:电⼦层数越多,原⼦半径越⼤(较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增⼤,使原⼦半径有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数:电⼦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半径有增⼤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较外层电⼦数的关系:较⾼正价等于较外层电⼦数(氟氧元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较外层电⼦数(⾦属元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层数的递增,原⼦半径增⼤,核对外层电⼦吸引能⼒减弱,失电⼦能⼒增强,还原性(⾦属性)逐渐增强,其离⼦的氧化性减弱。
化学高二选修二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化学高二选修二知识点总结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高中化学选修二知识点.doc高中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是一份包含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文档,主要内容包括: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物质有晶体、液体、气体和固体四种形态,具有不同的性质。
2.晶体物质有结晶性和有定形的特征,是由一系列密度均匀的晶体构成的。
3.液体物质无定形,能够排列其结构,并具有渗透性、流动性和比重等特征。
4.气体物质具有挥发性、可扩散性、可溶解性和可压缩性等特征,可以在容器中进行改变。
5.固体物质具有固定形状、固定体积、抗压性和抗弯曲性等特征,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
二、物质的定义和性质:1.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具有质量、容积、密度、温度等特征。
2.物质的质量是物质所包含的原子或分子的数量,表示为质量单位m。
3.物质的容积是物质在容器中所占的体积,表示为体积单位V。
4.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对空气的密度,表示为密度单位kg/m3。
5.物质的温度是物质的热能,表示为温度单位K。
三、物质的变化和状态: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2.物理变化是指物质性质发生改变,而物质的组成不会发生改变的变化。
3.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而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改变的变化。
4.物质的状态变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变化,如液体变为气体,固体变为液体等。
四、物质的反应和反应热:1.物质的反应是指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现象。
2.反应热是指物质发生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反应热可以用来衡量反应的热能变化。
五、物质的分离及其方法:1.物质的分离是指将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从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2.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蒸馏、沉淀、萃取、过滤、滤液等。
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7篇第1篇示例:化学选修2是高中化学课程中深化学习的一部分,内容更加深入和专业。
下面是一份关于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2.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3. 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一般情况下每升高10摄氏度,反应速率大约会加快1-2倍。
4. 反应速率常数:一个反应的速率常数是反应物浓度的函数,它反映了反应的难易程度。
5. 反应级数:指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的反应的总和。
6. 活化能: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必须具有一定的能量才能使反应发生的能量。
7. 反应机理:一种或一系列反应步骤形成反应总体。
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而反应速率相等。
2. 平衡常数:反应物质浓度的数学表示,它反映了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质相对平衡物质的比例。
3. 平衡常数的影响:温度升高,平衡常数会发生改变。
4. 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根据Le Chatelier 原理,当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5. 平衡常数与气相反应:气体反应中,平衡常数与气相物质的分子数有关。
6. 平衡振荡: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呈现一定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三、电化学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中可以导电,而非电解质在水中不具有导电性。
2. 电解的基本规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即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导致正负极析出不同物质的规律。
3. Faraday 定律:电沉积所需的电荷量与析出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4. 电解池:实际用于电解的设备,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液。
5. 氧化还原反应:包含氧代谢或氧活性的反应。
6. 电动势:汇流产生的电信号,测量电解质中的离子浓度和流动方向。
通过对上述几个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化学选修2的知识,并且在学习和应用中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1. 酸碱中和反应1.1 定义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1.2 特点•反应产物为盐和水。
•反应过程伴随着酸碱溶液的pH值的变化:酸性溶液的pH值升高,碱性溶液的pH值降低,直至达到中性。
1.3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变化颜色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2. 氧化还原反应2.1 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2.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氧化态增加。
•还原反应:物质获得电子,氧化态减少。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的氧化态增加,必然伴随另一种物质的氧化态减少。
2.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的腐蚀等。
3. 非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3.1 硫、硫的氧化物和硫酸3.1.1 硫的性质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常见的形态有单质硫和硫化物。
硫的氧化态常见的有-2态和+6态。
3.1.2 硫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包括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溶于水形成亚硫酸。
三氧化硫是一种白色结晶,能吸湿形成硫酸。
3.1.3 硫酸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黏稠的液体,常见的有浓硫酸和稀硫酸。
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3.2 氮、氮的氧化物和硝酸3.2.1 氮的性质氮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常见的形态有氮气和氮化物。
氮化物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常用于制备高硬度材料。
3.2.2 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包括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二氮(N2O4),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很高的氧化活性。
3.2.3 硝酸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硝酸广泛用于制冷剂、炸药等工业产品中。
4. 高分子化合物4.1 定义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组成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特殊的性质。
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1.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篇一1、中和热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5、燃烧热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2.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篇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氧化反应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3.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篇三甲烷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3、化学性质:(1)、氧化性点燃CH+2OCO+2HO;42224、CH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2)、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光照CH+ClCHCl+HCl423光照CHCl+ClCHCl+HCl3222光照CHCl+ClCHCl+HCl2223光照CHCl+ClCCl+HCl324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4.高二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篇四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较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较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较高正价等于较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较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选修二化学知识点归纳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一)获取洁净的水。
1. 天然水的净化。
- 混凝法:常用的混凝剂有明矾(KAl(SO_4)_2·12H_2O),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Al^3 ++3H_2O⇌ Al(OH)_3(胶体)+3H^+,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
- 化学软化法。
- 加热煮沸法:适用于暂时硬水(含Ca(HCO_3)_2、Mg(HCO_3)_2),Ca(HCO_3)_2{}CaCO_3↓ + H_2O+CO_2↑,Mg(HCO_3)_2{}Mg CO_3↓ +H_2O+CO_2↑,继续加热MgCO_3 + H_2O{}Mg(OH)_2↓+CO_2↑。
- 药剂法:如石灰 - 纯碱法,Ca(HCO_3)_2+Ca(OH)_2 =2CaCO_3↓+2H_2O,Mg(HCO_3)_2 + 2Ca(OH)_2=2CaCO_3↓+Mg(OH)_2↓ + 2H_2O,MgCl_2+Ca(OH)_2 = Mg(OH)_2↓+CaCl_2,CaCl_2+Na_2CO_3 = CaCO_3↓+2NaCl。
- 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软化硬水,如2NaR +Ca^2+=CaR_2+2Na^+,2NaR+Mg^2 +=MgR_2 + 2Na^+。
2. 污水处理。
- 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离子(如Hg^2+、Cd^2+、Pb^2+等)、有机物(如酚类、醛类等)、悬浮物等。
- 污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法(如沉淀、过滤等)、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和化学法。
- 化学法处理污水的实例:中和法用于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如用Ca(OH)_2处理酸性废水H_2SO_4+Ca(OH)_2 = CaSO_4+2H_2O;氧化还原法可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如用Fe处理含Hg^2+废水Hg^2++Fe = Hg+Fe^2+。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的物理量。
- 单位:摩尔(mol)。
- 计算公式:n = N/NA,其中N为微粒数目,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2. 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 体积百分浓度: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 摩尔浓度:溶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3.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
- 还原-氧化反应:电子转移的过程。
4. 化学平衡:- 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以相等速率转化。
- 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系统受到外部条件变化时,系统会自发调整以减弱这种变化。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电子层数排列的行。
- 主族元素: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具有不完全d轨道的元素。
2.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3.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烷烃:碳氢化合物,以“烷”结尾。
- 烯烃: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的化合物。
- 炔烃: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三键的化合物。
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
- 加成反应:不饱和化合物与另一个分子结合,增加原子数。
- 消除反应: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离去,形成不饱和化合物。
3. 立体化学:- 构象:分子中原子的相对空间排列。
化学选修 2《化学与技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教学重点(难点):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
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
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
知识归纳:1反应原理原料选择反应条件三废处理能量利用2反应原理制硫酸造气: S+O2==SO 2 (条件加热 )催化剂催化氧化: 2SO2+O 2 2SO3吸收: SO3+H 2O==H 2SO4 98.3%的硫酸吸收。
黄铁矿: FeS2 硫磺: S催化剂2SO2+O 2 2SO3 放热可逆反应(低温、高压会提升转化率)转化率、控制条件的成本、实际可能性。
400℃~ 500℃,常压。
钒触媒: V 2O 5废气: SO2+Ca(OH) 2==CaSO3 +H2O CaSO3+H 2SO4=CaSO4+SO2↑ +H 2O废水:酸性,用碱中和废渣:黄铁矿废渣――炼铁、有色金属;制水泥、制砖。
局部循环:充分利用原料热交换:用反应放出的热预热反应物。
制氨气催化剂N 2+3H 2高温高压2NH 3放热、可逆反应(低温、高压会提升转化率)反应条件:铁触媒400~ 500℃, 10MPa~ 30MPa1、造气:N : 空气(两种方法, (1)液化后蒸发分离出氮气和液氧,沸点 N - 196℃,2 2H 2- 183℃; (2) 将氧气燃烧为CO2再除去)。
生产过程 2 2 2H :水合碳氢化合物(生成H 和CO或CO)2、净化:避免催化剂中毒。
除 H 2S:NH 3H 2O+H 2S==NH 4HS+H 2O除 CO: CO+H 2O==CO 2 +H2K 2CO3+CO 2+H 2O==2KHCO 33、氨的合成与分离:混合气在合成塔内合成氨。
出来的混合气体中15%为氨气,再进入冷凝器液化氨气,剩余原料气体再送入合成塔。
工业发展1、原料及原料气的净化。
化学选修二知识点总结背景信息:化学选修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通过对化学反应、化学计量、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的深入学习,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化学现象及其原理。
通过对实验、计算、理论模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重置换反应等,了解不同反应类型的特征有助于预测反应结果。
2.反应热与焓变:反应进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反应热可通过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焓的变化是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的关键指标,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此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热力学与化学平衡:热力学基本定律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自发性,从而进一步探讨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
二、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工业反应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2.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反应正向和逆向的速率相等,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3.莱夏特里原理:当平衡系统受到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力等)变化时,系统会朝着抵消变化的方向进行调整,以保持平衡。
三、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涉及电子的转移,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反应物的氧化态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2.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如镁与氧的反应、氢与氯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了解这些反应的实际应用对学生有很大帮助。
3.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池和电解槽中的应用,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换,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现代科技中化学的应用。
四、化学计量1.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相等的,这一原理是进行反应计算的基础。
2.摩尔概念:摩尔是化学计量的重要单位,理解摩尔的概念有助于我们进行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教学重点(难点):
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
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
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
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
知识归纳:
资料:
一、硫酸的用途
肥料的生产。
硫酸铵(俗称硫铵或肥田粉):2NH3 + H2SO4=(NH4)2SO4;
和过磷酸钙(俗称过磷酸石灰或普钙):Ca3(PO4)2 + 2H2SO4=Ca(H2PO4)2 + 2CaSO4;
浓硫酸的氧化性。
( 1) 2Fe + 6H2SO4 (浓) Fe2 (SO4)3 + 3SO2↑ + 6H2O (铝一样)
(2)C + 2H2SO4 ( 浓) 2SO2↑ + CO2↑+ 2H2O
S + 2H2SO4 (浓) 3SO2↑ + 2H2O
2P + 5H2SO4(浓) 2H3PO4 + 5SO2↑ + 2H2O
(3)H2S + H2SO4 (浓) = S + SO2↑ + 2H2O
2HBr + H2SO4 (浓) = Br2↑ + SO2 ↑ + 2H2O
8HI + H2SO4(浓) = 4I2 + H2S ↑ + 4H2O
(4)2NaBr + 3H2SO4 (浓) = 2NaHSO4 + Br2↑ + SO2↑ + 2H2O
2FeS + 6H2SO4(浓) = Fe2(SO4)3 + 2S ↓ + 3SO2↑ + 6H2O
(5)当浓硫酸加入胆矾时,浓硫酸吸水,胆矾脱水,产生白色沉淀。
二、氨气
1、氮肥工业原料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2、硝酸工业原料能被催化氧化成为NO 4NH3+5O2=4NO+6H2O (Pt-Rh 高温)
3、用作制冷剂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三、纯碱
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可溶性的强碱。
它与烧碱并列,在工业上叫做“两碱”。
烧碱和纯碱都易溶于水,呈强碱性,都能提供Na+离子。
1、普通肥皂。
高级脂肪酸的钠盐,一般用油脂在略为过量的烧碱作用下进行皂化而制得的。
如果直接用脂肪酸作原料,也可以用纯碱来代替烧碱制肥皂。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重点(难点):
1、天然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的化学原理,化学再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意义。
硬水的软化。
中和法和沉淀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海水晒盐。
海水提镁和海水提溴的原理和简单过程。
氯碱工业的基本反应原理。
从海水中获取有用物质的不同方法和流程。
3、石油、煤和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知识归纳:
电解饱和食盐水中。
正阳失,负阴得。
阳极:活性电极,放电顺序:S2->SO32->I->Br->Cl->OH->NO3->SO42->F-
阴极: Ag+>Fe3+>Cu2+>H+(酸性溶液)>Pb2+>Sn2+>Fe2+>Zn2+>(H+)>Al3+>Mg2+>Na+>Ca2+>K+
(1)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中,阳极有气泡产生,有刺激性味道的气体,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阴极有气泡,可燃气体。
(2)如果交换电极:如果用的都是惰性电极(石墨或铂),那么可以互换(反应不变);但如果原来阴极用的是铁棒,那么不能互换,若互换,铁作阳极:Fe-2e-=Fe2+,阴极:2H++2e-=H2;阴极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会和阳极产生的亚铁离子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不稳定马上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3)阳离子交换膜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它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也就是说只允许Na+通过,而Cl-、OH-和气体则不能通过。
这样既能防止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生的Cl2相混合而引起爆炸,又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4)阳极接在电源正极上,电源正极会不断地吸电子,所以只能挂惰性电极,如炭棒和Pt等,若挂其他,如铁棒,那么电子被电源正极吸收,Fe会变成铁离子,从而进入电解液中,你会很快看到铁棒不见了。
那至于为什么用炭棒而不用Pt,则是价格关系。
炭棒便宜。
而阴极接在电源负极上,电源负极在不断产生电子,所以挂什么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挂铁的话,反而保护了铁不变为铁离子。
其实负极挂炭棒什么的,也可。
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阴极不用铁棒而做成铁网,增大反应接触面。
而炭不易做成网状,所以选用炭棒。
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硅氧四面体的特殊性,一些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的化学原理。
形成对化学与材料发展关系比较全面的认识。
2、金属冶炼的原理,金属腐蚀的原理和防腐方法。
电解、电镀的原理。
3、常见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原理。
知识归纳: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金属材料
金属活动顺序表:
标出金属冶炼的方法及范围:
金属腐蚀及防护:
三、高分子材料
分类:天然高分子: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合成高分子:聚×××
高分子材料降解分类: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
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再利用途径:(1)再生、改性重新做成有用材料和制品;(2)热裂解或化学处理的方法制备多
种化工原料;(3)作为燃料回收利用。
第四单元 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主要化肥的生产原理;了解农药的组成、结构和性 质是决定其防治病虫害效果的关键因素。
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肥皂、合成洗涤剂的组成、特点、性质及其生产原理。
3、通过典型实例了解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特点,体会化学与技术发展在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知识归纳:
工业味精:表面活
性剂。
用量少,能显著降低水与空气或其他物质的界面张力(表面张力), 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