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患鼠文言文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86.28 KB
- 文档页数:14
《乞猫》文言文翻译《乞猫》文言文翻译乞猫主要讲人们在生活中为达到某一目的,常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是要权衡得失利弊,正确判断。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乞猫》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
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
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题目实例1.找出文中写老鼠祸害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句子是:意思是:2.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3.这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翻译"去"的意思5.中山人予之的之指代是什么?其子患之的之指代是什么?6. 赵人之子求父"去夫猫"的原因?(用原文回答)参考答案1.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2.赵人认为猫可以灭鼠是问题的主要方面,猫吃鸡是问题的次要方面,只要能灭鼠,所以应该留猫。
他的儿子则认为猫也吃鸡应该把猫除去。
3.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
赵国有位农夫,居住在郊外。
其家旁有一片广阔的田野,四季更替,农耕繁忙。
然而,自从去年以来,农夫的家中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鼠患。
这鼠患之烈,非同小可。
鼠群如云,涌入农夫的家园,将粮食吃光,将衣物咬破,甚至连家具都未能幸免。
农夫一家人日夜忧心,生活陷入困境。
一日,农夫带着家人,在田间劳作。
忽然,一只老鼠从地里钻出,张牙舞爪地向农夫扑来。
农夫慌忙躲闪,险些被老鼠咬伤。
他愤怒地拿起锄头,将老鼠打死。
然而,这只是鼠患中的一幕。
农夫意识到,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寻找根本原因。
于是,他四处打听,终于得知,这片田野附近有一座古墓,墓主是一位生前喜爱美食的贵族。
古墓中藏有大量美食,引得老鼠们纷纷前来觅食。
农夫得知这个消息后,心生一计。
他决定在田野周围挖掘一条深沟,将鼠群驱赶至古墓附近。
果然,不出农夫所料,鼠群纷纷涌入古墓,纷纷被美食吸引。
然而,古墓中的美食并非长久之计。
农夫担心,一旦美食被吃光,鼠群又会回到他的家园。
于是,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带领家人,将古墓中的美食一扫而空,并在墓穴周围种植大量蔬菜,以吸引鼠群。
这一举措果然奏效。
鼠群被蔬菜吸引,纷纷离开农夫的家园,前往古墓附近的田野。
农夫一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然而,农夫并未因此而满足。
他深知,要想彻底根除鼠患,还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他开始研究老鼠的生活习性,寻找解决鼠患的良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夫终于找到了解决鼠患的方法。
他发现,老鼠之所以喜欢美食,是因为它们体内缺少一种名为“鼠腥素”的物质。
只要在田野周围种植大量含有鼠腥素的植物,就可以使老鼠远离家园。
农夫将这个方法告诉了村民们。
村民们纷纷效仿,在田野周围种植了大量含有鼠腥素的植物。
不久,鼠患得到了彻底解决,村民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赵国的人们为农夫的智慧所折服,纷纷称赞他。
而农夫却谦虚地说:“我只是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村民们解决了一个困扰多年的问题。
真正的功臣,是这片土地和那些含有鼠腥素的植物。
赵人乞猫文言文翻译
1.原文:赵人患鼠,乞①猫于中山②。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③?”其父曰:“是④非若⑤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
夫⑥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⑦,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⑧?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⑨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
(选自《刘基《郁离子》)
2.注释:①乞:向人乞讨。
②中山:春秋时国名。
③盍去诸:何不赶走它呢?盍,何不。
去,去掉,这里是使它离开的意思。
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④是:代词,这。
⑤若:代词,你。
⑥夫:句首发语词,表议论。
⑦垣墉:墙壁。
⑧不病于无鸡乎:不比无鸡的损失更大吗?病,祸害,损失。
于,表比较。
⑨去:距离。
3.翻译:有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灾,就到中山国去乞讨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一个多月后,老鼠没有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担心的是老鼠,不是鸡。
有了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咬碎我的衣服,穿透我的墙壁,啃毁我的器具,我就会挨饿受冻,损失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诚意伯文集文言文翻译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译文:赵国有个人(他家)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
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全没了。
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
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
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
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原文: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捶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之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译文:楚国有个人,养猕猴为生,楚国人叫他“狙公”。
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
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
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
”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
”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麼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
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
野猫食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翻译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
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
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释
于:在。
善:善于,擅长。
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
其子患之(患):忧虑。
乞:向人讨,请求。
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
予:给。
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
诸:“之乎”的合音。
弗:不
是:这
若:你。
穿:穿透,穿过。
远:表示距离。
垣墉:墙壁。
垣:墙
耳:语气词。
病:害处。
去:距离。
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
已耳:罢了。
赵国有一户人家,家中鼠患严重。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老鼠便纷纷出洞,偷吃粮食,咬坏衣物,闹得家中不得安宁。
这户人家虽然多次尝试捕捉老鼠,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问题,老鼠仍然屡屡得手。
家中长者深知鼠患的危害,便向邻里请教驱鼠之法。
邻里们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鼠怕猫,可以在家中养一只猫。
”有的说:“鼠怕光,可以在夜间点起灯笼。
”还有的说:“鼠怕辣,可以在粮食中拌上辣椒粉。
”然而,这些方法都未能奏效。
一日,家中一位年轻的仆人外出办事,路过一家药铺,偶然间听到一位老者讲述一种神奇的驱鼠方法。
老者说:“有一种名为‘驱鼠草’的植物,其叶子和果实均有驱鼠之效。
只需将驱鼠草的叶子和果实分别撒在粮仓和家中各个角落,即可有效驱除老鼠。
”年轻的仆人闻言,心中一动,便向老者请教了驱鼠草的名称和生长习性。
老者告诉他:“驱鼠草,又名‘鼠令草’,生长于山林之中,叶似艾草,果如辣椒,气味独特,老鼠闻之即避。
”仆人感谢老者的指点,便返回家中。
回到家后,仆人立刻向家主禀报了此事。
家主听后,深以为然,便命仆人去山林中寻找驱鼠草。
仆人历经艰辛,终于在山林深处找到了驱鼠草。
他将驱鼠草的叶子和果实分别撒在粮仓和家中各个角落,果然不出所料,老鼠再未光顾过这户人家。
从此,赵国这户人家的鼠患得以根除。
家主感激不已,便将此事传为佳话。
邻里们纷纷前来请教驱鼠之法,家主便将仆人寻得的驱鼠草种子分赠给邻里。
一时间,赵国各地纷纷种植驱鼠草,鼠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好景不长。
不久后,赵国附近的国家纷纷得知了赵国驱鼠草的妙用,便纷纷派人前来抢购。
家主见状,心中担忧,便召集仆人商议对策。
仆人献计:“家主不必担忧,我们可将驱鼠草的种植方法传授给邻近国家,让他们自给自足,如此一来,赵国便可免除后患。
”家主采纳了仆人的建议,便将驱鼠草的种植方法传授给邻近国家。
邻近国家得知此法后,纷纷效仿,鼠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赵国因此得到了邻国的赞誉,家主也因驱鼠有功,被赵国君主封为“鼠患将军”。
昔有赵人,居城之郊,地近田野,家畜丰盈。
然其家多鼠,日夜肆虐,不堪其扰。
鼠患日甚,家财受损,人心惶惶,莫知所措。
赵人虽智,然鼠患久矣,遍访方士,求医问药,皆无济于事。
或言:“鼠为田地之灵,不可轻视。
”赵人闻之,虽心有不甘,亦无奈何。
于是,赵人日夜守家,以防鼠患。
一日,赵人于田间劳作,忽见一异人,衣衫褴褛,头戴斗笠,背负药篓,行走于田间小径。
赵人好奇,遂尾随其后。
异人见赵人跟随,并未惊慌,反问:“君何人?为何尾随于我?”赵人答曰:“吾赵人也,家遭鼠患,苦不堪言。
闻君行医救人,特来请教。
”异人微笑,曰:“鼠患非小事,须得良策方可解。
吾有一方,可试之。
”赵人喜出望外,忙问:“愿闻其详。
”异人从药篓中取出一物,形似鼠首,却非鼠身。
赵人惊异,问:“此乃何物?”异人曰:“此乃鼠灵,能通人性。
得之,鼠患可解。
”赵人信之,遂以重金购得鼠灵。
归家后,赵人按照异人所言,将鼠灵置于家中,静待其效。
果不其然,鼠灵入家,鼠患渐消。
鼠灵通人性,善解人意,赵人亦善待之。
家中有鼠患,皆因鼠灵之故。
自此,赵人家庭和睦,家财日增,人皆称羡。
然而,鼠灵虽善,亦有其限。
赵人久居城郊,欲迁居城中。
异人知之,谓赵人曰:“鼠灵通人性,然非人间之物。
若迁居城中,鼠灵将无法发挥其效。
”赵人犹豫,问:“然则如何?”异人曰:“城中之人,多不信邪,鼠灵恐难以为继。
吾有一计,可保鼠灵之效。
”赵人再问:“愿闻其详。
”异人曰:“城中多古井,可于井中埋藏鼠灵,待他日再用。
”赵人从之,遂于城中寻一古井,将鼠灵埋藏其中。
果如异人所言,城中鼠患不再,家宅安宁。
赵人感慨万分,知异人非同寻常,乃神人也。
于是,赵人敬而远之,不复过问。
然鼠灵之效,至今犹在,赵人家中,岁月静好。
【译文】从前有一个赵国人,住在城郊,靠近田野,家里养了很多牲畜。
然而他家老鼠成灾,日夜侵害,让人无法忍受。
老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里的财产受损,人心惶惶,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人虽然聪明,但是老鼠的问题已经很久了,四处请教方士,求医问药,都没有解决问题。
赵人患鼠,非独鼠之害也,实乃民生之苦。
鼠者,小物也,其害甚大。
鼠之猖獗,使赵国百姓不得安宁,夜不能寐,昼不能食。
家室之中,衣物粮食,皆为鼠所窃,以至于民不聊生。
于是,赵国之君,下令捕鼠,悬赏征求良法。
有智者献策,言:“欲除鼠患,必先察其源,而后治其本。
”赵君以为然,遂命群臣,广开言路,以求良策。
一时间,国中士人,纷纷献计献策。
有言宜筑高墙,以防鼠之侵入;有言宜置陷阱,以诱捕鼠;更有言宜养猫犬,以驱鼠之害。
赵君择其善者而从之,令工匠筑高墙,设陷阱,养猫犬于宫中。
然鼠患之除,非一日之功。
虽高墙、陷阱、猫犬俱备,鼠仍潜行于民间,为害不辍。
赵人乃知,鼠患之除,非止于一时,而需长久之计。
于是,赵君再命群臣,广求良策。
有士人献言:“鼠之患,在于其繁殖迅速,若不严加节制,则难以根除。
宜令民间男子,皆娶妇生子,以增加人口,使鼠之害得以减轻。
”赵君采纳其言,下令民间男子,须娶妻生子,以增人口。
然此策虽善,然非朝夕之间可奏效。
赵人仍需忍受鼠患之苦,夜不能寐,昼不能食。
于是,又有智者献策:“宜设鼠患纪念馆,使后世子孙,知鼠患之苦,警钟长鸣,以防患于未然。
”赵君闻言,深以为然,遂下令建立鼠患纪念馆。
纪念馆中,陈列着历代赵人抗鼠之事迹,以及各种抗鼠之法器。
赵人参观纪念馆,皆感慨万分,深知鼠患之害,不敢稍有懈怠。
岁月如梭,赵人抗鼠之志,愈发坚定。
经过数代人之努力,鼠患终于得以根除。
赵国百姓,重获安宁,安居乐业。
赵君亦因此德政,被后世传颂。
故曰:“赵人患鼠,非独鼠之害也,实乃民生之苦。
赵君以民为本,广开言路,求良策,终除鼠患,使赵国百姓重获安宁。
此乃赵君之仁政,亦为后世之鉴。
”。
《赵人患鼠》原文及译文赏析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中山:地名若之何:为什么8、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吾之患在鼠()(2)告其父曰:“盍去诸?”()(3)是非若所知也()(4)不病于无鸡乎?()(5)猫善捕鼠及鸡()(6)弗食鸡则已耳()9.联系上下文,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10、.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11.“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12、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8、(1)忧虑(2)赶走(3)这件事(4)担忧(5)善于(6)吃9、(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意思对即可,共2分)10、C11、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12、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
(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翻译: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
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
以下是文言文《赵人患鼠》的译文:
赵国有个人家老鼠成灾,他请了很多老鼠专家来想治理(治理,文中指治疗,即消除灾祸)老鼠,结果未能把老鼠除掉。
后来,这个人又找了一个术士来,术士施礼后问:“听您说的,您家里有很多老鼠,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回答说:“不知道。
”术士说:“我听说气味能驱除老鼠,所以我家有神药,能驱除老鼠。
”赵人听了很高兴,就让他把药拿走。
方法士用它浸泡在药缸里,过了一些日子,家里闻不到老鼠味,(但)凡是老鼠经过的地方,都被染成黑色。
一天赵人问方法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术士)说:“这药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不过是将老鼠皮煮了以后用来熏染罢了。
”赵人很后悔他曾经很信任并礼遇的方法士。
以上就是《赵人患鼠》的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赵人有患鼠者,其鼠大如瓮,群鼠随其后。
患鼠者患之,不能禁也。
于是乃发仓廪,散仓粟,以饵鼠。
鼠食之,饱且嬉。
患鼠者乃以酒酹鼠,鼠饮之,醉而卧。
患鼠者乃持斧斫鼠,鼠不得走。
鼠既死,患鼠者大喜,以为鼠可尽矣。
注释:
1. 赵人:指赵国的人,赵国为战国七雄之一。
2. 患鼠者:指被老鼠困扰的人。
3. 鼠:指老鼠,一种常见的害鼠。
4. 瓮:古代一种大口、小底的陶器,用于盛酒、水等。
5. 发仓廪:打开仓库,取出粮食。
6. 散仓粟:分发仓库中的粮食。
7. 饵鼠:用粮食引诱老鼠。
8. 酹:古代祭祀时洒酒于地,此处指给老鼠喝酒。
9. 斫:用斧头砍。
10. 既:已经。
翻译:
赵国有一个被老鼠困扰的人,他家的老鼠体型庞大,如同大瓮一般,成群结队地跟在他后面。
这个人被老鼠困扰得无法忍受,但老鼠却无法被驱赶。
于是,他打开仓库,分发仓库中的粮食,用来引诱老鼠。
老鼠吃了粮食,吃饱了还嬉戏。
这个人便给老鼠喝酒,老鼠喝醉了便躺下。
这个人便拿起斧头砍老鼠,老鼠无法逃脱。
老鼠被砍死后,这个人非常高兴,以为老鼠已经被彻底消灭了。
这个故事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人被老鼠困扰的情景,以及他采取极端措施来解决问题的荒谬行为。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候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一些过于激烈或无效的方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也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冷静思考,寻求合理的解决之道。
赵人有患鼠者,患之甚,告其邻。
邻人乃生得鼠,因纳之于器中,为置饮食,欲令其饱而醉,因挤之于熏鼠之药中,鼠遂死。
其人后日往视鼠,见鼠死,大喜,持之以归。
其妻见之,问曰:“得鼠,何喜也?”其对曰:“吾患鼠久矣,今乃得之。
”其妻曰:“得鼠诚喜,然何不肉而食之?”其对曰:“吾之患鼠,非欲食其肉也,患其啮吾衣物,损吾财物也。
”其妻曰:“鼠死矣,衣物无损,财物无耗,岂非吾之幸乎?”其对曰:“不然。
吾患鼠,患其啮吾衣物,损吾财物,非为衣物之故也。
然今鼠死,吾之患解,故喜也。
”居数日,其邻人闻之,曰:“子得鼠,吾甚喜,愿以酒相贺。
”其人曰:“吾得鼠,固喜,然何贺也?”邻人曰:“子得鼠,吾之患亦解,故愿以酒相贺。
”其人曰:“吾之患虽解,然吾之喜非为鼠死也,乃为吾之患解也。
子之喜,乃为鼠死也。
鼠死固可喜,然子之喜,非为鼠死,乃为吾之患解也。
”邻人默然,不能对。
译文:赵国有一个深受老鼠困扰的人,他对老鼠的骚扰感到非常痛苦,于是向邻居诉说了自己的烦恼。
邻居便捉到了一只老鼠,将它放入器皿中,并放置了食物,想要让它吃饱喝足后醉倒,然后将其挤入熏鼠药中,老鼠因此死亡。
那个人后来去查看老鼠,看到老鼠已经死了,非常高兴,拿着老鼠回家了。
他的妻子看到后,问道:“捉到老鼠,为什么这么高兴?”他回答说:“我长期受到老鼠的困扰,现在终于捉到了它。
”他的妻子说:“捉到老鼠固然值得高兴,但是为什么不吃掉它呢?”他回答说:“我烦恼老鼠,并不是想要吃它的肉,而是担心它咬坏我的衣物,损耗我的财物。
”他的妻子说:“老鼠已经死了,衣物无损,财物未耗,难道这不是我的幸运吗?”他回答说:“不是这样。
我烦恼老鼠,是因为它咬坏我的衣物,损耗我的财物,并不是因为衣物的原因。
但是现在老鼠死了,我的烦恼解除了,所以我才高兴。
”过了几天,他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说:“你捉到老鼠,我非常高兴,愿意用酒来庆祝。
”他说:“我捉到老鼠固然高兴,但是为什么要庆祝呢?”邻居说:“你捉到老鼠,我的烦恼也解除了,所以我愿意用酒来庆祝。
古诗赵人乞猫翻译赏析
文言文《赵人乞猫》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予:给予患:灾难。
穿:凿穿。
弗:不去:离开。
(去饥寒犹远)垣墉:墙,墙壁。
若:你。
乞:求,讨。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怕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赵人患鼠的文言文翻译赵人患鼠的文言文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赵人患鼠的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赵人患鼠的文言文翻译篇1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中山:地名若之何:为什么翻译:有一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去中山国求要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
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
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光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
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害,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
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
我们家有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
我们将会挨饿受冻,不是比没有鸡吃的害处更大吗?如果没有鸡,只是不吃鸡罢了,那么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
像这样为何要赶走那只猫呢?”启示: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赵人乞来的猫,“鼠尽而其鸡亦尽”,文中儿子要“去”它,父亲却要留它,因为有猫利大而害小,去猫利小害大。
猫对于人,功大于过,对猫不可求全责备。
由猫及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也有过,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见坏的而忽视了好的。
只有学会取舍才能得到更多。
同样,想要达到目标,就有事情需要牺牲。
生活中万物莫不是如此。
有舍才有得。
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有得必有失,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赵人患鼠文言文翻译赵人患鼠——文言文翻译吾有一友,其名赵也。
赵者,一好吃之人也。
兹人每日食食过饱,其齿颐茂茂。
然终有一患,俄闻诸其口之中有鼠齿若有若无,欲吾法治之也。
大约一岁前,赵始发觉其鼠病,当为无味挠痒之意耳。
然日复一日,此病不绝,复有增加之势。
后一日,吾为赴之,见赵笑问:“尔痒否?”赵曰:“甚痒也。
”乃取水碗一盛水以助之。
赵自谓鼠病,非有疫病也。
将其居室一审问,其物之整齐亦可。
屋中无潮气也,无鼠迹所见,既无白痴猫君,即癍鼠故客。
尔迹之确无疑,何病由此至?欲将此事备述以禀清公大夫。
于是,赵心忐忑,与吾登马逐猎之时,以赵见鼠之事告之。
清公大夫闻之,甚有问心。
曰:“若切肤之痛,惟高药可救之。
”吾与赵返归之途,途中有青石立于厥巅,两肩有震动,从天上自爆雷霆,步三人远也。
吾内有怀疑之心,啊,雷公乃赵之好友,非欲逐猎之时,即与吾共闲话时者。
归城后,谓清公大夫癫狂之情,与吾们安排道家追魂之大成,诸神之故事亦陈之。
于是,自请示万民之心以探索之,而我赵欲为诚实之负担心身亡,即留纸诉之心呈明公鉴之。
后一夜,以吾为话人之心,见赵出屋去殿。
吾随之而入向空屋中,待其能有所逃。
虽出屋一时,而归者甚稀,且重复出来,何情何愿?吾悔之。
吾问赵:“尔居之何处?何欲乎我?”赵曰:“我乃被鼠而痒之人也。
”众尸既还,吾即禀归而告之。
后一月,赵症状预见于侧卧之时。
其病日增,复昏晕白日不得充饱,此岂人之疾若料!后世之人,若吾之心向清公大夫借察,谁其有以闻告者?然以赵病之全貌,更加造善之是难知。
世之医师,离其寡小动可者亦极多,而此种类之事,轻之则弗彝,重之岂得之哉?吾罔以有意换赠佳语寄托于清公大夫,急需而吾以谢之,吾乃留此纸以告之。
若赵有一线知生机,欢迎尔为一言之救泽。
赵人患鼠文言文翻译赵人患鼠赵国国君赵武王统治时,国内爆发了一场疫病,人们无法抵挡这场疫病的侵袭。
这种疫病的症状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它会给予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这个疾病名为“赵人患鼠”。
据传,这个疫病的起源是由于赵王朝境内鼠类愈发滋生,并与赵人生活在十分密切的环境下。
随着时间推移,鼠类越来越多,它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
它们生活在人们的居所附近,滋生的速度迅猛,同时也传播了各种病毒和细菌。
这些病毒和细菌通过空气、饮食和生活用品等途径进入人们的体内,从而引发了这场可怕的传染病。
赵人患鼠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头痛和乏力。
病人会感到身体疲倦,无精打采,甚至发烧。
随着病情的恶化,他们会出现呕吐、腹泻和恶心等症状,导致体力不支,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一些患者甚至因为身体虚弱而无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
为了控制和防止这种病毒的传播,赵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首先,他们加强了卫生教育力度,向人们普及了卫生常识,特别是消毒和清洁。
人们被告知要经常洗手、消毒和清洁住所,尤其是厨房和餐具。
其次,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消灭鼠类。
鼠类的繁殖速度之快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于是政府组织了一支专门的鼠类清理队伍,他们在城市的街道和巷道里布置了大量的鼠夹和鼠药,以控制鼠类数量。
此外,政府鼓励人们养猫,因为猫是天生的鼠类捕食者。
政府向人们提供猫,并教导人们如何照顾它们。
人们开始把猫当作家庭成员,照顾它们、喂养它们,并享受与它们共度时光的乐趣。
猫不仅能帮助人们控制鼠类数量,还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欢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赵王朝终于成功控制了这场疫病的蔓延。
人们对卫生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开始重视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政府的举措有效地减少了鼠类数量,并且人们逐渐恢复了健康和活力。
通过这场疫病的抗击,赵王朝人民也意识到环境卫生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他们明白,在一个干净和卫生的环境中,人们才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此外,他们也认识到防止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赵人患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怕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释:
1、患:忧虑,以为患(赵人患鼠)作动词。
2、乞:求,讨。
3、于:在。
4、中山:古国名,在今河北正定东北。
5、予:给予。
6、善:擅长,善于。
7、盍去诸:为何不把它赶走呢?盍,何不,为什么不。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8、是:这。
9、夫:那(若之何去夫猫)(发语词)。
10、穿:凿穿。
11、垣墉:墙壁。
12、病:害处。
13、弗:不。
14、食:吃。
15、耳:罢了。
16、去:距离。
17、若:你。
18、之何:为什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
(羽衣、羽客)?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人名)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无虑吾农事?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吏民皆安堵如故?赵简子按兵而不动?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宽尝于坐被酒?倍道、倍日?比年一小聘?比年以来,曾无宁岁1、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译文: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2003年全国)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三、文言文翻译练习1、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第③④小题为上海卷原题)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译文:2、戎夷违齐如鲁。
天大寒,而后门。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
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⑴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⑵嗟乎!道其不济夫!译文:3、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曰:“惟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
”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
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
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忾然忧。
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⑴召医而尤其故。
译文:⑵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译文:4、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
”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⑴少却,吾恶紫臭。
译文:⑵于是日郎中莫衣紫,译文:5、(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译文:(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译文:6、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1)盍去诸?(2分)译文:(2)是非若所知也。
(2分)译文:(3)不病于无鸡乎?(1分)译文:(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译文:7、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8、以舌代耕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
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赠献者积粟盈仓。
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1)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2)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9、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
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1)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2)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译文:10、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冯异传》)(1)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译文:(2) 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11、戎夷违齐如鲁。
天大寒,而后门。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
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⑴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译文:⑵嗟乎!道其不济夫!译文:12、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
杨布怒,将击之。
杨朱曰:“子毋击也。
子亦犹是。
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⑴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译文:⑵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译文:四、文言文断句——读文段,找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
断句口诀:“曰”后冒( ,“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
或句(。
)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练习: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附文言文断句参考答案:高考链接答案:2001年上海:⑴译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⑵译文:我改为习武,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2002北京⑴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⑵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002年全国:⑴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⑵译文: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2003年全国⑴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⑵译文: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欢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文言文翻译练习参考答案:1、①译文: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
②译文: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
③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④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⑤译文: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2、⑴译文:你是不贤能的人,生命不值得珍惜。
⑵译文:唉!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
3、⑴译文: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⑵译文:那个卖药的人欺骗你而把他的老芋头卖出。
4、⑴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气味。
⑵译文:在当天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5、(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