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文化产业地区竞争力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吉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发展对策设计
张喜荣;王倩;赵东坡
【期刊名称】《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31)001
【摘要】本文从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构人手,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国内有区域代表性的八个省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排序评价,以此确定了吉林省文化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吉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三大对策.
【总页数】5页(P104-108)
【作者】张喜荣;王倩;赵东坡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吉林,132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7
【相关文献】
1.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 [J], 于泽
2.基于钻石模型的吉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J], 郝璐
3.依托持续创新重塑吉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 [J], 冯静静;盖国凤
4.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设计 [J], 付新悦
5.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设计 [J], 付新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对全国30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首先,我们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和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并可以解释这些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择了GDP总量、人均GDP、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吸引等指标作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综合指标,用于评价各个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接着,我们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类。
聚类分析是将样本划分为几个相似的类别,每个类别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类别间的相似度较低。
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若干个类别,这些类别可以代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将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参考。
最后,我们可以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
通过对因子得分和聚类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个市自治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参考。
在实施全国30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
指标的选择应当代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权重的确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综合考虑。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全国30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方法能够降低数据的维度,提取出关键的因子,并对样本进行分类。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一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以及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地理分布格局,也能为政策制定者和产业领导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绩效。
文章首先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对象。
接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文章揭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点,包括产业集聚现象、地区差异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绩效,包括经济贡献、创新能力、就业带动等方面。
本文还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影响这种联系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分析,文章不仅揭示了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的现状,也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绩效的策略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
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出版发行、音乐创作、美术设计、广告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等。
这些领域不仅各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意空间,而且相互之间的融合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影视作品可以借助音乐、美术等元素丰富内容,而文化旅游则可以通过影视、动漫等形式进行推广。
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基于路径的聚类分析
张开广;孟红玲;亢金轩
【期刊名称】《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年(卷),期】2006(023)002
【摘要】聚类分析的很多算法中都采用连接两点直线的欧氏距离来判断空间亲疏性,然而当有障碍物层存在时,连接两点的直线已不能完全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有指定的交通路线时,两点之间的连通路径和距离必须遵从特定的路径.文中讨论在了障碍物或指定的交通路线存在的情况下点集的聚类分析,给出了解决有障碍物或指定交通路线时进行聚类分析的算法PathClust.
【总页数】4页(P145-148)
【作者】张开广;孟红玲;亢金轩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44;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44;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洛阳,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聚类分析的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实现路径研究 [J], 李鹏克;张莉莉
2.基于路径聚类分析的代码缺陷定位研究 [J], 黄小红
3.基于路径聚类分析的代码缺陷定位研究 [J], 黄小红
4.论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划分及优化路径——基于双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J], 江鸿;侯代男
5.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热点、展望与路径——基于学术文本的聚类分析 [J], 穆澜;汪宜香;王淑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摘要:在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各地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省内各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针对河北省各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所产生的结果作了评价与探讨,以期为相关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速取得了日益迅猛的发展。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以知识、技术、智能为特征的文化产业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中迅速崛起,并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与信息产业的相互融合也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
从河北省的情况来看,河北发展文化产业资源丰富、基础雄厚、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目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
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河北省内各城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1 数据和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文化竞争力”这个词汇的受关注度愈来愈高。
这是一个看似容易理解但是实际上缺乏精确计量方法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文化竞争力本身的综合性、涵盖指标的广泛性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因而,文化竞争力的评价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加之许多统计资料的获得困难,即便将研究范围缩小至“文化产业”这一个方面,准确测度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参照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有关界定标准和权威产业分类标准,我们认为,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三个方面的指标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并辅以人力资源、综合经济发展状况等指标反映环境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水平,这样的设计是比较全面而合理的。
本文数据取自《河北经济年鉴(2009)》,各地统计年鉴、统计资料以及统计公报,涉及的指标共计13项,分别为:第三产业增加值(tiva),人均gdp(gdppc),国际互联网用户数(inu),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tcpl),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heit),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heis),人才资源总量(hrt),人才密度指数(hrdi),广播综合覆盖率(bccr),电视综合覆盖率(tvcr),国际旅游外汇收入(feet),专利申请量(pa),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urhec)。
对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摘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影响。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选用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人均进出口总额等指标,采用聚类的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进行聚类,并根据结果分析特点,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果,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字:聚类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国家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总体GDP的高速的增长,应考虑到居民生活水平、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人民收入等各个方面。
同时,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协调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了解区域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聚类分析就是根据事物的某方面特征把他们划分为若干小类,使得隶属同一类的个体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或类似的性质,而不属于同一类的个体具有较低的相似度的分析过程【1】。
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中,可以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将不同的地区进行分类。
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区域经济水平策聚类分析的指标选择及所所选数据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种类多样,所以所选的指标不仅要有明确的社会和经济意义,而且要能代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某一个方面。
指标选择要有代表性和针对行,本文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用了八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各地人均GDP用以代表各地区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第一二三产业人均GDP用以代表各地不同产业的发展水平,人均进出口总额用以表示各地区的对外贸易情况,居民消费水平用以表示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用以反映地区职工工资水平,人均财政收入用以反映地区公共建设投资能力等。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对2008年各地区降级指标数据的统计,直接引用其中指标或根据其中相关指标换算获取所需指标,如下表:表1二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一)聚类方法概述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本文采用K-means聚类方法,K-means聚类方法又被称为逐个修改法。
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文化产业地区竞争力研究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除北京和上海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划分,对于研究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有较大的适用性;文化产业核心层与外围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且当某一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较低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核心层与外围层相互制约的情形;文化产业规模与政府投入、员工福利收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本身还不具备明显的规模效应。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相关理论研究的回顾
目前,国内探讨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式:
采用波特钻石模型评价体系。
祁述裕、殷国俊等人(2004)在研究中主要借用了波特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建立了一个全面反映一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李高业(2008)进一步将五个系统归类分为三大模块:核心竞争力模块、基础竞争力模块和软环境竞争力模块。
采用其他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标准。
花建(2005)概括总结了文化产业的四大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七大内容,并在这7个二级指标下又细分了30个具体衡量指标,从而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邓燕雯、郑淼茜等人(2008)构建了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以文化生产与消费能力、文化传播与渗透能力、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市场营销能力四种能力为支撑的整体系统;徐萍(2006)选取和构建了17项指标组成反映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指标体系。
本文试图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及其编制说明,在对文化产业进行细化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各个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状况。
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关指标及文化产业分类的选取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关指标
本文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综合性原则、符合实际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选取了可量化的、代表潜在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的21项指标,具体反映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产业规模、生产效率、经济贡献、成长能力和发展基础等主要方面,用以研究各个地区的不同文化产业结构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关指标的影响关系。
具体的21项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如下: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总产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文化部门第三产业总产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文化企业机构利润总额、文化企业机构主营业务成本、财政拨款、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城乡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产出率、劳动报酬产出率、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缴税收增长率、文化企业机构利润率、地区总产出占地区GDP比重。
(二)文化产业的分类选取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编制说明对于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的定义,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本文依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中关于文化产业分类下各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属于核心层和外围层的主要文化产业门类进行了分类选取。
本文从文化产业核心层选取了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从外围层则选取了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以及其他文化服务这三类进行分析。
(三)数据采集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统计尚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口径有一定改变,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08-2009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文化产业方面的统计数据,再综合整理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中有关数据,对我国内地除北京、上海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除北京、上海外,是因为:在统计年鉴中存在“中央”这个地区分类,其数据很难客观地反映北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各省市的网络文化服务中,上海占全国比重过高,超过80%,在统计分析时,上海表现出异常值的特性,因此在聚类分析时,未予考虑)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
(一)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指把一组个体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别,其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类别的个体之间的相似度尽可能大,而不同类别的个体之间的相似度尽可能小。
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我国内地2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依据不同地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水平,除北京和上海以外,我国内地其他29个省市、自治区可以分为三组,具体如表1及图1所示。
从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聚类分组的情况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划分对于研究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有较大的适用性。
第2组主要是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目前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竞争力相对最强的区域;第3组主要是经济较发达的中部地区省份,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竞争力次强的区域;第1组则主要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省份(属于第1组的18个省市区中,西部地区占了多数),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虽然聚类分组中也存在一些东、中、西部省区省份交叉的情况。
这其实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会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不同的基础,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会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从分组的趋势来看,各地的文化产业结构中,核心层和外围层大致呈现一定的比例趋势,且产业发展规模越低,比例越趋于集中。
这表明,文化产业核心层与外围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且当某一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较低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核心层与外围层相互制约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