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套)
- 格式:docx
- 大小:47.83 KB
- 文档页数:18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试卷(一)一、填空。
1.32的因数有(),从中选出4个组成比例()。
2.12÷()=32=4:()=():9≈()(保留三位小数)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31,另一个外项是()。
4.一个零件长3毫米,如果画在图上长6厘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在比例尺是1:15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4厘米,这个花坛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6.如下图,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六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6a=(),a:b=():(),当a=3时,b=()。
7.小圆的直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与小圆的周长之比为(),小圆与大圆的面积之比为()。
8.甲班人数的53等于乙班人数的65,则甲、乙两班的人数比是():(),如果甲班有50人,那么乙班有()人。
二、选择。
1.把比例4:9-20:45中的45加上5,为使比例成立,9应该加上()。
A.5B.1C.3D.42.下面的4个比中,可以和3121:组成比例的是()。
A.15:3B.0.8:0.2C.65:5D.2.7:1.83.某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5倍,那么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为()。
A.2:3B.3:2C.2:5D.3:54.在一种含糖率为10%的糖水中,加入6克糖和30克水,这时糖水的含糖率()。
A.降低了B.上升了C.不变D.无法比较5.钟面上时针与分针行走的速度比是()。
A.1:12B.12:1C.2:3D.3:26.在比例尺是1:2000OOO 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A.380B.38C.76D.7607.根据3×8=6×4可以写出不同的比例,下面比例错误的是()。
A.3:6=4:8B.6:8=3:4C.3:8=6:4D.6:3=8:48.甲数比乙数多54,甲、乙两数的比是()。
A.4:5B.9:5C.5:4D.9:49.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2倍,后项缩小到原来的21,则比值()。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次月考知识点及答案(三篇)目录: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次月考知识点及答案一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次月考精编试卷及答案二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次月考练习卷及答案三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次月考知识点及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20分)1、甲、乙二人各有若干元,若甲拿出他所有钱的20%给乙,则两人所有的钱正好相等,原来甲、乙两人所有钱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
2、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十位数是(__________),把它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___________),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_____________)。
3、一件工作原计划10天完成,实际8天完成,工作时间缩短了(______),工作效率提高了(______)。
4、直径为10分米的半圆,周长是(____)分米。
5、在计算一百个数的平均数时,将其中的100错看成了1000,则此时所算得的平均数比实际结果多(_____)。
6、停车场共有24辆车,其中有4轮车和3轮车,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那么3轮车有______辆。
7、一课外活动小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5倍,又来了6名女生后,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这个小组原来有______人.8、一个水池,甲、乙两管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
如果乙管先开6小时,还需要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这时乙管关闭),那么乙管单独开灌满水池要______小时。
9、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0.01后得到4.0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________。
10、把一根长3米,底面半径5厘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两段,表面积增加(______)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每日新报》的单价一定,总价与订阅数量成正比例B.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C.折扣率一定,现价与原价成正比例D.—个人的身高与体重成正比例2、林琳家到公园300米,如果她以1米/秒的速度从家去公园,然后以3米/秒的速度从公园回家,那么林琳往返的平均速度是()A.2米/秒B.2.4米/秒C.1.5米/秒D.1.8米/秒3、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A.9.42厘米B.15.7厘米C.4.71厘米D.9.42平方厘米4、双休日,甲商场以“打九折”的措施优惠,乙商场以“满100送10元购物卷”形式促销,妈妈打算花掉300元,她在()商场购物合算一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审定版(三篇)目录: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审定版一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必考题二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新版三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审定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20分)1、原计划用24个工人挖一定数量的土方,按计划工作5天后,因为调走6人,于是剩下的工人每天比原定工作量多挖1方土才能如期完成任务,原计划每人每天挖土______方。
2、我国大约有12.5亿人,每人节约一分钱,一共可以节约______万元。
3、甲数是40,比乙数少20%,乙数是________。
4、有一个正方形的池塘,四个角上都栽一棵树,如果每边栽7棵树,四边一共栽(______)棵树。
5、从一个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纸里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_____分米,面积是_____平方分米.6、大圆和小圆的半径的比是3:2,它们的周长比是(____),面积比是(_____)。
7、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0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应画_____厘米。
8、将15克盐放入135克水中,放置两天后,发现盐水重量变为120克,那么现在的浓度比两天前提高了(________)%9、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000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圆周长长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0、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调制了一杯蜂蜜水。
甲调制时用了30毫升的蜂蜜,150毫升水;乙调制时用了4小杯蜂蜜,16小杯水;丙调制时用的水是蜂蜜的6倍。
(_____)调制的蜂蜜水最甜。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甲、乙两商品成本共600元,甲按45%的利润定价,乙按 40%的利润定价,甲打8折出售,乙打9折出售,共获利润 110 元,甲、乙中成本较高的是()元。
苏教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1章扇形统计图【知识点归纳总结】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2.读懂扇形统计图:(1)获取信息的方法:运用综合、对比等多种观察方法,可以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2)扇形统计图的优点: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与总数、部分数量与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3.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有关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解答.【经典例题】例1:如图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图.①视力正常的有76人,视力近视的有60人;②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人少15.8%;(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③视力正常的学生与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的比是19:31.分析:由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视力正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8%,近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假性近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①视力正常的有76人,它对应的百分数是38%,由此用除法求出总人数,再求出总人数的30%就是近似的人数;②用视力正常占的百分数减去假性近视人数占的百分数,然后用求得的差除以视力正常占的百分数即可;③先求出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数,然后作比.解:①76÷38%×30%,=200×30%,=60(人);答:视力近视的有60人.②(38%-32%)÷38%,=6%÷38%,≈15.8%;答: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人少15.8%.③38%:(32%+30%),=38%:62%,=38:62,=19:31;答:视力正常的学生与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的比是19:31.故答案为:60,15.8%,19:31.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从图中读出数据,找出单位“1”,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求解.【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某村共种蔬菜40公顷,其中种西红柿8公顷若制成扇形统计图,则表示西红柿的扇形占整个圆的()A.8%B.20%C.40%2.一个花园里种了三种花,每种的占地面积如图所示,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花的占地面积,应该是()A.B.C.D.3.画统计图时,要根据信息的特点来画.在下面的信息中,适合用扇形统计图的是()A.六年级一班女同学的身高B.芳芳6﹣12岁的身高变化C.大豆的营养成分4.下列用图()表示如图各部分所占长方形的比最准确.A.B.C.D.5.小贩设计了一个转盘游戏,2元钱玩一次,学生自由转动转盘,指针停止后所指向的物品即为学生所获物品,那么学生获得什么物品的可能性最大?()A.橡皮B.三角板C.圆珠笔D.文具盒6.小冬爸爸5月份的工资总收入约是8000元,按照如图进行支配,那么用于教育费用约是()A.4000元B.1200元C.2000元D.900元7.某市九月份的天气情况如图,本月的雨天有()天.A.21B.6C.38.如图是某小学六(1)班50名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统计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喜欢篮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B.喜欢打乒乓球的有40人C.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2倍二.填空题(共6小题)9.如图是六年一班期中数学成绩统计图,请根据下列信息解答相关问题.(1)不合格率为%.(2)已知得优的有12人,全班有人.(3)得良的比得合格的多人.10.李红调查全班同学“你最喜欢哪一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她制成了如图的扇形统计图,请看图填空.(1)活动最受欢迎.(2)和活动受欢迎程度差不多.(3)喜欢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11.如图是一件毛线衣中各种材质占总质量的统计图,根据右图回答问题.(1)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的%.(2)的含量最多,的含量最少.(3)兔毛含量比涤纶少占总数的%.(4)这件毛衣重200克,羊毛有克,兔毛有克.如果羊毛含量120克,那么棉含量是克.12.如图的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参加与之间的关系.13.如图是某校六年级全体学生某次数学竞赛成绩的统计图.“不及格”部分的扇形圆心角是度.14.(1)妙想家其他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2)如果伙食水电支出2700元,那么文化支出元.三.判断题(共5小题)15.扇形统计图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数据间的关系,但不能明确表示具体的数量.(判断对错)16.扇形统计图和其他统计图一样也要有标题和图例..(判断对错)17.扇形统计图用圆柱表示就变成条形统计图.(判断对错)18.扇形统计图中,一个圆代表100%.(判断对错)19.在扇形统计图中是用整个圆来表示总数.(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6小题)20.下面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社团人数的统计图,每人只能参加一项.六年级参加社团的学生共有多少人?21.六年(1 )班全体同学投票选班长,毎位同学投且只能投一票,得票数最高者当选.下面是全部候选人得票情况統汁图.(1)当选班长的同学姓名是.(2)王倩得票数占总票数的%.(3)如果张力得4票,那么吴佳得多少票?22.第三小学购买一批新书,数量如图所示.算一算,这个学校一共购进多少图书?23.一块菜地四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情况如下:①你获得哪些信息请逐条写下来.②如果种植黄瓜的面积有90平方米,你能提出哪些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并解答.24.某脱贫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如下图是该村2018年饲养家禽的统计图,其中养鸭7000只.该村养鸡、养鹅各多少只?25.小军家三月份的总支出情况如图:(1)小军家这个月的总开支是多少元?(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写完整.项目购物生活开支水电费亲情开支其他费用/元400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求西红柿的扇形占整个圆的百分之几,就相当于求8是40的百分之几,用8除以40即可.【解答】解:8÷40=20%答:西红柿的扇形占整个圆的20%.答:表示西红柿的扇形占整个圆的20%.故选:B.【点评】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有关不同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解答.2.【分析】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迎春花的占地面积大约是总面积的50%,而菊花和月季花大约各占25%,也就是迎春花的占地面积大约是菊花、月季花占地面积的2倍,由此进行求解.【解答】解:迎春花的占地面积大约是总面积的50%,而菊花和月季花大约各占25%,50%÷25%=2即迎春花的占地面积大约是菊花、月季花占地面积的2倍,所以:是正确的.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扇形统计图得出得出三种花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3.【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画统计图时,要根据信息的特点画.A、六年级一班女同学的身高,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B、芳芳6﹣12岁的身高变化,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C、大豆的营养成分,适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故选:C.【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4.【分析】把整个长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其中深色阴影部分占4份,表示,浅色阴影部分占9份,表示、白色部分占2份,表示.用360°分别乘、、就是表示各部分的扇形圆心角度数,根据计算结果即可进行选择.【解答】解:深色阴影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浅色阴影部分占、白色部分占360°×=96°360°×=216°360°×=48°与图形相符.故选:B.【点评】此题也可分别求出各图中阴影扇形所占的百分率,再求出长方形中阴影部分所占的百分率,看哪个扇形所占的百分率与长方形中阴影部分所占的百分率相对应.5.【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由于表示橡皮的扇形面积最大,也就是指针停在橡皮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学生获得橡皮的可能性最大.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表示橡皮的扇形面积最大,也就是指针停在橡皮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学生获得橡皮的可能性最大.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6.【分析】根据这幅扇形统计图中各扇形的大小,储蓄占50%,生活费占25%,教育费用是15%,其它费用是10%,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小林家上月工资总收入乘教育费用所占的百分率;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教育可以用占15%8000×15%=1200(元).故选:B.【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关计算.7.【分析】把九月份的总天数看作1,即100%,根据扇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用九月份的天数乘雨天所占的百分率就是九月份的雨天数.【解答】解:30×10%=30×0.1=3(天)答:本月的雨天有3天.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如何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或计算.扇形统计图的有关计算主要是百分数应用方面的.8.【分析】A.把六(1)班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已知喜欢足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0%,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可以求出喜欢篮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B.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求出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与40人进行比较.C.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求出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几倍,然后与2倍进行比较.据此解答.【解答】解:A.1﹣20%﹣40%=40%,答:喜欢篮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因此,喜欢篮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说法正确.B.50×40%=20(人),答:喜欢打乒乓球的有20人.因此,喜欢打乒乓球的有40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C.40%÷20%=2,答: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2倍.因此,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2倍.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二.填空题(共6小题)9.【分析】(1)把全班的总人数看成单位“1”,用1减去合格、优、良占的分率和,即可求出不合格率是多少;(2)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它对应的数量是12人,由此用除法求出全班的总人数;(3)得良的比得合格的多占总人数的(40%﹣25%),用总人数乘这个分率即可求解.【解答】解:(1)1﹣(25%+30%+40%)=1﹣95%=5%答:不合格率为5%.(2)12÷30%=40(人)答:已知得优的有12人,全班有40人.(3)40×(40%﹣25%)=40×15%=6(人)答:得良的比得合格的多6人.故答案为:5,40,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且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计算、解答即可.10.【分析】(1)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乒乓球活动最受欢迎.(2)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喜欢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所以篮球和足球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喜欢羽毛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6%,因为25%=,所以喜欢羽毛球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据此解答.【解答】解:(1)答:乒乓球活动最受欢迎.(2)喜欢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喜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所以篮球和足球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喜欢羽毛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6%,因为25%=,所以喜欢羽毛球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故答案为:乒乓球;足球、篮球;羽毛球.【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11.【分析】(1)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的百分率,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由扇形统计图即可看出哪种材质含量最多,哪种材质含量最少.(3)用涤纶所含的百分率减兔毛所含的百分率.(4)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这件毛衣的质量分别乘羊毛、兔毛所占的百分率即可分别求出羊毛、兔毛的克数.根据百分数除法的意义,用羊毛含量120克除以60%就是这件毛衣的质量,再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用这件毛衣的质量乘棉花含量所占的百分率就是棉花的克数.【解答】解:(1)答:棉的含量占这件衣服的7%.(2)答:羊毛的含量最多,棉的含量最少.(3)25%﹣8%=17%答:兔毛含量比涤纶少占总数的17%.(3)200×60%=120(克)200×8%=16(克)120÷60%×7%=200×7%=14(克)答:羊毛有120克,兔毛有16克.棉含量是14克.故答案为:7,羊毛,棉,17,120,16,14.【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12.【分析】根据扇形的特点,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这时各社团人数,总人数是整体.【解答】解:如图如图的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参加各社团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各社团人数,总人数.【点评】此题是考查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有特征,要记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13.【分析】把六年级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不及格的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不及格人数的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周角的百分之几,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360×(1﹣30%﹣40%﹣25%)=360×5%=360×0.05=18(度),答:.“不及格”部分的扇形圆心角是18度.故答案为:18.【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4.【分析】(1)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妙想家其他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12%.(2)把总支出看作单位“1”,伙食水电支出2700元,占总支出的45%,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总支出,文化支出占总支出的22%,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解答】解:(1)答:妙想家其他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12%.(2)2700÷45%×22%=2700÷0.45×0.22=6000×0.22=1320(元),答:文化支出1320元.故答案为:12%;132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三.判断题(共5小题)15.【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16.【分析】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扇形统计图和其他统计图一样也要有标题,但可以没有图例,由此判断.【解答】解:扇形统计图和其他统计图一样也要有标题,但可以没有图例,所以上在的说法是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考查扇形统计图的意义.扇形统计图和其他统计图一样也要有标题,但可以没有图例.17.【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中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通过扇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各部分与整个之间的关系.据此判断.【解答】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中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用圆柱表示仍然是扇形统计图.因此,扇形统计图用圆柱表示就变成条形统计图,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8.【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中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通过扇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各部分与整个之间的关系.据此判断.【解答】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即100%),用圆中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所以,扇形统计图中,一个圆代表100%.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19.【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表示整体或总数,即单位“1”,用圆内各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解答】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整体(或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扇形统计图的意义.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整体(或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很容易看出各部分占整体的分率.四.应用题(共6小题)20.【分析】由图可知:把总人数看成单位“1”,体育社团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30%﹣20%﹣18%),求总人数用除法计算即可.【解答】解:96÷(1﹣30%﹣20%﹣18%)=96÷32%=300(人)答:六年级参加社团的学生共有300人.【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分数除法应用题,关键是确定单位“1”,找到具体数量对应的分率;解答依据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21.【分析】(1)通过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当选班长的同学是吴佳.(2)把六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王倩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之几.(3)把六年级(1)班的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其中张力得了4票,占总票数的10%,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总票数,再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1)当选班长的同学是吴佳.(1)1﹣55%﹣10%﹣12.5%=22.5%;答:王倩得票数占总票数的22.5%.(3)4÷10%×55%=4÷0.1×0.55=40×0.55=22(票)答:吴佳得了22票.故答案为:吴佳、22.5.【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2.【分析】把第三小学购买新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已知购买故事书占50%,购买科技书占30%,那么购买文艺书占(1﹣50%﹣30%),已知购买文艺书320本,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解答】解:320÷(1﹣50%﹣30%)=320÷20%=320÷0.2=1600(本)答:这个学校一共购进1600本图书.【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3.【分析】①根据统计图可知,种植的总面积看成单位“1”,其中每一项的面积就是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由此逐条写出即可;②种植黄瓜的面积有90平方米,则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求出种植的总面积;再根据种植的总面积利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可以求出其它蔬菜的种植面积,由此进行提问、解答即可.【解答】解:①可以获得的信息有:黄瓜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油菜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20%;芹菜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5%;西红柿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5%.②可以选择下面其中的一、两个问题:问题一:种植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90÷30%=300(平方米)答:种植的总面积是300平方米.问题二:油菜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00×20%=60(平方米)答:油菜的种植面积是60平方米.问题三:芹菜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00×15%=45(平方米)答:芹菜的种植面积是45平方米.问题四:西红柿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00×35%=105(平方米)答:西红柿的种植面积是105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且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计算、解答即可.24.【分析】把该村养殖鸡、鸭、鹅的总数看作单位“1”,其中养鸭7000只.占总数35%,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总数,再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7000÷35%=7000÷0.35=20000(只);20000×40%=8000(只);20000×25%=5000(只);答:养鸡8000只,养鹅5000只.【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5.【分析】(1)把小军家这个月的总开支看作单位“1”,其中生活可开支占总可知的40%,亲情开支占总可知的20%,水电费开支占总开支的15%,其他开支占总开支的5%,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购物开支(400元)占总开支的百分之几,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总开支.然后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分别求出生活开支、亲情开支、水电费开支、其他开支各是多少元.进而完成统计表.(2)根据购物开支占总开支的百分比,完成统计图即可.【解答】解:(1)400÷(1﹣40%﹣20%﹣15%﹣5%)=400÷20%=400÷0.2=2000(元),2000×40%=800(元),2000×20%=400(元),2000×15%=300(元),2000×5%=100(元),填表如下:项目购物生活开支水电费亲情开支其他费用/元400800300400100(2)作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苏教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2章圆柱和圆锥【知识点归纳总结】1.圆柱的特征圆柱就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它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经典例题】例1:如图所示,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形成圆柱的是()分析:对于圆柱、圆锥、球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几何体,都可以看做是由一个平面图形绕着一条直线旋转得到的,而圆柱是由一个长方形绕着一条边旋转得到的,得出结论.解:因为圆柱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所以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形成圆柱的是长方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立体图形中旋转体,也就是把一个图形绕一条直线旋转得到的图形,要掌握基本的图形特征,才能正确判定.例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围成一个圆柱形(接口处忽略不算),这个圆柱的()相等.A、底面直径和高B、底面周长和高C、底面积和侧面积分析: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是正方形,各边长都相等,所以围成圆柱后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由此得出结论.解:正方形围成圆柱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故选:B.点评:此题应根据圆柱的特征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的图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结论.2.圆锥的特征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的,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经典例题】例1: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判断对错)分析:因为用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可以制作一个圆锥,扇形是圆锥的侧面,圆是底面,由此得出结论.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回顾圆锥的特征和制作过程,以此做出判断.例2: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圆锥.√.(判断对错)分析:根据圆锥的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由此解答.解:根据圆锥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圆锥.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3.圆柱的展开图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经典例题】例1: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将得不到()A、长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分析:根据对圆柱的认识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实际操作进行选择即可.解:围成圆柱的侧面的是一个圆筒,沿高线剪开,会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沿斜直线剪开会得到平行四边形.但是无论怎么直线剪开,都不会得到梯形.故选:D.。
第四单元练习测试卷(附答案)一、判断题(共2题;共4分)1.已知=n,那么m和n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错误【考点】成反比例的量及其意义【解析】【解答】=n,那么m和n不成比例。
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分析】如果=k(一定),则y与x成反比例关系。
据此判断即可。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5和0.4,它的两个外项之积一定是10。
()【答案】正确【考点】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析】【解答】25×0.4=10,所以它的两个外项之积一定是10,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二、填空题(共3题;共3分)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
在这幅图上量得一圆形水池的半径是0.4cm,这个水池的实际占地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答案】1256【考点】应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解析】【解答】0.4÷=2000(cm)=20(米),3.14×202=3.14×400=1256(平方米)。
故答案为:1256 。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依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据此求出这个水池的实际半径,要求这个水池的实际占地面积,依据公式:S=πr2,据此列式解答。
4.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一个数后,结果等于,所加的这个数是________。
【答案】17【考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解析】【解答】解:设加上的数是x,则=4×(19+x)=3×(31+x)4×19+4x=3×31+3x76+4x=93+3x76+4x-76=93+3x-764x=3x+174x-3x=3x+17-3xx=17故答案为:17。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列比例解答应用题,设加上的数是x,根据条件“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一个数后,结果等于”可得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据此解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汇编说明:本套试卷精心编写了各考点和重要知识点,测试面广,难易兼备,仅供参考。
全套试卷共八卷。
目录: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汇编(一)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真题(二)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精编(三)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通用(四)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通用(五)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通用(六)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通用(七)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通用(八)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试题及答案汇编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20分)1、一种商品,标价500元,商场开展优惠活动“满300元减100元”,这件商品实际是打(____)折出售。
2、一个减法算式中,减数与被减数的比是5:8,减数与差的比是(_______)。
3、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_)平方米.4、两个数的积是42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则积是_______ .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20°,它的一个底角是(________)度。
6、把7颗糖分给3个小朋友,不管怎么分,总有一个小朋友至少分到(_____)颗糖.7、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90°,半径是10分米,这个扇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
8、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它的直径是_____厘米.9、一段路,甲车5小时行完,乙车4小时行完,那么乙车的速度比甲车快(______)%.10、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为5:2,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在一个三角形里,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1:2,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期中考前指导第四单元比例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3.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4.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转化成外项乘积与内项乘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注意:(1)在将比例改写成等式时,一般要把含有未知项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
(2)把等式改写成比例后,看内项之积与外项之积所组成的等式是否与原等式相同,如果相同,则正确,如不同,则错误。
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这样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
(2)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二算,计算按给定的比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的每边各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每边的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第二部分例题讲解及相关练习例1、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与B地的距离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