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少见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62.52 KB
- 文档页数:4
腮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及临床意义目的:对腮腺肿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其对腮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总结CT在腮腺肿瘤检查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对于收治及门诊的腮腺肿瘤确诊患者78例,应用CT技术检测,并对所有患者的共93个病灶的CT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良性肿瘤,CT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密度较为均匀;恶性肿瘤,CT表现为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且其内部密度不均,存在转移现象。
CT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6.2%,8例因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或密度不均匀,而诊断为恶性肿瘤。
CT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75.0%,有4例因边缘较清晰而误诊为良性肿瘤。
结论:CT观测结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腮腺肿瘤的具体情况,有助于腮腺肿瘤的定位分析,以及良性恶性诊断,并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标签:腮腺肿瘤;CT;诊断中圖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7-0035-02CT(computed tomography)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
由X光断层扫描装置、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显示装置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可以对人体进行全身检查,及时发现病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2]。
近年来,CT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在国内外取得迅速发展,发挥了有别于传统X线检查的巨大作用。
它的主要优点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并可以产生多层次的扫描图像,提供病变部位具体的影像资料。
因此,CT在肿瘤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腮腺是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
据统计,腮腺肿瘤的发病率约占头颈部肿瘤的3%~5%。
腮腺肿瘤类型多,且有良恶性肿瘤之分[3]。
临床医生了解病变部位具体情况对于临床外科手术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影像学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国内外CT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诊断。
腮腺少见肿瘤的增强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温晓玲;沈江;伍东升;邵恒;刘露;许春华【摘要】目的: 探讨腮腺少见肿瘤增强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 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腮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基底细胞瘤6例,肌细胞上皮瘤5例,脉管瘤4例,淋巴上皮囊肿及腮腺脂肪瘤各3例,软骨肉瘤1例。
在增强CT图像上,从病变所在腮腺的位置、病变大小和形态、病变密度以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基底细胞瘤发生在腮腺浅叶,边界清楚,病变内易囊变。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明显强化肿块,边缘或内部可见结节状强化,可伴有增大的淋巴结。
肌细胞上皮瘤多发于腮腺浅叶,易发生小囊变,少数病变内可有小点状钙化。
实性部分增强后中度-明显强化,多有典型的动脉期强化结节和边缘显著强化。
血管瘤为软组织肿块,病变较大可占据整个腮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见静脉石,突出于腮腺表面,增强后轻度-明显强化。
淋巴上皮囊肿囊液较黏稠,CT值密度较高。
软骨肉瘤以囊性为主的肿块,含边缘钙化、骨化成分的肿块。
腮腺脂肪瘤可见脂肪密度肿块,边界清晰,无强化,病变内可见纤维分隔。
结论 腮腺少见肿瘤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揭示其病理基础;增强CT是诊断腮腺少见肿瘤病变性质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rare parotid gland tumors, and improve diagnosis accuracy. Methods The enhanced CT manifestations of 22 cases with pathologically do cumented rare parotid gland tumors, which included 6 cases of basal cell tum or, 5 cases of myoepithelioma, 4 cases of vascular invasion, 3 cases of lymphat ic cyst, 3 cases of lipoma, and 1 case of chondrosarc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location, size, shape, density, and relationship with surroundin g structure were evaluated on CT images. Results The enhanced CT showed t hat basal cell tumors occurred in the superficial lobe of the parotid gland, wit h clear boundary, within the cystic lesion. The lesions were moderate to obvio usly enhanced, which may be accompanied by enlarged lymph nodes. Myoep ithelial tumors were located in the superficial lobe of the parotid gland, with a small cystic prone and microcalcification within a few cases. The lesions were moderate to obviously enhanced. Hemangiomas of soft tissue mass promine nt in the parotid gland surface were mild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d. Larger lesi ons may occupy the entire parotid gland, with uneven density and visible vein stone. The CT density values of the lymphatic cyst were usually higher. Chon drosarcoma mainly manifested cystic mass at the calcification edge. Lipoma with fat density mass exhibited clear boun-dary without enhancement. Fiber separation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lesion. Conclusion CT can reflect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rare parotid gland tum ors by demonstrating their corresponding imaging features. Enhanced CT is t 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imaging to identify the nature of rare tumor of the parotid glan d lesions.【期刊名称】《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414-418)【关键词】腮腺少见肿瘤;CT;病理学【作者】温晓玲;沈江;伍东升;邵恒;刘露;许春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41;自贡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自贡 643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腮腺肿瘤种类较多,临床表现复杂,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
腮腺肿瘤的诊断方法是什么文章目录*一、腮腺肿瘤的诊断方法是什么*二、腮腺肿瘤的治疗误区*三、腮腺肿瘤吃什么好腮腺肿瘤的诊断方法是什么1、腮腺肿瘤的诊断方法是什么1.1、B超应作为腮腺肿块病变个选的腮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般良性肿瘤呈均质性回声,边界清楚,后壁回声可增强,囊性病变尤为显着,恶性者呈不均质性回声,后壁回声减弱或消失。
但淋巴结炎症如结核也有类似改变,因此,其定性诊断性能不足。
1.2、CT及MRI:可确定肿瘤位置,大小,深浅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浸润等,特别对腮腺深叶肿瘤与咽旁间隙肿瘤的鉴别及其与颈部大血管关系显示较好,恶性者表现形态不规则,境界模糊,密度不均。
1.3、活体组织检查:对腮腺恶性肿瘤除已向皮肤破溃和晚期不能手术而又必须明确组织病理诊断者外,一般都不宜采用活体组织检查。
1.4、腮腺造影:适用于临床未能确诊者,造影可示肿瘤压迫所致的导管系统排列紊乱,导管扭曲,移位,中断以及腺泡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肿瘤侵蚀导管时造影剂外溢形成大小不一,点片状影等变化,此检查间接地反映了病变的存在,但对鉴别肿瘤的性质帮助不大。
2、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腮腺肿瘤以发生在面神经浅层的腺叶组织者居多,约占80%以上。
绝大多数腮腺肿瘤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缓慢增长的肿块。
病期不定,长者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腮腺肿瘤的表现为疼痛尤其持续性痛并进行性加重,或面神经功能障碍或麻痹,是腮腺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都有此症状。
恶性肿瘤合并面神经麻痹者颈淋巴结转移率增加,预后也较差。
约10%的腮腺肿瘤发生在腮腺深层组织。
由于位置深在早期不易发现,达到一定体积时,可见患侧扁桃体后上方软腭膨出。
3、腮腺肿瘤的病因间叶组织良性肿瘤主要是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其次为脂肪瘤,少数为发生自面神经的神经纤维瘤,腮腺内也可原发恶性淋巴瘤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均少见。
多形性腺瘤呈膨胀式缓漫生长,腮腺肿瘤可巨大而无面瘫。
腮腺腺淋巴瘤CT、MRI的表现特征目的研究分析腮腺腺淋巴瘤CT、MRI的表现特征。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CT、MRI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患者腮腺腺淋巴瘤的部位、形状、边缘、大小、CT密度和MRI信号等。
结果25例患者中总共发现46个病灶,其中7例为单发病灶,18例为多发病灶,共有39个病灶。
39个病灶主要存在于腮腺浅叶处,其中位于腮腺浅叶后下级有33个,6个病灶跨叶,其中偏深叶者2个,偏浅叶者4个。
37个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形状,另外9个呈现不规则的形状。
其中病灶长径为0.3~4.7cm,平均病灶为(2.7±0.3)cm。
有42个病灶包膜比较完整,边缘清晰,另外4个病灶局部边缘比较模糊。
实性部分CT表现为密度均匀肿块,增强多呈中度至明显强化。
MRI平扫病灶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號,T2WI呈稍高信号。
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患者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该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标签:腮腺;腺淋巴瘤;CT;MRI;表现特征腮腺腺淋巴瘤又称之为War thin瘤或者是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是涎腺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
通常发生在腮腺部位,其发病率较高。
如果对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缺乏详细的了解和认识,比较容易和其他肿瘤,尤其是多形性腺瘤相混淆,从而容易导致误诊[1]。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MRI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为(56.34±1.24)岁,病程为3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7.36±2.49)年。
有吸烟史12例,最长吸烟史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