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陋室铭的读后感《陋室铭》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它以清新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在古代广为传颂,也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诗中,刘禹锡以自己的陋室为背景,表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他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来表达对物质贫乏的淡然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他说“有酒无肉”、“寒窗凝落”,表现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但他却“不关心金玉良器”,“但畏日月之逝”,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忧虑。
这种对物质的淡然与对精神的追求,正是刘禹锡的人生态度,也是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在诗中,刘禹锡还以自己的陋室为例,表现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他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他说“琴瑟友之”,“钟鸣鼎食之”,表现了对精神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种对生活的满足与对精神的追求,正是刘禹锡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是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过《陋室铭》,我们可以看到刘禹锡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以自己的陋室为背景,表现了对物质的淡然和对精神的追求,表现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以清新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不仅在古代广为传颂,也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正如刘禹锡所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我们也应该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这样才能在平凡中追求卓越,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陋室铭读后感篇一陋室铭读后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每当我读到刘禹锡的《陋室铭》,心中总是涌起一股别样的感触。
这篇短短的铭文,可真是不简单呐!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
就那么一间小破屋,可他倒好,还觉得挺美的。
也许在别人眼里,那就是个没法住人的地方,可在他眼里,那就是他的精神家园。
我就在想,这老刘是不是有点“傻”呀?放着好好的大房子不住,非要在这陋室里穷开心。
但仔细琢磨琢磨,可能我才是那个“傻”的。
人家追求的可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就像现在的我们,天天追求这个名牌,那个新款,累得要死要活,心里还空落落的。
说不定我们住的房子比那陋室豪华多了,可我们的“德”能跟人家比吗?我觉得可能悬。
再想想,这陋室虽然破,可老刘在里面读书、弹琴、和朋友聊天,多自在啊!不像我们,天天被手机、电脑绑得死死的,一刻都不得闲。
也许,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拥有多少东西,而是能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场景,多美啊!青苔都长到台阶上了,绿草的影子映到帘子里头。
这得是多悠闲的人才能注意到这些小细节呀。
我好像一下子就看到了老刘坐在那陋室里,看着窗外的景色,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哎呀,我突然觉得,这《陋室铭》读起来简单,可真要做到像刘禹锡那样的境界,还真不容易呢!你们说是不是?篇二陋室铭读后感《陋室铭》,这短短的几十字,却让我思绪万千。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刘禹锡住的啥破地方啊,还好意思写出来。
”可越读越觉得不对劲,这哪里是在写陋室,分明是在写他自己那颗不被世俗玷污的心嘛!你说,要是咱们住个破房子,肯定是天天抱怨,盼着早点换个好地方。
但人家刘禹锡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瞧瞧,人家交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这陋室瞬间就高大上了起来。
我就在想,我自己平时都跟啥人混在一起呢?也许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笔记整理《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铭文,通过对陋室的描述,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情操。
以下是我整理的《陋室铭》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在柳宗元病重时,他寄诗来慰问,并要柳的儿子写一篇墓志铭。
后来,他也因心脏问题去世于扬州,享年六十一岁。
二、文章主旨《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作者借赞美陋室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感。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文章展现了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体现了主人非凡的抱负和文人高尚的气节。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将思想情感寄托于陋室,通过陋室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态度。
三、名句积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四、问题探讨1.文章以山水起兴,有何作用?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
将陋室与古贤居对比,突出陋室高雅。
用圣人之口肯定陋室不陋,突出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2.文章为何要写刘禹锡与鸿儒交往的情形?突出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和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同时与“白丁”形成对比,表明陋室主人对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人的否定和鄙弃。
3.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再次强调陋室不陋,同时以贤人自况,向权贵挑战,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读后感陋室铭读后感7篇陋室铭读后感1读了《陋室铭》谁不敬佩刘禹锡在那样的背景下,金钱是唯一可以摆弄社会的武器但他呢却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现在的人却怎能相比。
在这个大千世界,人的欲望好象一头咆哮的狮子。
何时会满足,难道他们就愿把那短暂的一生浪费在这永无止境的深渊,你吗?最终那满身的'铜臭味不会让他们厌恶吗?时代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比与过去距隔千里,但那思想却永远超越不了前人。
这个社会中有金钱买不到的,正像文中所说的: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种悠闲的感觉你能买到吗?金钱可以买得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可以买得到地位但买不到敬重。
金钱可以买到合作者但买不到知心者,金钱买到的东西会随时消失。
而金钱买不到的是你的财富。
在这个世界上,你不要盲目的去抢。
是你的赖也赖不掉,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
我们的思想中,应该有一片净土一片纯天然从来没有被污染过的那才是你生存的财富那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用金钱买不到的快乐,它让你没有那些通俗的欲望,他让你透过金钱看到这世外桃源。
的确我们不应该被金钱蒙蔽。
我们该用那短暂的人生。
享受世界让心中的净土越来越宽阔。
他会生长出那天然而又灿烂的春天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
正像文中所说斯室陋室,惟吾德馨。
那些高洁的品质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产生的,我们何必为了一时的满足,而付出一生呢?看看周围的一切,他们何尝不比金钱更耀眼。
他们所散发的香气,不比那腥臭的铜臭味好闻。
让我们远离污染拒绝烟雾飘渺的大气。
用那心中最可贵的净土成就自己灿烂的明天。
把精神传受给每个人,把净土孕育给每个心灵,让它成为一片境地,用那庞大的力量,用行动去拯救世界。
让我们用心灵品味人生,用眼睛去看待生活。
用耳朵倾听世界,让金钱成顾客。
陋室铭读后感2据说陋室铭是一篇流芳百世的佳文。
果不其然,当今日我亲自读到它时,我立刻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
如果走马观花的看一遍,是无法体会其中深意的,然而剖析一下文章,把它分为五小段,那么就可以见其精妙之处。
陋室铭读书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陋室铭读书笔记陋室铭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陋室铭》读书笔记第一篇:《陋室铭》笔记陋室铭笔记?本文主旨: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分层:一、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1~3)二、陋室特点自然环境—优美往来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4~7)三、以古代名贤自比点明陋室不陋(8~9)?理解性默写:1)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中生活图景,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情趣高尚)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线索:《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
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也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陋室铭读后感陋室铭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陋室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陋室铭读后感篇1刘禹锡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
曾于贞元九年(793年)考上进士,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被德宗皇帝贬至和州(今安徽和县)当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在衙门里三间三厦的房子,知县见他被贬而来,百般刁难,安排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政治上的打击,生活上的折磨,但他抗历不屈,遂愤然提笔写下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流传千古。
所谓“陋室”,即斗室,蜗居也,人不堪其忧,诗人把它写成人间乐园。
他想求得一方净土,找一个世外桃源。
在这里,一切是那么和谐、恬静、闲雅和怡然,对于身心疲惫的诗人来说,也是一种特有的享受。
尽管是“陋室”,但是“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牒之劳役”。
诗人把陋室写得如此优美,一方面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大度,气量恢宏,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时官府的抗议和控诉。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当今世界,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好与差,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民生的一把尺子。
人们不会忘记,在抗战时期,国难当头,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哪有蹲身之处?即使是大学教授也难以安身。
当时华罗庚和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任教,两家合住一间16平方米的房子,只是中间用一块木板隔开。
他们夜以继日工作,在教学、科研两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就在这个时期,华罗庚先生写出了《堆垒素数论》和《数论导引》两本专著及十几篇论文,让他成为数论学领域的新星。
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国民的共同奋斗。
第二次大战后,德国的城市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当时有两个美国记者到柏林区采访。
他们走到一个地洞里,采访一家工人,看到此景此情,一记者说:“我看德国没有希望了。
陋室铭读后感
《陋室铭》诗中描述了刘禹锡对自己贫困简朴生活环境的倾诉和感慨。
他以一种平实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对物质贫困的接受和对精神富足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荣华和虚浮物质的反思。
读完《陋室铭》,我对诗人内心深处的淡泊清贫之念有了更深的体会。
诗中刘禹锡对自己的贫困住所进行自嘲、坦然地表达了对生活中困苦的接受和对平凡中的不凡的追求。
他并没有因贫困而自怨自艾,反而从中寻找到了体味人生、修身养性的真正意义。
这首诗让我反思了当今社会对物质追求的过分强调,以及对精神生活的忽视。
刘禹锡虽然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却能通过内心的追求和对美学的体悟,找到了生活中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这给予了我对于求得内心平静与富足的启示,让我意识到,在物质生活的外表之下,内心的富足和清净才是真正的生活追求。
通过阅读《陋室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生境界,让我更加珍惜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不被物欲所累,同时也明白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源自内心的平静和深刻的领悟。
《陋室铭》读书笔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感悟——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他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主要领导,更应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攀比,心中时刻将学校的发展、师生的利益放到第一位。
愿此美文时刻鞭策我。
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的《陋室铭》,短短八十一字,却韵味深长,让我读来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想起曾经的一段经历,让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感触。
那是一次旅行,我来到了一座偏僻的小山村。
村子不大,房屋也大多显得破旧。
我在村子里漫步,无意间发现了一间特别的小屋。
这间小屋,真可谓是“陋室”。
从外面看,土墙已经有些剥落,屋顶的茅草也参差不齐,仿佛风一吹就会散落一地。
门是那种老旧的木板门,开关时还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屋内,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屋子不大,只有一个小小的厅堂和一间卧室。
厅堂里摆放着一张破旧的木桌和几条同样破旧的木凳,墙上挂着一些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人物笑容质朴。
角落里还堆着一些农具,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卧室里的布置更是简单,一张老式的木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床上的被褥虽然洗得很干净,但也能看出使用了很久,有些地方已经打了补丁。
床边有一个小小的木箱,大概是用来存放衣物的。
窗户是用纸糊的,有些地方已经破了,风从破洞吹进来,发出呜呜的声音。
然而,就是这样一间陋室,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宁静。
住在这间屋子里的是一位老人,他的脸上刻满了皱纹,但眼神却十分明亮。
他热情地邀请我坐下,给我倒了一杯水,然后开始跟我讲述他的故事。
他说,这间屋子是他祖辈留下来的,虽然简陋,但承载了他一生的回忆。
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娶妻生子,经历了风风雨雨。
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跟我介绍着每一个人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
他说,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一家人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关爱,就觉得很幸福。
他还带我到屋后的小院子里,那里种着一些蔬菜和花草。
他细心地给蔬菜浇水、除草,动作熟练而轻柔。
他说,这些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吃起来放心。
看着他满足的笑容,我突然觉得,这陋室似乎也不那么简陋了。
在和老人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和乐观的人。
《陋室铭》读书笔记
说起《陋室铭》,是我儿时难忘的记忆。
自记事起直到小学毕业,当时的小学生是不学古文的,不像现在的孩子,古文也已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本。
但我童年时期就能够背诵这篇当时读起来很生涩的《陋室铭》,到现在都熟谙于心。
当时家庭的贫困现在时无法想象的,两间低矮的土坯房,说是两间,也就有现在的一间稍大一点,整座房屋基本没有什么砖块镶嵌。
两边邻居全是高出1米以上的砖房,使得本就低矮窄小的房屋更显得“破败”,不过以当年儿时的眼光倒不觉得什么,只是觉得不如别人家的房子好而已。
父亲母亲和我们姊妹四人,六口人就生活在这样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斗室”内。
一年春节,别人家都买红裱(写对联用的红纸)贴对联,我们家别说没有多余的钱去买红裱,即使有钱买来红裱也没有地方去张贴,连能贴对联的大门都没有。
母亲就跟父亲说“别人家都贴对联了,咱们家连副对联都没处贴”。
于是父亲就拿出一张一开大的白纸,泼墨挥毫,写下了这首《陋室铭》。
父亲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写完后就贴在屋内墙上,并教我诵读。
白纸薄而脆,时间一长就裂开了,而且土坯墙上也粘不牢固,这时候,父亲就会重新写一张。
所以这幅《陋室铭》就循环着一直挂在了陋室的墙上,读的多了慢慢就背过了。
我给儿子讲这些的时候,儿子一句话也不说,静静地听着。
我跟儿子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的另一种解释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老婆说“你给他讲他也听不懂”。
我说“现在不懂,听多了会懂得,这就叫‘熏陶’”。
希望他以后能明白。
等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家在所有人的惊异的目光中进行了第一次搬迁,而且是比别人家一点都不差的10间砖房。
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如此贫困的家庭竟然能一次建起10间砖房。
从此我们家告别那间生活多年的破旧祖屋,新房子宽敞明亮,对我们来说就像宫殿一样辉煌。
当然我们不知道也想象不出这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父母是在生活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省吃俭用积攒出来的。
XX年我们家进行了第二次搬迁,住房条件更好了,我们都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个家也被称作“老家”了。
父母的安贫乐道永远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因贫困而自卑,没有仇富攀比之心。
母亲的朴素与坚韧,父亲隐忍淡泊、乐观而豁达的生活态度深深的遗传在儿女的血脉之中。
父母操劳一生,本该享受儿女尽孝,清享晚年的时候,却双双疾病缠身,去年就在二人金婚即将到来的时候携手而去。
正如两颗星,在此间坠落,却在那方升起,永远微笑着注视着我们,璀璨而持久的光辉照耀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