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41
雏鸡养殖技术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雏鸡的饲养管理是确保雏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对于养殖户来说,掌握雏鸡养殖技术的要点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雏鸡养殖管理的一些要点:1.饲养环境的准备:雏鸡需要一个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28-30摄氏度,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养殖场的地面要平整,保持清洁,避免积水和污染。
2.合理的饮水和饲料供给:雏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和适量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饲料应该具有适当的营养成分,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3.定期的饮水和饲料管理:要定时给雏鸡补充饮水和饲料,确保其充分摄取养分。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饮水量的增加,预防脱水。
4.饲养密度的控制:雏鸡的饲养密度要合理控制,不宜过密。
过密的饲养环境容易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5.疫病预防与控制:雏鸡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养殖户要定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并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避免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6.温度的调控: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出生的前几周,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因此,养殖户要根据雏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调控养殖场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
7.饲养环境的监测与改善:每天要对饲养环境进行监测,检查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因素,及时调整和改善。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等,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8.合理的育雏管理:在育雏期间,要进行合理的育雏管理。
雏鸡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地进行喂养,避免雏鸡之间争抢食物,造成伤害或食物浪费。
总之,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养环境的准备、合理的饮水和饲料供给、定期的饮水和饲料管理、饲养密度的控制、疫病预防与控制、温度的调控、饲养环境的监测与改善以及合理的育雏管理。
只有在科学的管理下,才能确保雏鸡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一、前期准备在开始育雏鸡的饲养管理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适合育雏鸡的场地,要求通风良好、干燥、采光好,同时也要保证场地卫生。
其次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喂食器、饮水器等。
二、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育雏鸡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育雏期间,需要保持恒定的温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通常情况下,新生雏鸡需要保持在30℃左右的温度下,在后续发育过程中逐步降低至20℃左右。
为了控制温度,可以使用加热灯或电暖器等设备,并通过调整设备距离和开关时间来调节温度。
三、湿度控制湿度也是影响育雏鸡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雏鸡造成不利影响。
在育雏期间,室内湿度应该保持在50%-60%左右。
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通风设备等方式来调节湿度。
四、喂食管理喂食是育雏鸡饲养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育雏期间,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并保证适当的喂食量和喂食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天需要喂食3-4次,每次饲料的用量应该控制在雏鸡能够在30分钟内吃完为宜。
同时也需要定期更换饲料,并保持饮水器内水质清洁。
五、疾病预防在育雏期间,需要注意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可以通过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场地和设备、控制密度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六、人员管理育雏鸡饲养管理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监管。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育雏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结语以上是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育雏鸡的健康成长和高产高效。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蛋鸡雏鸡的饲养管理一、育雏前的准备1.鸡种的选择: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资质的种鸡场购买雏鸡,血缘清楚,符合本品种的配套组合要求;无垂直传染疾病。
2.育雏季节:工厂化养鸡,环境条件好,不受季节性影响,实行分批进雏,一年四季均衡生产。
3.全封闭育雏:选择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饲养员育雏,整个育雏期不出生产区。
二、雏鸡的运输接运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是长途运输也不要超过48小时,最好在24小时内将雏鸡送入育雏舍内。
夏季运输宜在日出前或傍晚凉快时间进行,冬季和早春宜在中午前后气温相对较高时间启运。
空调车运输,防止颠簸。
三、雏鸡的饮水与开食1.雏鸡的饮水:到达雏鸡舍30分钟之内饮水,初饮水需添加葡萄糖、抗菌药物、多种维生素等。
2.开食:雏鸡出壳后第一次喂料叫开食,初饮后即可开食。
开食料新鲜,颗粒大小适中,易于食,营养丰富,易消化。
四、育雏期的日常管理1.定时定量按鸡给料。
2.饲喂次数:6~8次/天。
3.温度控制:初期高,后期低;小群高,大群低;弱雏高,强雏低夜间高,白天低。
4.相对湿度:60%~70%。
5.空气质量:二氧化碳0.2%以下,氨气20毫克/立方米以下,硫化氢15毫克/立方米以下。
6.断喙:第一次精确断喙的最佳时间为6~10日龄。
10~12周龄修喙,主要针对漏切、喙长上下喙不齐等。
断喙注意事项:断喙的前后2天应在料中或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额外补充雏生素K3,每千克饲料添加5毫克,连用3~4天以利止血。
断喙后2~3天,料槽饲料厚度5厘米为宜。
饮水深度1厘米以上。
断喙期间不进行接种免疫。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方法1.饮水和饲喂1、饮水:雏鸡运回后立即开始饮水,若是经长途运输后到达的雏鸡,让雏鸡稍事休息后给予饮水。
出饮最好先饮4%的红糖水或4%的葡萄糖水,同时配合惠农活力素或惠农氨基酸金维他、康成贝健饮水3~5天,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细菌病的发生。
2、开食:即第一次吃饲料,一般在出饮后2~3小时开始,若为平养,应在地面铺上与地面颜色反差较大的物品如报纸,撒上饲料,以帮助鸡只识别食物。
2.温度与湿度1、鸡适宜的温度,在小鸡未到前24小时给温,使室内温度达到34~36度范围内,以后每周降2度,夏天降至室温为止,冬天降至25~26度即可稳定。
2、通过观察鸡群的动态,判定温度高低:温度过高,鸡群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下垂;温度过低,鸡群出现扎堆;要调好室内温度的高低,以达到整个鸡群均匀分布为宜。
3测量温度,应在鸡舍不同高度、不同部位挂几个温度计,且舍内温度白天应比夜间高2度,并严防煤气中毒。
4育雏室在1周内相对湿度必须接近70%,一般要求第一周65%~75%,第二周至第七周为60%左右,条件好的控制到55%~65%。
3.光照、通风换气1光照除了能刺激蛋鸡性成熟外,还有杀菌消毒作用。
开始育雏1~3日龄,可用人工光照补充到23小时,4~14日龄缓慢降至18小时,此后每周缩短1~2小时,直至缩短到自然光照。
2保证合理的通风换气:整个鸡舍气流速度基本一致,做到无死角、无贼风、避免穿堂风,这一点对高密度饲养鸡舍最为重要。
称重、分群:检查平均体重是否达到品种标准体重,将达不到标准体重的鸡群单独饲养,料里加入康成贝健,饮水中加入惠农活力素或惠农氨基酸,促进生长。
选购好健康的雏鸡健康的雏鸡活泼好动,腿部结实,羽毛干净且有光泽,行动自如,眼睛有神,脐部愈合良好;而弱雏鸡一般表现羽毛污浊,精神不振,且常常闭眼打盹,站立不稳,脐部愈合不佳,腹部和肛门周围常有不干不净的感觉。
养殖户在选购雏鸡时,应精心挑选健康的雏鸡喂养。
如何做好肉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雏期是指肉鸡在0~21日龄这段时期。
育雏期的管理应注意开食、饮水的方法,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卫生等环境因素的控制。
(1)雏鸡的蘸嘴与饮水:雏鸡舍的温度较高,加上运输过程,雏鸡体内水分消耗很大,因此,雏鸡进舍后应立即蘸嘴、饮水。
饮水方法如何,对雏鸡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①蘸嘴:目的是让每只雏鸡都尽快的学会喝水,虽然蘸嘴比较麻烦,但实践证明。
对提高雏鸡成活率有很大的好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和长途运输后。
蘸嘴的方法是手轻轻握住雏鸡,用拇指和食指固定鸡头部。
让鸡喙浸于水中1~2次,注意不要将雏鸡的绒毛弄湿。
②饮水:第一次饮水应用温开水,在水中加入2%~5%的白糖或葡萄糖和0.05%~0?1%的维生素c。
将饮水器均匀的摆放在育雏器上,水不要加得太多,少给勤添。
饮水时要注意观察鸡群,蘸嘴后的雏鸡一般会自己饮水,如果发现不会饮水的鸡只,要人工强制饮水,必须确保全部鸡只都喝到水。
育雏舍内最好准备一个水缸,装满清洁的饮用水,这样可以使水温与室温相当,防止饮水过凉引起雏鸡生病。
饮水器要每天清洗1次,夏季炎热季节最好清洗2次。
饮水器内要不断及时补充新水。
在整个育雏期饮水一定不能间断。
从育雏的第2天开始饮水中要加入防雏鸡白痢的药物。
地面平养的为使垫料不弄到水里,饮水器下要垫块小砖头。
(2)开食及饲喂:一定注意雏鸡入舍后一定先饮水,后喂料,这样做有利于雏鸡的消化。
待全部鸡只都喝到水,饮水后2~3个小时再将饲料放入开食盘中供鸡啄食。
无论采用开食盘、塑料蛋托饲喂,都应注意少喂勤添以防饲料污染和浪费。
开食盘数量可按80~100只鸡雏一个,随日龄增长再添加。
有的养鸡户图省钱、省事,用厚纸或塑料布铺在地上,撒上料喂鸡,这种方法不仅浪费饲料,而且易造成饲料污染,增加鸡发病的机会,不利鸡的生长发育。
开食料可以采用粉状雏鸡饲料,也可以玉米面加少量蛋黄或奶粉当作开食料。
开食:一天喂给玉米面加少量蛋黄或奶粉为理想,100只鸡两个鸡蛋黄即可。
雏鸡的饲养管理
1、温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能有效地提高雏鸡成活率。
温度是否合适不但要看温度计,还要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情况。
2、饮水:育雏期间要严防止断水、缺水,做到饮水器不断水,随时自由饮用。
一般1~2周龄内的雏鸡,要求水温与室温相近,可用凉水预温来解决。
3、开食:开食一般不能晚于36h。
雏鸡喂料应该喂给新鲜全价配合饲料,因为全价配合饲料可提供能量、蛋白质、矿物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需要,并根据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营养需要配方,可加快鸡的生长发育。
4、通风换气:一方面雏鸡代谢旺盛,呼吸快,鸡群密集,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另一方面育雏室内粪便及潮湿垫草散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使室内空气不断受到污染。
5、光照:一方面是光照太强会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使鸡群受到损失;另一方面是每天光照时间过长,会促进小母鸡性成熟,使小母鸡过早开产。
早开产会影响土鸡产蛋小,降低产蛋的连续性,继而影响全年产蛋量。
(责任发布:王芙蓉)
- 1 -。
育雏小鸡前二十天养殖流程一、进雏前准备(第1 - 2天)1. 鸡舍消毒。
- 彻底清扫鸡舍,包括地面、墙壁、屋顶等各个角落,清除粪便、灰尘和杂物。
- 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密封鸡舍熏蒸24 - 48小时)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
2. 设备检查与准备。
- 检查育雏笼、饮水器、喂料器是否完好无损,数量是否足够。
- 调试加热设备(如热风炉、红外线灯泡等),确保能正常提供适宜的温度。
- 安装好照明设备,保证鸡舍内光照均匀。
3. 饲料和饮水准备。
- 准备好适合雏鸡的开口料,要求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
- 在雏鸡进舍前2 - 3小时将饮水器装满清洁、温暖(20 - 25℃)的饮水,可以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以缓解雏鸡运输应激。
二、雏鸡入舍(第3天)1. 雏鸡选择与运输。
- 选择健康活泼、绒毛光亮、脐部愈合良好的雏鸡。
- 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8 - 32℃)、湿度和通风,避免雏鸡拥挤和受伤。
2. 入舍安置。
- 将雏鸡轻轻放入育雏笼中,按照合理的密度(一般每笼饲养的数量根据育雏笼大小而定,避免过度拥挤)安置。
- 及时让雏鸡饮到水和吃到料,引导雏鸡熟悉饮水器和喂料器的位置。
三、育雏初期管理(第4 - 7天)1. 温度控制。
- 第1 - 3天,育雏温度保持在33 - 35℃。
可以通过观察雏鸡的行为来调整温度,如果雏鸡扎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说明温度偏高。
- 之后每周逐渐降低2 - 3℃,到第7天温度可降至30 - 32℃。
2. 湿度调节。
- 育雏初期湿度保持在65 - 70%。
可以通过在鸡舍内放置水盆或使用加湿器来增加湿度。
如果湿度过低,雏鸡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
3. 光照管理。
- 前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要适中(如每平方米5 - 10瓦),以方便雏鸡采食和饮水。
- 从第4天开始逐渐减少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 - 2小时,到第7天可采用18 - 20小时光照。
雏鸡饲养管理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
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雏鸡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
雏鸡饲养管理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进雏前育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能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
密闭较好的育雏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亳升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12小时,熏蒸时可将饲料槽、饮水器和其他用具放入育雏舍内同时消毒,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让其空气流通。
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
雏鸡的选择标准养鸡场、饲养户不论是自己孵化或购买的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标准主要有四条:1.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2.脐带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3.腹部收缩良好,不是大肚子鸡;4.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
凡是符合以上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其中一条标准不符合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与湿度要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就要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初生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第一周育雏的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2℃,约经过六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
温度是否合适,可用温度计测量,也可以看雏鸡的活动表现。
温度过高,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
温度过低,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造成大批雏鸡压死现象。
温度适宜,则雏鸡活泼自如,饮食正常,精神良好。
实践证明,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控制雏鸡白痢病、球虫病的发生,对促进卵黄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
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育雏舍内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是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以后湿度为55%~60%。
种鸡育雏育成管理要点一、场地环境1.室温调控:确保雏鸡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活,保持环境温度在32℃左右,逐渐降低至适宜的温度。
特别是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雏鸡受到寒冷的影响。
2.空气流通: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每天进行通风换气,排除鸡舍内的湿气和臭气,以保证雏鸡健康成长。
3.光照条件: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合理配置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确保雏鸡的光照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其生长发育。
二、日常饮食1.饮水管理: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每天定时更换新鲜干净的水源,确保雏鸡的水分供应充足。
同时,可以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雏鸡免疫力。
2.饲料供应:选择高质量、均衡的饲料,根据雏鸡的生长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根据雏鸡的年龄和特殊需要,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含量,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
3.饲料投喂: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避免雏鸡过度饥饱,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注意投喂饲料时的新鲜程度和饱满度,避免过期饲料或受潮变质的饲料。
三、饲养技术1.病害防治: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预防疫病,减少因感染病害而导致的死亡率。
定期清理鸡舍,消毒饮水器和饲料器,保持环境卫生。
2.生长监测:定期对雏鸡进行生长监测,记录体重、体长、毛色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饲养措施,确保雏鸡的正常成长。
3.饲养密度: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确保雏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种鸡育雏育成管理的要点包括场地环境、日常饮食和饲养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饲养,可以提高种鸡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保证种鸡的健康成长,为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黄鸡育雏期和育肥期的饲养管理措施三黄鸡是一种优良的肉用鸡种,具有生长快、肉质好、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因此深受养殖户的青睐。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需要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
下面分别介绍三黄鸡育雏期和育肥期的饲养管理措施。
1.温度管理:三黄鸡幼雏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需保持在30-35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下。
饲养时应确保舍内温度适宜,避免发生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2.饲料管理:育雏期的三黄鸡对饲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但要求饲料的质量要优良,易消化吸收。
可选择专门的育雏饲料,其中包含充足的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物质。
3.饮水管理:育雏期的三黄鸡对水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小,但应随时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保证水质的清洁。
饮水器位置要合适,方便小雏鸡饮水。
4.疫病防控:三黄鸡育雏期抵抗能力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需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幼雏的健康成长。
5.管理细节:育雏期的三黄鸡需要注意保持舍内环境的干燥清洁,避免积水和霉菌的滋生。
同时要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
三黄鸡育肥期饲养管理措施:1.饲料管理:育肥期的三黄鸡生长迅速,对饲料的需求量会显著增加。
此时应选择高蛋白、高能量的育肥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疫病防控:育肥期的三黄鸡体格逐渐壮大,但免疫力并不是很强。
因此需要继续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免疫接种,确保禽群的健康。
3.环境管理:在育肥期,需要给予三黄鸡足够的运动空间,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同时保持圈舍的干燥清洁,有效控制氨气浓度,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4.饮水管理:育肥期的三黄鸡水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需要保证饮水器的供水充足,定时更换水质,确保水质清洁。
5.定期检查:育肥期的三黄鸡生长速度快,需要定期进行体况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或异常的个体,保证禽群的整体健康。
综上所述,三黄鸡在育雏期和育肥期需要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禽群健康成长。
在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安排饲料、水源、温度、空气质量等因素,为三黄鸡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长潜力。
育雏期的管理一、接鸡后的管理措施1、为防止接鸡脱水,把鸡嘴浸入水中引导小鸡饮水,前3-4小时仅供水不供料,塑料水盘中的水深度约为作1厘米。
2、为了保持雏鸡健康,艾维茵禽场建议第一次给雏鸡饮水时在水中加入5-10%浓度的糖水,时间不超过1小时,并在第一周的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
3、让鸡站在木块上饮水,以防止将垫料屑带入水盘。
4、用保温伞的热量和引诱灯把鸡聚在一起,以减少热量损失。
5、在雏鸡运到之前先预热环境和水。
正确断喙雏鸡阶段的正确断喙对日后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
母鸡先断喙,公鸡后断喙。
断喙的前3至4小时应把料盘加满,以避免断喙后采食受到损伤或食垫料使伤口受到污染。
断喙前后可以考虑在饮水思源水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电解质。
正确方法如下:1、用正确的方法,即鸡头摆正与刀片呈垂直90度。
断掉距鼻孔前沿2毫米处,上下喙断面垂直平整2、灼烧止血,时间以上下喙刚冒烟为好。
3、每张刀片可断喙2000-3000只雏鸡。
4、断喙时要使鸡缩回舌头以防止受到损伤。
5、注意不要烫伤鸡及人手。
6、一般来说不必进行断喙。
如有需要建议在4周龄进行,否则将引起感染。
7、要使用准确的温度计以保证断喙片的温度准确。
8、断喙人员应分两至三组(一组约4-5人)轮流进行断喙,为了避免操作疲劳,一组进行2小时,另外,要提前培训断喙人员。
9、断喙之后应给打碎的颗粒料而不能用粉料以免成糊状,这样也能减少出血。
二、育雏注意事项1、每一栏具备有适宜均衡的温度,并且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室内温度。
2、围栏的方式要科学,减少围栏的死角,建议每两天3、进行扩栏,避免过高的密度。
同时,喂料、喂水及供暖等设施的放置要均匀合理,利于小鸡的活动。
育成期的主要事项控制好鸡群的均匀度,是育成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要有足够的料位。
要求盘式自动料线:母鸡13只/盘,公鸡肉只/盘;槽式自动料线:母鸡4-20周龄12厘米/只鸡,21-65周龄15厘米/只鸡。
雏鸡的饲养管理一、育雏准备1.育雏室的选择:育雏室应选择在安静、干燥、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2.设备的准备:育雏室应配备育雏笼、食槽、饮水器等必要的设备。
3.消毒工作:育雏室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包括墙面、地面、设备等。
4.预热:育雏室在使用前应提前预热,使室内温度达到适宜的温度。
二、雏鸡选择1.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2.健康状况:选择的雏鸡应无病无伤,活泼好动,羽毛光滑有泽。
3.营养状况:选择的雏鸡应具备良好的营养状况,腹部饱满,脐部愈合良好。
三、饮水管理1.饮水器的选择:应选择容量适宜、易于清洗的饮水器。
2.饮水质量:保持饮水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3.饮水时间:雏鸡在出壳后24小时内应给予足够的饮水,以促进食欲和消化。
四、饲料管理1.饲料的选择:根据雏鸡的品种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
2.饲料的投喂:根据雏鸡的生长需求和饲料的种类确定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3.饲料的卫生:保持饲料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五、温度管理1.温度的控制: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和品种要求控制育雏室的温度。
2.温度的监测:定期检查育雏室的温度,确保温度适宜。
3.温度的变化:随着雏鸡的生长,逐渐降低育雏室的温度,以适应其生长需求。
六、密度管理1.密度的控制:根据雏鸡的生长阶段和品种要求控制育雏室的密度。
2.空气质量:保持育雏室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3.定期称重:定期对雏鸡进行称重,了解其生长情况,以便调整饲养密度。
七、卫生管理1.清洁卫生:每天定时清理育雏室,保持清洁卫生。
2.消毒防疫:定期对育雏室进行消毒,按照防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3.废弃物的处理:及时处理育雏室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八、疾病防治1.防疫意识:提高饲养人员的防疫意识,采取预防为主的防疫策略。
2.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要求,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
3.药物治疗:在必要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最关键的一环。
刚孵化出来的幼鸡个小体弱,抗病力也差,进入育雏箱之前,应饮用青霉素水洗胃肠1次,水温为20℃-25℃,100万国际单位的喂50-60只。
1-3日龄雏鸡,每天喂熟鸡蛋碎块4次,并且保证充足的饮水,水温为2℃-25℃。
箱温为35℃,第一周每日降低温度1℃。
4-10日龄雏鸡,每天喂4次豆饼,同时适当的搭配玉米面、碎米、糠麸和青菜,也可喂肉食鸡的雏鸡饲料,箱温保持在28℃-30℃之间,室温控制在24℃-26℃之间。
12-20日龄雏鸡,每日可喂5次含高蛋白质的鱼粉10%、豆饼粉25%,箱温保持在25℃。
此时,可在好天气放到室外进行日光浴2小时。
21-60日龄后的雏鸡,就可以在白天放到笼网里,晚间赶回育雏舍。
60日龄后的雏鸡,完全可以放到笼网里饲养,每日喂3-4次肉鸡混合饲料,也可以自己配饲料,玉米面40%、麦麸15%、豆饼10%、鱼粉10%、高粱或碎米等25%。
在饲料中要加适当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抗生素等。
并保证足够的清洁饮用水,1周饮用1次高猛酸钾水。
另外,雏鸡14-20日龄时,要断喙3毫米,40-60日龄时,再行断喙一次,以控制互相喙斗和叨肛,并且减少浪费食物。
- 1 -。
种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1 育雏前的准备在进雏前要将育雏舍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及各个角落,尤其是死角,清扫、冲洗干净,然后做三次消毒(使用不同的消毒剂,不同日龄)彻底清扫,把全部料槽、水槽等用具清洗干净,并进行浸泡消毒处理,待消毒完毕后进行安装网箱,加热,饮水,照明系统等以及喂料设备。
如果采用地面的平养育雏方式,应该在进雏鸡的前一周左右将其垫料进行暴晒,进而起到去潮消毒。
在雏鸡进入育雏室前,应对育雏室进行预温,特别是在早春、秋末、冬季这段期间,必须要提前2~3d做好预温工作,能够将地表面、墙表面、舍内其他设施热透,这样育雏舍内的温度才能平稳且容易进行控制。
2 育雏期的温度与湿度温度是决定育雏期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供给适合的温度可显著提高鸡雏的成活率。
因为雏鸡对体温的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而对温度也特别敏感,若是温度过低,雏鸡则容易齐堆,进而易造成挤压死亡现象的发生:若是温度过高,则造成雏鸡身体内水分出现蒸发现象,进而产生雏鸡脱水现象,从而影响雏鸡成长。
通常第一周雏鸡舍的温度应为31.5~35.5℃,之后每周应降3℃,降温的幅度不应过大,当下降到18~21℃时可进行脱温。
原则上昼夜温差不超过3℃,主要是看鸡施温。
当降低温度时,应逐渐降,采取2~3 d降1℃,当有应激或疾病时,应立即恢复加温。
如果采用网箱育雏,要注意上下层的的温差,及时调整温度。
湿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育雏第一周尤其重要,可通过喷雾消毒或在过道洒水的办法来增加湿度。
观察方法:羽毛光亮,脚爪圆润,呼吸顺畅,为湿度适中。
羽毛干燥,脚爪皮肤粗糙,甚至干瘪,若湿度出现偏低,湿度通常在1~10日龄应为65%~70%,10日龄之后则保持在55%~65%左右。
3 育雏期的科学饲养雏鸡在开食前需要先饮水,苗鸡放入网箱后即可开饮。
方法是轻敲饮水器,对于不会喝水的鸡,要将其喙浸入水中诱导开饮(一部分即可),此时注意的是饮水器不要放得太远也不要太近,太远喝不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