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蛋鸡育雏期湿度、通风、密度要求湿度舍内过于干燥,会造成雏鸡脱水现象,生长发育受阻,而且灰尘多,又易引起呼吸道疾病,雏鸡口渴,饮水量增加,采食减少,从而引起下痢。
而湿度过大又容易诱发球虫病。
因此,适宜的湿度对养鸡生产至关重要。
一般一周龄内舍内湿度应为70%-75%,有利于雏鸡对剩余卵黄的吸收,防止脚趾干瘪,羽毛焦脆;随着体重的增加、采食和饮水的增多,以及呼吸和排粪量的增多,育雏舍容易潮湿,为防止球虫病的发生,相对湿度要逐渐降低,2周龄时鸡舍湿度应为65%-70%,3周龄时舍内湿度应保持在60%-65%,4周龄时湿度为55%-60%。
判断室内湿度是否正常,除看湿度计外,可根据人的感觉和雏鸡表现来判断。
若人入室后感到湿热,不觉得鼻干、口燥,雏鸡活动时无灰尘,则表明温度适宜。
常用的增湿办法是在室内挂湿帘、火炉上放水盆产生水汽或直接向地面洒水。
常用的降湿办法是加强通风换气,更换垫料,防止饮水器漏水等。
通风要确保鸡舍内经常通风换气,除去有害气体。
每天都要做到定时通风换气,通风前要适当提高舍温,特别是冬季通风和保温必须兼顾。
冬季严禁用煤炉取暖,以防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通风要做到循序渐进,尽量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入,即窗户在早、晚凉时小敞,中午热时大敞;有风时小敞,无风时大敞。
当进入鸡舍时感觉气味刺鼻时,要及时敞开通风,同时注意保证舍内温度。
在生产中一定要处理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饲养前期要做到以保温为主,兼顾通风;3周龄后要加强通风,特别后期以通风为主,兼顾保温。
室内通风是否正常主要以人的感觉来判断,看人进入鸡舍是否闷气及呛鼻子、刺眼睛、有无过分臭味等来判断。
密度立体笼养饲养密度要求1-2周龄一般为60只/m2;3-4周龄一般为40只/m2,5-7周龄为34只/m2,8-11周龄为24只/m2,12-20周龄为14只/m2。
注意育雏期间,尽量减少转群,多采取逐步扩大育雏面积为妥,防止应激。
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育雏期间密度不超过25-10(40-20只/m2)只/m2。
蛋鸡饲养管理手册淮阴正大有限公司二00六年二月淮阴正大有限公司简介目录一、育雏期饲养管理(一)雏鸡的生理特点(二)育雏前的鸡舍准备(三)雏鸡的管理二、育成期饲养管理(一)生长控制(二)限制饲喂(三)光照管理(四)转群工作三、产蛋期饲养管理(一)温度(二)湿度(三)通风(四)光照(五)饮水(六)喂料四、光照管理(一)光照强度(二)光照时间五、消毒管理(一)进鸡前的彻底卫生消毒(二)平时的卫生消毒(三)常用的消毒方法(四)常用的消毒药六、免疫管理(一)免疫接种法(二)常见疾病监测工作一、育雏期饲养管理干第一育雏舍保温性能良好、育雏期总的要求:周龄这段时间称为育雏期。
0~6雏鸡在.燥、光亮适度;第二每栋育雏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第三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满足鸡的生理要求,严防各种疾病发生。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幼雏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3℃,雏鸡绒毛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之后才逐渐趋于完善。
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蛋雏鸡一周龄时的体重约为初生重的2倍,6周龄时约为初生重的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营养上应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饲养管理上亦必须满足其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幼雏的消化器官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每次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酶的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
所以雏鸡饲料,必须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的原料,配制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
4、抗病力差由于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雏鸡即有可能患病。
5、敏感性强雏鸡对环境变化佷敏感;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佷敏感,易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症;对一些药物和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应也十分敏感。
所以育雏期注意环境控制的同时,须慎重选择饲料原料和用药。
6、群居性强、胆小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并且比较神经质,稍有外界的异常刺激,就能引起骚乱,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
产蛋鸡育雏鸡的饲养管理 时间:2009-12-21 主题:产蛋鸡育雏鸡的饲养管理 点击: 127 一、饮水管理 1.雏鸡的第1次饮水称为初饮,初饮最好在出壳后24小时左右,饮水中可添加3-5%的葡萄糖及保健药物以及多维。饮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16-20℃),初饮用糖水可降低死亡率,第1周最好用凉开水。
2.开食前先饮水,要用新鲜水,不能用陈水,且开水后不可断水。 3.饮水器在每次换水时,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后再灌水(每天应刷洗消毒2次),尤其是饮水器内壁上,水中有葡萄糖,多维等营养物质时,大肠杆菌繁殖特别快,清洗不及时易引起大肠杆菌病。
4.有的雏鸡不会饮水,可轻轻抓住雏鸡头部,将喙部按入水中1秒左右,全群能很快的学会开饮。
5.每只雏鸡一般占饮水器的长度为2cm2倍为5cm>,每个饮水器可供100-150只鸡子使用料槽则为一半。
二、开食管理 雏鸡第1次吃食称为开食,开食时间以出壳后24-36小时为宜,开食过时,会引起消化不良,开食过晚,会消耗雏鸡的体力,另处雏鸡因饥饿吃的多且猛,也会造成消化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一般在开饮后3小时开食为宜。
开食应注意: 1.由于雏鸡容易受应激,在第1周要多补充多维。 2.开食用的硬纸或浅开食盘,面积越大越好,以便让更多的雏鸡采食。 3.雏鸡阶段由于生长迅速而胃肠容积不大,消化机能较弱,第一周每天多次喂料为好,每2小时饲喂一次,平均每次每只喂0.5-1克左右,为了便于雏鸡采食,饲料中应加入30%的饮水,拌匀后饲料捏起来能成团,撤下去能散开即可,便于雏鸡采食,也比较适口。饲喂 量应该逐渐地增加,每次喟料能在25分种内吃尽为好,一般一、二周内每天喂5至4次,也可以在一周之后让雏鸡自由采食。(可以在第一周用肉鸡一号料饲喂雏鸡)。
4.及时清理粪便。 5.有会采食者要人工诱食,初生雏其有天然的模仿性,只要有1只鸡啄食,其他雏鸡很快就会学会。
6.一般一周后可逐渐撤掉浅开食盘,换成料槽,任其自由采食。 三、雏鸡耗料量 雏鸡日龄与耗料量 单位:克/只/天 日龄 耗料量 10 10 2 11-20 日龄 2 21-50 日龄 1 51-150 /2 5 产蛋高峰稳定后<150龄以后> 125克左右
第一篇蛋鸡饲养管理一、育雏期饲养管理(一)雏鸡选择(二)环境卫生(三)育雏环境(四)饮水与开食(五)正确断喙(六)雏鸡饲养二、育成期饲养管理(一)合理换料(二)体重和体型(三)饲养方案(四)光照制度(五)环境条件(六)均匀度三、产蛋期饲养管理(一)开产前饲养管理(二)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三)蛋鸡日常管理第二篇肉仔鸡饲养管理技术一、品种选择(一)艾维茵(二)爱拔益加二、鸡舍选择(一)鸡舍的布局(二)鸡舍的类型三、设备选择(一)喂料设备(二)饮水设备(三)增温设备(四)通风换气设备(五)消毒设备(六)饲养用具四、饲养方式选择(一)垫料平养(二)网上平养(三)笼养五、养好肉仔鸡的基本条件(一)温度(二)湿度(三)通风换气(四)光照(五)密度六、饲养管理要点(一)进雏前管理要点(二)雏鸡管理要点七、饲养作业规范第三篇鸡场卫生和主要疾病防治一、生物安全制度二、免疫程序三、带鸡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带鸡消毒优点(二)消毒药物(三)带鸡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四、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二)新城疫的防治措施五、传染性支气管炎六、大肠杆菌病七、肉鸡猝死综合征现代养鸡技术第一篇蛋鸡饲养管理一、育雏期饲养管理(一)雏鸡选择目前辽宁省蛋鸡品种主要以国外引进的良种为主,如海兰、罗曼、伊莎、迪卡、海赛克斯等品种,地方优良鸡种如庄河大骨鸡、黑羽绿壳蛋鸡及一些地方土种鸡等也有一定比例,养鸡户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良鸡种。
在订购雏鸡前首先要对种鸡场进行考察,笔者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优良品种生产性能都很接近,关键是看种鸡场对种鸡饲养管理水平如何。
种鸡场之间差距很大,所以选种不如选场,对种鸡场要了解种鸡的日龄及免疫是避免免疫失败最好的办法(青年母鸡和老龄母鸡的后代免疫程序不同),所以购入的鸡雏必须来自于防疫严格、种鸡质量高、抗体水平高、出雏率高的种鸡场,并选择活泼、眼睛有神、大小整齐、腹部收缩良好、脐环闭合完全、无血迹且肛门干净的健康鸡雏。
绿壳蛋鸡的饲养管理一、雏鸡饲养管理林果地配套养鸡属较粗放型养鸡模式,对雏鸡的饲养管理有些特殊要求,出壳后30 d为育雏期.在育雏期内关键是保温。
方法是用红外线灯泡或一般电热保温伞加地下烟道保温。
出壳3 d以33℃为宜.以后每增长l周龄降低2℃。
其原则是以雏鸡均匀分布在热源周围,活泼好动、精神好为佳。
如温度太低雏鸡轻则啼叫.重则围在热源处相挤打堆。
造成压死、冻死或白痢、感冒;太热则远离热源,张El呼吸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温。
饲料配方:1-4周龄,玉米73.93%,麦麸2.3%,豆粕21.3%,鱼粉1%,磷酸钙1.44%,石粉0.64%,盐0.35%,蛋氨酸0.05%。
二、育成鸡的饲养管理1、饲养:对育成期的绿壳蛋鸡要限制饲喂.以防过食造成鸡体过肥影响后期的生产。
限制饲喂足对育成鸡日粮进行数量或质量的限制,从而保持鸡的适宜体重使其性成熟可延迟5—10 d,提高蛋重和产蛋量.可比自由采食节省饲料6%~10%。
2、饲料配方5-8周龄,玉米65.67%,麦麸6.5%,豆粕23.4%,鱼粉2%,磷酸钙1.35%,石粉0.75%,盐0.25%,蛋氨酸0.08%。
9-13周龄,玉米65.63%,麦麸5%,豆粕26.6%,鱼粉1%,磷酸钙1.66%,石粉0.66%,盐0.35%,蛋氨酸0.10%.14-17周龄,黄玉米46%,小麦粉6%,谷粉13%,麸皮10%,豆粕12%,鱼粉5%,骨粉1.7%,贝壳粉1.5%,草粉4%,食盐0.3%,添加剂0.5%。
3、温度:育成鸡适宜温度范围为15~20℃。
夏季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应做好人工降温并及时降低饲养密度。
冬季鸡舍温度降至一2℃时要做好舍内防冻保温工作。
4、湿度:育成鸡舍的相对湿度为50%一55%为宜,南方每年4—6月份多为雨季应保持舍内干燥。
勤换垫草。
定期清理粪便,以便降低舍内湿度。
北方干旱地区如湿度不够.需采取相应措施,如洒水,如在冬季在火炉上放置水盆等以提高舍内湿度。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作者:李建喜赵艳平
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09期
育雏期是蛋鸡生产中相当重要的基础阶段,育雏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也影响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对种鸡来说,还会影响到种用价值以及种鸡群的更新和生产计划的完成。
1育雏舍的准备
育雏舍及设备在上批鸡离舍后应立即清扫、冲洗、消毒,并至少空舍2~4周,以消灭病原微生物。
消毒最好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或直接用甲醛薰蒸,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40~60毫升,倒人铁锅内高温蒸干为止。
在进雏前3天打开门窗,使甲醛气体散尽。
准备足够数量的料槽和饮水器,保证料、水供应。
料槽的高度要合适,通常料槽的上缘比鸡背高出2厘米左右。
饮水器一般放在保温伞边缘之外的地方,并使饮水器的高度与鸡背部相平,在雏鸡运到前2~4小时装满水,使水温达到18℃以上,不能供应凉水。
2育雏温度的控制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在保证雏鸡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提高育雏温度不仅可促进雏鸡卵黄吸收,而且有助于提高雏鸡对白痢病的抵抗力。
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1~3℃,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
温度过高、过低均对雏鸡发育不利,1~3日龄适宜温度为34~35℃,4~7日龄适宜温度是32~33℃,以后每周降低2~3℃,降到室温20℃恒温。
温度的调节不仅要看温度表上的读数,还要随时观察鸡的行为,以便“看鸡施温”。
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分布均匀,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亮整洁,休息时伏卧于网上或垫料上,头向前伸,嘴贴地,有时翅膀延伸开,侧卧睡觉;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两翅张开,伸颈张口喘气,饮水频繁;温度过低,雏鸡扎堆,互相挤压,羽毛耸立并尖叫。
当育雏舍内外温差不大时,就可着手脱温。
脱温的速度不宜太快。
脱温要避开各种逆境(如免疫、转群、更换饲料等不良刺激),在鸡群健康无病、风和日暖时进行。
3湿度的控制
雏鸡对湿度的要求不严,一般1周龄湿度控制在65%~70%,2周龄65%~60%,3~4周龄60%~55%,育雏后期降为50%~60%。
湿度过高,不利于雏鸡腹腔内残余卵黄的吸收,而且易引发球虫病和霉菌病;湿度过低,雏鸡易脱水,空气中粉尘增多易诱发呼吸道病。
在南方湿度一般都可达到,在北方就要补湿,补湿的方法是在育雏舍内放水盘或带鸡消毒。
带鸡消毒可补充湿度,又可净化空气。
4通风的控制
通风与保温是矛盾的,有些养殖户重保温轻通风,导致舍内高温高湿、有害气体浓度超标。
雏鸡对氨非常敏感,氨会刺激雏鸡的感觉器官,减弱其抵抗力,导致发生呼吸道疾病,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生长发育,时间一长,雏鸡肺部会发生充血、水肿,鸡新城疫等传染性疾病感染率也会升高,因此氨的浓度应低于20毫克/米。
,硫化氢应不超过10毫克/米3。
当人进入鸡舍受到氨的刺激而流泪时,应马上打开窗户通风换气,并清除粪便,以防雏鸡患病。
5密度的控制
密度的大小要根据雏鸡日龄、品种、饲养方式、季节和通风条件进行调整。
雏鸡1~2周龄笼养60只/米2、平养30只,米2,3~4周龄笼养40只/米2、平养25只/米2。
6饮水和开食
雏鸡应先饮水后开食,这样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尤其对长途运输的雏鸡,可有效补充运输途中所损失的水分。
初次饮水要使用温开水,水温18~20℃为宜,水中可加入5%~8%葡萄糖,同时添加抗菌药物、多种维生素、电解质。
对于不会饮水的雏鸡,可以手握其头部,使其喙部插入水盘饮水2~3次即可学会饮水。
饮水器要定时清洗、消毒。
在饮水1~2小时后开食,一般情况下雏鸡在孵出后24~36小时开食为宜。
开食时把饲料均匀撒在塑料布上,并增加饲料光亮度以引诱雏鸡前来采食。
由于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但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功能差,所以要少喂勤添,以刺激食欲。
2周龄前每2~3小时喂1次,以后每3~4小时喂1次。
7光照的调节
育雏阶段,光照应遵守的原则是:采用弱光,避免强光;光照时间只能减少,不宜增加;补充光照不要时长时短,黑暗时间避免漏光。
合理的光照,既可保证鸡只正常采食,又可防止鸡群发生恶癖。
一般前2天采用24小时光照,使雏鸡有充分时间适应环境,促进饮水开食。
自第三周开始,密闭鸡舍可用8小时光照,开放式鸡舍采用自然光照即可。
在光照时间变换时要逐渐过渡,即每天减少1~2小时,防止突然改变。
8断喙
蛋鸡在6~10日龄应进行准确断喙,此时鸡只小便于操作,同时还可以减少鸡只的应激,以及防止早期啄癖的发生。
在转入成年鸡舍时(即70天左右)再进行1次修喙。
断喙时左手抓住鸡腿,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使鸡缩舌,以免伤着舌头。
用断喙器将上喙1/2、下喙1/3切掉,断喙后食槽中饲料要充足并断水1小时,断喙前2天至断喙后3天这段时间内,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优其是维生素K和维生素C,浓度分别为4克/升和20毫升/升),以利于止血和增加抗应激性。
9做好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