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50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的:1.引流气体,液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掖)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癒合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镊子1把)5%PVP碘液,棉签。
三、操作步骤:1.戴口罩,洗手。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
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外包装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的需每日更换)。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
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的: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2%碘酒,75%酒精棉球各3颗,纱布一块),血管钳2把,外用生理盐水,开瓶器,胶布,别针,污物桶。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一、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一)胃管的护理臵管操作动作要轻柔,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要交待患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怎样配合,石蜡油可多涂一些,必要时可让患者口服10ml 石蜡油,以润滑食道,便于操作。
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2、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
留臵固定: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胶布应每天更换;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55cm。
对于胃肠手术,胃管接臵在吻合口以下的患者,不可随意上下调节胃管;保持胃管的通顺,防止打折。
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观察操作:保证胃管的通畅,定时冲洗,每4小时一次。
冲洗时应根据情况选择5或10ml 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
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
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
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一次。
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一般为墨绿色,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
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
)量1(若胃液量过多有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鼻饲管护理胃管或禁食的病人口腔清洁由为重要。
鼓励病人刷牙漱口,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
对于鼻饲的患者要记录按臵日期,标记在胃管上,每7天更换一次,于当日晚最后一次鼻饲后拔出,第二日再由另一鼻孔按臵,并再次做好日期标记.鼻饲操作: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潴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
一、脑室引流的护理1.引流管安置:无菌操作,妥善固定,使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术后早期应抬高引流袋缓慢引流,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使颅内压平稳降低,避免放液过快,导致脑室内出血、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诱发小脑幕上疝等。
但在抢救脑疝等危急情况下,可先加快引流脑脊液,再接引流袋缓慢引流。
3.观察记录引流液情况: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定。
本后1~2日为血性后逐渐转清。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持续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若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有颅内感染,应及时引流脑脊液并送检。
4.严格无菌,防止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穿刺点和引流袋每日更换,如有污染则随时更换;更换引流袋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5.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阻塞,尤其在搬运病人或翻身时,防止引流管牵拉、滑脱。
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可能的原因有:①颅内压低于120~150mH.0(1.18~1.47女「2)可降低引流袋高度,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②引流管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过长的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再重新固定;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④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破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将管内阻塞物冲至脑室系统,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
经上述处理后若仍无脑脊液流出,按需更换引流管。
6.及时拔管:持续引流时间通常不超过1周,时间过长易发生颅内感染。
拔管前行头颅CT检查,并先试行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
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开放引流;如未出现上述症状,病人脑脊液循环通畅,即可拨管。
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首先,引流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外科常见的引流管主要有胸腔引
流管、腹腔引流管、膀胱导尿管等。
不同的引流管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手术,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管,并确保引流
管的材质和尺寸符合患者的需要。
其次,保持引流管的管路畅通是引流管护理的关键。
护士要确保引流
管的连接处牢固可靠,不得有漏气或漏液。
同时要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将引流液适时倒置,促进引流管内液体和气体的流动。
避免引流管被压迫
或扭曲,防止管路堵塞。
第三,引流液的判断和记录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士要经常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量和质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正
常的引流液颜色应为淡黄色或带血性,量和质地应与病情相适应。
如发现
引流液量明显减少或停止、颜色异常、质地变稠或有异味等情况应立即报
告医生并进行处理。
最后,定期更换引流管也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环节。
引流管的定期更
换可减少滋生细菌和感染的风险,并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一般来说,引流
管的更换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误操作和感染的发生。
更换引流管时,护士要做好病区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清洁消毒的物品和患者的精
神和肢体的准备,以减少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总之,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护
士要选择适合患者的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管路畅通,及时判断和记录引
流液的情况,定期更换引流管。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泌尿外科是一门涉及泌尿系统疾病的外科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常常需要进行各种引流管的插入和护理。
在泌尿外科手术和治疗中,引流管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泌尿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及要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一、导尿管的护理导尿管是泌尿外科常用的一种引流管,用于引流尿液、排石等。
在导尿管的护理中,首先要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导尿管被压迫或扭曲;其次是定期换药和包扎,保持导尿管周围清洁干燥;最后是避免导尿管移位和脱出,注意患者的体位和活动,防止导尿管被拉扯或挤压。
二、膀胱造瘘管的护理膀胱造瘘管是一种常见的膀胱引流术式,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造瘘管通畅,防止管腔内结石和残余血块的形成;定期排空尿袋,避免尿液反流和感染;定期更换尿袋,保持尿袋清洁干燥;避免刺激造瘘口,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肾盂引流管的护理肾盂引流管是用于肾盂引流的一种引流管,护理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尿液量和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定期冲洗肾盂引流管,避免管腔被尿液结石或黏液阻塞;避免引流管被牵拉或压迫,防止管道脱出或错位。
经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泌尿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中,有一些常规的要点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首先是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管腔被阻塞;其次是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最后是定期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泌尿外科的医护人员,对于泌尿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视。
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引流管的护理工作,因此对于引流管的护理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解。
我认为,引流管的护理工作需要细心、耐心和细致,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只有做到了万无一失,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对于泌尿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及要点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和细致地护理引流管,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验。
各种引流管护理重点引流管护理是指对患者体内插入的引流管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以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和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几个引流管护理的重点。
一、引流管的选择引流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的引流管有胃管、尿管、胸管等。
在选择引流管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需要引流的部位等因素。
同时,还要注意引流管的材质、尺寸和硬度等特点,确保引流管的合适性和舒适性。
二、引流管的插入和固定引流管的插入和固定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环节。
在插入引流管时,应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插入时要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患者的组织和器官。
插入完成后,要及时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的脱落和移位。
三、引流管的通畅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是引流管护理的关键。
引流管的通畅与患者的恢复和安全息息相关。
在护理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等变化。
如发现引流液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疏通引流管、更换引流袋等。
四、引流管的清洁和更换定期清洁和更换引流管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环节。
清洁引流管时应注意使用无菌的清洁剂和无菌纱布,避免引入细菌感染。
清洁时要轻柔、细致,避免对患者的伤害。
定期更换引流管和引流袋,可减少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五、引流管的监测和评估引流管的监测和评估是引流管护理的重要内容。
在护理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和评估引流管的状况。
监测内容包括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等,评估内容包括引流管的通畅性、固定性和舒适性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引流管的正常功能和患者的安全。
六、引流管护理的安全措施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要始终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正确佩戴洗手液和无菌手套,保持清洁和安全。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卧床时间,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压迫。
此外,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安全和温暖的护理。
总结起来,引流管护理的重点包括引流管的选择、插入和固定、通畅、清洁和更换、监测和评估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
引流管的护理措施引流管是一种医疗器械,常用于手术后或伤口引流,帮助排除伤口内积液和血液。
引流管的正确使用和护理非常重要,以确保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恢复。
本文将介绍引流管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后管护理、定期引流管护理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术后管护理1.观察引流量:在术后的早期阶段,引流量会较为显著。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引流量,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增加的引流量可能表明伤口出血或感染,而过少的引流量可能表示堵塞或引流管位置不正确。
2.确保引流管位置正确:术后伤口引流管的位置应在术前明确确定。
护理人员应观察伤口周围的皮肤,确保引流管在正确的位置并没有脱出。
如果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保持引流系统的通畅:定期检查引流系统,确保引流管的通畅。
如果发现引流管被堵塞,应迅速采取措施,如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或清除堵塞物。
4.避免引流管的拉扯:引流管应保持稳固,避免被扯动或拉伸,以免损伤伤口或引起疼痛。
5.保持引流器的质量:定期更换引流袋,确保引流器的密封性和质量。
如果发现漏液或其他损坏,请及时更换。
定期引流管护理1.清洁引流管:每天定期清洁引流管。
首先,用肥皂水或消毒剂洗手。
然后,用温盐水或医生指定的清洁液清洁引流管,注意避免拉扯或弯曲引流管。
2.定期更换引流器:根据医生的指示,定期更换引流器和引流袋。
更换引流器时,要格外注意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免脱出或导致感染。
3.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在清理引流管时,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和性质。
异常的引流液可能表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存在,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紧急情况的处理:如果发现引流管脱出、堵塞或伤口出血,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处理或及时通知医生。
常见问题的处理1.引流管脱出:如果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在等待医生的过程中,可以用无菌纱布或纱布固定伤口,以防止进一步的感染。
2.引流液的异常:如果引流液的颜色变化明显、发热或带有异味,应及时向医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