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职责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致力于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发展、保护和救助。
作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拥有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接收和处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当接受社会各界和个人的报警、举报、求助,并主动发现未成年人可能面临的危险和困难,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未成年人解决问题,维护其权益,保障其安全和健康。
在处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事项时,应当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妥善保护未成年人个人隐私。
二、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当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关怀,帮助未成年人辨析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当积极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关注比较薄弱的群体,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体系。
同时,应当加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四、协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作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协调机构,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五、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服务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当通过组织开展法制教育、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帮助未成年人了解法律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促进未成年人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责任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对于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该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总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作为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积极开展救助保护工作,有效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福彩公益金资助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2月5日,在汕尾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一个小男孩在看书画画,当被问叫什么名字时,不做声,只是腼腆地笑了笑。
救助保护中心的院长黄希劲说,孩子在街头流浪时被警察发现送过来,因为哑巴,一时无法得知他的情况,已经滞留在中心几天了。
被汕尾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收容的孩子,当天还有五六个。
近两年,该中心共收容过86名未成年人,多数最后都被送回家,少数实在找不到亲人的,只能被送到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获得更好的安置。
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亦可运用更多的资源帮孩子找到家。
家庭是流浪的根本原因据介绍,汕尾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收容的未成年人,多在7-18岁之间,流浪原因多种:偷了家里钱、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留守儿童、学习不好、沉迷上网等等,也正因为这样,这些孩子都有很多心理问题。
去年4月,省民政、公安、妇联等部门联合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开展专项调研。
调研发现,家庭贫困是未成年人流浪的主要原因,家庭暴力、家庭破裂等家庭内部矛盾是重要原因,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也是原因之一。
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13岁的揭阳男孩小李,陪同母亲到广州看病,趁家人不注意,偷走了姐姐口袋里的3000元。
因为坐错车来到汕尾汽车站,徘徊之际,被车站工作人员发现,但是他什么也不肯说,工作人员只能将他送到汕尾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刚到这里时,问家住哪里、父母是谁、联系电话,什么也不说。
在这里住了几天,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才说出自己家住哪里,但电话怎么也不肯说。
后来只能通过当地打听,通知家人接他回家。
”黄希劲说。
因为多是问题小孩,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般会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让他们慢慢打开心扉”。
汕尾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内设有儿童活动中心、儿童餐厅、家庭暴力庇护工作室、社工工作室、监控室、值班室等,集食宿、防护、活动、监控于一体,“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暖家庭的感觉”。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24年工作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24年工作计划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24年工作计划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未成年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境,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救助安抚中心工作制度1. 背景未成年人救助安抚中心是一个为遭受虐待、失去监护人或其他困境的未成年人提供保护和安抚的重要机构。
为了规范中心的工作流程和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制定本工作制度。
2. 中心职责- 提供安全、稳定的住所和基本生活条件,满足未成年人的日常需求。
- 为未成年人提供身心健康的支持和咨询服务。
- 协助未成年人恢复家庭联系,促进家庭重建。
- 协助未成年人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提升其未来发展能力。
3. 中心工作流程3.1 入住与登记- 未成年人入住前需进行身份核实和登记手续。
- 中心工作人员应提供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让未成年人和其监护人了解中心的规章制度和服务内容。
3.2 日常生活照料- 提供合理的膳食、住宿、卫生等基本生活照料。
- 帮助未成年人建立日常生活规律,培养健康的生活惯。
3.3 心理支持与咨询- 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
- 实施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相关工作,帮助未成年人应对困境及挫折。
3.4 家庭联系与重建- 积极寻找和联系未成年人失去监护人的亲属或合适的监护人。
- 协助失去监护人的未成年人与监护人建立联系,并进行家庭状况评估。
3.5 教育和培训支持- 提供未成年人的研究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 协助未成年人获取教育和培训资源,提升其未来发展能力。
4. 未成年人权益保障- 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虐待、歧视和剥削。
- 鼓励未成年人参与中心事务,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5. 工作人员要求- 中心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
- 持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未成年人。
- 严禁任何形式的虐待和不当对待未成年人。
6. 监督与评估- 定期开展对中心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改进。
- 接受相关部门和组织的检查和指导,及时整改问题和提升工作质量。
以上为《未成年人救助安抚中心工作制度》的内容要点,详细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_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近年来,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救助和保护工作,用爱托起了许多失去温暖的孩子们,为他们的未来点亮了一道道明亮的阳光。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广东省民政厅直属机构,也是我国儿童救助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该中心以“保护儿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提供救助和保护服务,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儿童们。
首先,该中心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力图保障儿童基本权益。
他们与当地社区协作,深入了解家庭困境儿童的具体情况,及时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援助。
不仅如此,该中心还广泛宣传普及儿童防范意识和亲子关系建设等知识,旨在增强家庭教育、家庭和谐的能力,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家庭矛盾和儿童遭受伤害的发生。
此外,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还积极推动失去监护人儿童的寄养与收养工作。
他们筹建了儿童寄养家庭和儿童收养机构,为无法与亲生父母生活的儿童提供高效、安全的寄养和收养环境。
寄养家庭通过家庭化的环境将孩子融入到家庭生活中,给予他们关怀和教育,让他们在相对正常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而儿童收养机构则通过法律程序,找到适合的家庭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给他们重新树立家庭观念和安全感。
此外,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项目,帮助儿童重建自信。
他们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理疏导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困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他们还提供教育辅导和职业培训,帮助年轻人提升学习和就业的能力,为他们找到稳定、有尊严的工作。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在救助和保护儿童的过程中,全面推行实名制工作,确保儿童的个人信息安全。
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与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搭建儿童互助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更好地提供救助和保护服务。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未成年人的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各地纷纷设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本文将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职责和目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为未成年人提供保护、辅导和援助的专门机构。
其主要职责包括:1. 未成年人救助:为处于危险、困境或受到伤害的未成年人提供救助和帮助,确保其安全和身心健康;2. 未成年人保护: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协助解决未成年人的各类问题,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3. 未成年人辅导: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其健康成长;4. 未成年人援助:协调社会资源,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援助,促进未成年人融入社会。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目标是:确保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流程1. 申请接待:未成年人本人、他人或相关部门可以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提出救助申请,申请可以书面、口头或线上提交;2. 评估筛查:接受申请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会进行评估筛查,了解申请人的具体情况,排除虚假案件;3. 环境调查:对确实需要救助的未成年人进行环境调查,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了解,确保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 制定计划:根据评估和调查结果,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会制定个性化的救助计划,明确救助目标和具体措施;5. 执行救助:执行救助计划,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医疗、教育等援助,提供心理辅导和法律援助,同时加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与沟通;6. 跟踪服务:对接受救助的未成年人进行跟踪服务和评估,及时调整救助计划,确保救助效果;7. 退出救助:当未成年人的困境解决或能够自主生活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会与其达成协议,正式退出救助并提供后续支持。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制度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1.1 目的本工作制度旨在规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和工作规范,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2 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和救助人员。
第二章组织架构2.1 主管部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隶属于某某部门,由该部门负责工作指导、监督和协调。
2.2 组织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设有办公室、接待室、救助室、咨询室等相关工作场所,并设有以下组织机构:________2.2.1 中心主任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指导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召开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等。
2.2.2 行政人员包括行政主管和后勤人员,负责中心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2.2.3 救助人员负责接待和救助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支持、法律咨询和志愿帮助等服务。
第三章工作流程3.1 未成年人接待流程3.1.1 未成年人到达中心当未成年人到达中心后,由接待人员进行初步登记和信息采集。
3.1.2 初步评估为了确保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未成年人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情况评估、安全评估和需求评估。
3.1.3 救助行动根据初步评估结果确定救助措施,包括提供暂时庇护、安排监护人、转介绍相关部门等。
3.2 未成年人救助措施跟踪3.2.1 跟踪服务在未成年人离开中心后,中心将进行救助措施的跟踪服务,包括回访、社会工作介入等。
3.2.2 救助结果反馈根据跟踪服务的结果,将救助成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进一步改进未成年人救助工作。
第四章工作职责4.1 中心主任职责4.1.1 组织制定中心的工作计划、年度预算等。
4.1.2 核定接收未成年人的救助措施,并落实相关工作。
4.1.3 负责组织中心的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和信息沟通等。
4.2 行政人员职责4.2.1 负责中心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等。
青少年管护中心组织机构简介一、机构概述青少年管护中心是一家致力于青少年成长健康发展的公益组织,旨在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关爱与支持。
中心自成立以来,秉承“以人为本,关爱青少年”的宗旨,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二、成立背景青少年管护中心成立于20XX年,源于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关注。
在社会发展快速的时代,青少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关系等。
这些问题导致许多青少年陷入困境,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青少年管护中心应运而生,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为青少年提供帮助和支持。
三、组织目标青少年管护中心的组织目标是: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专业辅导和支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拓展青少年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合作,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倡导平等、尊重、包容的社会氛围,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工作内容青少年管护中心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开展健康讲座和培训,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和技能;举办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服务对象青少年管护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10-18岁的青少年,特别是那些面临困境或需要关爱的青少年。
我们通过全面的评估和筛选,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面向家庭和学校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青少年的成长。
六、组织架构青少年管护中心的架构包括董事会、执行主任、项目部门、服务部门和行政部门。
董事会负责制定中心的发展战略和监督中心的运营情况。
执行主任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项目部门负责策划和实施各类公益活动,服务部门负责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行政部门负责处理中心的行政事务。
七、团队介绍青少年管护中心的团队由专业的领导团队、资深的专业团队和热心的志愿者团队组成。
民政部关于确定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社区和单位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14.01.09•【文号】民发[2014]4号•【施行日期】2013.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民政部关于确定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社区和单位的通知(民发〔20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民政部启动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后,各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申报。
经过量化评分、实地抽查、部内审核、对外公示等程序,现确定北京市朝阳区等61个地区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兴隆家园社区等103个社区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等180个单位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名单附后)。
示范确定日期为2013年12月30日。
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组发〔2012〕7号)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引领各地社会工作服务全面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
希望各示范地区、社区和单位再接再厉,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夯实服务平台、发展人才队伍、强化资金保障,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民政部将加强工作指导,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示范创建活动可持续发展。
附件:1.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名单2.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名单3.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名单民政部2014年1月9日附件1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名单北京市:朝阳区、顺义区天津市:和平区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包头市昆都仑区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上海市:杨浦区、浦东新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南京市建邺区、南京市鼓楼区、常州市天宁区、无锡市崇安区、苏州市姑苏区、苏州市太仓市、苏州市张家港市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杭州市下城区、杭州市江干区、杭州市余杭区、嘉兴市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合肥市包河区、芜湖市镜湖区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万载县、吉安市吉州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泰安市泰山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开封市鼓楼区、宝丰县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宜昌市夷陵区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沙市开福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市荔湾区、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萝岗区)、东莞市、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蓬江区重庆市:渝中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锦江区、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市温江区、都江堰市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青岛市:市南区宁波市:海曙区厦门市:湖里区深圳市:龙岗区、坪山新区附件2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名单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兴隆家园社区、朝阳区高碑店地区西社区、朝阳区将台地区梵谷水郡社区、朝阳区将台地区丽都社区、朝阳区三间房地区艺水芳园社区、朝阳区常营地区常营保利社区、朝阳区来广营地区新街坊社区、朝阳区平房地区定福家园南社区、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华清园社区、大兴区天宫院街道海子角东里社区、大兴区天宫院街道海子角南里社区天津市:南开区鼓楼街道龙亭家园社区、南开区鼓楼街道尚佳新苑社区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中华路街道大纪家胡同社区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固县街道漳村煤矿社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乌素图街道利民社区、包头市青山区万青路街道草原社区、包头市青山区先锋道街道光荣社区、包头市青山区自由路街道光辉社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道湖畔社区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清和街道普庆社区、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北安社区、长春市绿园区青年路街道宇航社区、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程街道锦程社区、延边州延吉市公园街道园辉社区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徐汇区凌云路街道(社区)、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社区)、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闸北区大宁路街道(社区)、杨浦区平凉路街道(社区)、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社区)、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社区)、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社区)、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嘉定区真新街道(社区)、嘉定区菊园新区(社区)、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社区)、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社区)、浦东新区三林镇、浦东新区北蔡镇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梅园街道梅园新村社区、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锁三社区、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琼花观社区、泰州市海陵区城中街道高桥社区、泰州市海陵区城西街道兴业社区、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水秀社区、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堰新社区、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长宁社区、苏州市吴中区苏苑街道苑南社区、苏州工业园区第五元素社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龙泉街道市陌二社区、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南杨社区、嘉兴市平湖市当湖街道南市东村社区、嘉兴市桐乡市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嘉兴市桐乡市梧桐街道庆丰社区、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宜家社区、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慈湖社区、温州市文成县巨屿镇花前社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奥林花园社区、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美虹社区、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望湖社区、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滨湖惠园社区、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芜湖市镜湖区东门街道海南渡社区、宣城市宣城区济川街道城东社区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义宁镇红山社区、吉安市吉州区古南镇街道保太巷社区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博昌街道乐安社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文雅社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东亭社区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城南路街道白沙井社区、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街道浏河村社区、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江湾社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蟠虬社区、东莞市莞城街道东正社区、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新伟社区、江门市蓬江区环市街碧桂园社区、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沥雄社区、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嘉怡社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街道罗汉寺社区、渝中区大坪街道袁家岗社区、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富力海洋社区、南岸区南坪镇回龙湾社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资阳市雁江区资溪街道黄泥井社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南路街道旭东社区、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二工街道科学北路社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福海镇环城西路社区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灵珠山街道宁波市: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芝兰社区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南社区、湖里区湖里街道康乐社区、湖里区禾山街道禾盛社区、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山社区、湖里区江头街道吕岭社区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紫薇社区、龙岗区南湾街道康乐社区、龙岗区布吉街道中海怡翠社区附件3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名单北京市: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北京市通州区玉桥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北京增能社会工作促进发展中心、北京市大兴区朗润社会工作事务所、北京市大兴区博恒司法社工事务所、北京市顺义区绿港社会工作事务所、北京市密云县馨欣社会工作事务所、北京市密云县家业如心社会工作事务所天津市:天津市养老院、天津市南开区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天津市南开区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中心河北省:河北省荣军医院、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山西省:山西省荣军休养院、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晋中市救助管理站(晋中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锡林郭勒盟儿童福利院吉林省:长春市救助管理站黑龙江省:黑龙江省社会福利院上海市: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上海复源社工师事务所、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上海静安区静安寺街道阳光助残社工师事务所、上海闸北区春晖社工师事务所、上海杨浦区和泰爱心服务社、上海嘉定镇街道阳光彩虹社工事务所、上海浦东新区乐耆社工服务社江苏省: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徐州市救助管理站、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南京市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苏州市自强服务总社浙江省:海宁市儿童福利院、湖州市德清县晨曦社会工作服务社、湖州市德清县彩虹桥社会工作服务站、嘉兴市中医医院杏林医务社工部、嘉兴市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嘉兴市嘉善县致恺社工服务社、嘉兴市海盐县乐龄社工事务所、平湖市和谐家庭社工事务所、乐清市仁和社会工作师事务所安徽省:芜湖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宁国市社会福利院、合肥市蜀山区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福建省: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福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漳州市社会福利院、漳州市救助管理站、福州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协会、福州市台江区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泉州市海西社工事业发展中心、晋江市致和社工事务所山东省:山东省立医院、潍坊市社会福利院、寿光市社会福利中心、济南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封市社会福利院、郑州市金水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郑州市金水区玖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湖北省:武汉市救助管理站、荆州市救助管理站、宜昌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湖南省: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长沙市开福区众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东省: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广东省第二荣军医院、广东省第一救助安置中心、广东省第二救助安置中心、广州市老人院、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东莞市救助管理站、东莞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粤穗社会工作事务所、广州市新跨越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广州市荔湾区逢源人家服务中心、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番禺区桥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萝岗区优势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市乐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市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市横沥镇隔坑村社区服务站、东莞市寮步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珠海市协作者社会工作教育推广中心、中山市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山市志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山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山市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江门市利民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江门市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江门市江海区晨光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佛山市南海区社会福利中心、佛山市南海区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佛山市顺德区星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佛山市顺德区君行社会工作研究及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社会福利院、南宁市社会福利院、桂林市社会福利院、柳州市救助管理站、玉林市玉州区社会福利中心、北海市社会福利院重庆市: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四川省: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成都市儿童福利院、成都市第二福利院、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广元市光荣院、泸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资阳市精神病医院、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云南省:昆明市社会福利院、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陕西省:西安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商洛市儿童福利院甘肃省:甘肃惠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甘肃慧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青海省:西宁市社会福利院、青海省乐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社会福利院、宁夏儿童福利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乌鲁木齐市养老福利院、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库尔勒市佳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青岛市: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青岛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青岛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五服务管理中心宁波市:宁波市精神病院厦门市: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厦门市救助管理站、思明区沁心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湖里区希望社工服务中心、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大连市:大连市救助管理站深圳市:深圳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龙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春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
广东省民政厅信息网关于杨锡灵等同志职务任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11.04.15•【字号】粤民组〔2011〕15号•【施行日期】2011.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公务员管理正文广东省民政厅信息网关于杨锡灵等同志职务任命的通知粤民组〔2011〕15号厅各处室局、直属单位:经厅党组2011年4月14日研究决定:杨锡灵同志任省杨村社会福利院代院长、党支部书记(副处级);陈玉钢同志任省杨村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正科级);余木生同志任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代主任、党支部书记(副处级);赵昌新同志任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副主任(正科级);胡文龙同志任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副主任(正科级);李树红同志任省第一荣军医院院长;喻国雄同志任省第一荣军医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副处级);刘丽亚同志任省第一荣军医院副院长;叶焕源同志任省第一荣军医院副院长;黄欢龙同志任省第二荣军医院院长;梁超同志任省第二荣军医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正科级);邓炳涛同志任省第二荣军医院副院长;欧阳景威同志任省第三荣军医院代院长、党支部书记(正科级);仰志敏同志任省第三荣军医院副院长(正科级);黄锦清同志任省第一救助安置中心代主任、党支部书记(副处级);杨赋同志任省第一救助安置中心副主任(正科级);黄天华同志任省第一救助安置中心副主任(正科级);杨华环同志任省第二救助安置中心主任;曾小龙同志任省第二救助安置中心党支部书记;石先进同志任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广东江南医院)主任、党支部书记(正处级);董世凯同志任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广东江南医院)副主任;陈维东同志任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广东江南医院)副主任;陈健雄同志任省民政厅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王新同志任省民政厅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叶才同志任省民政厅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正科级);林国强同志任省民政厅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正科级)。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接收救助管理科转来的流浪少年儿童,及时为他(她)们清理个人卫生,发放卫生用品.
2.负责对流浪少年儿童基本情况的询查、登记,建立椅案.
3.负责流浪少年儿童的核查、统计工作.
4.负责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5.负责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行为、管理、教育和培训工作.
6.负责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宣传工作.
7.负责社会各界对流浪少年儿童捐助钱物的管理.
8.保障流浪儿童在中心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儿童离开中心时必须经站领导同意.
9.负责为流浪儿童联系亲属、查找家庭住址,检査确认认领家属的真实身份,并通知其到救助管理科办理认领手续.
10.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总经理助理岗位职责
负责各类办公用品、器具与设备、劳卫用品、车用材料和节日礼品及实物福利品的采购工作.
•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按时按量购进货品,要求货比三家、降低成本、秉公办事、不谋私利.
•负责公司信纸、信封、名片、业务礼品和企业形象所需印刷的定制工作,确保质量和时间要求.
•对购进物品保存质保书、保修单,对使用中的问题负责,并及进与厂商联系解决.
•对购进物品做好移交验收工作,提供合法齐全的原始发票及附有的技术说明书.
•主办或协办向有关政府部门的项目申报、年检、申领各类证照,完成批文手续及出境手续等事宜.
•具体办理来宾食宿安排、购票和迎送事宜,以及公司重大活动和联谊活动的后勤总务保障.
•必要时充任临时驾驶员完成紧急用车任务.
•完成行政部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珠海幼童救助中心的服务内容及流程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珠海有一个超级厉害的地方,叫珠海幼童救助中心。
这可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呢!这个救助中心啊,就像是一个大大的保护伞,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们遮风挡雨。
那它都有啥服务内容呢?首先呀,要是有小朋友迷路找不到家了,救助中心的叔叔阿姨们就会马上行动起来,帮着小朋友找爸爸妈妈,这难道不神奇吗?他们就像一群超级侦探,不放过任何线索。
还有哦,如果有小朋友受伤了,救助中心会有医生来给治疗,那照顾得叫一个仔细,就跟自己家人似的。
你想想,要是你不小心摔破了膝盖,哭鼻子的时候,有人给你轻轻地包扎,安慰你,是不是一下子就不害怕啦?再说说那些没有家的小朋友,救助中心会给他们一个温暖的住处,有软软的床,还有好多好玩的玩具。
这难道不像一个临时的家吗?除了这些,救助中心还会教小朋友们认字、读书,让他们也能变得聪明又厉害。
这就好比给小树苗浇水施肥,让它们快快长大。
那救助中心的流程又是咋样的呢?要是有人发现了需要救助的小朋友,就会赶紧打电话或者直接把小朋友送到救助中心。
然后呢,工作人员会先了解小朋友的情况,就像老师了解我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一样认真。
接下来,根据小朋友的需求,安排相应的帮助。
有一次,我就亲眼看到一个小妹妹在救助中心里,刚开始她还哭哭啼啼的,害怕得不行。
可没过多久,在大家的关心下,她就笑了起来,还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这难道不是救助中心的魔力吗?我觉得呀,珠海幼童救助中心就是一个充满爱的魔法屋,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小朋友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咱们都应该支持这样的地方,让更多小朋友能得到帮助,难道不是吗?篇二:哇塞!你知道珠海幼童救助中心吗?这可是个超级棒的地方!我先给你讲讲他们的服务内容吧!比如说,如果有小朋友迷路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救助中心的叔叔阿姨们就会像超级英雄一样出现,给小朋友温暖的抱抱,然后耐心地问小朋友记不记得家里的电话号码或者爸爸妈妈的名字。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制度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制度1. 引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为了保护、救助和关爱处于困境中的未成年人而设立的机构。
为了保证中心的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制定本工作制度。
2. 中心宗旨中心的宗旨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为他们提供心理、教育、医疗、康复等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3. 未成年人接收与入住3.1 家庭背景调查对于需要接收的未成年人,必须进行家庭背景调查,了解其家庭情况、教育状况、社会环境等,并编制详细的报告。
3.2 入住条件未成年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入住中心:年龄在18岁及以下;处于需要救助保护的困境中,包括但不限于家庭问题、受虐待、走失或无法找到监护人等;经过入住审核并获得相关批准。
4. 中心职责与权利4.1 保护权益中心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人身安全、教育权利、医疗保健等。
4.2 心理辅导与教育中心将提供心理辅导和教育培训,帮助未成年人恢复自信、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继续学习。
4.3 医疗保健中心将为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4.4 托管和监控中心将对入住的未成年人进行托管,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和照顾,确保他们的安全和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5. 工作制度5.1 工作时间中心将根据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以确保中心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5.2 岗位职责中心将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序进行。
5.3 工作流程中心设立完善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操作要求,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4 考勤管理中心将建立考勤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出勤和请假流程,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5.5 培训与评估中心将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绩效评估,以确保中心的工作质量。
6. 纪律与奖惩6.1 纪律要求中心将明确纪律要求,包括工作纪律、服装要求、言行规范等,以确保工作秩序和职业道德。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职责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职责,听着就有点分量吧?说实话,这事儿可大可小,关系到咱们社会的未来,特别是那些还没完全长大的孩子们。
说到这个,真的是让人既心疼又觉得责任重大。
咱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但你要知道,这个“未来”和“希望”有时也得有人去保护,去照顾。
那些家庭有困难,或者生活环境不太好,甚至受到伤害的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温暖的怀抱和一份守护。
而这些,正是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责任所在。
别看这些中心名字听起来很正式,里面的人其实和大多数父母一样,都有一颗温暖的心。
他们做的事,可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孩子,更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情。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可能会好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到底都做些什么呢?嗯,说实话,工作内容挺广泛的,真的是面面俱到。
有时候孩子们迷路了,找不到家了,救助保护中心会立马伸出援手,帮他们找到家人;有时候孩子们遭遇家庭暴力,父母不负责任,中心会提供避难所,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地方;再有就是,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家里贫困,学校生活都没法正常进行,救助保护中心还会通过一些帮助,给他们提供基本的学习资源,甚至送温暖送关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些。
他们还会联合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一同合作,共同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比如说,学校那边如果发现有孩子可能被忽视了,或者家庭有问题,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向救助保护中心报告,看看能不能通过一些措施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复杂的程序,但说实话,大家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环境里成长。
你要知道,孩子们处在一个成长的关键期,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帮助,他们的人生轨迹可能就会发生不小的偏差,这样想起来心里真的是有点沉重。
救助保护中心还负责一些社会调查和教育工作。
比如,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去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状况,看看家长是否尽到了抚养责任,或者是否存在虐待、忽视的行为。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职责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以及《儿童权利公约》有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重点做好6至18岁(含18岁)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教育工作。
二、负责未成年人在“中心”期间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教育,
培训及娱乐活动。
三、抓好未成年人的落实回访工作,同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签订
责任书,护送返乡后的回访查询工作,落实回访率,建立回访责任制。
四、适时编写各科教材、教案及活动组织策划工作,教育工作经常
化和制度化。
设置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寝室卫生制度等。
五、负责未成年人的档案交接归档工作(包含离、入站个人表格、
健康档案表、心理咨询表、回访表等)。
六、针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治帮教工作,建立心理档
案表格。
开展电脑等技能培训服务,对有资质的未成年人(含16岁)与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联系,进行就业服务指导。
七、应满足未成年人的意愿及时给予返乡帮助。
八、负责未成年人的个人卫生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一、中心基本情况。
2003年8月1日,我国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建立起救助管理制度,同年11月,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中心成为广东省专职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机构,也是全国民政系统第一个专门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专职机构。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广东省内无家可归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教育和安置工作,负责我省籍流入外省的流浪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救助保护工作,并根据《广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对省内各救助管理站救助时间超过30天的流浪儿童进行临时安置,根据目前救助政策,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救助对象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正在城市流浪乞讨,无家可归的儿童;二是公安机关解救的被拐卖儿童;三是有轻微违法行为的流浪儿童;四是父母入狱无监护人监护的儿童。
其中救助量最大是第一类流浪儿童,这类流浪原因主要有自已离家出走、遭家庭遗弃、被操纵职业乞讨、与家人走失等原因。
二、救助流浪儿童基本情况
从2003年至今,共救助各地流浪儿童1300多名,通过护送返乡或亲属接回1280名,回归率达86%,按流出地统计,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南、贵州、江西、广西、河南等省份,此外广东流入全国各地300名,主要集中在清远、韶关、茂名、揭阳等市。
几年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具体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工作性质彻底转变的要求,通过加强职工队伍学习教育和培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创新管理与教育,对长期滞留在我中心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对适龄儿童开展“类学校”教育,对符合就业条件的少儿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探索出流浪儿童“类学校”教育新模式,被民政部誉为全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三大模式之一,并成功地被确定为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6――2010年流浪儿童合作项目执行单位,开展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项目合作,2006年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13部委授予的“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丰富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内容,提高了救助保护工作质量。
三、坚持抓好流浪儿童回归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流浪儿童只有回归到家庭、社会,才能更好健康地成长,我们把流浪儿童回归作为根本目的,千方百计查找亲人和其监护人,几年来,实现了86 %的回归率,主要采取做法:一是日常管理教育中,每天安排专人做流浪儿童思想工作,通过沟通谈心,思想教育,启发对家庭、对父母的感情,使自行离家出走这部分儿童能讲出地址,从而回到家庭;二是通过网络手段,不断查找流浪儿童提出的每一个线索,想方设法与当地派出所、社区等机构联系,请求帮助查找,有时为核实一个地址,单电话就打几十次;三是加强跟踪回访,由专人负责与流浪儿童家庭、社区、或本人定期联系,了解其生活情况,帮助解决思想顾虑,防止再流浪,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争取省民政厅安置部分长期滞留中心儿童到省杨村社会福利院,解决流浪儿童养育教医等长远问题。
四、围绕宗旨、坚持创新、不断丰富救助保护工作内容,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几年来,进一步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流浪儿童救助、服务、教育、回归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领域实现“四个突破”,取得显著成效:
1. 开展流浪儿童“类学校”式管理教育,在流浪儿童日常管理教育的模式上取得新突破。
我们探索开展了机构内流浪儿童非正规教育,根据流浪儿童智力、身体状况和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班管理,设立专门负责日常教育的教务科,配备专职教师,负责流浪儿童进入中心后的日常教育工作。
开展基础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心理矫正教育和组织文体娱乐活动课程。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了教育管理理念,从原来的课堂式分类教育、课堂式集中教育、课外开放式教育、针对性辅导教育模式,逐渐向互动式、开放式、参与式教育延伸,流浪儿童从被动式接受教育,到主动式接受教育转变。
通过开展开放式教育、互动式教育、参与式教育方法,使流浪儿童在多种教育方式上找到感兴趣和适合自己的课堂,流浪儿童通过“类学校”教育,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通过“类学校”教育,使他们懂得了是非、美丑、善恶和做人的道理,学到一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探索流浪儿童开展正规国民义务教育,维护流浪儿童受教育权利。
我们与当地义务教育机构联系,对智力、身体良好,具备接受教育条件的流浪儿童,逐渐送到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在实践中进行大胆偿试,请当地小学到中心授课,开展正规九年制义务教育,使非正教育与正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类学校”教育模式,此举受到民政部肯定,在2006年成都举行的全国救助保护未成年人工作会议上,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在会上充分肯定我中心的“类学校”教育模式,并称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三大模式之一。
2. 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积极探索和解决流浪少年儿童长大成人后出路问题,在流浪儿童回归社会的途径上取得新突破
推行培训安置,解决无家可归流浪儿童的出路问题。
流浪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从儿童到少年,再从少年走向成人。
在他们走向成人期间,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他们能学到一技之长,长大后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为此我们与驻地劳动保障分局签订了培训、就业、安置协议书,为流浪儿童搭建了培训就业平台,在中心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经中心推荐,本人同意,由当地劳动部门无偿进行就业上岗培训,培训结业后,经考核合格,给予就业安置。
用人单位与其本人签订18周岁之前的劳动合同,劳动部门和救助保护中心双方共同监督合同履行情况。
劳动报酬归本人所有,让流浪儿童真正做到独立自主、自食其力。
目前,已有多名流浪儿童接受就业培训,安排了就业。
通过培训就业安置工作,解决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成年后的出路问题,使其成年后融入社会并能掌握一门或多门技术,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实现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最终目标。
同时,在省厅领导支持下,根据《广东省孤儿救助工作实施意见》,解决长期滞留在中心39名无法查清地址的流浪儿童,安置到省级福利机构。
通过就业与安置,解决流浪儿童长期滞留问题,开拓流浪儿童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3. 开展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合作,扩大社会影响,在流浪儿童社会支持领域取得新突破
几年来,我中心通过开展“类学校”教育,引起国际组织的关注,英国儿童救助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关官员先后到我中心考察,对我们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2006年初,经民政部批准,我中心被确立为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6-2010年流浪儿童合作周期项目执行单位,重点开展流浪儿童“类学校”教育活动,已利用联合国儿基会资金,开展了教师培训、双语教师共同生活活动,并与天津聋儿康复中心(联合国合作项目单位)开展了聋儿双语双文化合作项目,07年来我们与深圳大学心理系合作,利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金支持,开展流浪儿童心理干预,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矫正不良行为,取得初步成效,几年来,我们取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设备和资金支持70多万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也多次到中心指导工作,2008年在我中心实地召开了年度评估会议,得到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的肯定,通过开展项目合作,有力推动了救助理念和工作创新发展,拓宽了社会化救助道路。
4. 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流浪儿童专业化服务模式上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吹响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号角。
作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省民政厅试点单位以来,按照试点要求,制定方案,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我们在队伍中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两次组织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中心共同42名符合同志参加职业考试,有7名同志获得助理社工师资格,两名同志获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37名同志通过社工师部分课程考试,并与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社工项目合作,引入3名专业社工人才,两者结合,形成自己社工人才队伍;在中心内开发社工岗位,建立社工人才使用机制和社工工作制度,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探索流浪儿童“类学校”教育、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智障儿童潜能开发,提升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专业化水平,两年来,共有75名长期滞留中心儿童通过社工个案服务回归家庭,今年,流浪儿童回归率达9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得到民政部社会工作司领导及省厅的充分肯定,有力地推动社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中心先后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13部委授予的“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光荣称号,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行业和系统“窗口之星”、省直机关工委“文明单位”,《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中国福利杂志、中央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均对我中心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情况进行正面报道,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期待得到帮助的方向)
1、流浪儿童长大后安置问题,目前全国无统一安置政策,各地要探索开展。
在政策范围内,可以开展家庭寄养活动,让流浪未成年人过家庭生活。
让社会热心人士资助开展。
2、查找家庭地址问题,识别困难。
3、社工接案对接问题,让回归未成年人得到更好帮助,防止再流浪
4、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发动资助让他们按受国家义务教育,保证未成年人接受正常教育,保障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