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结核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8.47 MB
- 文档页数:46
第二节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主要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少数可由淋巴血行播散引起粟粒性结核性腹膜炎。
【病理】病理特点可分为渗出、粘连、干酪三种类型,以前两型为多见,可混合存在。
(一)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可伴黄(灰)白色细小及融合之结节。
腹水量中等以下,草黄色或淡血性,偶为乳糜性。
(二)粘连型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蛋白沉积使腹膜、肠系膜明显增厚。
肠袢相互粘连可发生肠梗阻。
(三)干酪型多由渗出型或粘连型、演变而来,可兼具上述两型的病理特点,并发症常见。
以干酪坏死病变为主,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参与其中,形成结核性脓肿。
病灶可向肠管、腹腔或阴道穿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临床表现】因原发病灶与感染途径不同、机体反应性及病理类型的不同而异。
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轻,以致不易被发现;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
(一)全身症状结核毒血症常见,主要是低热与中等热,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可有盗汗。
高热伴有明显毒血症主要见于渗出型、干酪型,或见于伴有粟粒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等严重结核病的患者。
后期有营养不良,出现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
(二)腹痛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持续或阵发性隐痛。
偶可表现为急腹症,系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腹腔内其他结核的干酪性坏死病灶溃破引起,也可由肠结核急性穿孔引起。
(三)腹部触诊常有揉面感,系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因慢性炎症而增厚、腹壁肌张力增高、腹壁与腹内脏器粘连引起的触诊感觉,并非特征性体征。
腹部压痛多较轻,如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时,提示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
(四)腹胀、腹水常有腹胀,伴有腹部膨隆,系结核毒血症或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所致,不一定有腹水。
肠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肠结核常见的检查方法结核菌素皮内试验、粪便性状、大便颜色、十二指肠钡餐造影、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结核一般都有哪些检查方法一、实验室检查1.血象溃疡型肠结核可有中度贫血。
无并发症者白细胞计数正常,但淋巴细胞增多。
90%的患者血沉明显增快。
2.粪便检查溃疡型肠结核粪便外观糊状,无黏液脓血,镜检可见少量脓细胞和红细胞。
粪便浓缩找到MTB同时痰菌阳性具有诊断意义。
合并肺结核者痰菌可阳性,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3.结核菌素试验可为阳性或强阳性,强阳性对增生型肠结核诊断意义较大。
4.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DNA体外扩增技术。
PCR技术在基因水平上为结核病原学快速、敏感、特异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X线钡餐造影包括双重对比或钡剂灌肠检查对肠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钡餐检查除可明确胃肠的器质性病变外,还可了解其功能性障碍,故应属首选。
对有并发肠梗阻者,最好进行钡剂灌肠,因为钡餐可以加重肠梗阻,往往促使部分性肠梗阻演变为完全性肠梗阻;对病变累及结肠的患者宜加用钡剂灌肠检查,常可更满意地显示结肠器质性病变。
在溃疡型肠结核,病变的肠段多有激惹现象,钡剂进入该处排空很快,充盈不佳,病变上下两端肠曲钡剂充盈良好,称为X线钡影跳跃征象。
在回盲结核,由于盲肠和其邻近回肠有炎症、溃疡,该处往往不显影或显影极差,回肠末段则有钡剂潴留积滞。
病变的肠段如能充盈,可因黏膜遭破坏而见皱襞粗乱,肠的边缘轮廓不规则,且由于溃疡,而显锯齿状征象。
当病变发展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有时可见肠腔变窄,肠段收缩变形,回肠盲肠正常角度丧失,回盲瓣硬化并有盲肠内侧压迹。
此外,伴有肠功能紊乱常使钡餐在胃肠道运动加快,于12h内几乎全部排空,小肠有分节现象,并见钡影呈雪花样分布。
病变广泛并涉及各段结肠者,其X线征象可酷似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但结肠结核多同时累及回肠末端,病变则以结肠近段为主,下段即使累及,病变较轻。
肠结核知识精简简短摘要本知识文档详细介绍了肠结核的核心概念和系统知识,涵盖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解释、病理全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及其概念、并发症及其概念、详细诊断方法及其确诊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适合医学生和患者阅读理解,提供了详细的例子和案例,内容严谨准确。
目录1.临床表现及特征2.常用术语解释3.病理全过程4.病因5.发病机制6.类型及其概念7.并发症及其概念8.详细诊断方法及其确诊标准9.鉴别诊断10.治疗11.预防12.例子和案例1. 临床表现及特征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表现为:•腹痛:多为间歇性,位于下腹部或脐周。
•腹泻和便秘交替:大便性状改变。
•腹部肿块:常在右下腹可触及。
•消瘦、乏力:慢性病程中的常见表现。
•低热、盗汗:结核感染的特征性表现。
典型病例赵先生,35岁,因间歇性腹痛、腹泻伴有低热、消瘦3个月就诊。
腹部CT提示回盲部壁厚,肠镜检查取活检确诊为肠结核。
2. 常用术语解释•肠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
•回盲部:小肠末端与大肠起始部分的连接处,是肠结核的好发部位。
•结核性溃疡:肠结核病变部位形成的溃疡。
•肠镜检查: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肠道内情况,并取组织进行活检。
•抗结核治疗: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
3. 病理全过程肠结核的病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初始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消化道或血行传播进入肠道黏膜。
急性期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形成小结节和溃疡。
慢性期炎症持续,形成纤维化和瘢痕,导致肠腔狭窄或肠梗阻。
恢复期病变部位愈合,可能遗留纤维化和狭窄。
病例分析刘女士,40岁,有肺结核病史,近半年出现间歇性腹痛、腹泻,体重减轻。
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多发性溃疡,活检病理提示肠结核。
4. 病因肠结核的主要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以下途径进入肠道:•血行传播:来自肺部或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
•吞咽传播:咳痰后吞咽含有结核菌的痰液。
一、名词解释1. 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2. 窗宽:是指CT图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围。
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供观察对比。
3. 窗位:又称窗水平。
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
4. 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的对比,这种现象就是“流空效应”。
5.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它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6.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正位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
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7. 肺纹理:胸部X线片上,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主要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8.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
9. 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的代替,常见于急性炎症。
10. 空气支气管征:是影像学术语,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是肺实变的重要征象。
11. 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12. 中心型肺癌: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
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为中国腹腔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建议。
腹腔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实用的腹腔感染诊治指南,对于提高我国腹腔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基于国内外最新的腹腔感染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腹腔感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腹腔感染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抗菌药物使用、手术适应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读。
本指南还强调了腹腔感染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原则,以及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的重要性。
本指南的发布,将为我国腹腔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有助于推动我国腹腔感染诊治水平的提高,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腹腔感染的诊断腹腔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诊断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的来源、部位和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腹腔感染患者常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等。
腹痛通常为持续性,可随体位改变而加重,发热多为中度至高度热,可伴有寒战。
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症状也可能出现,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也会明显升高。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可能还需要进行特定的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腹腔感染的部位和范围。
这些检查可以发现腹腔内的积液、脓肿、炎症改变等。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腹腔感染,如阑尾炎、胆囊炎等,影像学检查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在诊断腹腔感染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腹腔疾病的鉴别,如肠梗阻、腹腔肿瘤等。
对于疑似腹腔感染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以便及时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