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解表药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67
单元节辛温解表药单元节指的是每个季节中的节气,辛温解表药是中医中的一类药物,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寒性疾病。
在不同的季节中,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辛温解表药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各个季节的推荐药物以及其相关治疗作用。
冬季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人体易受风寒侵袭,导致感冒、咳嗽等疾病。
针对这些问题,中医推荐以下两种辛温解表药:1. 桂枝汤桂枝汤是颇具代表性的辛温解表汤剂。
它以桂枝为主药,加入芍药、生姜、大枣等辅助药物煮制而成。
此汤具有发汗解表、暖胃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咳嗽、头痛、口干等症状。
2. 麻黄汤麻黄汤是另一种常用的辛温解表汤剂。
它以麻黄为主药,加入桂枝、杏仁、石膏等辅助药物煮制而成。
此汤具有发汗解表、开窍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咳嗽、头痛、恶寒等症状。
春季春季气温渐暖,但仍然寒凉,人体也容易寒邪侵袭,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
以下两种辛温解表药可供选择:1.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一种温中解表的汤剂,它以黄芩、栝蒌、半夏、黄芩等为主要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宽胸利气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咳嗽、胸闷等症状。
2.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是一种以防风、羌活、川芎等为主要药物的散剂。
此药有辛温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咳嗽、风湿等症状。
夏季夏季气温高,人体易受到暑湿、热风的影响,导致感冒、咳嗽等疾病。
以下两种辛温解表药可供选择:1. 石膏汤石膏汤是一种以石膏、桂枝、芍药等为主要药物的解表汤剂。
此汤有清热解暑、解毒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暑湿中暑、发热口渴、热病等症状。
2. 葛根汤葛根汤是一种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的汤剂。
它以葛根、芦根、银花、连翘等为主要药物,适用于感冒、喉痛、热病等症状。
秋季秋季气温开始降温,但天气仍然干燥,容易引发咳嗽、口干等症状。
以下两种辛温解表药可供选择:1. 二陈汤二陈汤是一种温中散寒、解表化痰的汤剂。
它以陈皮、干姜、茯苓、甘草等为主要药物,适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
2. 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汤是一种辛温解表、清热解毒的汤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麻黄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风寒表实无汗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水肿兼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
桂枝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紫苏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
(2)脾胃气滞证。
(3)气滞胎动证。
(4)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
(2)胃寒呕吐。
(3)风寒客肺的咳嗽。
(4)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2013 A 生姜和肉豆蔻均有的功效是
A.涩肠
B.发表
C.温中
D.止咳
E.止汗
『正确答案』C
第1页。
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在药物性质、作用和适应症上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药物性质上,辛温解表药的药物性质多属温性,辛凉解表药的药物性质多属凉性。
因此,在药物性质上,这两种药物存在本质的区别。
其次,在作用上,辛温解表药主要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而辛凉解表药则主要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
这是因为它们的药物性质不同,导致其作用方向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最后,在适应症上,辛温解表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的表症,如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等。
而辛凉解表药则主要用于外感风热的表症,如发热重、微恶寒、头痛、咽喉肿痛等。
这是因为它们的药物性质不同,导致其适应症也有所不同。
总之,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在药物性质、作用和适应症上均存在明显的区别。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合理选用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也要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1辛温解表药:2豆鼓:豆科3黄芩:唇形科麻黄:麻黄科解表、除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发汗平喘利水桑叶:桑科止血、安胎桂枝:樟科疏风清热黄柏:芸香科发汗解表清肝明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温经通阳菊花:菊科退虚热紫苏:唇形科疏风清热、解毒、明目龙胆草:龙胆草科发汗解表蔓荆子:马鞭草科清热燥湿、泻肝火行气宽中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苦参:豆科解鱼蟹毒葛根:豆科清热燥湿、祛风杀虫香薷:唇形科发表解肌、升阳利尿发汗解表透疹、解热生津清热凉血药:和中化湿才胡:伞形科犀角:犀科利水消肿和解退热、疏肝凉血止血、泻火解毒荆芥:唇形科解郁、升举阳气安神定惊祛风解表、止血升麻:毛莨科生地:玄参科防风:伞形科发表透疹、清热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祛风解表解毒、升阳举陷玄参:玄参科胜湿止痛解痉木贼:木贼科清热、解毒。
养阴羌活:伞形科疏散风热、止血丹皮:毛莨科解表散寒明目退翳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祛风胜湿、止痛清热泻火药赤芍:毛莨科白芷:伞形科石膏:含水硫酸钙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解表、祛风燥湿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紫草:紫草科消肿排脓、止痛知母:百合科凉血止血、解毒透疹篙本:伞形科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清热解毒药:发表散寒芦根:禾本科双花:忍冬科祛风胜湿、止痛清热生津、止呕、除烦清热解毒苍耳子:菊科天花粉:葫芦科连翘:木犀科散风寒、通鼻窍清热生津、消肿排脓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止痛竹叶:禾本科公英:菊科辛夷:木兰科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清热、解毒、利湿散风寒、通鼻窍栀子:茜草科地丁:堇菜科辛凉解表要:泻火除烦、清热清热解毒薄荷:唇形科利湿、凉血解毒大青叶:十字花科疏散风热、清理头目夏枯草:唇形科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透疹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穿心莲:爵床科牛蒡子:菊科谷精草:谷精草科清热解毒、燥湿疏散风热、解毒透疹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牛黄:清热解毒利咽散肿清热燥湿药:息风止痉、化痰开窍蝉蜕:蝉科黄连:毛莨科蚤休:百合科(重楼)疏风热、透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熄风定惊1。
辛温解表药的功能主治1. 概述辛温解表药是中医药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具有辛散发散、温通阳气的特性。
它们主要通过刺激阳气、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人体消除寒邪、解除表邪的症状。
2.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药以其特殊的药性,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2.1 感冒•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药可促进体表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助于散寒解表,缓解感冒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等。
•风热感冒:辛温解表药可通过辛散发散的药性,清热散邪,帮助人体消除热毒,减轻发热、咽喉肿痛等风热感冒症状。
2.2 外感风寒•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药可通过刺激阳气,扩张血管,促进循环,驱散体表风寒,减轻寒痛,解除寒邪。
2.3 头痛•风寒性头痛:辛温解表药可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减轻头痛症状。
2.4 血行不畅•寒凝血瘀:辛温解表药可通过温通阳气、扩张血管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寒凝血瘀的消散,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
2.5 寒性腹痛•寒凝腹痛:辛温解表药可通过刺激阳气,温暖体内,消除腹中寒气,减轻腹痛症状。
3. 常用辛温解表药常见的辛温解表药包括以下几种:•荆芥穗: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
•防风: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
•草果: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痹痛。
•苍耳子: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痹痛。
•佩兰: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瘙痒等。
•藿香: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胸膈胀满、呕吐等。
•藿香正气水: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胸腹胀满、呕吐等。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辛温解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适用禁忌症患者应避免使用辛温解表药,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等。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辛温解表药前应咨询医生。
•服用辛温解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5. 总结辛温解表药具有辛散发散、温通阳气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麻黄【别名】龙沙,狗骨。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平喘,利水。
【主治】感冒风寒,恶寒无汗,咳嗽气喘,水肿。
【成份】含麻黄碱、麻黄定碱、挥发性碱、苄基甲胺等。
【药理】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流感病毒,增加冠脉血流量,升高血压等作用。
【配伍注意】恶辛荑、石韦;厚朴、白蔹为使。
解表宜生用,,矿止咳平喘宜炙用,体虚多汗者忌用。
中毒量45—50克。
解救法:用绿豆25克,甘草50克,水煎服。
【配伍应用】1.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痛、恶风、无汗、气喘等症。
常与桂枝、甘草、杏仁等药物配伍。
2.治肺气壅遏之咳喘症,属风袭肺者与杏仁、甘草同用;属风寒表证兼有痰饮清稀阻肺者当与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等药配伍;属肺有郁热者宜用少量本品配大量生石膏及杏仁、甘草等药合用。
3.治风疹瘙痒,多与蝉蜕、薄荷药物配伍。
4.治水肿兼有表证,属热证者当配伍生石膏;属寒证者宜与附子等药同用。
【古籍方例】方名:麻黄汤(《伤寒论》)组方:麻黄6克,桂枝4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
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
配伍特点:麻黄与桂枝共伍有扩张血管,使血行旺盛,促进发汗等作用。
配杏仁有喘之功,甘草既可协同止喘,又能调和诸药。
紫苏【别名】赤苏,苏叶。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 发表散寒解气宽胸,解鱼蟹毒。
【主治】心腹胀满,霍乱转筋,风湿脚气,伤寒气喘,乳痈肿痛,慢性气管炎,寻常疣等.【成份】含挥发油、紫苏醛、薄荷脑、香薷酮、芳樟醇等。
【药理】有缓解支气管痉挛,促进胃肠蠕动,升高血糖,抑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作用。
[使用注意]气虚久咳,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不宜用。
【配伍应用】1.治老年食少痰多、咳嗽喘逆,常与莱菔子、白芥子等药配伍。
2.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咳嗽,多与杏仁、半夏、前胡、桔梗等药同用。
3.治风寒表证兼气滞者,每与香附、陈皮等药合用。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根据中药解表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辛温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促使毛孔张开,引起出汗,从而解除表层的风寒或风热症状。
常见的辛温解表药有荆芥、藿香、紫苏、草果等。
它们一般适用于风寒或风热初发,伴有发热、头痛、恶寒或鼻塞等症状的患者。
2.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凉的性质,既能解表,又能清热,适用于风热或风热邪入营血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菊花、连翘、银花等。
它们能够迅速扩张毛孔,引起出汗,还能清热解毒,适用于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3. 苦寒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苦、寒的性质,主要用于风热邪气入侵引起的症状,适用于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较重的患者。
常见的苦寒解表药有金银花、栀子、黄芩、黄连等。
它们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风热引起的疾病。
4.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既有辛味,又有凉性,能够扩张毛孔,引
起出汗,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蒲公英、凉茶等。
它们适用于风热邪气的症状,如发热、口渴、咽痛等。
总结起来,中药解表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苦寒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解表药进行治疗。
5、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辛温又解表,麻桂紫姜藁,荆防羌活细,芷薷苍夷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配桂枝,治疗表实无汗;配杏仁治风寒束肺,肺逆咳喘;配石膏,治肺热咳喘。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忌服。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有汗无汗皆可,另主治阳虚证(心阳不足心悸、胸阳不通胸痹、脾胃虚寒)、痰饮证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特点:治疗脾胃气滞和气滞胎动,叶善发表散寒,梗善理气宽中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呕家圣药。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解表散风通用药,风寒风热皆可。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治风通用药,外风、内风、风湿及寒热皆可破伤风和小儿惊风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善治表证夹湿、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藁本: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止痛善治表证夹湿、颠顶头痛及风湿痹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治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最宜少阴头痛、鼻渊和牙痛。
可治阳虚外感。
寒饮伏肺之要药(配干姜和五味子)小青龙。
1—3克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善除手足阳明之邪,可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素称:夏月麻黄。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为外感鼻塞头痛之佳品,又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另治湿痹痛和疹痒。
疥癣。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治鼻渊头痛与风寒头痛鼻塞所常用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6.辛凉解表药薄蝉桑菊葛柴升,牛蒡豉浮贼蔓荆。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善散上焦风热。
叶长于发汗,梗长于理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可治痄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配胖大海,善治风热肺热之咽痛音哑,另治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配菊花,治肝阳眩晕及肝肾阴亏目暗不明;配黑芝麻,治肝肾阴虚视物昏花兼肠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