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播行距与氮肥运筹方式对超高产小麦产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53.89 KB
- 文档页数:4
小麦行距多宽比较合适,一亩地用多少化肥等行距播种,行距控制在15-23cm左右。
宽窄行播种,大行20cm 宽,小行10cm宽;或者是大行30cm宽,小行15cm宽。
沟播,行距控制在10-15cm左右。
机械播种,行距23-26cm之间。
一、小麦行距多宽比较合适1、行距选择:小麦播种的行距有多种选择,可以是等行距播种(一般行距控制在15-23cm左右);也可以是宽窄行播种(大行20cm 宽,小行10cm宽;或者是大行30cm宽,小行15cm宽);或者是沟播(行距控制在10-15cm左右)。
如果是机械播种,可以将行距控制在23-26cm之间。
其中等行距播种容易保证基本苗,充分利用光能,保证苗生长一致,并且可以增加地表覆盖量,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但是行距过窄,不太适合高产田播种。
而宽窄行播种,容易滋生杂草。
2、播种量:小麦的播种量与小麦品种、土地性质以及播种时间有关。
对于一般地块,半冬性、弱冬性品种的小麦每亩地播种7-9kg,弱春性、春性品种的小麦每亩地播种9-11kg。
如果是旱地,每亩地播种7.5-10kg;如果是水地,每亩地播种12.5-15kg,撒播15-17.5kg。
如果适播期提前或推后1天,每亩减少或增加播量0.5kg左右。
二、一亩地用多少化肥1、需肥量每生产100kg的小麦籽粒,需要吸收2.8-3.2kg的氮,1-1.5kg的磷,2-4kg的钾。
2、基肥(1)每亩地施加2000-5000kg的农家肥。
(2)如果土壤肥力很高,可以不施加氮肥。
如果土壤肥力较高,每亩地施加5-10kg的尿素或者是15-20kg的碳酸氢铵。
如果土壤肥力中等,每亩地施加7.5-15kg的尿素或者是25-40kg的碳酸氢铵。
如果土壤肥力较差,每亩地施加10-17的尿素或者是30-50kg的碳酸氢铵。
(3)如果土壤中速效磷低于20mg/kg,每亩地施加30-50kg的过磷酸钙。
土壤中速效钾低于50mg/kg时,每亩地施加5-10kg的氯化钾,盐碱地施加硫酸钾。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摘要以烟农19、淮麦20为品种材料,进行播期、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2个品种都较适合本地种植,播期在10月上旬,基本苗8~16万株/667m2比较适宜,群体质量高,穗粒结构协调,产量高;播期较晚,以主茎成穗为主,要增加基本苗,提高成穗数,增加产量。
关键词小麦;品种;播期;密度;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2-0161-02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及水稻籼改粳收获期延迟等因素影响,小麦生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许多技术指标已不适应大田生产要求。
为探明本地区主推品种的适宜播期,明确不同播期条件下宜采用的播量范围,进行了品种、播期、播量三因素裂区试验,以期为小麦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7~2008年在赣榆县沙河子园艺场进行,前茬花生。
10月1日施基肥,旋耕整地,挖沟整畦划区。
1.1试验设计试验设品种、播期、密度3个因素,小区排列采用三裂式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播期为副区,播量为裂区,随机排列。
供试品种设2个水平,分别是烟农19、淮麦20;播期设5个水平,分别是10月2日、10月8日、10月14日、10月20日、10月26日;密度设4个水平,分别为8万株/667m2、16万株/667m2、24万株/667m2、32万株/667m2。
1.2播种与施肥行距25cm,南北行向,人工播种,基施45%复合肥750 kg/hm2,苗肥施尿素48.75kg/hm2,拔节肥97.5kg/hm2、孕穗肥97.5kg/hm2。
共施纯氮225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0.5,氮肥运筹为基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
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1.3考察记载1.3.1生育时期。
记载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具体日期。
1.3.2群体结构。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总结作者:郭芳冯云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 氮肥的施用对小麦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基追比例和施肥时期对施肥效应影响不同。
为了建立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淇县于2011-1012年度安排了小麦氮肥运筹试验。
本文对这次试验、对试验的方法、结果与分析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00-01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年种植小麦2万km2,小麦产量500-600 kg/亩。
2012年小麦在我县的平均产量达到每亩507 kg,高产创建区中每亩的平均产量高达605.4 kg,还有很多小麦的高产典型户每亩产量最高达到718 kg,确保实现从2004年起小麦产量的持续增加。
为在县级区域内构建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淇县为构建这一体系在2011-1012年度进行了小麦氮肥运筹试验。
在田间进行小麦氮肥运筹试验,主要研究不同基追比例和施肥的主要时期对氮肥的使用效果的影响,用以保证在增产增收的过程中氮肥发挥其最大功效。
探讨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和施肥时期的施肥效应影响,充分发挥氮肥最大增产作用。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1.试验设计小麦在进行氮肥运筹试验时要进行4个处理,按500公斤及以上水平设计。
在每个处理过程中施加的肥量、氮肥基追比例还有施加肥料的时期在见表1中列出。
试验中采用的排列是随机区组,进行重复3次。
走道设置为1m在区组间还有试验四周设置。
小区面积30m2,为了防止水肥的窜走在每个小区间和区组间都进行设埂,走道外也要设置1m的保护行。
在进行设计的基础是没有施用农家肥,N、P、K、分别指纯N、P2O5、K2O,施肥量指亩施用量。
2.材料选用试验选用肥料有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选用尿素(含N46%)、磷酸钙(含P2O516%)和氯化钾(含K2O 60%)。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5期粮食作物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王磊(宿州市农业生态环境站,安徽宿州234000)摘要目的:研究皖北地区施用不同类型肥料、不同氮肥运筹下植株养分含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效果,为皖北地区冬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方法: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置控释肥CLF、含腐殖酸肥料HAF及新硫4S复合肥料CF3种肥料处理,在养分供应量相同一次性基施的条件下,另追施3个氮肥水平,分别为N0(不追肥)、N1(追施75kg/hm2)、N2(追施150kg/hm2),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干物质转运、植株养分吸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结果:①在不追肥情况下,CF作为基肥时小麦产量最高,为8163.94kg/hm2,较其他肥料产量增幅在0.4%~15.1%。
②分析追施不同氮梯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CF+N2处理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较多,产量最高,为8709.66kg/hm2。
③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含量也呈递增趋势。
结论:综合来看,CF肥料对提高小麦产量和施肥效益的效果最明显。
在本试验条件下,追肥水平为150kg/hm2、基肥为新硫4S复合肥料的小麦产量最高。
关键词小麦;不同肥料;氮肥梯度;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5-0009-05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化肥的施用是保障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到农作物产量的60.0%,最高达到67.0%[2]。
我国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为57.8%[3]。
近年来,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还引起作物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导致土壤污染及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4-6]。
因此,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农业的重要问题。
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的管理和运用也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及质量的提高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小麦生产中,不同肥料的运筹使用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小麦生产提升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1. 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一种传统的肥料运筹,其主要成分为氮、磷、钾等元素,能够迅速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化学肥料用量适量、施用方法得当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也容易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小麦生产中,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控制施用量,结合有机肥料和其他肥料运筹使用,是保证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有效途径。
2. 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一种天然的肥料运筹,主要是通过植物和动物的秸秆、粪便、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加工制成,具有慢效、稳定、改良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等特点。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性能,还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活性,有利于合成、矿化肥料,提高氮肥等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3. 微生物肥料化学肥料运筹在提高小麦产量的也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比,增加小麦的经济效益。
化学肥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能够迅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降低养分流失,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肥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也容易导致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增加了土壤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成本,进而降低了小麦的经济效益。
微生物肥料运筹在提高小麦产量的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成本,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
氮肥不同用量对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摘要通过2a的氮肥肥效试验表明:海安县本地种植扬麦13小麦品种,在磷钾肥用量分别为P2O5 82.5kg/hm2、K2O 60kg/hm2条件下,氮肥(N)用量以187.5kg/hm2为宜。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有利于夺取小麦高产,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氮肥;小麦;产量;效益海安县墩头镇地处海安县西北部,属里下河农业区,土壤类型为水稻土,以稻麦两熟茬口为主,常年种植小麦面积3 735hm2,前3年平均产量5 850kg/hm2。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探索氮肥对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笔者于2005~2007年进行连续两熟氮肥不同用量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试验分别在墩头镇吉庆村六组两农户责任田内进行,供试地块地势平坦,肥力均匀。
试验土壤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
供试肥料:46%尿素、14%过磷酸钙、60%氯化钾。
各处理均不施有机肥。
肥料运筹:氮肥作基肥占65%、苗肥占15%、拨节孕穗肥占20%;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作基肥占80%、拨节孕穗肥占20%。
1.2试验设计试验按氮素不同用量设4个处理,即用纯氮0kg/hm2、94.75 kg/hm2、189.5kg/hm2、284.25kg/hm2,分别以N0、N1、N2、N3 表示,3次重复,计12个小区。
各小区磷钾肥用量相等,分别为P2O5 82.5kg/hm2,K2O 60kg/hm2。
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0m2,小麦品种为扬麦13。
1.3田间培管试验采取人工条播的方法,行距30cm,播种量94.5kg/hm2。
施肥按方案要求,分小区称量施肥,随称随施。
其他培管措施一致。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在磷钾肥施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施用氮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
其中,以N2处理产量最高,2a平均产量6 970kg/hm2,分别比N0、N1、N3增产62.7%、27.9%、11.5%,经LSD多重比较,N2与N3之间有显著差异,N2与N0、N1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