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8.63 MB
- 文档页数:128
城市交叉口设计规范城市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城市交叉口的安全和顺畅,制定了城市交叉口设计规范。
下面是我对城市交叉口设计规范的一些总结。
一、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交叉口设计应保证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顺畅性原则:交叉口设计应保证道路交通畅通,减少交通拥堵。
3.效益性原则:交叉口设计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4.适应性原则:交叉口设计应适应城市道路交通需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二、布局设计1.交叉口类型选择:交叉口设计应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选择合适的交叉口类型,包括十字路口、环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等。
2.交叉口位置选择:交叉口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和道路网布局,选择合适的交叉口位置。
3.道路宽度:交叉口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宽度,确保交叉口通行能力。
4.交通信号灯:交叉口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状况设置合适的交通信号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三、交叉口标志标线1.交叉口标志:交叉口设计应设置统一的交叉口标志,包括禁止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等。
2.交叉口标线:交叉口设计应设置统一的交叉口标线,包括车道标线、停车线、导向箭头等。
3.交叉口光源:交叉口设计应设置合适的交叉口光源,确保夜间交通安全。
四、交叉口通行能力1.通行能力计算:交叉口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和交叉口类型计算交叉口通行能力,确保交叉口通行能力满足需求。
2.交通信号控制:交叉口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和交叉口类型设置合适的交通信号控制,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五、交叉口安全设施1.人行过街设施:交叉口设计应设置合适的人行过街设施,包括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人行横道等,确保行人安全通行。
2.缓冲设施:交叉口设计应设置合适的缓冲设施,包括缓冲地带、护栏、分隔带等,防止车辆相撞。
3.交通警示设施:交叉口设计应设置合适的交通警示设施,包括警示灯、交通标志等,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城市道路交叉⼝ 1 城市道路交叉⼝,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向流量、公共交通站点的设置、交叉⼝周围⽤地的性质,确定交叉⼝的形式及其⽤地范围。
2 ⽆信号灯和有信号灯管理的T字形和⼗字形平⾯交叉⼝的规划通⾏能⼒,可按表 7.4.2的规定采⽤。
平⾯交叉⼝的规划通⾏能⼒(千辆/h) 表7.4.2 相交道路等级交 叉 ⼝ 形 式 T 字 形⼗ 字 形 ⽆信号灯管理有信号灯管理⽆信号灯管理有信号灯管理 主⼲路与主⼲路 -- 3.3--3.7 -- 4.4--5.0 主⼲路与次⼲路 -- 2.8--3.3 -- 3.5--4.4 次⼲路与次⼲路 1.9--2.2 2.2--2.7 2.5--2.8 2.8--3.4 次⼲路与⽀路 1.5--1.7 1.7--2.2 1.7--2.0 2.0--2.6 ⽀路与⽀路 0.8--10. -- 1.0--1.2 -- 注:1.表中相交道路的进⼝道车道条数:主⼲路为3-4条,次⼲路为2~3条,⽀路为2条; 2.通⾏能⼒按当量⼩汽车计算。
3 道路交叉⼝的通⾏能⼒应与路段的通⾏能⼒相协调。
4 平⾯交叉⼝的进出⼝应设展宽段,并增加车道条数;每条车道宽度宜为3.5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道展宽段的宽度,应根据规划的交通量和车辆在交叉⼝进⼝停车排队的长度确定。
在缺乏交通量的情况下,可采⽤下列规定,预留展宽段的⽤地。
(1)当路段单向三车道时,进⼝道⾄少四车道; (2)当路段单向两车道或双向三车道时,进⼝道⾄少三车道; (3)当路段单向⼀车道时,进⼝道⾄少两车道。
2 展宽段的长度,在交叉⼝进⼝道外侧⾃缘⽯半径的端点向后展宽50—80m; 3 出⼝道展宽段的宽度,根据交通量和公共交通设站的需要确定,或与进⼝道展宽段的宽度相同;其展宽的长度在交叉⼝出⼝道外侧⾃缘⽯半径的端点向前延伸30~60m。
当出⼝道车道条数达3条时,可不展宽; 4 经展宽的交叉⼝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设计内容:确定交叉口类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视距保证、缘石半径、拓宽设计、环形交叉口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
一、平面交叉口的形式1、按交叉口形式分类十字形、X字形、T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复合交叉等。
2、按渠化交通的程度分类简单交叉口、拓宽路口式交叉口、渠化交叉口。
3、按交通控制分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定周期和不定周期、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4、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C类:环形交叉口二、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1、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错点的种类: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冲突点数量多,影响大,主要与左转车流有关,与车道条数成正比。
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冲突点,如采用设置信号灯、合理组织左转车、实行单向交通等方法。
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一)车行道的交通组织1、设置专用车道2、合理组织左转车(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不准左转(3)变左转为右转(4)环形交通3、渠化交通组织4、调整交通组织交通语言包括道路语言和一切关于行的标记、符号、文字指示牌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路语言。
道路语言是指道路上的交通标线、标示、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还包括以物理形式出现的交通岛、分离岛和栅栏等物理渠化设施(一种特殊的“道路语言”)。
有路必须有道路语言,道路语言是道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二)行人的交通组织1、交叉口人行道的宽度及行人的组织2、人行横道的设置(位置、形式、宽度、通行能力)3、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三、简单交叉口设计1、交叉口的车道宽度一般采用 3.0~3.5米,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 2.8m。
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
2、平面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
目录1 总则 (2)3 一般规定 (3)3.1 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交通功能 (3)3.2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类、交通组织、交通功能及选型 (3)3.3 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交叉口规划设计 (4)3.4 交叉口规划设计范围 (6)3.5 交叉口规划设计指标 (6)4 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 (12)4.1 通则 (12)4.2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3 信号控制交叉口 (15)4.4 环形交叉口设计 (17)5 立体交叉口规划设计 (19)5.1 通则 (19)5.2 立体交叉口系统规划 (19)5.3 立体交叉口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 (25)6 道路与铁路交叉道口规划设计 (31)6.1 一般规定 (31)6.2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 (32)6.3 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道口 (33)7 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7.1 行人过街设施 (34)7.2 非机动车过街设施 (34)8 公共交通设施 (36)8.1 通则 (36)8.2 公汽(电)车停靠站 (36)8.3 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37)8.4 公共汽(电)车优先控制 (3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征求意见稿06.01.18版)1 总则1.0.1 编订本规范为目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整个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通运行的拥堵点、通行能力的控制点。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在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观念与技术上,从上世纪50-60年代起,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过去城市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只以路网与路线为中心,把交叉口看成只是路网中几条道路相交的产物。
在交通运行的实践中,才逐渐认清了交叉口在路网中的重要性,才开始重视研究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产生了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为更新过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能用新理念、新方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安全、高效、低耗、低害的交叉口,引用国内外近年来运用成功的成熟经验与研究成果、制订本规范。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平面交叉口设计大凡规定根据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的例外条件和实施的可能性情况,分别对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提出了例外的设计原则要求。
交叉口的设计不只是土木工程层面的平、纵、横设计,而应根据交通流通过交叉口的特性,综合考虑利用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结合交通管理方式,以交通流安全、流通通过交叉口为目标,作好交通流的组织和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信号配时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交叉口设计应体现上海大都市的形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便当程度和安全,同时考虑残疾人的通行要求,为便当残疾人使用和通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无障碍设计按《上海市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技术标准》(SZ—07—2000)执行。
进出口道设计考虑到新建、改建和治理性交叉口在增加进出口道的空间条件方面存在着差异,新建交叉口应满足该条规定,改建交叉口尽可能做到,治理性交叉口应创造条件达到,并应从交通管理方面采取措施。
由于交通流驶入交叉口进口道,其车速较路段明显降低;同时,为防止车辆在进口道内因车道宽度多余而发生抢道现象,车道宽度应减窄,详尽采用的尺寸还取决于车型的比例。
考虑到市中心区小车比例较大,进口道车道宽度可靠近下限取值,相反,城市边缘或外围地区的机动车交通流中大车构成比例大凡较高,且车速较大,因此,进口道车道宽度应靠近上限取值。
同时,还考虑到治理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进口道宽度再合适减少。
停靠站离向右拓展的进口道端部很近时,应将两者作一体化设计,既可使得道路线形平顺,又有利于交通流通顺通行。
为了确保交叉口流出交通的流通性,有必要设计出口道的车道数适应于流入交通流的车道数,大凡情况下,出口道的车道数至少等于进口道的直行车道数,当相交道路的右转或左转交通量较大时,出口道的车道数应作相应的增加。
作为分外情况,也有出口道的车道数少于进口道直行车道数的,但其缺少值不得大于1,且仅可使用于条件不得已的治理性交叉口。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交叉口附近设置公交停靠站,应充分注意处理好便当乘客和降低公交停靠站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影响的关系,不应片面地追求某一方的要求。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647-20111总则1.0.1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交叉口,充分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实现交叉口人流和车流的交通安全与通达,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应的道路交叉口规划,以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或立体交叉的新建、改建与交通治理专项规划。
1.0.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应坚持科学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保障安全、保证效率,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
1.0.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交通功能traffic function交通设施在交通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以及对出行者所能提供的交通服务和服务水平。
2.1.2宏观交通组织macro traffic organization在一定范围的交通系统中,规定各类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协调关系,使各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系统中能有序、安全、高效地通行的交通运行方案。
2.1.3微观交通组织micro traffic organization在交叉口可通行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安排组织从各方面汇集到交叉口的各种交通流有序地向各方向疏散,以保障人流和车流安全、高效地通过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方案。
2.1.4快速公共交通bus rapid transit(BRT)运用大容量公共交通车辆和先进的控制管理系统,在专用的车道上运行,具有运量大、运行速度快等特性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
2.1.5信号控制交叉口signalized intersection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6无信号控制交叉口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不用交通信号灯,而用交通标志、标线或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通行权的规定,组织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7减速让行标志交叉口yield sign intersection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用减速让行标志来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必须减速、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的交叉口。
城市道路平⾯交叉⼝规划与设计规程-1上海市⼯程建设规范城市道路平⾯交叉⼝规划与设计规程(报批稿)Design Regulations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on Urban Street主编单位: 同济⼤学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施⾏⽇期:12001年上海前⾔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沪建建(97)第0413号⽂通知的要求,由同济⼤学、市公安交通巡逻警察总队会同有关单位编制⽽成。
道路平⾯交叉⼝是城市道路⽹的“节点”,其规划、设计与管理得如何,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的通畅与安全。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平⾯交叉⼝,改善现有的平⾯交叉⼝,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效、经济适⽤的⽬的,已成为上海道路交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本规程就是在此背景下⽴项编制的。
编制组⼴泛参考了相关的⽂献及资料,吸收借鉴了国内外道路平⾯交叉⼝规划和设计的先进技术。
本着“规划为先”、“因地制宜”、“以⼈为本”、“公交优先”等原则,充分结合上海城市道路平⾯交叉⼝的特点,对新建、改建及综合治理道路平⾯交叉⼝规划、设计中的各项内容作了严格、细致的规定,旨在确保今后具体⼯作中的规范性、科学性。
规程内容包括:1.总则 2.术语符号 3.⼀般规定 4.平⾯交叉⼝规划 5.平⾯交叉⼝设计 6.平⾯交叉⼝交通管理设施及附属设施7.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及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
规程在执⾏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四平路1239号同济⼤学道交系,邮编:200092,以供修编时改正。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编单位:同济⼤学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杨佩昆滕⽣强杨晓光陈炳⽣张雁参加起草⼈:孙明正王茜陈奇苏郁朝鸣上海市⼯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OO⼀年四⽉2⽬录1 总则 (5)2 术语、符号 (6)2.1 交叉⼝部分术语 62.2 交通信号配时部分术语 82.3 符号……………………………………………………………………………………………(9)3 ⼀般规定 (13)4 平⾯交叉⼝规划 (16)5 平⾯交叉⼝设计 (21)5.1⼀般规定215.2平⾯设计215.3进出⼝道设计225.4地⾯公交停靠站的设置245.5 公共交通专⽤道在交叉⼝进出⼝道处的处理275.6⾏⼈过街横道285.7 ⾮机动车交通处理 305.8 对⼲道平⾯交叉⼝有影响的⾼架道路、地道或互通⽴交匝道的处理306 平⾯交叉⼝交通管理设施及附属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理)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3.1道路交叉的分类及其选择3.1.1城市道路交叉宜分为平⾯交叉和⽴体交叉两类。
应根据道路交通⽹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1.2平⾯交叉⼝应按交通组织⽅式分类,并应符合满⾜下列要求:1 A类:信号控制交叉⼝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展宽交叉⼝。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道不展宽交叉⼝。
2 B类:⽆信号控制交叉⼝平B1类:⼲路中⼼隔离封闭、⽀路只准右转通⾏的交叉⼝(简称右转交叉⼝)。
平B2类:减速让⾏或停车让⾏标志管制交叉⼝(简称让⾏交叉⼝)。
平B3类:全⽆管制交叉⼝。
3 C类:环形交叉⼝平C类:环形交叉⼝。
3.1.3平⾯交叉⼝的选⽤类型,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注: 1 ⼈⼝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主⼲路与主⼲路相交,经交通预测分析,需要设置⽴体交叉时,宜按本规程表3.1.4选⽤;2⼈⼝在50万以上的⼤城市,次⼲路与次⼲路相交,因景观需要,采⽤环形交叉⼝时,应充分论证。
4.2.9平⾯交叉⼝⼀条进⼝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地受到限制时,⼀条进⼝车道的最⼩宽度可取2.80m。
转⾓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设置车道加宽。
4.2.10当⾼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车道;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10辆时,或需要的左转专⽤车道长度达90m时,宜设两条左转专⽤车道。
左转交通量特别⼤且进⼝道上游路段车道数为4条或者和4条以上时,可设3条左转专⽤车道。
4.2.11进⼝道左转专⽤车道设置可采⽤下列⽅法:1展宽进⼝道,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少应为1.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图4.2.11(a)]。
3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车道[图4.2.11(b)]。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提高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并优化交通网络。
本文将从交叉口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常用设计类型以及交通信号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1. 引言城市道路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道路用户流量集中的地方。
合理的交叉口规划设计可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堵塞、提升通行能力,同时也能保障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良好的交叉口规划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以下问题:•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在交叉口规划设计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堵塞的状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提高交通安全性:合理的交叉口规划设计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系数。
•优化交通网络:交叉口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整个交通网络的布局和连接,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交通网络的效率和便捷性。
•促进城市发展:交叉口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进行交叉口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原则:交叉口设计应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效率原则:交叉口设计应尽量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可行性原则:交叉口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考虑交通需求、土地利用和道路连接等因素。
•环保原则:交叉口设计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交通设计。
4.1 交叉口形式根据道路布局和交通流量等因素的不同,常见的交叉口设计类型包括:•十字形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相对较小的区域,设计简单、容易实施。
•T形交叉口:适用于一条主干道和一条支路交叉的情况,能够确保交通的顺畅。
•Y形交叉口:适用于三条道路交叉的情况,能够合理调度交通流。
4.2 超级交叉口设计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超级交叉口设计逐渐被引入。
超级交叉口设计将多个交叉口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交通枢纽,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城市道路交叉设计之平面交叉口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交叉设计的一部分,它对于交通的安全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平面交叉口设计的要点和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
1.设计要点平面交叉口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交通流量:需要根据交叉口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容量和车道数目,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需要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
行人通行:需要保证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安全通行,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信号灯等设施。
交通流动性:需要考虑交叉口的通行的流畅性,合理设置转弯车道和加速减速车道等。
土地利用和环境:需要考虑交叉口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环境因素,合理设计交叉口的布局和景观。
2.设计原则平面交叉口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效率。
可视性原则:保证交叉口进口和出口的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可视性,避免盲区。
布局原则:合理设置交叉口的车道数目和线形,根据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容量,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安全原则: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交通流动性原则:合理设置车道、转弯车道和加速减速车道,确保交叉口的通行流畅。
行人通行原则: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信号灯等设施,保障行人在交叉口附近的安全通行。
环境景观原则:考虑交叉口周边的土地利用和环境因素,合理设计交叉口的布局和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3.设计流程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数据:收集交叉口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和行人通行量等相关数据。
确定要求:根据数据分析,确定交叉口的容量和通行能力要求等。
初步设计:根据要求,进行初步的交叉口布局设计,确定车道数目、转弯半径等。
优化设计:根据初步设计结果进行优化调整,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通行效率。
细化设计:进行细化设计,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线等的设置。
施工图设计:根据细化设计结果,绘制出具体的施工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