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设计性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6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生产实验项目性质:本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水产品加工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了《水产食品加工学》这门课程之后,将其课堂上学习的水产品加工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的一个设计性试验。
该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通过实验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掌握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将有利于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所属课程名称:水产食品加工学计划学时:10一、实验目的1、掌握冷冻鱼糜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技术;抗冻剂防治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的作用;鱼肉蛋白质变性的特征变化。
2、掌握鱼糜制品弹性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弹性的因素。
3、掌握鱼糜制品制造的生产技术。
4、掌握鱼糜凝胶化和凝胶劣化的性质。
5、学习鱼糜制品弹性感观检验方法。
二、设计指标设计的鱼糜制品(鱼丸)主要考虑如下质量指标:1、鱼丸的凝胶强度2、鱼丸的风味3、鱼丸的香气4、鱼丸的产品成数5、鱼丸的白度6、鱼丸的水分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2、学生自己设计鱼糜制品(鱼丸)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按5人为一实验小组,学生自己拆装、调试设备。
各实验小组自己根据鱼糜制品制造的技术原理、影响鱼糜制品弹性的因素,各组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用各实验小-1-组自己制造的冷冻鱼糜原料制造鱼丸。
各实验小组要提前一星期,把自己制定鱼丸生产工艺,所需工具,产品配方报实验室老师,由实验室老师准备、购买。
指导教师只对关键工序进行指导。
3、要求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规范和卫生标准进行,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
河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定办法(试行)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应当在实验课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为了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合理,过程规范,并结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需要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规范,明确界定开设的课程范围,对实验的开设条件、内容和完成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推动我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开设范围界定学校本科培养计划中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和含有实验或上机的课程,均属于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范畴。
对于课程名称相同,但课程学分相差1学分及以上的,可视为2门课程。
第二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界定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
该类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它一般是在学生经过了常规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或器件、试剂、材料等)、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实验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体现科学精神。
第三条开设的基本要求根据我校本科实验教学基本条件,全校专业主干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开设比例,应达到100%,即每门课中至少应有一个实验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其它课程的开设比例应不低于80%。
同时,要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质量。
第四条组织与实施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工作在学校主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规划、组织、管理。
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动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设计与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实验类型1.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将实验类型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2.演示性实验是指主要由教师讲解和操作,学生通过听讲、观察与思考,来理解实验原理与方法,了解实验过程与结论。
3.验证性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按指导书要求或按教师审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动手操作来完成全部实验过程,进而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技术,验证实验过程及结论。
4.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后期处理等,以获得较为系统的综合实验训练。
5.设计性实验是指由指导教师给定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不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6.研究性实验是指学生个人或小组结合科研课题或创新实践项目,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展创新性研究的实验项目。
研究性实验要求从查阅技术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到选择或自制仪器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均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
二、开设要求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可安排一些基本的训练和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专业课则应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项目。
2.综合性实验一般可在一门课程的后期开设,也可以在几门相关课程学完之后开设。
设计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常规实验或综合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开设。
研究性实验根据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由实验申请者和相关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商定开设时间。
3.凡有实验的课程都要创造条件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其中,有实验的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4、有实验的专业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3、有实验的专业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2。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第三条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要求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探索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第四条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验课程和含有实验或上机的课程,均可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一个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一般2学时以上。
第五条有一个以上(含一个)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就可以称为有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
各系开设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的比例应不低于80%。
必修课中有实验的课程一般要开设至少一个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第六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程序:任课教师须填写*******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申报表(见附件1),报系部认定;系部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汇总表(见附件2)报教务处备案。
第七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开展如下工作:(一)将学生进行分组,综合性实验一般2~4人一组,设计性实验一般4~6人一组;落实好实验室,准备好相关仪器设备和耗材。
(二)对设计性实验,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内容与格式范本见附件3)。
(三)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工作,强调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原始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提交纸质文本和电子版),并视具体情况要求学生答辩。
(五)指导教师应根据每个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评分。
第八条各系要创造条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组织教师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工作,并加强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与管理。
学院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为更好地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推进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一、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中外文资料的能力;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1.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学生具有一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综合性实验一般可以在一门课程的一个循环之后开设,也可以在几门课程之后安排有一定规模的由几个知识点有机综合的实验。
内容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视为综合性实验:(1)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2个以上知识点的有机综合;(2)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的有机综合;(3)一门课多项实验内容的有机综合。
2.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常规或综合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实验操作过程之后开设。
开设时可由指导教师出题目、给总体方案、给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拟定步骤、自己选定仪器设备、自己绘制图表等。
更进一步的设计性实验则是在指导教师出题后,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内容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视为设计性实验:(1)教师给定实验目的、总体方案,学生自行选择仪器设备,自行拟定实验步骤加以实现的实验;(2)教师拟定实验题目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加以实现的实验;(3)根据课程知识内容,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实现的实验。
三、实施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实验的各类课程都要创造条件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级: 10级 2011—1:假设某银行有四个窗口对外接待客户,从早晨银行开门起不断有客户进入银行。
由于每个窗口在某个时刻只能接待一个客户,因此在客户人数众多时需在每个窗口前顺次排队,对于刚进入银行的客户,如果某个窗口的业务员正空闲,则可上前办理业务,反之,若四个窗口均有客户所占,他便会排在人数最少的队伍后面。
现在需要编制程序以模拟银行的这种业务活动并计算一天中客户在银行逗留的平均时间。
2.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1)初始化(OpenForDay),模拟银行开门时各数据结构的状态。
2)事件驱动(EventDrived), 对客户到达和离开事件做相应处理。
3)下班处理(CloseForDay), 模拟银行关门时的动作,统计客户平均逗留时间。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对离散事件模拟的认识;2)进一步理解队列的实现与应用;3)对链表的操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该实验涉及到线性表的建立、插入、删除等操作,涉及到了队列的建立、插入、删除,涉及到了离散事件的应用思想,还涉及到了排序的概念。
完成这个实验对线性表、队列及C语言编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将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对离散事件也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整体设计。
包括初始化(OpenForDay),事件驱动(EvenDrived),下班处理(CloseForDay)初始化的代码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建立一个银行工作系统的框架,把实际问题数字化,利用“事件”来描述系统程序,其中包括变量客户人数、累计时间、客户到达成为事件的一个部分,当然每个窗口看做是一个队列。
算法如下:void OpenForDay(){ // 初始化操作int i;InitList(ev); // 初始化事件链表为空en.OccurTime=0; // 设定第一个客户到达事件en.NType=Qu; // 到达OrderInsert(ev,en,cmp); // 插入事件表for(i=0;i<Qu;++i) // 置空队列InitQueue(q[i]);}接下来,客户进入,进行客户到达后的处理要做的操作有:客户人数加1—>记录到达的时刻—>加入事件列表—>查找队列最短的窗口—>客户插入—>办理业务—>离开—>记录办理业务需要的时间。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题报告
课题民航售票系统
学号02261083
班级02计24
申请者陈碧霞
指导教师赵立江
申请日期2004-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填写说明
1. 综合性实验是学科内一门或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该类实验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实验方法,按照要求或自拟实验方案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有机组合起来进行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科学实验之间的教学实验,可以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也可以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从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和步骤(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选择仪器设备(或自行设计、制作)并实际操作运行,以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主要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自主实验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实验方面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去做实验。
3.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选题应以课程实验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为主,在课内时间不足时,应充分利用其它业余时间完成实验。
4.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一般为一人一题。
如果确需两人或多人协作完成同一课题,须由指导老师提出,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并独立撰写各自的综合性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报告。
5. 合作课题的人数最多为4人。
6. 成果形式为:论文、软件、硬件、课件、网站。
7. 本开题报告中所有自己书写的内容请使用楷体,请不要改变本开题报告页面设置。
第 1 页
第 2 页。
河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定办法(试行)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应当在实验课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为了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合理,过程规范,并结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需要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规范,明确界定开设的课程范围,对实验的开设条件、内容和完成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推动我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开设范围界定学校本科培养计划中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和含有实验或上机的课程,均属于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范畴。
对于课程名称相同,但课程学分相差1学分及以上的,可视为2门课程。
第二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界定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
该类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它一般是在学生经过了常规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或器件、试剂、材料等)、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实验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体现科学精神。
第三条开设的基本要求根据我校本科实验教学基本条件,全校专业主干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开设比例,应达到100%,即每门课中至少应有一个实验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其它课程的开设比例应不低于80%。
同时,要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质量。
第四条组织与实施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工作在学校主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规划、组织、管理。
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基础实践层次中的核心,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社会各方面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中外文资料的能力。
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写科研成果报告、学术论文以及开展科学实验研究作基础训练。
总之,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锻炼,可以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以培养,对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1、能将一门课程中二个及以上的知识点有机结合,或者属于二门及以上课程的知识点有机结合的实验被认作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综合性实验一般可以在一门课程的一个循环之后开设,也可以在几门课程之后安排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时间较长的实验。
2、由学生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并独立完成规定内容的实验被认作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结合各自教学或独立于各种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实验。
它不但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常规或综合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之后开设。
开设时可由指导教师出题目、给方案、给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拟定步骤、自己选定仪器设备、自己绘制图表等。
更进一步的设计性实验则是在指导教师出题后,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南京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说明1、关于实验类型的说明: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教师给定实验目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根据定义,综合性实验内容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①涉及本课程多个章节的知识点;②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③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一般是指导教师给出题目,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独立完成操作、编程、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3、对综合性、综合性实验进行论证论证专家组组长由院长或主管实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成员不少于3人。
应聘请该领域或与该领域相关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论证组成员。
应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专家组根据实验目的、实施设想、所利用的知识以及实验条件要求等,进行实验属性判定和可行性论证。
对论证符合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要求的实验项目的教学过程要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和结果等要进行抽查,确保实验内容符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要求。
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一个配方,其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陶瓷坯料配方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瓷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工艺制度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实验给定的烧成温度1250℃,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的配料方法。
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
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
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
试验前借助于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方案,试验后,经过表格运算,分析试验结果,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出最佳的坯料配方。
然而本设计是采用了三轴图法,利用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在设定的1250℃的温度下,根据配料三角形计算出长石-高岭-石英的配料比。
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原料的脱水、氧化分解、易熔物的熔融、液相的形成、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生成以及新生成化合物量的不断变化,液相的组成、数量和年度的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坯体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坯体的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坯体孔隙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状态称为烧结。
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若继续升温,升到一定温度是,坯体开始过烧,这可通过试样过烧膨胀出现气泡、角棱局部熔融等现象来确定。
药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各位领导与老师:根据药理学的实验特点及现有的实验条件,初步拟定了4个具有可行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对象主要为护理本科生,也适用于专科生。
但具体开设的内容还需各位领导与老师的商榷。
由于实验项目比较复杂,每次实验所需课时均比较多,且单一教师辅导困难比较大,至少需要双教师辅导(比如采血、插管、实验准备等),请各位领导与老师理解。
课程设计:王鹏基础教研室2005年1月9日实验一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动物选择、实验分组、对照原则、处理因素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知识),并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通过观察氯丙嗪的降温作用,掌握其降温特点,联系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体温计、冰箱、氯丙嗪等。
【实验过程】一、首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一)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计划中关于研究方法与步骤的一项内容,是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的合理安排。
严密合理的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研究工作的保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误差以获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甚至可以使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实验对象与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1)处理因素实验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由实验者人为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称为处理因素,如药物、某种手术等。
一次实验涉及的因素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控制。
但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2)明确非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虽然不是我们的研究因素,但其中有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产生混杂效应,所以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设计时明确了这些非处理因素,才能设法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做到标准化,即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价。
如实验设计中处理因素是药物时,则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质量(成分、出厂批号等)必须保持不变。
2.实验对象实验对象的选择十分重要,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主要实验对象包括整体动物(正常动物、麻醉动物和病理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等。
3.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指受试对象在处理因素作用后呈现的反应或受到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计数指标(或定性指标)和计量指标(或定量指标)等。
指标的选定需符合特异性、客观性、重复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等原则。
(二)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误差和偏倚,药理学实验设计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必须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
1.对照原则对照是比较的前提。
在生物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为消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必须设立对照组。
对照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非处理因素尽量保持相同,从而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缩小。
如实验动物要求种属、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相近;实验的季节、时间和实验室的温度、湿度也要一致;操作的手法前后要相同等。
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对照形式,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正常对照)、实验对照(阴性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组间对照)等。
2.随机原则即所研究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随机的目的是将样本的生物差异平均分配到各组。
实验中凡可能影响结果的一切非研究因素都应随机化处理,使各组样本的条件尽量一致,消除或减小组间人为的误差,从而使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更加客观,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3.重复原则重复是指实验中受试对象的例数或实验次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它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即重复性和重现性。
若样本量过少,可能把个别现象误认为普遍现象,把偶然或巧合事件当作必然规律,其结论的可靠性差。
如样本过多,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所以,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对样本大小作出科学的估计,以满足统计处理的要求二、氯丙嗪的降温作用设计部分:每台面4只小鼠,体温计1只,A、B两种药水(分别为氯丙嗪和生理盐水)由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分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结果来判断A、B药水各对应的药品并总结实验所用原理,并掌握氯丙嗪的降温特点。
三、临床护理联系:氯丙嗪与阿司匹林在解热方面的异同,联系两药在临床上的不同应用。
实验二利尿药的利尿作用(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药理学、外科学(固定、备皮、消毒、手术等)、护理学(静脉注射法)及临床病例分析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外科手术和外科结的操作,观察呋喃苯胺酸的利尿作用,并通过病例分析,联系其临床应用。
【实验器材】白兔、注射器、导尿管、解剖台、剪刀、呋喃苯胺酸【实验方法】1.外科基本操作:兔背位固定,耳静脉麻醉后,备皮,局部消毒后,剪开腹部皮肤和肌肉,找到膀胱,将膀胱剪一小口,插入导尿管,用线将膀胱与导尿管结扎在一起(外科结结扎),将原有尿液弃去后,收集尿液10min,记录体积。
2.经兔耳静脉注射呋喃苯胺酸1ml,连续收集尿液3次,每次10min,记录体积,分析结果。
观察呋喃苯胺酸的利尿效果。
3.病例分析:a、急性水肿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b、高血压患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抢救、治疗与护理。
C、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实验三磺胺嘧啶半衰期的测定(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计算机、分析化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参与临床药物监测(TDM)打下基础。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通过磺胺嘧啶钠(SD-Na)血浓测定实验,掌握临床药理药物动力学方面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了解药物时量关系曲线的变化及药品说明书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参数,并为临床药物监测(TDM)打下基础。
【实验器材】白兔、注射器、试管、移液管、721分光光度计、肝素、0.5%亚硝酸钠、20%三氯醋酸、0.5%麝香草酚【实验原理】磺胺嘧啶钠在酸性环境下其苯环上的氨基(-NH2)离子化生成铵类化合物(-NH3+),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该化合物在525 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
【实验方法】1、取兔1只,静脉注射1000 U/ml肝素1 ml/kg,并取空白血0.5 ml。
对侧耳缘静脉注射20%SD-Na 2 ml/kg,并准确计时。
分别于给药后5、10、15、20、30、60和90 min 自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侧)取血0.5 ml。
耳缘静脉注射1000 U/ml肝素1 ml/kg,并取空白血0.5 ml。
对侧耳静脉注射20%SD-Na 2 ml/kg,并准确计时。
分别于给药后5、10、15、20、30、60和90 min自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侧)取血0.5 ml。
将血0.2 ml与20%三氯醋酸2 ml、蒸馏水3.8 ml混匀后,2500转/分离心10 min。
取上清3.0 ml,先加0.5%亚硝酸钠1.0 ml,再加0.5%麝香草酚2.0 ml,混匀,于721分光光度计525 nm波长处测定光密度值(OD525),将光密度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SD-Na血药浓度(mg/ml)。
各样本OD值代入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求得值为SD-Na含量(mg),除以血体积0.1 ml,即得SD-Na血药浓度(mg/ml)。
2. 药时曲线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1) 消除速率常数:K (min-1)= - 2.303 B(2) 血浆半衰期:t1/2 (min) = 0.693/K(3) 初始浓度:C0 (mg/ml) = lg-1A(4) 表观分布容积:V d (ml/kg) = D0/C0 (D0为给药剂量)3.临床护理联系:了解决定药物给药间隔的主要因素,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了解药物时量关系曲线的变化及药品说明书中涉及的一些主要参数。
实验四普鲁卡因的LD测定(综合性实验,4学时)50【实验简介】本实验综合了实验设计、统计学、计算机应用、药理学及毒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以后学生论文写作和设计打下基础。
【实验辅导】至少双人辅导【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方法,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
【实验器材】小鼠、注射器、普鲁卡因溶液等。
【实验方法】1、预试验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分别按组腹腔注射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死亡率和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
(参考剂量:LD100为250mg/kg, LD 0为164mg/kg)。
2、正式试验在预初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的范围内,选用几个剂量(一般选4~5个剂量),每组10只小鼠,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腹腔注射给药。
3、LD50测定中应观察纪录的项目⑴实验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药物的批号,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药方式及剂量、给药时间等。
⑵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中毒现象,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末只死亡的时间,死前的现象,各组死亡的只数等。
⑶尸解及病理切片:对死亡的小鼠及时进行尸解,观察内脏的变化(心、肝、脾、肺、肾),记录病变情况。
若肉眼可见变化时则需进行病理检查。
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活动物称体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与中毒死亡鼠比较。
当发现有病变时同样进行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变化及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计算】实验完毕后,清点各组死亡鼠数和算出死亡率(P),按改良寇氏法公式进行计算:LD50= ㏒-1[X m–i (∑P–0.5)]其中:X m:最大剂量的对数值i :相邻两组剂量对数值之差P:各组动物死亡率,用小数表示(如死亡率为80%应写成0.80)∑P:各组动物死亡率之总和【实验报告要点】将实验资料填入下表,并按公式计算。
组别动物数剂量对数剂量动物死亡数死亡率LD50(只)(g/kg)(X)(只)(%)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