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93.12 KB
- 文档页数:2
强夯法在处理路基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当前工程建设中大量存在堆填不久的松散土问题,采用强夯法加固新近回填土地基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液化的能力和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关键词:强夯法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强夯法亦称为动力固结法,有别于静力固结法。
强夯分为主夯、副夯和满夯三个阶段,是改变深层土体结构的动力方法,其原理是:将很重的锤起吊到一定的高度后自由落下,使其很大的势能转变成冲击能。
这种势能转换为冲击能,同时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冲击力。
如此反复冲击地面,使深层湿陷黄土的结构产生裂隙,结构破坏,孔隙变小,水分从孔道被强行挤压出去,减少压实土的含水量,增加土的密度,达到处理湿陷黄土的目的。
一、强夯法的概念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是将重锤(一般l00kn~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一般为6m~40m),给地基以冲击能和振动。
国外最大的夯击能曾达至u50mn·m。
它适合加固从砾石到不饱和黏性土的各类地基土。
强夯法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液化的能力和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士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它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震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对饱和黏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使土粒重新排列从而降低其压缩性,强夯法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为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_。
强夯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机具简单,施工方便,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能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
强夯法在开始时仅用于加固砂性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与发展,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和改善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强夯法逐渐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黏性土的各类地基。
浅析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它是在地面上使用锤击钻机或重锤等设备,将钢制板件或者钢管不断地打入地下,以改善地基土的力学性质,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建筑工程中,强夯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工程中,例如建筑物的地基处理、道路工程的地基处理等等。
一般来说,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地基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在进行建筑工程时,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沉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地基不够稳固,不仅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会导致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等问题。
强夯法通过在地下不断打击老旧的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加密土壤颗粒,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处理坚硬难以处理的地质环境在一些坚硬的地质环境中,如黏土、沙岩、石灰岩等,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强夯法可以利用锤击钻机或重锤的强大动力,将锥形钢筒或钢管不断地打入土层中,从而有效地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
3. 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成本相比于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如灌注桩、板桩等,强夯法不仅施工速度快,而且施工成本低,因为它不需要使用大型机械或设备,只需使用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处理。
另外,强夯法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地基处理,从而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效率。
4. 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强夯法不同于其他的地基处理方法,它不需要挖掘大量的土方,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噪音和震动。
因此,强夯法在一些城市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强夯法是一种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不断锤击土壤,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缩短施工周期,减小影响,改善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在使用强夯法的同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切勿在不适合使用强夯法的地质情况下强行使用。
广南公路路基处理中强夯法的应用分析[摘要]:为解决拓宽路基中出现的滑移病害和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广南高速公路某段路基工程为例,介绍了强夯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论述了强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检测。
[关键词]:广南高速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强夯施工强夯法处理地基首先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60年代创用。
我国于1978年,交通部一航局科研及协作单位在天津首先开展试验研究。
由于该法设备简单、效果显著、经济和工效高,很快得到推广。
与重锤夯实法不同,强夯法采用较高的夯击能,重锤一般为100kn至600kn,落高一般为10m至4m。
由于夯击能与重锤夯实法的相差很多,两者加固地基机理也不同。
强夯法利用落锤产生的巨大夯击能(一般为600knm至10000knm),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和动应力,对地基土进行挤密,可减小土的压缩性,提高土强度,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砂土的地基液化能力,国内外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就强夯法在广南高速公路中的施工作了探讨,认为该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工程概况广南高速公路四川某标段为湿陷性黄土路基,具有自重湿陷性。
表层为褐黄色黄土状粉土,局部地段夹黄土状粉质粘土薄层或透镜体,湿陷系数为0.048~0.091,湿陷起始压力为27~153kpa,厚度为5~6 m。
因黄土状粉土固结性差,承载力低,遇水后抗剪强度迅速衰减,工程性质较差。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强夯法处理该段湿陷性黄土路基。
2、施工参数2. 1 单击夯能的确定根据夯击能量计算公式:锤重(kn)×落距( m)= 单击夯击能( kn·m),主、副夯采用2000kn·m夯击能量的夯锤,满夯夯击能量采用1000kn·m。
根据以前的施工经验,对主、副夯投入18t 的夯锤,落锤高度为11.2 m,满夯投入8 t 的夯锤,落锤高度为12.5 m。
强夯法在素杂填土路基中的应用在道路工程建设中,道路的选线将不可避免地要穿过土质软弱的地区。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存在其稳定性差和变形沉降量大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道路的质量和使用,若处理不好,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
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特别是高等级道路,地基的处理和路基工程的施工非常关键。
强夯法作为众多软基处理方法中的一种,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介绍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以及其施工方法,并通过试验检测其施工质量,验证强夯法对处理回填素(杂)填土路基的效果。
【关健词】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施工工艺;质量控制2003年我公司中标承建的厦门市湖里大道中段道路工程项目中,约有2万㎡面积的软土地基,我们根据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用强夯法施工,较好地处理软土地基的问题,也取得一定的经验。
1 工程概况厦门市湖里大道工程中段道路工程位于厦门市岛内北部,为城市I级主干道,道路为从西往东走向,施工长度1744m。
主线道路标准横断面采用机非分离的双幅路,断面尺寸为:宽50m=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10m)+车行道(12m)+中间分隔(6m)+车行道(12m)+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10m)车行道采用高级沥青砼路面结构。
本工程路床设计允许回弹弯沉值为200(1/100mm)。
路线沿途为村居、冲沟田地及厂房。
道路路基施工时,要进行大规模换填土比较困难,加上工程附近及岛内的粘性土或其它可填材料匮乏,为了减少投资,工程项目利用近年来刚回填素(杂)填土,采用强夯法处理道路软土地基。
2 工程地质情况本工程西段路床挖方量不大,东段路床最大开挖高度达6m,有一条过冲沟从中间斜穿过,冲沟面积大约2万m2,是近年来刚回填素(杂)填土,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文件显示,按物理性能的差异,其岩土层由上而下可分为六层,各层工程地质特征分别是:2.1 素(杂)填土:素填土呈黄色、可塑、湿,主要成份为新近堆积的残积砂质粘土;杂填土呈杂色、可塑、湿,主要为砂质粘土、淤泥质砂及残积砂质粘土;素(杂)填土层厚在0.3~6.2m之间。
强夯法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运用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路基施工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其与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及使用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期间,通常需要使用到强夯法,该种方法是凭借重力和压力的优势,确保土体能被有效压缩,大幅度减少土壤间的间隙,显著提高路基的密实度,以提升路基的承载力,从而保障道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及使用效果。
所以,对强夯法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论述强夯法的工作原理,分析强夯法的各种优势,探讨强夯法使用的方法,提出提升强夯法使用效果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强夯法:公路路基:运用引言:新形势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社会大众对日常出行和载物运输也提出了更高和更多的要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地势比较复杂,目前在交通运输体系中主要是以公路运输为主,因此公路工程建设变得极其重要,其施工质量也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与交通运输的整体效率及稳定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公路工程具体施工期间,路基往往是需要引起重点关注的部分,不仅要使用相适应的施工技术及方法,而且还要切实提高整体的施工效率及质量。
强夯法不光有着操作难度小和成本的优势,也能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既能增强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及保障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及提高施工效率,又能减少工程企业的成本支出,增加工程企业的经济收益,因而备受各个工程企业的青睐。
1 强夯法概述强夯法(动力加固法)是指通过有效利用动力或压力,来对公路路基施加一定程度上的力度提高公路路基的稳定性。
强夯法使用过程中其实是使用起重机将一定重量的夯锤起吊到相应高度后落下,使其对地基产生对应程度上的重压,以便达到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密度、消除土壤间隙等有关目的,所以强夯法经常被应用于土质松散的公路路基,常见的有砂石、碎石、饱和性偏低的土壤中,通过采用强夯法除了提高土质的稳定性外,还强化了公路路基的稳定性能。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01T05:55:57.513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8期作者:江桃[导读] 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而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
江桃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市渝北区 401135摘要: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而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
如何有效利用土地成为一个难题。
随着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的建设,工业区的建设,商品房的开发,中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因此,利用地质条件差的土地,采取加固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强夯作为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对地基的加固是有效的,可以提高土层的压缩模量和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消除特殊地基的湿陷性和膨胀性,防止砂土地基的振动和液化,大大改善地基的地质条件,使地基经过强夯后直接投入使用。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地基沉降;利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处理能够有效解决地基沉降、地基承载力及地基变形等问题。
结合强夯法在某汽车残页元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强夯法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可为今后软基处理和高填方路基处治方案提供参考。
一、强夯法的分类1.强夯置换法适用于软黏土地基,工作机理是首先将符合标准的石料满铺于软黏土地基上,再利用高强度夯击能将石料夯入土基中重复夯击和填石,直到穿透软土层抵达下部持力层,形成一个一个的颗粒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实现对原有软土地基的加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2.动力密实法适用于粗颗粒土和非饱和地基土,利用冲击荷载,降低孔隙率,使土壤更加密实,产生硬壳层,从而增加地基的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
3.动力固结法适用于细颗粒饱和土,受到强夯的冲击作用,土体会产生裂隙并发生液化,从而增加排水通道促使孔隙水排出。
受到强夯作用,土体的强度将会大幅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体强度会逐步恢复并进一步增强。
二、强夯法的施工工艺强夯法的整个施工程序分如下步骤:第一,清理与整平场地。
强夯法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探讨顾爱军(扬州龙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宝应225800)工程技术脯要】在公路路基施工时经常会遇到不同地基满足不了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常用的路基处理方法很多,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秘I虫£、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j堪。
鹾键词]强夯法;路基施L;地基处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年客运量、货运量的快速增长,公路里程也得到了大大延伸。
我国地域辽阔,地基土条件地域性较强,在公路施工时经常会遇到路基处理问题。
常用的路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镑中扩桩法、单液硅化渚黜陵液法等。
其土性因土的种类不同,加固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
当前工程建设中大量存在堆填不久的松散土问题,采用强夯渤Ⅱ固新近回填土地基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1强夯法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是将重锤(一般100K N。
400K N)从高处自由落下(一般为6m~40m),给地基以冲击能和振动。
国外最大的夯击能曾达到50M N m。
它适合加固从砾石到不饱和粘性土的各类地基土。
强夯法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喇翻电&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液化的能力和消除黄土的湿陷佳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毹力和消除士的湿陷性。
它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并嘲医j觏E缩性,而且还能改善其抵抗震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2工程概况该路段岩土层分布及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粉土,褐黄色,稍湿,稍密一中密,平均厚度2.06米:承载力标准值fk=121M a,压缩模量Es=8.5M pa;2)粉砂,浅黄色,稍湿,稍密一中密,砂质较纯,平均厚度2.07米:承载力标准值fk=124M a,压缩模量E s=”.5M pa;3)细砂,浅黄色,稍湿,中密一密实,砂质纯,平均厚度5.52米:承载力标准值fk=180M a,压缩模量Es=13.5M pa;4)粉土,褐黄色,稍湿,中密,平均厚度223米;承载力标准值f k=l60M a,压缩模量Es=l12M D如3强夯加固地基设计3.1设计参教1)强夯处理范围。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 GY I NFORM TI ON 2008N O.12SC 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工业技术1路基强夯技术的概念及其优点分析强夯法亦称为动力固结法,有别于静力固结法。
强夯法适用于砾类土、砂类土、低饱和度的粘质土和粉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路基,它一般是通过8t ~30t 的重锤采用8m ~20m 的落距(最高可达40m)自由落下冲击路基,使路基土在巨大的冲击能作用下,产生很大的动应力和冲击波,致使路基土的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一定深度(10m ~40m )内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气)通道,使土中孔隙水(气)顺利逸出,土体随之固结,从而在有效影响深度范围内提高土基强度,使土体密实,以达到提高强度、降低压缩性以及提高土层均匀程度的目的。
强夯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对填料粒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
在普通路基填筑中,如果填料中有了粒径大于20c m 的砾料,在摊铺碾压时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强夯施工的骨料粒径可达到40c m ~50c m ,据我们挖填时的回测观察,40c m ~50c m 砾料经强夯夯实后已大部分击碎与周围的土结合为一体。
二是加快了整体施工的速度,虽然与压路机碾压比较单位工程量的造价有所提高,但缩短工期带来的效益也是比较显著的。
三是在高填方中,用强夯夯实路基,由于其影响深度较深,可加强填料与原地面之间的结合。
其缺点是:机具较为笨重,对于地形过于复杂的工地,进场比较困难。
2路基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其加固深度影响因素2.1路基强夯法施工技术的加固机理强夯法虽然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为影响强夯效果的因素太多,理论分析和计算以及在施工中的应用都困难重重。
美国专家认为:“大面积的强夯加固,处理深度可达30米。
当应用于非饱和土时,压缩过程基本上同实验室中的击实实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