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效果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两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勾忠杰 李金林 韩爱华 黄春蓉(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04医院护理部,四川绵阳621000) 摘 要 目的比较PBL 教学法(Problem 2based Lear ning ,PBL )与CP 教学法(Clinical Pathway ,CP )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20名护理实习学生随机分为两组:60名采用PBL 教学法作为A 组,另外60名采用CP 教学法作为B 组。
在出科前对所有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实习学生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
结果A 组护理实习学生的理论成绩(88.6±2.04)、病历书写成绩(95.5±1.73)与B 组护理实习学生的理论成绩(93.80±1.41)、病历书写成绩(93.3±1.6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 <0.05);问卷调查A 组的所有学生都认为PBL 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B 组93.3%的学生认为CP 教学法有利于全面掌握知识。
结论PBL 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护理实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CP 教学法有利于护理实习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PBL 教学法 CP 教学法 护理 临床带教Study f o r the a pplica tion o f t w o tea ching methods in nur sing clinica l pract ice teac hingG ou Zhongjie ,Li Jinlin ,Ha n Aihua ,etc(N ursi ng Depa r tment ,The Second A f f ilia te d Hospita l of Beichun Me dical Colle ge ,Mia nya ng 621000)Abstract Objective T 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 ect of two teaching methods of problem 2ba sed lear ning (PBL )and clinical pathway (CP )in nur sing clinical p rac tice teac hing.Method 120nursing students wer e randomly divide d i nto t wo group s;60st ude nts in gro up A was tutore d with teaching method of PBL ,another 60student s in group B was tutored with teac hing method of CP.The te st and que stionnaire were done to all the nur sing students befo re their graduation of nursing practice ,and t he te sting score and que stionnaire re sult of t wo group s of nursing stude nts we re compar ed and analyzed.R esult The compa rison of theor y score (88.6±2.04)a s well as writing score of ca se hi story (95.5±1.73)in group A and t heor y score (93.80±1.41)a s well a s writing score of case history (93.3±1.63)in group B wa s remar kably differe nt (P <0.05);the questio nnaire showe d all t he st ude nt s in group A belie ved t hat teaching met hod of PBL could improve t he ability of self 2st udy ,and 93.3%student s in group B be 2lieved that t he teaching method of C P was propitio us to ma ste ring kn owledge roundly.Conclusion The teaching met hod of PBL wa s propitious to cultivating the self 2study ability a nd judge thought ability for nur sing practice stude nts ;the teaching me thod of CP was propitious to ma ster ing knowledge roundly a 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 2cy for nursing practice stude nts. Key w or ds Teaching method of PBL Teaching method of CP Nursing Clinical practice teac hing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975(2008)1721548203 作者简介勾忠杰(63),女,四川绵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专科护理 PBL 教学法(Problem 2based Learni ng ,PBL )与CP 教学法(Cli nical Pat hway ,CP )是近几年国际教育界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
GCS评分知识及技能培训方式的改进及效果评价目的:探讨PBL+LBL教学模式不同的分组带教在临床护理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方法:运用访谈式调查方法、自制的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格拉斯哥知识问卷调查表以及经由专家咨询法设计的考核问卷等工具收集相关的资料,对我院新进护士运用PBL+LBL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分组带教形式来比较不同分组情况下临床带教的实际应用效果。
结果:在运用PBL+LBL临床护理带教模式下实验1组(一带一带教模式)和实验2组(一带三带教模式)及实验3组(一带五带教模式)之间比较得出对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学员理论知识掌握及操作技能方面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学员对LBL+PBL教学模式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采用LBL+PBL教学模式对新护士进行护理培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特性。
结论:LBL+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时,采用一带三或一带五的带教模式优于一带一的传统带教模式,差异显著(P<0.05),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增强新护士使用GCS知识的临床操作能力及病情观察的应对能力,有效提高了GCS评分的准确性,提高了护士自身的临床工作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理培训中推广使用。
标签:GCS;PBL教学法;LBL教学法;,护理培训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及建筑事故的多发,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重症颅脑损伤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而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急救技术、治疗水平以及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较前明显降低,但是因一些不可逆的颅脑损伤的存在使得该类患者的致残率依然是居高不下。
GCS评分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瞳孔的直接及间接的对光反应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最好的评价指标。
由于医院扩建以及科室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大量护理新进人员加入到我们的护理队伍当中,LBL教学法即Lecture-Based Learning,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
不同临床带教方式下护理实习效果的比较Comparison on effect of nursing practice underdifferent clinical teaching style周 芳,张小宁,胡惠惠,陈 翠,韩秀娟,张 梅,梁 爽Zhou Fang,Zhang Xiaoning,Hu Huihui,et al(Nursing College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Jiangsu 221004China)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带教方式下护理实习效果。
[方法]将60名病房重症监护室(ICU)实习本科护生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人,A组采用固定带教方式,B组采用轮流带教方式,C组采取复合带教方式(第1周固定带教,后3周轮流带教)。
在第1周和第4周分别对护生职业素养、理论知识、临床护理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测评,比较3组护生护理实习效果。
[结果]第1周A组和C组护生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考核成绩优于B组(P均<0.05);第4周C组护生临床护理能力考核成绩优于A组和B组,B组优于A组,B组和C组护生沟通协作能力考核成绩优于A组(P均<0.05)。
[结论]对实习本科护生采取前期固定和后期轮流带教相结合的复合带教方式,效果优于单纯固定带教和轮流带教方式。
关键词:临床带教;护理实习;固定;轮流;临床护理能力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into effect of nursing practice under differ-ent clinical teaching style.Methods:A total of 60internship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wards intensive care unit(ICU)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group A,B and C,20cases in each,A group used fixed teaching mode,Bgroup cases took turns to teach,C group cases took compound teachingmode(fixed teaching mode in first week,other three weeks take turnsteaching).The professionalism,theoretical knowledge,the ability of clinicalcare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capacity of nursing studentswere respectively assessed in the first week and the fourth week,and thepractice effect of nursing student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Results:in assessment scores of clinical care capacity,communication andcollabor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C in firstweek(P<0.05);In fourth week,clinical nursing competency assessmentscore of nursing students in C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A group and Bgroup,and that in B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A,communicationand collaboration skills assessment scores of nursing students in B and Cgroup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P<0.05).Conclusion:The effectof compound teaching mode for internship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s betterthan that of pure fix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way of taking turns toteach.Key words clinical teaching;nursing practice;fixed;take turns;clinicalcare capacity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8.05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0A-2671-02 培养和评价护理本科实习生(护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是护理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临床护理带教中不同带教方式对比分析目的:对比不同带教方式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实习的护生91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实行复合带教,对照组实行一对一带教,5周后测评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护理技能与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生的实习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理论知识、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护理技能与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复合带教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带教;带教方法;效果護理教育主要是指在护理老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到临床护理实践中,从而更好的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这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护士必需的职业态度与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
临床带教在其中占有关键地位,其质量优劣将会对未来护理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带教方式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1]。
我院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实习的91例护生分别实行不同带教方式,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实习的护生91例,分为两组,均为女性,大专学历。
观察组49例,年龄在19~24岁之间,平均年龄(21.36±1.14)岁;对照组42例,年龄在19~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18±1.09)岁。
根据实习计划将所有护生分配于内外科室、妇科、急诊科实习,共分10科,每科1月,实习期限为10个月。
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实行复合带教,实行前2周实行一对一带教,后2周实行轮流带教,具体如下。
护生来到病房后,病房中的教学组长组织开展入科教育,向护生重点强调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例如坚持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介绍医院环境、病房布局、具体职责与主要病种,然后指派一名带教教师指导一名护生实行一对一教学,在相应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每日实习内容。
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4 年 1 月 - 2015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实习的临床学生 48 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观察组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进行带教。
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综合考核成绩及自评结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学生综合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各项调查内容满意率均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综合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及临床实践积极性,提高带教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带教模式;骨科;护理带教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与服务水平,帮助护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人性化临床护理带教是根据护生实习愿望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实施带教计划的一种带教模式。
人性化带教采用了生理、心理与心灵三大属性进行带教,使带教环境极其和谐,不仅能够激发护生的积极性,而且护生处在被重视或尊重的环境,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效率有效提高。
为探讨人性化带教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14 年 1 月 - 2015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实习的临床学生 4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和人性化带教模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 年 1 月 - 2015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实习的临床系学生48例,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24人,男生15人,女生9人,年龄18-28岁,平均(22.47士2.04)岁。
对照组24人,男生14人,女生10人,年龄19-29岁,平均(22.31士2.11)岁。
不同带教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带教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将2022年1-6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22名护生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名采取传统带教模式方法,观察组11例采取多元带教模式方法,进一步对两组带教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1)观察组护理理论识、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护生对带教的总满意度为90.91%,与对照组的72.73%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采取多元带教模式方法,可提高护生的护理理论、实践操作能力水平,并提高对带教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多元带教模式方法;手术室护理带教;带教效果护理带教工作的开展,其目的是培养医疗场所所需的专业护理人才。
在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开展期间,需结合护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带教模式方法[1]。
本次将2022年1-6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22名护生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分析评价不同带教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及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在我院进行实习的22名护生,实习实际为2022年1-6月,按随机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1名,男1名、女10名;年龄跨度为18-22岁,平均为(21.87±0.21)岁。
对照组12名,男2名、女9名;年龄跨度为18-22岁,平均为(21.85±0.22年)。
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的价值。
1.2方法本次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带教模式方法,即以护理实习大纲为依据,对护生进行护理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对护生讲解医院科室制度环境、工作要求等,通过带教教师一对多的带教方式,指导护生进行临床实践。
观察组护生则采取多元带教模式方法,具体如下:(1)入科教育模式。
阶梯式教学法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ICU(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带教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作为重症病人的主要治疗场所,ICU的临床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与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ICU临床护理的质量,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阶梯式教学法逐渐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对阶梯式教学法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阶梯式教学法简介阶梯式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它以不同程度的难易度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对知识的领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易到难,有条不紊地逐步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的目标。
在ICU的临床护理带教中,阶梯式教学法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临床操作水平和应变能力。
阶梯式教学法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帮助护士了解ICU的基础知识。
ICU是一个专业性强、工作强度大的独特护理单元。
护士在ICU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阶梯式教学法首先可以帮助新护士了解ICU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ICU的患者类型、设备使用、危重护理技术等基础知识。
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方式,护士可以更好地理解ICU工作的特殊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阶梯式教学法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ICU的护理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含量,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而阶梯式教学法可以逐步深入地教授ICU护理操作的技巧和要点,让护士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操作技能。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护士应对临床突发情况的能力,提高病人的安全保障。
阶梯式教学法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
ICU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护士需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意外事件。
不同带教模式下护理临床实习效果比较护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其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这一阶段,护理本科生将完成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运用的转变。
因此,临床实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护理学生毕业后对知识的应用程度,能否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独立承担相应的职责。
2009年1月以来,我们尝试采用不同的带教模式来提高临床带教的效果,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7月~2009年10月进入我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97名,均为应届实习护生。
按进入病房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随机分成观察组47人和对照组50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成立教学小组,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完成实习。
即从护生进病房第1天,由病房负责教学的老师(教学组长)完成入科教育,介绍病房布局、主要病种,强调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如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三查七对等)后,就分别为每位护生指派一位固定的带教老师,每一对师生上班和休息时间完全一致,所有实习内容由相应带教老师协助完成。
在整个实习期间有教学组长不定期抽查,监督教学活动计划的完成情况。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不特殊排班,由教学组长每日统一安排,将护生随机分给不同的实习老师带教,实习内容主要由教学组长统一完成。
1.3 效果评价实习3周结束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收集两组实习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满意度,内容包括:实习计划是否及时完成、对教师是否满意、实习安排是否合理、实习总体是否满意等。
同时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包括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满分均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TX-*4]±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2.1 两组护生对临床实习满意度比较见表1。
3 讨论3.1 两组护生实习满意度的比较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护生对教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首先介绍了该护理带教模式的理论基础,然后详细探讨了其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揭示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探讨了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指导实践中的护理教育工作,并为该领域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泌尿外科、护理带教、分层次分阶段、效果分析、发展趋势、影响因素、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泌尿外科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泌尿外科患者具有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治疗方式多样化等特点,需要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存在教学内容过于笼统、难以满足个性化护理需求等问题,因此需要改进和创新。
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是一种将护理带教内容按照特定的层次和阶段进行分解和组织的新型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泌尿外科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中引入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有助于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必要对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该模式在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该模式的应用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进一步优化泌尿外科护理带教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影响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效果的因素,从而找到提升护理带教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加以优化,为提高泌尿外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推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不断发展,为提升护理水平和加强患者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的理论基础1. 教育心理学理论: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依托于教育心理学理论,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合理划分教学内容和阶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慎独”品质的带教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本科生实习中的
应用效果
陈玉烛;刘燕;彭义娟;罗江艳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24(14)5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慎独”品质的带教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本科生实习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将2018级3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纳入对照组,将2019级3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纳入慎独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管理,慎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慎独”品质的带教管理模式。
比较两组护理本科实习生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
结果:实习教学1个月后,慎独组的护理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习教学1个月后,慎独组的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习教学1个月后,慎独组的教学总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慎独”品质的带教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本科生的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陈玉烛;刘燕;彭义娟;罗江艳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2.一对一带教联合实习带教进程表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3.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方式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环境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已成为医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带教方式的选择和应用,能够对学生的实习成效和未来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不同的带教方式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应对未来职场挑战。
关键词护理专业、带教方式、临床实习、实习质量、未来职场带教方式的分类在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 师徒制度师徒制度是一种长期实践总结出的有效的带教方式。
在医护团队中,经验、技能和知识都是可以积累的。
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师徒制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帮助。
通过指导和学生的努力,学生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会学会沟通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师徒制度,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也会变得更加友好。
2. 小组教学在医院中,小组教学是一种常见的带教方式。
小组教学的形式可以包括病例讨论、团队活动、问题解决等方式。
在小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任务或角色,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自己的能力。
同时,小组教学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还可以发展自己的沟通和领导能力。
3. 视频教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转变,视频教学也成为了护理专业学生实习中的一种重要带教方式。
通过观看专业视频教材,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到实际的实习情况,并对自己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估。
视频教学还可以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有优势。
带教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在实际实习过程中,护理专业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习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带教方式。
以下是带教方式选择和应用的建议:1. 根据实习阶段和专业方向选择带教方式每个实习阶段学生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是不同的。
在实习前,学生可以考虑哪些带教方式对自己的实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如何进行选择和应用。
两种临床护理带教方式的对比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变化,临床护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而如何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教学及培训,是当前护理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两种临床护理带教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实践中的临床护理带教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种方式:传统的面授教学传统的面授教学是指老师直接指导学生的教学方式,通常在教室或者实验室中进行,老师根据课程计划进行授课,并分配自学任务和作业。
该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老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可以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内容的正确性和全面性。
第二,老师能够直接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错误的习惯。
第三,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第四,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然而,传统的面授教学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教学效果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师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授课,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
第三,教学成本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场地资源。
第二种方式: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是指老师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教学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和学习。
该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第二,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如讨论论坛、在线问答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第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感兴趣的视频、音频或图书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多次重复学习,加深理解。
第四,教学成本较低,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场地资源。
然而,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教学效果不如面授教学,学生容易产生缺乏亲身体验、交流和互动的感觉,心理上较为孤独和焦虑。
不同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临床进行实习的48名护生为研究寸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人性化带教模式组)和对照组(常规带教模式组)各24名。
分别采取不同的带教模式。
将2组学生带教前后的学习积极性、自我处理问题能力、出科考核成绩及教师对学生和学生自我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
结果:带教后观察组的学习积极性、自我处理问题能力、出科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教师对学生和学生自我满意度也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人性化带教模式可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人性化带教模式;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78-02
常言说的好:“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非常重要,近年来患者对于临床护理要求在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临床护生也必须注重临床护理实习水平和素质,护理带教是将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护生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人才[1]。
因此,临床带教的水平对于护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工作质量有较大的影响[2],为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服务教学,保障住院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
满意度,临床护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注重带教,本文中我们就不同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临床进行实习的4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模式组)和观察组(人性化带教漠式组)各24名。
对照
组中男3名,女21名,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1.4±2.0)岁,本科15名,大专8名,中专1名。
观察组中男2名,女22名,年龄17-25岁,平均年龄(20.9±2.2)岁,本科13名,大专9名,中专2名。
2组护生在年龄、性别及学历构成情况比较,p均>0.0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对临床护理要点、细点及难点进行相应的讲解,在临床护理实际操作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对护生的疑问进行相应的解答。
包括护理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的制订及护理操作的实施、护理效果的评估等,并以临床患者为例: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及学习。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在带教的过程中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其中,充分考虑评估每位学生的学习心理,制订带教方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带教过程中以和善亲切的态度与语气进行讲解,对于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耐心讲解。
学生大多为首次接触临床实际病例,因此,对于临床实践部分应着重讲解,必要时手把手地带教,直至学生入门。
对于问题进行引导性解决,能够自主提出问
题并解决,产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及发散性思维,使护生们觉得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乐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沟通学习模式,最终达到预期的实习目标[3]。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将2组学生带教前后的学习积极性、自我处理问题能力、出科考核成绩、教师对学生和学生自我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
(1)学习积极性及自我处理问题能力由所有带教老师进行共同评估,其中学习积极性分为较佳、一般及较差,自我处理问题能力评估结果也分为较好、一般及较差。
(2)出科考核成绩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综合评估结果,以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60-90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不及格。
(3)教师对学生和学生自我满意度采用无记名问卷的调查方式,问卷均有效回收,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种。
4.数据处理。
统计学软件包选用spss l4.0,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组学生带教前后学习积极性、处理问题能力比较见表1。
表1显示,带教前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佳比例及自我处理问题能力较好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带教后观察组的两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组带教后出科考核成绩、教师对学生和学生自我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显示,观察组的出科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教师对学生和学生自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护理的水平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综合性学科,护理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护理理论基础上,熟练地使用护理技能,同时增强其临床推理、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加强优质服务理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4]。
因此,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带教过程是一个:将护理学生向临床护理人员转变的过程。
指导护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并将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对于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学习态度及工作能力均有明显的影响[5]。
本文中我们就不同带教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进行对比,通过比对发现,人性化带教模式在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我处理问题能力、出科考核成绩、教师对学生和学生自我满意度方面均较常规带教模式有明显的优势。
分析原因,与人性化带教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也产生了兴趣,愿意自主进行学习。
此带教模式使其对学习产生了较大的积极性,能够积极去思考及学习护理问题,从而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达到预期的带教目标[6]。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人性化带教模式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会芝,董素梅.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技能训练室的探讨.中国护理管理,2008,15(3):50-52.
[2] 王庆玲,董孟林. 人性化带教的体会.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104-1105。
[3] 肖灵君,吕晓,燕铁斌. 实习生参与式小讲课在康复治疗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72-474。
[4] 林兴凤,肖合存,历淑荣,等.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演示培训的组织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1-42.
[5] wilson-liverman a,slager j, wage d. documentation and billing for services provided by midwives teach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residents and medical students.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2009,54(4):282-286
[6] 王新玲,李艳敏.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做法. 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50-252。
作者简介:
于小免,女,护师,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张莉,女,主管护师,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任玉琴,女,护师,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