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常见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
- 格式:docx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6
常用药物的年龄限制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用对了可以治病,用得不对就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有可能致病。
我院的常规药品有800多种,许多药品及其品规是有年龄使用限制的,不适宜的年龄用药可能是禁忌症,或者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一、抗生素类药1、喹诺酮类药(包括诺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帕珠沙星等):18岁以下患者禁用2、克拉霉素0.5g:12岁以下儿童请使用其它适宜剂型的品种3、SMZ:小于2个月的婴儿禁用本品4、头孢西丁:3个月以内婴儿不宜使用5、克林霉素:1个月的小儿不宜使用,4岁以内儿童慎用6、头孢唑林:早产儿及1个月以下的新生儿不推荐应用本品二、抗病毒药7、金刚烷胺:新生儿和1岁以下患者禁用三、抗寄生虫病药8、肠虫清:2岁以下小儿禁用四、呼吸系统用药9、孟鲁司特钠4mg:2-5岁儿童患者使用10、孟鲁司特钠5mg:6岁-14岁儿童患者使用11、孟鲁司特钠10mg:15岁及15岁以上成人使用12、奥亭: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本品13、新康太克:不推荐用于12岁以下儿童五、耳鼻喉科用药14、爱赛平:5岁及5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15、诺通:儿童不推荐使用本品,请使用0.05%浓度的盐酸赛洛唑林鼻用喷雾剂16、辅舒良:12岁以下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长期使用应规律监测身高六、消化系统用药17、洛哌丁胺:禁用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18、雷尼替丁:8岁以下儿童禁用19、美沙拉嗪: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本品七、解热镇痛抗炎药20、巴米尔: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16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不宜服用本品八、抗抑郁药21、帕罗西汀:不可用于年龄小于18岁的儿童或青少年九、皮肤科外用药22、千白: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儿童禁、忌、慎用药品抗感染药物头孢呋辛针剂:3个月以下儿童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确定,不推荐使用。
头孢克肟:早产儿、新生儿不宜使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本品已被有效地用于婴儿感染的治疗;但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尚未进行广泛的研究,因此本品在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前必须权衡利弊后谨慎应用。
头孢曲松钠: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kg者)的用药安全尚不确定。
有黄疸的新生儿或有黄疸严重倾向的新生儿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本品。
头孢噻肟钠:婴儿不宜作肌内注射。
头孢替安:安全性尚不确定(包括早产儿、新生儿)。
头孢唑林钠:早产儿及1个月以下新生儿不推荐因应本品。
头孢唑肟:6个月以下儿童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确定。
阿米卡星:氨基糖苷在儿科中应慎用,尤其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肾脏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使本类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反应。
链霉素:本品属于氨基糖苷类,在儿科中应慎用,尤其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肾脏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使半衰期延长,药物易在体内积蓄而产生毒性反应。
克拉霉素:1个月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乙酰螺旋霉素:6个月以内小儿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定。
四环素:在牙齿发育期间(怀孕中后期、婴儿和8岁以下)应用本品时,四环素可在任何骨组织形成稳定的钙化物,导致恒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和骨生长抑制,故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本品。
甲砜霉素:新生儿避免使用。
氯霉素滴眼液: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
去甲万古霉素: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尚缺乏应用本品资料。
喹诺酮类:可使犬的承受关节软骨发生永久性损伤而致跛行,在其他几种未成年动物中也可致关节病发生,故18岁以下患者禁用。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增效联磺片、磺氨嘧啶锌: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的结合部位,而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磺胺游离血浓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因此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应禁用。
奥硝唑:儿童慎用,3岁以下儿童不用。
甲硝唑:儿童慎用,并减量。
复方酮康唑乳膏:小儿禁用。
克霉唑:3岁以下儿童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立。
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相关知识宣传儿童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功能,尤其是肝肾、神经和内分泌功能都与成人差异很大,由于儿童处于生产发育阶段,各年龄段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有所不同,因此同一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代谢及排泄过程都不同,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及家长的监督下进行,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临床上有很多药物对儿童来说有很大的毒副作用需要慎用、禁用:一、氨基糖苷类1.禁忌:6 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
2.常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
3.原因: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二、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1.禁忌: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禁用。
2.原因: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三、萘普生、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罗昔康1.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1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2.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肾损害、胃肠出血、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除外);尼美舒利即使短期使用也可引起无症状的、致命的肝损害;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所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高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
四、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1.禁忌: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2.原因: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五、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1.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一、氨基糖苷类: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三、林可霉素 1 月龄以下的新生儿禁用。
四、氯霉素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肝功能衰竭。
五、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禁用于幼儿,未成年儿童慎用,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六、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8 岁以下小儿禁用,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有终生不退的可能,骨骼生长迟缓,小婴儿还会产生脑水肿。
七、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 新生儿忌用,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新生儿黄疸,2岁以上医生指导使用。
甲氧苄啶(TMP) 早产儿、新生儿避免使用。
八、其它: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痢特灵):婴儿忌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手、足、皮肤麻、胀、痛感或蚁行感,并逐渐向躯干伸延,严重时手拿不住东西,足背抬不起来,感觉全部消失,皮肤粗糙、冰凉、不出汗;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咪康唑:(1 岁以下儿童禁用)。
嗪类驱虫药:(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苯达唑(肠虫清):2 岁以下小儿禁用。
呋塞米(速尿):儿童慎用,用药量宜少,间隔适当延长,忌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肼苯哒嗪婴儿、新生儿忌用,可致红斑性狼疮综合征。
氯丙嗪:新生儿忌用,可致麻痹性肠梗阻,新生儿黄疸。
异丙嗪:早产儿、新生儿禁用,儿童慎用。
孕妇临产禁用。
氯雷他定:儿童慎用,2 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儿童禁用和慎用药许多药品都有使用禁忌,在说明书上列出该药品不能应用的各种情况,使用的主要字眼有三个:“慎用”“忌用”和“禁用”。
三个词语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不相同。
慎用:不是说不能使用,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提醒服药的人使用该药时要小心谨慎。
提醒对象通常为小儿、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忌用:较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
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
禁用:是最严厉的警告,表示禁止使用,若使用会带来严重后果。
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禁用青霉素。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儿童禁用和慎用药物。
消化系统类药物莫沙必利: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的药物。
儿童及青少年慎用。
(无临床使用经验)解热镇痛类美洛昔康:骨关节炎症状加重时的短期症状治疗。
15岁以下儿童禁用。
(无临床使用经验)塞来昔布: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缓解成人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成人急性疼痛。
18岁以下禁用。
目前尚无关于18岁以下儿童应用塞来昔布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资料。
尼美舒利:可用于慢性关节炎症(如骨关节炎等),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12岁以下儿童禁用,会对儿童的中枢神经及肝脏造成损伤。
吲哚美辛:用于缓解疼痛和高热的对症解热。
14岁以下儿童禁用等,原因是儿童对本品敏感,有用本品后因激发潜在性感染而死亡的报道。
抗生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
如庆大霉素,阿卡米星等6岁以下儿童禁用,6岁以上慎用,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一、二代头孢原则上不应与氨基甙类的合用,因其肾毒性较强,与氨基甙类的合用可加重对肾的损害,三、四代的基本上都可以合用。
30种儿童禁用药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1、氨基糖苷类:常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禁忌:6 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原因: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2、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禁忌: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禁用。
原因: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3、萘普生、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1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肾损害、胃肠出血、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除外);尼美舒利即使短期使用也可引起无症状的、致命的肝损害;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所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高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禁忌: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原因: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5、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①地芬诺酯为哌替啶的衍生物,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应用时可产生依赖性;②复方地芬诺酯极易导致小儿中毒,早期主要有发热、皮肤潮红、兴奋易激惹等阿托品样中毒表现;后期主要有呼吸抑制、中枢抑制、瞳孔缩小等阿片样中毒表现。
6、阿苯达唑、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阿苯达唑;1岁以下儿童禁用哌嗪、噻嘧啶;儿童禁用左旋咪唑。
常见药品儿童禁用或限用详解2018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要求修订双黄连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决定对双黄连注射剂〔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双黄连粉针剂〕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修订。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新增“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禁用”这一条。
另外,丹参注射剂则加入了“新生儿、婴幼儿、孕妇禁用”等内容。
国家对相关药物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进行修订已不是头一回,所以,各位父母在孩子能吃什么药上一定要多多注意![OTC]: 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中特指非处方药。
它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
重点强调:以下药品对儿童是否禁用限用,具体使用情况需要咨询医师,切不可因为是非处方药就随意给儿童使用!------ 感冒药------小儿伪麻美芬滴剂(艾畅)【药品说明】小儿伪麻美芬滴剂(艾畅),适应症为适用于幼儿由于感冒,枯草热或其他上呼吸进过敏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药物风险】小儿伪麻美芬滴剂(艾畅)是一种复方感冒药,它主要成分为盐酸伪麻黄碱与氢溴酸右美沙芬。
伪麻黄碱,是拟交感神经的一个药品,容易引起兴奋、烦躁,过量使用或超疗程使用,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或者眼睛模糊。
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在2018年6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其进行注销。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药品说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适应症为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
【药物风险】XX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的公告,制药企业必须限制对乙酰氨基酚处方药的规格,单位剂量(每片、每粒)的含量不能超过325 mg。
一般需要严格计算这个成分含量,很多家长在不清楚成分的情况下将该药品和给孩子退热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泰诺林)混合使用,造成孩子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易产生肝肾损害。
婴幼儿这些药物要禁用(一)婴幼儿是指出生后28天~3周岁的小儿。
这一时期的小儿,正处于其生长发育承上启下的阶段,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药物在体内容易蓄积。
因此,对婴幼儿的用药要特别小心。
“禁用”有绝对禁止的含义,如果使用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1.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皮试阳性或既往有过敏史的婴幼儿,应禁用。
2.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的儿童应禁用。
3.喹诺酮类:如临床上常见的氟哌酸等,此类药物可影响婴幼儿的软骨发育,应禁用。
4.乙胺丁醇:此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球后视神经炎是其最重要的毒性反应,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出现周围及中央盲点。
婴幼儿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应禁用。
5.滴鼻净:又名鼻眼净(萘唑林)。
局部应用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常用0.1%浓度的溶液滴鼻用于成人的充血性鼻炎。
婴幼儿鼻粘膜娇嫩,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迅速而完全,如果应用滴鼻净,进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心脏、全身血管等器官会引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
因此,3岁以下的婴幼儿禁用滴鼻净。
同类药物如羟甲唑林也应禁用。
6.磺胺类: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婴幼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
另外,婴幼儿如果在初次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了过敏反应,在下次就医时一定要告诉医师,如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对于有的婴幼儿可出现致命性的全身剥脱性皮炎。
武汉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宋新文徐华(二)新生儿是指出生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婴幼儿是指生后28天~3周岁的小儿。
这一时期的小儿,正处于其生长发育承上启下的阶段,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药物在体内容易蓄积,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用药要特别小心,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喹诺酮类(沙星类):如目前常见的氟哌酸(诺氟沙星)等,此类药物可影响婴幼儿的软骨发育,应禁用。
1 刚输上液孩子就失去了意识28岁的王敏在一家公司当业务员,她和老公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小名叫添添,今年4岁半。
4月24日,添添发烧了。
随后,王敏和家人带着添添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
值班医生诊断,添添的上呼吸道感染,需要输液。
医生开了3种注射剂,输液后添添并无异常。
第二天,王敏再次带添添来输液。
这次,另一名医生得知添添有些咳嗽后,又加了一种注射剂。
“加了药后,输液大约2分钟,孩子的脸色就有些发白,我赶忙叫她,但她已经失去了意识。
”王敏说,当时,她拍打添添的脸,让她叫“妈妈”,孩子想叫却叫不出口。
随后的一幕令王敏至今难忘:在短短30秒内,添添的脸色由白变青,又变成紫色,最后添添的嘴唇和鼻尖完全变成黑紫色。
王敏吓得声音都变了,不停地叫着添添,叫声引起了医生和护士的注意。
医生赶忙换了一瓶药,又给添添打了一针。
大约5分钟后,添添才哭着喊出了“妈妈”。
“我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种情况?你们究竟用了什么药?”面对王敏提出的问题,医生始终没有正面回答,只说:“给你说了你也不懂,这情况比较常见。
”在王敏的再三追问下,医生才极不情愿地承认孩子出现了过敏反应,并在纸上写下了令添添过敏的注射剂的名字——细辛脑。
2 事情暂时解决母亲仍心存疑虑王敏说,当天回家后,添添不仅脸色不太好,还上吐下泻,晚上总做噩梦。
她上网查询细辛脑的资料,结果令她大吃一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通告,明确6岁以下儿童慎用细辛脑。
“医生用药之前没有询问过添添的过敏史,输液时也没有密切观察,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会不会留下后遗症?”王敏说,第二天她去找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理论,可该负责人一直不愿正面回应。
最终,在卫生部门的介入下,这名负责人才向王敏道歉,双方达成了初步和解协议。
“作为母亲,我现在最想知道,孩子会落下后遗症吗?还有哪些药是6岁以下孩子慎用的?”王敏说。
3 细辛脑注射剂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昨日,记者查询得知,细辛脑注射剂是一种中药注射剂,临床主要用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咳嗽、咯痰、喘息等。
儿童特别禁忌使用的药物作者:张惠民来源:《祝您健康》2000年第08期众所周知,药物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
禁用即禁止使用之意,忌用即尽量避免使用之意,而慎用乃谨慎使用之意。
这体现了药物毒副作用的轻重程度及对人体危害的不同严重性。
儿童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具有一定的特点,且年龄愈小就越明显。
如性腺激素可促使骨骼的生长,骨骺骨干过早闭合影响身高的增长,故儿童需慎用。
此外,儿童患水痘时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咳嗽时特别是伴有痰多时忌用镇咳药如可待因、咳必清等;腹泻初期特别是肠道有细菌感染时忌用止泻药如复方苯乙哌啶;喘息时新生儿与婴儿慎用氨茶碱;肝肾功能不全时很多抗生素如氨基甙类及头孢类、磺胺类均应慎用。
还有一些儿童须特别禁忌的药物,应引起医生和家长的注意:1感冒通通本品的主要成分为双氯灭痛、人工牛黄和扑尔敏,具有解热、止痛、镇静作用。
双氯灭痛是非甾体解热镇静药,对消化、神经、血液系统有副作用,可导致溶血性贫血、消化道出血。
此外已有不少报道,在常规剂量下服用后可出现皮肤出血点、皮下淤斑、鼻衄。
出现血尿者也颇多,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大多可于1~2周内消失,有些专家提出儿童应慎用,但也有专家提出儿童以禁用或忌用为好。
2胃复安(灭吐炅) 系化学合成的止吐药,止吐作用较强,副作用可有头晕、嗜睡、无力、便秘、晕倒等。
较重要的是锥体外系反应,停药或用安定、安坦后反应很快消失。
但目前的病例报告缺乏长期随访,尚不了解以后有无后遗现象。
故多数儿科专家建议:儿童以禁用胃复安止吐为好。
3氟哌酸(诺氟沙星) 属喹诺酮类,抗菌活性强,组织穿透性能好,抗菌谱广,几乎无耐药性,副作用少,因而使用也很广泛,儿童亦不例外。
临床上常用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及其他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效果均较好。
但动物试验提示:幼龄动物接受较大剂量本类药物时可发生关节和软骨损害。
在人类尚未证实其远期影响,因为这需要10年以上的随访时间。
很多专家认为儿童不宜使用,包括孕妇及哺乳妇女也不宜使用。
儿童慎用四类抗生素作者:王敏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05期说起抗生素,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孩子生病,特别是在夜间去医院急诊,医生时常会让孩子使用抗生素,平时家中也常备一些退烧抗生素……但同时也存在抗生素滥用问题。
儿童身体发育尚不成熟,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一些成人可以用的抗生素,对儿童来说却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
一是会扰乱正常菌落群分布,形成耐药性,为今后用药治疗带来隐患。
二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孩子二重感染、真菌感染、诱发湿疹、哮喘等疾病。
更严重的是,三岁以下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吸收也较快,滥用抗生素很可能破坏儿童体内的免疫力。
那么,哪些抗生素儿童要慎用呢?1.氨基糖苷类国家卫健委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品。
比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小诺米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这些药物容易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损坏第8对脑神经,包括前庭和耳蜗,对患儿造成听力损伤,且常常是不可逆的,又称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
另外,氨基糖苷类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起先天性耳聋。
因此,孕妇应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哺乳期患者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哺乳。
2.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着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因此,8岁以下儿童禁用。
这类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儿童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后形成的牙齿,称为“四环素牙”。
不但影响美观,还影响牙齿的坚固度,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也要慎用四环素类,否则可使出生后的幼儿乳牙染成黄色,还能抑制胎儿蛋白质合成,使胎儿手指和肢体短小,严重者可致畸,甚至死胎。
3.氯霉素类氯霉素类抗生素因为抗菌作用较强,曾广泛使用于各类敏感菌导致的感染,但因其存在一定毒副作用,目前已多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