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热点
- 格式:pptx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14
2023中考地理热点09|德国总理访华【时政热点】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高级商业领袖代表团访问中国,此访是其任内首次访华,是我们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也是疫情发生三年以来第一个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2022年11月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会谈。
【知识链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在创新领域排名第一,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陆地边界全长3876公里,海岸线长2389公里,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
位于北纬47-55度之间的北温带,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平均气温1月-5~1℃,7月14~19℃。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3175个市镇,首都为柏林。
【专题训练】德国位于欧洲西部。
读德国地形示意图,完成1~4题。
1.(2021江西中考真题)德国位于()A.北半球、西半球B.北半球、东半球C.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2.(2022江西宜春模拟预测)德国的整体地势特征是()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D.南高北低3.(2022江西宜春模拟预测)图中甲城市电力工业发达,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B.煤炭丰富C.光热充足D.降水均匀4.(2022江西宜春模拟预测)德国居民所属的人种和信奉的宗教主要是()A.黑色人种和基督教B.黄色人种和佛教C.白色人种和基督教D.白色人种和伊斯兰教读“德国地形图”完成5~6题。
5.(2022广东海丰教研室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德国自然概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南高北低B.地处高纬度地区C.地中海沿岸的国家D.地形以高大搂主6.(2022广东海丰教研室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德国人文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白色人种为主,大多信仰基督教B.属发达国家,欧盟重要的成员国C.河流众多、航运便利、交通发达D.首都慕尼黑有世界著名的啤酒节德国鲁尔工业区是世界著名传统工业区。
高三英语社会热点练习题50题1.The famous scientist,Elon Musk,is known for his innovative ideas.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one of his achievements?A.Developing electric cars.unching space rockets.C.Cre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Building traditional fuel-powered cars.答案:D。
解析:Elon Musk 以开发电动汽车、发射太空火箭和致力于人工智能而闻名,他没有建造传统燃油汽车。
本题考查对人物成就的了解以及词汇的理解。
A 选项“Developing electric cars”(开发电动汽车)正确;B 选项“Launching space rockets”(发射太空火箭)正确;C 选项“Cre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创造人工智能)正确;D 选项与他的成就不符。
2.Oprah Winfrey is a well-known media personality.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her main field?A.Music.B.Film.C.Television.D.Sports.答案:C。
解析:Oprah Winfrey 是著名的电视媒体人。
本题考查对人物领域的了解。
A 选项“Music”((音乐)错误;B 选项“Film”((电影)错误;C 选项“Television”((电视)正确;D 选项“Sports”((体育)错误。
3.Bill Gates is famous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technology.Which company did he found?A.Apple.B.Microsoft.C.Google.D.Amazon.答案:B。
沉默的螺旋的热点例子(二)沉默的螺旋的热点例子背景介绍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伊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指出,人们在面对媒体或社会舆论中的意见时,会受到周围人的观点影响而选择保持沉默,进而形成一个螺旋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这种现象对于热点事件尤为明显,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解释。
1. “海豹奶奶”事件海豹奶奶是2010年中国媒体报道的一个热点事件,涉及一位老人在公交车上不让座位给小孩,导致网友的广泛谩骂和声讨。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老人是因为行动不便而无法让座。
在这个事件中,大部分的网友只看到了一个老人不肯让座给小孩,便纷纷发表批评和指责的评论。
而当一些实际了解真相的人提出辩解时,却被其他评论者呼应了一种“不许辩解”的声音,导致更多的人选择了保持沉默。
这样一来,错误的言论和舆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对该老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 “零食炒房”事件零食炒房是近年来在中国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话题。
这些报道称,许多年轻人放弃购买房产,转而投资各种零食、炒货品牌,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然而,这一报道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一些经济学家和媒体人士提出了对该报道的事实核查和观点分析,指出这种描述只是对年轻人投资行为的片面解读,并不具备普遍性。
然而,这些声音往往被网友们忽视或贬低,进而陷入沉默,导致真实的事态被夸大和过度解读,使得公众对该事件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
3. “社交媒体滥用”问题社交媒体滥用是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人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过度分享和传播个人信息、炫耀虚假生活等行为。
这种行为在虚拟世界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关注,导致许多人都选择了模仿和追随。
然而,一些专家和学者开始提出质疑和警告,指出社交媒体滥用可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声音尽管有理有据,但往往被大众忽略或拒之门外,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时事热点总结时事热点总结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重要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从全球政治变局到科技创新,从环境保护到社会进步,这些时事热点事件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一些近期的时事热点进行总结,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全球政治变局是当前的一大时事热点。
自从英国脱欧以来,欧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随着意大利和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动荡,欧盟在内部一体化以及对外事务上面临着诸多挑战。
此外,美国的政治氛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朗普政府的上台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争议。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这些全球政治变局对于各国之间的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次,科技创新是另一个重要的时事热点。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体系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无人驾驶等新兴行业的崛起给社会带来了便利和改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引发了对于人类工作岗位的担忧,大数据和个人隐私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争议。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其对社会、经济和伦理等方面的影响,以促使科技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也是当前的热点关注。
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等环境问题的加剧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并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然而,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
重度雾霾、水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
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的行动,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责任担当。
另外,在社会进步方面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时事事件。
女性权益、种族平等、性别认同等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
各地爆发的反歧视抗议活动表明,社会公正和人权的追求成为了全球人民的共同期待。
社会进步的推动需要来自各方的合力,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和个人等。
2018年时政热点:1月国内外时政热点汇总2018年1月17日时事政治(国内)一、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过去的一年,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并取得重要进展。
保持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共同期待。
双方要保持高层及各级别交往,充分发挥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作用并适时举办第二轮对话。
中美经贸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双方应该采取建设性方式,通过对彼此开放市场、做大合作蛋糕,妥善解决双方关切的经贸问题。
要积极推进两军、执法、禁毒、人文、地方等合作,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协调。
双方要相向而行、相互尊重、聚焦合作,以建设性方式处理敏感问题,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势头。
二、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中央军委近日印发《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自2018年1月15日起施行。
《条例》共7章47条,明确规范了巡视工作的指导思想、巡视机构和人员、巡视范围和内容、工作方式和权限、工作程序,以及纪律与责任等,规定中央军委和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党委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职巡视机构,重点对军级以上单位党委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视,着力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
三、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改有关条例的决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修改〈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决定》,自今年5月1号起施行。
修改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是将“放管服”等方面改革的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规定。
三是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四是进一步完善解释和废止程序。
四、国资委将实施“双百行动”推进国企综合改革16日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今年国资委将实施“双百行动”,选取百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家地方国有骨干企业,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今日时政」2019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5.2)公务员考试中,命题人历来是倾向于结合时政热点命题,无论是行测常识题、言语理解题,还是申论,都是结合时事热点来选择命题考查点,因此最新时政要有所了解。
以下是2019年5月2日的时事政治热点:国内要闻一、习近平同多米尼加总统梅迪纳互致贺电庆祝中多建交一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日同多米尼加总统梅迪纳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一周年。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去年5月,中国同多米尼加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新篇章。
去年11月,你成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我们共同规划两国关系发展蓝图,达成很多重要共识。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多各领域交流合作正稳步向前推进,建交成果不断涌现。
事实证明,中多建交是双方高瞻远瞩作出的正确政治决断,得到两国人民一致拥护。
我高度重视中多关系发展,愿同你一道努力,引领两国友好合作持续走向深入,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梅迪纳在贺电中表示,多中建交一年来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双边关系内涵不断丰富,多米尼加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
我们对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多中关系前景充满期待,愿继续加强对华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二、习近平致电祝贺日本新天皇德仁即位5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日本新天皇德仁,对其即位表示祝贺。
习近平表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
双方应该携手努力,共促和平发展,共创两国关系美好未来。
同日,习近平还致电日前退位的日本上皇明仁表示问候和祝福。
三、两部委发布37条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日前发布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包括农业生产发展和流通、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乡村建设等六大方面37条。
农业生产发展和流通方面,将为农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等。
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将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渔业发展与船舶报废拆解更新补助,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等。
四、应急管理部:多措并举维护“五一”期间安全稳定5月1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针对今年“五一”假期时间长、群众出行出游集中等特点,应急管理部对煤矿安全生产、危化品、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等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一周时事政治热点汇总5月30日——6月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南共体轮值主席国家主席胡锦涛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
双方就发展中南关系和中纳关系进行了诚挚友好的谈话。
胡锦涛表示,中方支持南共体加强能力建设和维和努力,愿为南共体培训急需专业人才,也欢迎南共体成员国继续派员参加中方举办的培训项目。
中方支持南共体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携手应对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
波汉巴表示感谢中国为南共体国家摆脱黑暗殖民统治、实现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提供宝贵支持和帮助。
愿意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同中国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通信、能源、水利、渔业、农业等领域合作,以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不断推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正在江西、湖南、湖北考察抗旱工作的温家宝总理4日下午在武汉主持召开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抗旱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搞好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对于促进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至关重要,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意义重大。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克服旱灾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坚定抗旱夺丰收的信心,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温家宝还强调,做好当前的抗旱工作,一是要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用水;二是要强化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调度,发挥好三峡等水利工程的综合调蓄作用,提高长江流域抗灾减灾整体能力;三是要加大抗旱资金和物资投入;四是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未雨绸缪,防范旱涝急转;五是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指导;七是统筹抓好稳定物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各方面工作。
温家宝强调指出,要坚定信心,科学应对,坚决打赢抗旱减灾这场硬仗。
政治局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第1篇一、引言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的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
德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发达国家,其公民教育体系备受关注。
本文以德国青少年教育项目为例,分析德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实施过程和效果,以期为我国公民教育提供借鉴。
二、德国公民教育特点1. 宗旨明确:德国公民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公民,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全民参与:德国公民教育强调全民参与,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公民教育。
3. 德育为先:德国公民教育注重德育教育,将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 实践导向:德国公民教育注重实践,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
三、德国青少年教育项目案例分析1. 项目背景德国青少年教育项目始于20世纪90年代,旨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各州教育部和民间组织共同推动。
2. 项目内容(1)课程设置:德国青少年教育项目课程包括道德教育、法律教育、政治教育、历史教育等,涵盖公民教育的各个方面。
(2)实践活动:项目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环保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公民素质。
(3)家校合作:项目鼓励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公民教育的重视。
3. 项目实施(1)学校教育:德国学校将公民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2)社会教育:德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推动公民教育,如举办各类讲座、展览、研讨会等,提高公众对公民教育的认识。
(3)家庭教育:德国家庭重视公民教育,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4. 项目效果(1)提高公民素质:德国青少年教育项目有效地提高了青少年的公民素质,培养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增强社会凝聚力:公民教育的普及,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为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中考政治十月份国际时政热点10月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1、日本政府9月30日正式公布了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该法将在公布后6个月内实施。
新安保法包括1个新立法和10个修正法。
新立法是《国际和平支援法》,根据这一法律,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支援。
2、被称为“诺曼底模式”的法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四国峰会10月2日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举行。
峰会持续近5个小时,乌克兰和平进程和对叙利亚实施军事干预成为焦点。
3、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4、美国同11个亚太国家10月5日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协议达成了一致。
该协议降低了成员国间商品与服务的关税及其他门槛,制定了新的经贸规则。
由于这12国经济规模占全球比重达40%,因而影响极大,被称为“达成了一项历史性协议”。
TPP谈判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所有12个谈判参与国一起决定的领域;二是诸如某种物品关税减免等双边磋商领域。
5、世界银行10月4日宣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一人一天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
这是世行2005年后首次上调国际贫困线标准。
6、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通过中微子振荡这一现象证实了中微子有质量。
7、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克和拥有美国、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以表彰他们在基因修复机理方面的研究成就。
2024新闻热点摘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伴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持续深化,世界各地的新闻热点层出不穷,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
以下是对2024年新闻热点的摘要:一、科技创新方面1. 人工智能技术取得新突破: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将取得新的突破,智能机器人开始进入家庭和工作场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 区块链技术应用广泛:2024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医疗、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环境保护方面1.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关注:2024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发严重,各国政府将加大力度减排减碳,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2. 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2024年,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将成为主流能源,替代传统石油、煤炭等高污染能源。
三、社会变革方面1. 社会治安问题持续关注:2024年,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治安问题成为各国政府的热点关注对象,加大治安力度。
2. 教育领域改革进行时:2024年,各国将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改革力度,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四、国际关系方面1. 多边合作成为主流:2024年,各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上更加强调多边合作,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2.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2024年,世界政治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新兴经济体将崛起,对全球政治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2024年新闻热点涉及众多领域,从科技创新到环境保护再到社会变革和国际关系,都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新闻热点,积极应对挑战,共同推动世界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写作说明:此部分为机器人智能生成,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政治方面:2024年,全球各国政治情势复杂多变。
围绕国际贸易、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议题,各国间的矛盾和争端频频发生。
在2024年初,美国总统大选将再次引发全球关注,特朗普将再次参加竞选,而民主党则有望派出新的候选人。
2024年1月3日每日时政热点及试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1月3日,是新年伊始的第三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各国的时政热点上。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梳理这一天的重要时政热点,并为您准备一些相关的试题。
1.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2024年新年演讲在2024年1月3日这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了自己的新年演讲。
在演讲中,特朗普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和成就,强调了美国在国内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试题:请简要概括特朗普在新年演讲中提到的主要内容。
2. 伊朗核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焦点2024年1月3日,伊朗宣布将逐步放弃伊核协议,重启铀浓缩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伊朗此举被认为是对美国制裁的回应,也引发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强烈警告和批评。
试题:伊朗决定重启铀浓缩活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举动可能会对国际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3. 台湾局势再掀波澜2024年1月3日,台湾发生了一起军事冲突事件,中国军方派遣舰机对台湾进行军事演习,并派遣军舰驶进台湾周边海域。
台湾当局表示将保持高度警惕,维护台湾的主权和安全。
试题:请阐述台湾和中国之间的历史背景及现状,并分析此次军事冲突事件可能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
4. 澳大利亚遭受森林大火2024年1月3日,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再次遭受森林大火肆虐,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启动应急救援工作,并向受灾地区派遣大量救援人员和物资。
试题:请简要介绍澳大利亚近年来的森林火灾情况,并探讨政府和社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5. 联合国举行特别会议讨论气候变化2024年1月3日,联合国召开了特别会议,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展开讨论。
各国代表就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和气候变暖等议题交换意见,并共同商讨未来应对措施。
试题:请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以及各国政府应该如何共同合作应对这一挑战。
以上就是2024年1月3日的时政热点及相关试题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Hot Spot热点22·八卦在19世纪末期,德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当时人们认为裸体裸晒有益健康,日光浴可治疗肺结核和风湿病等。
为何德国人热爱裸体?文| 刘治琳 中国外交部前外交信使日光浴有益健康去年,一家在线旅游公司做了一项年度调查显示,继世界杯夺魁后,德国人在裸体日光浴方面也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第一大裸体日光浴群体。
据报道,该项年度报告专门研究全世界海滩常客的行为和偏好。
在接受调查的成年人中,德国人对日2010年5月29日,德国维普拉,裸体登山者在哈尔茨山“裸体通道”上登山。
C F P 供图光浴最为喜爱,有28%的受访者表示曾在沙滩上裸体度过一整天。
德国人的“裸体文化”,世界闻名!德国人成为裸体先锋人类源于温暖大陆——非洲。
人类的祖先是黑人,然后逐渐迁徙到亚洲和欧洲。
由于纬度、气候、光照、温度、湿度、饮食以及山脉与江海阻隔等多种因素,逐步演变出三大地理人种:尼格罗人种(黑人)、高加索人种(欧洲人,白人)、蒙古利亚人种以及他们的混和人种。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3欧美飞机垄断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市场几十年,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C919 要想从中啃下一块市场也有不小的难度。
中国“国产大飞机”之梦 P32导致琼斯入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种族歧视?负责审理该案的一个核心人物主审法官卡尔文·约翰逊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无辜坐牢23年的美国人 P26特朗普深深感受到了运用多种社交媒体给他带来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给他省了巨额的竞选经费,但宣传效果却相当好。
特朗普玩转美国社交媒体 P29在原始社会,人们大多裸体,为了保暖御寒,只有穿树叶和兽皮。
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人类有了羞耻感,才开始穿衣服,既蔽体御寒,也为了隐私和美化,于是服装业随之兴起。
然而,人类进入20世纪,有些西方国家又开始脱衣服,兴起了裸体潮,而德国人成为现代裸体运动的开路先锋。
1920年,德国率先在叙尔特岛上建立了第一个裸体沙滩。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6篇】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11、20__年1月11日电,《“土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日前正式印发。
明确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服务全达标、投入有保障,地区、城乡、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明显缩小,实现均等享有、便利可及。
2、20__年1月11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印发,这是国家层面首次编制实施的水安全保障五年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
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规划提出,到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3、20__年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__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我国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
4、20__年1月13日电,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截至20__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总体且标。
5、20__年1月13日,数据显示,20__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时政点评2023年时政热点21、“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4月19日消息,截至4月18日,已检查、指导复工生产企业1371家次,通过建立企业白名单,帮助企业解决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延续、健康证到期等问题,已有280家食品生产企业实现复工复产。
2、国际乒联最新世界排名,樊振东第一、马龙第二。
3、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4、据《吉林日报》报道,18日,省委书记景俊海主持召开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汇报,研究完善下步工作举措。
当前国际形势与热点问题篇一: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
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三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
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
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
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
原因是:1。
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2。
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
3。
“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
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
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
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
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
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
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
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
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
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
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
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
第1篇一、引言2021年,世界格局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热点事件层出不穷。
本年度总结将回顾2021年的国际时事热点,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新冠疫情对国际格局的影响1. 全球抗疫合作: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加速了全球抗疫合作的步伐。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向世界提供疫苗援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 经济复苏:各国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全球经济在下半年逐步复苏,但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3. 国际秩序:疫情暴露了现有国际秩序的不足,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受到挑战。
各国在疫苗分配、经济复苏等方面存在分歧。
三、国际热点事件1. 美国大选:2021年1月,拜登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拜登政府上台后,将致力于修复与盟友的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2. 俄乌冲突: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立加剧。
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3. 阿富汗局势:塔利班在阿富汗取得重大进展,阿富汗政府面临严峻挑战。
阿富汗局势的动荡可能引发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
4. 中东地区冲突:中东地区冲突持续,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朗与沙特等地区热点问题频发。
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5. 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格拉斯哥召开,各国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共识。
然而,各国在减排目标、资金支持等方面仍存在分歧。
四、地区热点事件1. 亚太地区:中美关系成为亚太地区热点问题。
拜登政府上台后,对华政策趋于强硬,中美竞争加剧。
2. 欧洲地区:欧洲国家在应对疫情、推动欧洲一体化等方面面临挑战。
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3. 非洲地区:非洲国家在抗击疫情、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然而,非洲地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贫困、疾病、恐怖主义等。
4. 拉丁美洲地区:拉丁美洲国家在应对疫情、推动地区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2015年世界十大热点新闻2015年这一年发生的新闻太多太多了,发生哪些轰轰烈烈的新闻呢?以下是店铺整理了2015年世界十大热点新闻,希望你喜欢。
2015年世界十大热点新闻2015年世界热点新闻一、查理周刊遭恐怖袭击当地时间7号上午11点半左右,数名蒙面武装人员闯入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办公室所在大楼,武装分子所携带的武器包括AK-47突击步枪,还有目击者声称看到了火箭筒。
武装分子登上二楼,进入杂志办公室内,展开屠杀。
在袭击杂志办公室后,武装分子在大楼外同一名赶来的警察交火,将其枪杀后乘车离开。
该事件造成包括2名警察和10名记者在内的12人死亡,另有11人受伤。
当晚,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电视讲话,宣布8号为法国全国哀悼日。
《查理周刊》创建于1970年,前身为《切腹周刊》,2012年在法国发行量已经达到4.5万份,周刊内容偏向对政治、宗教和公众人物的戏谑讽刺,尤其以风格大胆的漫画为卖点,像是离开法国,投奔俄罗斯入籍的影坛明星德帕迪约,法国总统奥朗德的三角恋绯闻,就连教宗方济各也曾经因为他是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宗而成为封面人物。
2011年《查理周刊》出版一期以伊斯兰教法为题的杂志,刊登了讽刺伊斯兰国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
后来办公室遭人投掷燃烧弹,官方网站也被黑客攻击,但周刊没有因此停止,在随后2年继续刊登讽刺穆罕默德的漫画,其中2012年的一次导致20个国家的法国人学校、使领馆和文化中心关闭,有周刊记者曾经为杂志护航称,他们不是想挑起愤怒和暴力行为,只是为博得公众的一笑。
不接受极端的思想和行为。
而就在昨天袭击发生前的几分钟,《查理周刊》还在社交网站发表了讽刺IS领导人的漫画:这张漫画的封面就是巴格达迪本人,旁边的一个小弟说:“好像法国还没有遭到袭击”。
他说:“但是呢,不用着急,1月底之前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的新年愿望。
”没想到一语成谶,法国真的遭到了恐怖袭击,而《查理周刊》的社交网站页面也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