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齿轮的气体碳氮共渗工艺
- 格式:pdf
- 大小:121.04 KB
- 文档页数:2
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改性工艺,通过将碳和氮元素渗透到齿轮表面,可以显著提高齿轮的硬度和耐磨性。
本文将介绍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前景。
一、原理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是在表面渗碳的基础上再进行氮化处理,通过高温气体中的碳氮化合物与齿轮表面的碳和氮元素发生反应,使碳和氮元素均匀地渗透到齿轮表面,形成高硬度的碳氮化层。
碳氮化层的硬度通常可达到1000-1200HV,远远高于传统的渗碳层。
二、工艺流程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将待处理的齿轮进行除油、除锈等预处理工作,以保证表面的清洁度和平整度。
2. 渗碳:将齿轮放入渗碳炉中,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将含碳气体通入炉腔,通过扩散作用使碳元素渗透到齿轮表面形成碳化层。
渗碳时间通常为几小时到几十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齿轮的尺寸和要求的碳化层厚度。
3. 氮化:在渗碳后,将齿轮继续保持在高温下,然后引入含氮气体进行氮化处理。
氮元素会与碳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碳氮化层。
氮化时间通常较短,一般为几小时。
4. 冷却:将氮化后的齿轮从高温环境中取出,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速度的选择会影响到碳氮化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5. 后处理:对冷却后的齿轮进行清洗、除渣等后处理工作,以保证表面的光洁度和质量。
三、应用前景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齿轮的硬度和耐磨性:碳氮化层比传统的渗碳层硬度更高,能够有效提高齿轮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2. 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碳氮化层的硬度和强度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可以适用于更高负荷和更严苛的工况。
3. 提高齿轮的抗腐蚀性能:碳氮化层能够有效抵御氧化和腐蚀,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
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行业中。
例如,在汽车传动系统中,齿轮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对于提高传动效率和减少噪音都起着重要作用。
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能够满足对于高强度、高耐磨、高精度的齿轮的需求,提高整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齿轮渗氮、氮碳共渗工艺及质量控制
齿轮渗氮是一种提高齿轮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在齿轮表面注入氮气,使其在表面形成氮化层。
齿轮渗氮的主要工艺包括气体渗氮和盐浴渗氮两种方法。
1. 气体渗氮工艺:气体渗氮是将齿轮置于渗氮炉中,通过加热至高温状态,然后通过氨气或氮气等气体进行渗透处理,使氮原子渗入齿轮表面形成氮化层。
这种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渗透深度可控、成本较低等优点。
2. 盐浴渗氮工艺:盐浴渗氮是将齿轮浸入温度较高的盐浴溶液中进行处理,使盐浴溶液中的氮原子渗透到齿轮表面形成氮化层。
这种工艺渗透速度较快,渗透深度大,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质量控制是齿轮渗氮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控制:温度是齿轮渗氮过程中的重要参数,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渗透效果和避免过热损坏齿轮。
2. 渗氮时间控制:渗氮时间是影响氮化层深度和均匀性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齿轮的具体要求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3. 渗氮介质控制:选择合适的渗氮介质对于渗透效果和氮化层质量都有重要影
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 清洗和处理后的质量检验:渗氮后需要对齿轮进行清洗和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残留物,然后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硬度测试、金相分析、氮化层厚度测量等。
通过合理的工艺选择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齿轮渗氮的效果和质量,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2020年 第2期热加工12F失效分析ailure Analysis碳氮共渗工艺造成齿轮失效的环节误区饶命重庆高金实业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2摘要:用一批齿轮失效案例说明在碳氮共渗的工艺过程中,由于齿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造成齿轮在服役过程中早期失效的工艺环节误区。
关键词:碳氮共渗;失效;环节;工艺1 序言齿轮常用的加工工艺为:低碳合金钢材料经模锻成形、正火、铣齿机加工、表面化学处理,最后齿面精加工完成。
齿轮在表面化学处理方式中,又多用碳氮共渗或渗碳淬火工艺。
2 碳氮共渗工艺(1)碳氮共渗相对于渗碳淬火的优点1)比渗碳淬火温度低,一般为820~860℃,齿变形小。
2)共渗温度低,马氏体针细小,不宜过热,可直接淬火。
3)外表干净光洁,表面不易形成炭黑。
4)相对于渗碳淬火具有更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5)抗咬合性能更优。
(2)碳氮共渗相对于渗碳淬火的缺点1)由于有氮的渗入,大大降低齿轮材料的Ms 点,淬火后表层残留奥氏体较多,降低表层硬度及强度。
2)由于渗入温度低,相对于渗碳工艺时间更长,渗层浅,一般用于轻载荷齿轮[1]。
摩托车齿轮一般为小模数齿轮,渗层要求不超过1.00mm 。
因此,我公司研发的摩托车齿轮表层化学处理多选用碳氮共渗工艺。
3 失效问题分析我公司研发的E05变速箱进行台架耐久试验,6档主、从动齿轮出现过多次失效断裂,运行时间都在50h 左右。
表现形式为:大部分啮合齿面出现麻点及片状剥落,且其中一个齿在剥落处疲劳扩展断裂,如图1~图3所示。
该齿轮材料为20Cr2Ni4,最终热处理工艺为碳氮共渗处理。
齿轮麻点及片状剥落都属于接触应力疲劳范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齿形齿向尺寸精度偏差、偏载、过载。
2)润滑不当。
A 图1 齿啮合面片状剥落宏观形貌图2 齿面缺陷处的微观形貌(100×)3)表面软基层(脱碳等)。
4)表层碳化物超标。
5)原材料不纯净,夹杂物较多。
E05变速箱进行了4次台架耐久试验。
齿轮碳氮共渗工艺过程引言齿轮碳氮共渗工艺是一种将碳和氮渗入齿轮表面,以提高齿轮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的方法。
在工程领域中,齿轮是非常重要的传动元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通过碳氮共渗工艺对齿轮进行表面处理可以大大增强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工艺过程齿轮碳氮共渗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齿轮碳氮共渗之前,首先需要对齿轮进行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洗和除油处理,以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以便更好地进行渗透。
2. 渗透处理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将齿轮放入碳氮共渗设备中进行渗透处理。
渗透处理是使用特定的气体或液体介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使碳和氮渗入齿轮表面。
渗透时间和温度是决定表面硬度和渗透层厚度的关键参数。
3. 离子氮化处理渗透处理完成后,对齿轮进行离子氮化处理。
离子氮化是一种通过电子轰击、离子轰击等方式,使氮渗入材料表面形成氮化层的方法。
离子氮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齿轮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4. 淬火处理离子氮化处理完成后,对齿轮进行淬火处理。
淬火是通过将齿轮迅速冷却,使其组织产生相变,并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能的方法。
淬火温度和冷却速度根据齿轮材料的不同进行调节。
5. 回火处理淬火处理完成后,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是通过加热齿轮到适当的温度,然后保温一定时间,使其组织产生回复和回软的方法。
回火可以减小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提高齿轮的韧性和强度。
6. 表面处理回火处理完成后,对齿轮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包括抛光和喷涂防腐漆等步骤,以提高齿轮的表面光洁度和抗腐蚀性能。
结论齿轮碳氮共渗工艺是一种有效地提高齿轮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
该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渗透处理、离子氮化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和表面处理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参数调节,可以获得理想的齿轮性能。
然而,齿轮碳氮共渗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渗透层的均匀性和渗透深度的控制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工艺参数,以提高齿轮碳氮共渗的效果和质量。
齿轮碳氮共渗工艺过程1. 简介齿轮碳氮共渗是一种用于提高齿轮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热处理工艺。
在该工艺过程中,齿轮将被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在800°C-950°C之间),并浸泡在富氮气体环境中。
碳和氮将渗入齿轮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度更高的表面层。
2. 工艺流程齿轮碳氮共渗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清洗预处理在进行齿轮碳氮共渗之前,首先需要对齿轮进行清洗预处理。
这可以通过浸泡在溶液中或使用超声波清洗机来完成。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齿轮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以保证共渗剂能够更好地渗透到齿轮表面。
2.2 加热处理清洗完毕后,将齿轮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处理。
加热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种类和要求的硬度。
通常,加热温度在800°C-950°C之间,并保持一定时间(通常在1-4小时)。
2.3 碳氮共渗处理在完成加热处理后,将炉子中的气氛置换为含氮气气氛。
这可以通过向炉内注入氮气或使用其他氮气源来实现。
在共渗处理期间,氮气将与加热齿轮的表面反应,并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氮化物。
同时,共渗剂中的碳和氮将渗入到齿轮的表面层中,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2.4 冷却处理碳氮共渗处理完成后,将齿轮从炉中取出并进行冷却处理。
这可以通过自然冷却或使用其他冷却介质(如水或油)来实现。
冷却的目的是快速冷却齿轮,从而使其表面固化,并保持渗层的稳定性。
2.5 清洗后处理完成冷却处理后,将齿轮再次进行清洗。
这可以通过浸泡在溶液中或使用超声波清洗机来完成。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共渗剂残留和其他可能存在的污垢,以保证齿轮表面的干净度和质量。
3. 后续处理齿轮碳氮共渗完成后,还可以进行一些后续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质量。
例如,可以进行回火处理来减轻共渗处理过程中的应力,并提高齿轮的韧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抛光和润滑处理,以提高齿轮的表面质量和耐磨性。
4. 应用领域齿轮碳氮共渗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机械领域。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介绍中温气体碳氮共渗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金属制品的硬化和耐磨性提升。
本文将从定义、工艺流程、应用领域等方面对中温气体碳氮共渗进行全面探讨。
定义中温气体碳氮共渗是指在中温下,通过将含有碳氮成分的气体与金属表面进行接触,使碳氮元素在金属表面扩散,并与金属原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化合物层。
工艺流程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表面准备首先,需要对金属工件进行表面准备,包括去除表面氧化物、油污等杂质,以确保气体能够充分接触金属表面。
2. 清洁处理金属工件经过表面准备后,需要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保证金属表面的纯净度。
3. 预处理在清洁处理后,需要对金属工件进行一些预处理,如钝化处理、活化处理等,以提高金属表面的反应性。
4. 碳氮共渗将含有碳氮成分的气体引入碳氮共渗设备中,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使气体与金属工件表面进行接触和反应,从而实现碳氮的共渗。
5. 冷却处理碳氮共渗完成后,需要对金属工件进行冷却处理,以稳定共渗层的组织结构,并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6. 后处理最后,对共渗后的金属工件进行后处理,包括清洗、除去残留气体等,以保证共渗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应用领域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金属制品表面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汽车工业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可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活塞、曲轴、凸轮轴等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2. 机械制造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可用于各种机械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如齿轮、轴承、滚子等,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增强其使用性能。
3. 刀具行业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可用于刀具的表面处理,使刀具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切削效率和使用寿命。
4.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可用于发动机零部件、涡轮叶片等的表面处理,提高其耐高温和耐磨性能,提升航空发动机的性能。
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强化技术,它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耐磨性、抗腐蚀性和疲劳寿命等性能。
本文将从碳氮共渗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碳氮共渗的原理碳氮共渗是指在高温下将碳和氮同时渗入金属表面,形成碳氮化合物层。
这种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抗腐蚀性和高疲劳寿命等优良性能。
碳氮化合物层的形成是由于碳和氮在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化合物,如Fe3C、Fe4N、Fe2-3(C,N)等。
这些化合物的硬度和稳定性都比金属基体高,因此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
二、碳氮共渗的工艺流程碳氮共渗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渗透、淬火和后处理等步骤。
1.预处理:将金属材料进行表面清洗和去油处理,以保证渗透剂能够充分渗透到金属表面。
2.渗透:将金属材料放入渗透炉中,在高温下进行碳氮共渗处理。
渗透剂一般采用氨气和甲烷的混合物,温度一般在800℃-950℃之间,时间一般在2-8小时之间。
3.淬火:将渗透后的金属材料迅速冷却,以保证碳氮化合物层的稳定性和硬度。
4.后处理:对淬火后的金属材料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和提高材料的韧性。
三、碳氮共渗的影响因素碳氮共渗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时间、渗透剂成分、金属材料成分和表面状态等。
1.温度:温度是影响碳氮共渗效果的重要因素。
温度过低会导致渗透剂无法充分渗透到金属表面,温度过高会导致碳氮化合物层的过度生长和烧结。
2.时间:时间是影响碳氮共渗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时间过短会导致碳氮化合物层的厚度不足,时间过长会导致碳氮化合物层的过度生长和烧结。
3.渗透剂成分:渗透剂成分对碳氮共渗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渗透剂成分会导致不同的化合物生成,从而影响碳氮化合物层的性能。
4.金属材料成分和表面状态:金属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状态也会影响碳氮共渗效果。
不同的金属材料对渗透剂的反应不同,表面状态的不同也会影响渗透剂的渗透性能。
氮碳共渗工艺流程
《氮碳共渗工艺流程》
氮碳共渗工艺是一种通过将氮气和碳源同时引入工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以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这种工艺在金属加工和热处理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机械零件和工具加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氮碳共渗处理、淬火和回火等步骤。
在准备工作阶段,首先需要清洗和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锈蚀等杂质,确保表面光洁。
然后将工件放置在氮碳共渗炉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进行处理。
氮气和碳源配比通过控制进气量和比例来实现,以保证渗碳层的均匀性和硬度。
处理时间取决于工件材料和尺寸,通常在几小时到数十小时不等。
处理完毕后,工件需要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
淬火是通过急冷工件表面,使其达到较高的硬度,提高耐磨性和强度。
回火则是通过加热工件至一定温度,然后进行缓慢冷却,使其获得适当的韧性和塑性。
这两项处理操作对于提高工件的综合性能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氮碳共渗工艺流程具有较为清晰的步骤和操作规范,通过合理控制处理参数和时间,可以获得理想的表面硬度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件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工艺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
碳氮共渗工艺流程
《碳氮共渗工艺流程》
碳氮共渗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淬火工艺,它可以提高钢件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在碳氮共渗工艺中,碳化物和氮化物一起渗入钢件表面,从而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
下面将介绍碳氮共渗工艺的具体流程。
首先,将待处理的钢件经过去氧化、碱洗、酸洗等预处理工艺,将表面的油污和杂质去除干净,以保证碳氮共渗工艺的有效进行。
接着,将经过预处理的钢件放入碳氮共渗炉中,进行渗碳氮处理。
渗碳氮的温度通常为850°C-950°C,时间为2-6小时。
在
这个温度下,碳氮原子将渗透到钢件的表面,并在晶粒边界和晶粒内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
随后,将处理后的钢件经过水冷或油冷,使其迅速冷却。
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地保持钢件的硬度和组织。
最后,对处理后的钢件进行表面处理,如打磨、抛光等,以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残余碳化物、氮化物。
总的来说,碳氮共渗工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工艺,可以在钢件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通过对工艺流程的控制和优化,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碳氮共渗处理效果。
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一)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什么是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是指将碳和氮共同渗透到金属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复合渗层的热处理过程。
常见于钢铁制品,可增强材料硬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性能。
碳氮共渗的优点碳氮共渗相比单纯的碳渗和氮渗有以下优点:•提高硬度。
碳氮共渗后可形成较高硬度的表面层,增强了材料的抗磨性和耐用性。
•提高耐腐蚀性。
碳氮共渗后形成的表面层能够保护材料免受氧化和腐蚀的侵害。
•为材料提供淬火能力。
通过控制共渗液的温度和成分,可为材料提供合适的淬火性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碳氮共渗工艺碳氮共渗工艺常用的方法包括气体渗透法、电弧离子渗透法和盐浴渗透法等。
其中,气体渗透法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1.准备共渗液。
将含有一定量的气体的共渗液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使气体分子分解并渗透到物品表面形成表面层。
2.选择适当的温度。
渗透液的温度是影响表面层厚度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材料和要求的表面性能来确定。
3.渗透时间。
渗透时间与涂层厚度成正比,需要根据不同要求来确定。
碳氮共渗的应用碳氮共渗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如齿轮、轴承、涡轮叶片、气缸套等。
通过碳氮共渗可以改善这些零件的性能,提高它们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结语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材料科学和工业制造的进步。
通过研究和应用碳氮共渗工艺,我们可以为材料提供更优秀的性能和更可靠的保护层,同时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注意事项在进行碳氮共渗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渗透液的成分和温度需要根据材料和要求的表面性能来选择,需要遵守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2.渗透时间需要根据需要确定,过短可能导致涂层不够厚,过长可能导致损坏物品表面。
3.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对材料产生不良影响。
4.碳氮共渗工艺需要在相应的设备和环境下进行,需要保证合适的设备和操作条件。
发展趋势碳氮共渗工艺自问世以来,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齿轮碳氮共渗工艺过程本文旨在介绍齿轮碳氮共渗工艺过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齿轮碳氮共渗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齿轮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
在工业领域中,齿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传动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齿轮制造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往往需要对齿轮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强其性能。
齿轮碳氮共渗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在齿轮表面形成一层硬度高、耐磨性好的碳氮化物层,从而改善齿轮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
齿轮碳氮共渗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预处理:将需要进行表面处理的齿轮进行清洗和除油处理,以保证表面干净无杂质。
预热:将齿轮置于特定的温度区间内进行预热,以提高表面碳氮共渗的效果。
碳氮共渗:将齿轮置于碳氮共渗剂中,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共渗,使齿轮表面形成碳氮化物层。
淬火:将共渗后的齿轮进行快速冷却处理,以增加齿轮的硬度和耐磨性。
退火:对淬火后的齿轮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
修整:对经过共渗和退火处理后的齿轮进行修整,以保证其尺寸和质量要求。
表面处理:对修整后的齿轮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齿轮的美观度和耐腐蚀性能。
检验和测试:对表面处理后的齿轮进行各项性能检验和测试,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齿轮碳氮共渗工艺过程具有简单、经济、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齿轮制造行业。
它能够显著提高齿轮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传动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在齿轮制造领域,了解和掌握齿轮碳氮共渗工艺过程的原理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提升齿轮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齿轮碳氮共渗工艺是一种将碳和氮同时引入齿轮表面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工艺。
该工艺的基本原理如下:使用的材料:工艺中常用的材料包括碳化物和氮化物源,如碳化钠和氨气。
这些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被分解,释放出碳和氮元素。
渗透过程:齿轮经过前处理,被清洗和加热,以确保表面光滑和去除污垢。
然后,齿轮被放置在一个高温环境中,碳和氮化物源以固体、液体或气体形式被引入,然后通过渗透作用进入齿轮表面。
渗碳与渗氮一般是指钢的表而化学热处理渗碳必须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
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渗碳三种。
应用较广泛的气体渗碳,加热温度900-950°Co渗碳深度主要取决于保温时间,一般按每小时0. 2-0. 25mm估算。
表面含碳量可达百分之0.85-1.05o渗碳后必须热处理,常用淬火后低温回火。
得到表面高硬度心部高韧性的耐磨抗冲击零件。
渗氮应用最广泛的气体渗氮,加热温度500-600°Co氮原子与钢的表面中的铝、铭、钳形成氮化物,一般深度为0. 1-0.6nini, 氮化层不用淬火即可得到很高的硬度,这种性能可维持到600-650°Co工件变形小,可防止水、蒸气、碱性溶液的腐蚀。
但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氮化层薄而脆,不宜承受集中的重载荷。
主要用来处理重要和复朵的精密零件。
涂层、镀膜是物理的方法。
“渗”是化学变化,本质不同。
钢的渗碳-一就是将低碳钢在富碳的介质中加热到高温(一般为900-950°C),使活性碳原子渗入钢的表面,以获得高碳的渗层组织。
随后经淬火和低温回火,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劳抗力,而心部仍保持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渗碳钢的化学成分特点1)渗碳钢的含碳量一般都在0. 15—0.25%范围内,对于重载的渗碳体,可以提高到0.25-0.30%,以使心部在淬火及低温回火后仍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但含碳量不能太低,否则就不能保证一定的强度。
2)合金元素在渗碳钢中的作用是提高淬透性,细化晶粒,强化固溶体,影响渗层中的含碳量、渗层厚度及组织。
在渗碳钢中通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镭、铭、操、钳、钩、帆、硼等。
常用渗碳钢可以分碳素渗碳钢和合金渗碳钢两大类1)碳素渗碳钢中,用得最多的是15和20钢,它们经渗碳和热处理后表而硬度可达56—62HRCo但由于淬透性较低,只适用于心部强度要求不高、受力小、承受磨损的小型零件,如轴套、链条等。
2)低合金渗碳钢如20Cr、20Cr2MnVB、20Mn2TiB等,其渗透性和心部强度均较碳素渗碳钢高,可用于制造一般机械中的较为重要的渗碳件,如汽车、拖拉机中的齿轮、活塞销等。
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
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是一种用于增强齿轮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工艺。
该工艺主要通过在齿轮表面同时进行碳化和氮化处理,以使齿轮的表面形成一层富含碳和氮元素的硬化层。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 预处理:首先对齿轮进行清洗和脱脂处理,以去除表面污垢和油脂。
2. 真空加热:将齿轮放入真空炉中,进行高温处理。
在高温下,齿轮表面的碳和氮元素可以与钢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碳化和氮化层。
3. 碳化:在高温下,向真空炉中通入含有碳源的气体,如甲烷。
碳源会在齿轮表面与钢材发生反应,形成碳化层。
碳化层可以提高齿轮的硬度和耐磨性。
4. 氮化:在碳化过程完成后,将氮源气体(如氨气)通入真空炉中,与齿轮表面的碳化层反应,形成富氮的硬化层。
氮化层能够进一步增加齿轮的硬度和耐磨性。
5. 冷却和清洗:在完成碳氮共渗后,将齿轮从真空炉中取出,并进行冷却和清洗,以去除表面残留的碳和氮化层。
通过齿轮二段碳氮共渗工艺可以提高齿轮的硬度、耐磨性和使
用寿命,适用于对齿轮表面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如汽车、航空、机械等。